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國產操作系統這麼多,為什麼華為還要再研發一套?咋不推廣yun os呢?

金融IT技術控


沒錢還花唄借唄怎麼辦,高價賣手機,就來「微回收」,回收成功還有豪禮相送

因為yun OS非常不成熟啊,特別不成熟。華為的操作系統的目的是要和谷歌的新系統一樣的,就是為5G物聯網時代做準備,打通各端口,比如自動駕駛,但是智能汽車的系統和手機沒有打通怎麼搞,安卓是沒有辦法完成的,所以谷歌也在研發新系統,我們首先要承認一點,那就是隨著 5G 時代的到來,安卓一定會和塞班一樣被幹翻。而yun OS 是不適應5G物聯網時代的,他自身就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華為為了新系統其實做了很多年的準備。華為這套系統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和智能穿戴等設備,統一成一個操作系統,兼容全部安卓應用和所有Web應用。查看智能穿戴行情數據如果安卓應用重新編譯,在這套操作系統上,運行性能提升超過60%,這是面向未來的微內核。

華為所做的努力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第一:建立生態聯盟,聯絡各大廠商,2016年11月14日Mate 9/Mate 9 Pro發佈會上,華為宣佈聯合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網易四家國內知名互聯網企業共同成立。阿里巴巴、百度、華為、騰訊、網易在電商、生活服務、搜索、社交應用、遊戲、大文娛以及終端設備層面都具有極高的主流代表性,涉及的應用多達500多個,涵蓋了眾多主流移動應用,幾乎覆蓋所有國內終端用戶。

為什麼所有廠商願意和華為抱團,第一個是份額高,有錢賺,第二個是有技術,華為目前擁有芯片,硬件,軟件全套開發能力。




在國內軟件生態市場,阿里系、騰訊系、頭條系、百度系基本上佔據了 7 成的市場,很多大公司背後或多或少都有他們的投資,比如愛奇藝、優酷等。

構建國內完善生態圈對於華為而言,並不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但是難度在國外,如果美國真的要趕盡殺絕,連兼容都不允許,那就會很困難了。

第二:是對開發者制定標準,華為在自己的華為應用市場裡,不僅提供了非常規範的標準,而且往往親自下場指導開發者,而且為了營造閉環生態圈,就是自己構建中轉站,給開發者提供轉換器,讓軟件一鍵跨平臺移植。可以看出,華為已經開始在測試自己系統的開發標準,目前來看,是準備結合谷歌的開放性與蘋果的閉環安全性的特點。


第三:和深度系統合作,汲取 PC 操作系統經驗融合到自研系統之中,深度系統大家可能不太瞭解,深度系統也是基於 Linux ,是國產系統中做的最好的幾家,在海外的風評不錯,還被土耳其政府採用。深度操作系統已具備了完全替代國外操作系統的能力。可以說,華為和深度的合作也是為了自己的自研系統做準備。


我查詢了一下華為系統的主要研究人員陳海波教授的資料,還是非常牛的。華為是真的想把專門搞系統理論這塊和系統軟件工程師相結合,因為只有真正搞系統理論的科學家才更有概率搞出新的結構新的標準。

總體來說,華為這次的思路是正確的,5G 時代,是萬物互聯互通時代,谷歌之所以準備放棄安卓,準備新的研發系統“Fuchsia”,也是想打通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和智能穿戴等設備,統一成一個操作系統。



微回收


大家要明白的是,華為不只是需要一個國產操作系統,華為需要的是一個完全自主可控的自有操作系統,阿里雲OS之前魅族使用過,不過後來在跟Android的競爭中還是失敗了,華為選擇雲OS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華為需要的是完全自主可控

自從Windows10發佈之後,跟互聯網結合越來越深的操作系統,雲服務被越來越多的應用起來,Windows、macOS兩大桌面操作系統,以及Android、iOS兩大智能機操作系統,都是深度集成了雲服務的操作系統。

雲服務方便了用戶,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畢竟操作系統廠商可以完全通過雲服務將數據存放在自家的服務器上,這些服務器不全都在國內,大部分還在國外。國家力主推進貴陽為國家級數據災備中心,不光是要發展貴州經濟,更大的戰略目的是,深處我國腹地的貴州能夠很好的承擔起安全數據中心的職能。國家政府職能不能基本上都禁止採購Windows10電腦,主要也是因為雲服務確實危險性很大。

