03.08 為什麼一些古人的書法至今無人超越?

水墨江南2020


王羲之的書法為什麼無法超越?回答這個的難度不亞於怎麼才能寫好書法?

我一直在說,王羲之之所以是書聖,唐太宗與虞世南不是絕對的因素。中國歷史除了許多書法家,也出了一些書法大家,你能舉出幾個人批評王羲之的!基本沒有,可以說真正懂書法的沒有人批評王羲之,有的,只是對書法一知半解的人。

是的!米芾曾說過不敬的話,可是,米芾說過不服王羲之的話嗎?沒有!米芾學了一生王羲之,最終他的書法還是不及王羲之遠甚!

張旭與懷素說過嗎?沒有!顏真卿沒有說過,柳公權也沒有。到達這等大家的程度,他們才知道王羲之這座山有多高!你可以說王羲之以後的大家在某些方面超過王羲之,然而,他們知道為什麼嗎?他們不想全面超過嗎?一定想,到死的時候都在想,可是,還沒到人家的大半功力呢!怎麼超?所以,張懷走縱逸,走恣肆的路數,顏柳在楷書上尋求突破!可是,對於王羲之來說,那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或許,有一天世間能出現一個天賦卓絕的人,他經過不懈的努力可以超越張懷顏柳,但是,想超過王羲之,真的是千難萬難!


一笑貫長天


當代的書法生態,已與古人不可同日而語。古代的書法家,都是學富五車的思想家,文學家,大文豪,大詩人,都是政治文化精英,很少以書法為業,但對書法的追求卻很高;如兩漢,晉唐的以書取仕,高門大族,以書法的高妙,彰顯家族榮耀,促使書法藝術名家輩出,促成書法藝術繁榮發展。

我們現在的書家,除極少數孩提時學習過,大多是半路出家,有多少人能刻苦練習?每天有多少時間用在學書法上?社會上的浮躁同樣影響著現代書家,不學古人學今人,走捷徑。看到我們當代很多人,以碑入草。行草已經成為沒有水平“書法家”的遮羞布,行草書水平下降。明明有個王鐸,行草書有所突破,看不到王鐸遍歷二王等等歷代大家,偏偏看到王鐸墨跡化開的汙漬。

當今有些書法家本來可以藉助學習古人,踩在他們的肩膀上,摘到自己無法摘到的果實。但是,卻偏偏不這麼做,一個人在果樹下又蹦又跳,始終都不能摸著樹上的果實。反過來說古人當初也沒有臨帖,不是也成為了經典?以這樣的觀念去學習書法,怎麼可能?

古代人怎麼寫字?那時候沒水筆,沒鋼筆,一身輸出全靠毛筆,但凡念過書,考過舉人的士子就能完虐現在大部分書法家。從一讀書就用毛筆練字,寫文章,作詩,寫信,連個請假條都得用毛筆,日積月累下來一身功底特別紮實。

從來沒有一個名家敢說自己超越古人,最狂妄的言論也不過是“恨古人不能見我”。在書法的傳承上,每個名家都是喝著古人的營養長大的,所以他們在已經框定的範圍內想要超越古人,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偶爾有些大家能在某一點上拓展書法領域的寬度,這已經是極為了不起的事件了。

現在的條件跟以前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雖然許多古時名家的作品遺失,但流傳下來也不少。這些作品通過影印,傳播甚廣。可以這麼說,只要你想,你就可以找到現存的任何書法作品臨摹學習,所付出的僅僅是少許金錢而已。這在古時是很難做到的,無論是獲取途徑和獲取代價,都極為昂貴。

古人的書信交流,不但是互通信息,你寫的字,就代表著你的第二張臉。所以古人有“見書如見面”的觀念。給尊長的書信,必須端端正正地書寫。給朋友的書信,則要寄情於書。表達對朋友的尊重。他們在禮樂文化的薰陶下,知書達禮是讀書人的本分。一封書寫漂亮的信,就好比我們今天裝容整齊地去拜訪客人一樣,讓人感覺舒暢。

藝術講究的是傳承,好的書法作品作為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需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我們沒有必要去糾結是否能超越古人。只要有自己的風格,將古人的書法發揚光大並養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同樣會被後人尊重和喜愛!





大愛中國書畫


非請自來,逛逛看看。

本人在二十三歲時因高燒41、1度,把腦子燒壞了,不記東西,怕背書。

我喜歡聽人說書法,我不喜歡聽人背書論。

我喜歡聽人邊說邊做,不喜歡光說不練的。

我喜歡知行合一的人,我不喜歡口是心非的人。尤其是那些說的頭頭是道,做起來毫不搭界的人。

更不喜歡拿別人的東西說事,而自己無所表示的人。

最討厭的就是那些真臉不露,真名不現,逮住誰都噴,一點都負責任的個別混蛋。

溜完了,各位老師:再見![握手]

聽濤去也。




楊炳升66


這個問題,千千千里馬先生回答的相當具體而言中肇要。

提出這個問題,有抹煞時代人物探究、求索、貢獻之嫌,因此以個人所感知,囉嗦幾點,以之續貂。

古今的書寫形式和書寫工具、材料有顛覆性的變化。

書寫形式,即幅式大小差異巨大

秦漢以遠的不說,以二王書法為例,尺幅大多是小半A4紙大的小紙條;傳世最大的作品“神龍本”馮承素摹本,28行,324字,寫在只有縱24.5cm,橫69.9cm的小紙上。 每個字約為成人的指甲蓋大小。這麼大小的字,適宜掌上把玩品味的時代現實。在早已不需要書信往來,書以記事的現代社會,以懸掛展示為主的的當下,已乏善實用價值。

當代的作品,大至八尺,常用的也大多是四尺紙。和二王時代的幅式大小相差幾十上百倍,兩相對比懸殊。

小字小作品,如同雕塑藝術門類的微雕,講究精微,精準,雅緻,情趣,韻味;而現代的大幅巨幅作品,類同雕塑門類的大型,巨型雕塑,表現粗獷,強調氣勢。表現方式完全不同。

如果以大幅巨幅的粗獷和小作品比精緻,當然會得出今不如昔的結論。但這個結論,肯定是不正確的結論。

書寫材料方面,古今完全不同。

二王時代的紙張,已知的同時代敦煌殘紙,為硬黃紙。是一種生紙,塗上蠟水,再研磨光滑而成,寫時不洇墨,利於行筆,便於刻畫出起筆,轉折,收筆處微妙的方圓,頓挫,牽絲縈帶的變化。

二王時代的書寫方式,是席地而坐,左手執紙,右手書寫,用小狼毫筆(羊毫是明晚期才出現的)的筆尖的提按動作,就能表現出各種複雜的運筆動作。

而現代的大幅,巨幅作品,大紙,大筆,多墨,生宣,要表現出精微複雜,不但技術上無法辦到,不顧條件材料的變化而勉強為之,其結果是吃力不討巧。這是明末清至今多少代書法家的實踐經驗。前人有關這方面的論述紀言不少。

這是造成人們認知上以為今不如昔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藝術沒有一陳不變的唯一範式。唐法,宋意,明末至民國的碑帖結合,具有鮮明藝術特點的優秀書家輩出,都為書法藝術的發展變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以二王對比他們,他們或有不足。但如果二王到了他們的時代,不也得相應變法,以適應時代要求嗎。

應當看到,當代的書法藝術,在經過眾所周知的三十年文化斷層期後,當前正是蓬勃發展的態勢。

書法藝術是小眾藝術。古代只籠斷在社會最高層的知識精英手中。真正在普羅大眾中普及,是改革開放後的三四十年。相對漫長的歷史時期出現的屈指可數的那些書法大家,我們這個時代積澱,孕育的時間,顯得過於短促。相對古人大多為世代家學,父子師徒相授相傳,現代人基本是零基礎起步,兩相比較,雲泥霄壤。

但不需悲觀。江山代有才人出。相信這個時代的人,會對歷史作出有價值的交代的,只是還需要時間。是不?老鐵!