在年初的時候,國家對深度科技為首的操作系統廠商進行了比較大的扶持,這是國家的戰略需求。國家有這樣的需求,華為同樣有這樣的需求,隨著華為越來越強,人家看華為有點不順眼了,就通過Google用Android系統試圖限華為的發展,這種做法也確實給華為造成了很大的困擾,華為為了避免被掐脖子,自研操作系統迫在眉睫。

華為需要一個全平臺的操作系統

阿里雲OS是有侷限性的,目前幾乎所有的操作系統都是有很大侷限性的,Windows是桌面系統,移動端微軟一直沒做起來,Android則幾乎是專屬於移動端,想要進入PC領域難度很大。蘋果公司macOS、iPadOS、iOS儘管是同宗同源,生態整合得也非常好,不過現在蘋果本質上也都是分開設計這三個系統的。

華為需要一個操作系統,而且需要一個全平臺的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層面的統一,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開發者生態的統一,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應用生態的通用性。要知道微軟和Google一直沒能打破的僵局就是應用生態,否則這兩家企業早就突破了對方的防線了,而真正做到這一點的目前只有軟硬件一體的蘋果,華為很明顯想成為蘋果這樣的企業,甚至想要完全打破各個平臺的邊界,做一個真正全場景的統一操作系統。

華為面對的外部挑戰不少,而且華為內部也確實暴露出來很多問題,這都是華為發展之路上的絆腳石,未來華為要力求真正成為擁有更多核心技術的科技公司,必然要面臨很多挑戰,操作系統必然是這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本文為作者EmacserVimer悟空問答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轉載、抄襲必究!

EmacserVimer


國產操作系統這麼多?你恐怕是對操作系統有什麼誤解吧,尤其是國產操作系統?


你給我多列舉幾個國產操作系統?列舉不出來吧!


阿里的 yun os 勉強算是國產操作系統吧,但是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操作系統,在外人看來也不過是基於開源的 Android 搞得的一個定製的系統,從嚴格意義上來講,yun os 真的不算是國產的操作系統。

再進一步解讀一下這個 yun os 操作系統吧。阿里巴巴的 YunOS 在實質上只是重寫了 Android 的 dalvik,加上 / 換掉幾個 apk(比如 launcher)以及服務而已,其他所有架構及模塊(audio、display、video、power、usb、input、recovery、windowManager、ActivityManager 等等等)都還是 Android 的,而且一模一樣。作為一個新系統最大的挑戰就是軟件生態,所以 YunOS 取巧地保留了安卓的 app 虛擬機,但是安卓的核心部分畢竟被換了,所以 YunOS 算是一個新的獨立的系統,不再是 Android。對此,谷歌和 Android 之父一直都很憤怒,但也一直無可奈何。


而比如各大手機廠商推出的手機,系統其實都是基於 Android 深度定製的,只不過是改了改 framework 層,換了換 UI 和皮膚,說白了都是 UI ,根本不是自己獨立系統的,都是基於 Android 系統的。

小米的 MIUI、魅族的 flyme、錘子的 SmartisanOS、360 的 360OS、華為和榮耀的 EMUI、樂視的 EUI、一加的氫 OS 和氧 OS、zuk 的 ZUI、努比亞的 NubiaUI、三星的 TouchWiz、HTC 的 Sense、OPPO 的 ColorOS、vivo 的 FunTouchOS 等,它們無論怎麼變化,本質上還是 Android 系統,別以為換了一個馬甲,你就不是烏龜了。


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沒有,在所有的 Android 手機的開機畫面上,尤其是國產手機,基於 Android 定製修改的系統上,都會有 based on Android 或者 Powered by Android 的字樣。

這就是谷歌要求新手機在啟動時顯示 “Powered by Android”(意即 “安卓動力”)標語。這是谷歌對新款 Android 手機 “谷歌移動服務協議” 中提出的規定,谷歌針對 “Powered by Android” 標語提出了專門的規定。


所以,你別看國產智能 Android 機上都有各自的名字,miui,flyme,SmartisanOS 等,其實它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獨立的系統。


所以,國產手機操作系統並沒有。要想不受人限制就必須擁有自己獨立的新系統,所以華為才會自己研發一套鴻蒙系統。


做系統其實並不難,難的是打破已有系統的生態,比如全世界 Android 系統的裝機量幾十個億,應用市場,軟件都是基於 Android 系統的,如果別的公司,開發出一套新系統來,誰專門為這個系統打造新的生態?已有的軟件怎麼運行在新系統上?這都是問題。所以,很少有公司去獨立做一套新系統,推廣成本太高,打破舊系統的生態太難。


非著名程序員


同意前面回答的“國產操作系統並不多”的說法,現在無論華為的EMUI、小米的MIUI,還是vivo的FuntouchOS、OPPO的ColorOS,都是谷歌安卓換上了不同的馬甲。但阿里的YunOS不一樣啊,根本就不是前面有回答說的抄自安卓,YunOS的團隊要這麼大膽(大膽抄,然後大膽和安卓競爭)的話,豈不早被谷歌告翻了,還輪得到阿里到處撒與合作伙伴的狗糧?

YunOS基於Linux內核,但數據服務、雲服務引擎、基礎框架以及內置的虛擬機部分,是由阿里的技術團隊開發的,並不是來自改寫的安卓代碼。

對安卓和YunOS的關係,這張圖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實際上,安卓也是基於Linux內核,這一點和YunOS一樣。

重點來了,為什麼兩家實力強大的互聯網公司要選擇Linux內核?

這就牽涉到操作系統開發的難度。

操作系統開發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既要投入大量資源(人員、時間和金錢),還要建立軟件生態(有人願意和你玩)。

我們來看看微軟的Windows系統耗費了多少資源吧:

  • Windows98開發成本超過100億美元;

  • Windows Vista開發人員(正式員工與臨時工)總計有數萬人,開發總耗資200億美元(通貨膨脹加員工薪水支出增加);

  • Windows7開發人員有大約920人,不包括臨時工,總耗資也是以百億美元計算;

Windows歷代版本。對微軟來說,Windows不斷迭代,雖然燒錢不少,但卻積累了龐大的用戶數量,建立了成功的生態系統,為競爭者豎立起珠穆朗瑪峰一般高的門檻。所以在外行眼裡,開發操作系統的難度在技術,在內行那裡,真正的難度在生態建設,包括用戶數量、配套的應用程序數量等,這不是技術能解決的,需要市場策略和戰略規劃。


Linux雖然是開源操作系統,人人可以免費使用並修改源代碼,最早由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二年級學生林納斯.託瓦茲開發,但並不代表Linux系統的開發不耗費資源。

實際上,林納斯最初只寫了1萬行代碼,然後公佈到網上,和全球數以萬計的黑客一起努力完善,Llinux1.0版本發佈時,已經有超過10萬行代碼。有統計表明,黑客們投入的資源,如果換算成金錢,也有幾十億美元。

如果僅憑林納斯一人之力,Linux系統一定會胎死腹中。

正是由於從0開始開發操作系統的巨大風險,所以現在的操作系統一般都會選擇Linux內核。同樣,2005年,安迪.魯賓開發出安卓時,開發團隊僅有幾十人,這麼點資源,怎麼可能從0開始開發一款操作系統?所以,選擇Linux內核是理所當然的事。

安卓的成功,首先是背靠了大金主谷歌,其次是開源這個策略做得巧妙,瓦解了塞班陣營。

和微內核的Windows不同,Linux採用宏內核,具備一個操作系統必備的功能,而且支持多平臺,所以大大降低了開發難度,只要將內核和外圍實用程序(Utilities)、文檔包裝,再提供系統安裝界面、系統配置、設定與管理工具,就可以開發出一個操作系統版本。


就內核選擇上來說,安卓和YunOS在一條起跑線上。實際上,華為的鴻蒙系統也是基於Linux內核。

說了這麼多,我的意思只有兩個:

  1. YunOS確實不是抄自安卓,兩者可以說同源;

  2. 現在開發操作系統不是難事,採用Linux內核就行。

既然從技術角度說,開發操作系統並不難,華為當然沒必要推廣YunOS,以華為的軟件開發能力,自己搞一個系統不算難事。相反,如果華為和阿里搭手推廣YunOS,將幫助阿里建立YunOS生態,受益最大的將是阿里,這種為人做嫁衣裳的事,華為會幹?