快樂書法營


古人的書法無人超越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文字的表達方式上的不同。

古代的表達方式主要靠書信。現代表達方式主要靠手機、電腦、網絡。用不到毛筆。

2.書寫工具的變化。

古代主要靠毛筆和紙。現代還是以手機,電腦和硬筆為主!用不到毛筆。

3.科考方式的變化。

古代主要用毛筆的書寫來完成科考,而且對字體好壞的要求很高。現代用硬筆和電腦代替,沒有毛筆字的要求。

4.接觸毛筆的時間上不同。

古代是天天都在使用,離不開毛筆。現代基本用不上毛筆,接觸毛筆的時間很少。

5.使用毛筆人數變化。

古代文人都在用,現代文人只是部分人在用。

6.對書法觀念的變化。

古代社會對書法的推崇和重視程度很高,現代人的注意力都轉移到了其他地方。

以上表達方式、書寫工具、科考方式、書寫時間、書寫人數、書法觀念的變化導致了古代書法今人無法超越的主要原因!

書法藝術博大精深,沒有十年磨一劍苦練精神,沒有對書法鑽研精神,僅考著對書法的一點愛好和機械的模仿臨摹,怎麼可能會有所成就,更別談超越了!


水墨江南2020


因為今人生活狀態變了。古人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屬於原生態,生存在小情調之中,屬於自己的自由自在的精神情志。

有搖曳的燭光,木格子窗戶,月光溶溶,清風徐徐。特別的自然景。特別的萬籟神韻。創造了美好的詩意情懷。

沒有快節奏,沒有大欲望。除去戰爭,基本是一個平靜的詩情畫意的意境中。

當然特指文人。

而今文人,也有了勾心鬥角,也有了世俗化。掙錢第一。爭名。講究個生存感。出人頭地,成為文人的夢想。

此境界,如何書寫出原生態書法。

書法挾裹者私慾。還有燥熱氣,乏味而提不起精氣神。

所謂追求明淨,實際名利場中打轉轉。

古人,也無法想象,是如何深究書法美妙。最關鍵還是心存藝之純潔,實際就是自己玩味。不是推到市場還錢。若此,書墨怎不佳妙。

現在超越古人,從某種意義上說,有超越,即有別古人書境。遠離了欣賞韻感之習慣,把美視作瘟神。寫的越醜越好了。

醜書之列,別有天地,誰醜誰是個性,按照現在的論英雄規則,必然醜書才能成為名書家。

對美的書法藝術一概排斥,稱作初期學書者。而醜書者都是經歷了美麗過程,顯然自詡自冕大書家。

竊以為,人是不是追不上古人書墨,自己造點奇異。名曰荒率率真。


狂喜淡墨a


為什麼很多古人的書法無法超越,我有以下幾點拙見。

首先,古代寫字都是用毛筆,印刷術也沒那麼發達,很多時候都要靠人工寫字。字寫多了,自然會越練越好。

其次,古代的文化元素沒現在這麼多,比較純粹,人的愛好也沒現在那麼多。像唐宋就產出很多詩人、畫家、書法家等,作品都是離不開寫字。可見練好一手字在古代是多麼重要!

最後,現代社會物慾橫流,儼然一個花花世界。很多新興的文化早已把一些經典文化沖淡了。況且,現在寫文章無需自己親自寫字,只需要電腦打字就可以打印出來,到自己寫字的時候,發現有一些字還不記得怎麼寫了!字都不認了,還談何書法呢?硬筆字尚不會寫,還談何軟筆字?

所以,如果你是個書法愛好者,請不要放棄你的熱愛。因為這樣的愛好現在已經越來越少了,但這是中國的國粹,要把它發揚光大,不要讓它消逝於俗世間……





愛寫字的猿哥


1、書寫工具變遷,古人以毛筆為書寫工具,現在都是硬筆,電子產品,除了愛好書法的很難使用到毛筆。

2、書法在晉唐時期達到頂峰,無論行草書還是楷書,現在都是臨摹這個時期的書法作品,很難超越。

個人拙見,各位見笑[祈禱]



李永強229009316


書法之道皆有法,生存環境各異差。

古之聖賢書皆擅,升官發財依賴他。

從小耳濡加目染,生來握筆不須誇。

善書本是尋常事,從來沒想成大家。

人情冷暖文傳訊,飛雁傳聲信中遮。

刻意難求所求味,無意於佳乃絕佳。

當今社會多浮躁,一機在手已天涯。

誘惑隨時在身側,幾人敢說出奇葩。

吾輩自當勤勉力,筆耕不輟氣自華。





方霞詩書畫聯


當然,就一定的書法藝術範式來說不要說至今無人超越,就是再過一千年也會無人超越的。

千里馬以前多次說過,像王羲之為什麼我們至今無法超越?不是王羲之的書法之美我們無法超越,而是王羲之的書法體系我們無法超越,他創造的那個書法範式我們無法超越,這是沒有商量的。

但是,從美學上來說,王羲之之後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楊凝式、蘇軾、米芾、黃庭堅、趙孟頫、鮮于樞、文徵明、徐渭、傅山、王鐸、何紹基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對王羲之是豐富和發展了的,這本身就是對王羲之的在一定程度上的超越。


如果我們永遠只有王羲之那樣的書法,那麼,中國的書法藝術也就死亡了。

書法永遠是要發展的,從王羲之到今天,我們的當代書法的主流體制仍然是王羲之的體系,但是,我們在這樣一個基礎上,比古代豐富多了。

例如,從唐代開始,中國的書法基本上只有楷書、行書、草書了,其它的書法基本上與書法無關了。所以,很長時間以來,隸書、篆書就沉寂在歷史的塵埃之中了,以至於唐代文學大師韓愈連《石鼓文》也嘆息不認識。

我們的書法主流,基本上只有楷書、行書、草書。你看看宋代、元代、明代有一個隸書書法家,篆書書法家的大師嗎?


就是唐代以來最偉大的書法家趙孟頫,他精通真、草、隸、篆諸體書法,那也沒有在隸書和篆書方面留下精彩的一筆。

趙孟頫的書法也只有楷書、行書和草書,而且,趙孟頫還不是草書大家。

所以,在書法藝術大世界裡,唐代以來的書法主要是楷書、行書、草書這三種書法。

這三種書法正是王羲之的書法體系,這個體系也是我們至今實用的書法體系。

所以,清代乾嘉年以來,就興起了一股書法新風,叫做金石學。

本來,金石學是研究鼎彝碑版的考古之學,但是,鼎彝金石中的核心是商周金文和漢代的隸書與南北朝時代的碑文,這樣,就重新激活了沉寂一千多年的隸書和“魏碑”,以及沉寂三千多年的商周金文。

這就有了一次復興了中國書法啟蒙。

我們說在這一時期,書法有了新的超越,這就是我們的金石書法,可以說是超越了古人的。例如,隸書大師有鄧石如、伊秉綬,篆書大師有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碑學大師有趙之謙,這樣,書法重新有了豐富多彩的色彩,這與唐代以來只有楷書、行書、草書三種書體的局面大不一樣了。


如果從書法樣式的豐富性來說,也是比古人的書法視野要豐富多了,也超越多了。

那麼,我們當代書法家是不是就超越古人了呢?

誤認為,也不是絕對沒有,當代書法家在新的碳素方面,也要比古人跟多一些。

例如,碑帖融合,就是古人沒有走過的路,這個路子的時間也很短,從趙之謙到今天,也不到200年時間,這200年裡,也有很多書法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例如於右任在草書理,融入了魏碑的筆法,這是古人沒有的,于右任的草書之所以縱橫瀟灑而凝重有力,就在於他內容吸收魏碑書法雄強大氣的筆法。

古人的草書受帖學的限制,就沒有大膽使用過方筆,而且認為方筆是“圭角”不雅。

但是,只有今人就敢於突破古人的藩籬,所以,對書法的開拓性就更加大膽一些。


當然,我們的書法主流仍然還是以帖學為基礎的,這就在書法的欣賞和創作上都是以帖學書法為中心的。

如果以帖學而論,古代書法作品,真的永遠是我們學習的經典。

只是,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時間裡,書法確實不是時代主角。漢字書法的工具也受到現代技術的衝擊,我們用毛筆寫字的空間越來越小,書法的承傳也有一段時間的斷層。

但是,今天是書法復興最好的時代,要超越古人,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學問。我們不能空談超越古人。

在沒有超越古人的現實條件下,我們更多的應該是學習中國文化,因為,書法不是僅僅只有寫字,書法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他有自己的文化內涵,所以,最重要的是學習和復興中國文化。在中國文化的復興中,書法也一定會復興,這就包含了未來是會超越古人,再次創造書法新輝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