魔鐵的世界


不存在貶低的意思,但絕大多數所謂的“國產操作系統”其實本質上就是換了個殼子,遇到較為複雜的場景,是無法滿足實際需求的。5G+物聯網洪流即將來臨的今天,對於操作系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UI並不是操作系統

世界上只有兩種操作系統——windows和unix。至於大家熟悉的安卓啊,ios都是在unix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東西。有朋友說不對啊,那魅族Flyme,華為EMUI,小米miui這些又是什麼東西呢?

雖然這類英文單詞雖然聽上去很像操作系統,但實際上根本算不上操作系統,準確來講是他們都是UI。UI是一種為了更好的實現人機交互的中間軟件,無論是在性能還是複雜程度上,都和真正的操作系統相差甚遠。

所有國產系統,全是基於Linux所誕生的產物

不論是阿里的雲OS,還是華為即將面試的鴻蒙OS,或者是其他什麼中標麒麟,銀河麒麟等等的桌面OS,全部都是在Linux的基礎上完成的。

提到linux,就不得不說到一個人——李納斯•託瓦茲。

這位大神有多厲害呢,他完全可以被稱為程序界的“愛因斯坦”。李納斯在上大學時,覺得unix的迷你版minix實在是太臃腫難用了,於是自己開發一個操作系統——linux。

令人敬佩的是,李斯特在做出linux後並沒有保留版權,而是向全世界公開了代碼,並邀請他人一起完善 Linux。這和Windows 及其他有專利權的操作系統全然不同,Linux 開放源代碼,所有機構,企業或個人都可以免費使用它。

另外,李斯特還是全世界最大的程序員交友社區 GitHub的創始人。

至於Unix和linux的關係,大家可以這麼理解:Unix是Linux的爹。linux的兼容性更好,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場合。

當然了,雖然linux是開源的,但不意味著開源和免費能劃上等號。比如linux界的“扛把子”red hat(紅帽子),在使用一些功能時同樣是付費的。

就以題中的阿里雲OS為例,阿里並不是憑空創造了一個系統,換誰也沒這樣的本事,它是基於linux的內核,然後將內置的虛擬機,服務引擎,界面和某些數據服務做了改動,換成了阿里自己技術人員開發的東西,最後整合出了一個阿里雲OS。除了阿里雲OS,上述的那些系統都是同樣的道理。

至於華為為什麼要推出鴻蒙OS,原因也很好理解:在即將到來的5g+物聯網的形勢下,對操作系統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任總自己也多次表示,鴻蒙的目的不單單是手機,手機只是其中一個節點而已,鴻蒙真正面向的對象是物聯網這塊大市場,越早提出就越能掌握先機。

至於華為為什麼不幫忙推廣阿里雲OS。我覺得這個道理也很好懂吧,俗話說的好,同行是冤家,我自己有實力的情況下,幹嘛要給競爭對手做嫁衣吶(潛在對手也是對手)?


(最後,看的這麼開心,麻煩點個贊或者關注吧,謝謝~)


愛思考的奧特曼


系統研發其實並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系統的生態!

舉個例子,造一座城市簡單,但是想讓大家拋棄原來的生活圈,到新城市是很難得,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鬼城!

阿里雲os不是基於安卓開發,是兼容安卓應用!因為它兼容安卓應用,對谷歌生態造成威脅,所以谷歌之前告阿里侵權,所以阿里雲系統在國際道路艱難!同時谷歌全家桶是外國人基本必備的!谷歌服務不支持的話,你的系統其實會讓消費者放棄選擇!

例:微軟的手機操作系統,阿里與騰訊系不支持,你還會買?

再者天貓盒子,未經用戶同意,私自刪除用戶安裝程序,讓用戶和其他廠商擔心與後怕!

華為出於戰略防禦研發新系統是正常的!不到最後是不會拿出來用的!目前可能局勢不利,但是也帶來了好的一面,就是對外企業擔心害怕也面臨被制裁,必定會做戰略防禦!華為的市場與技術國內無敵,國際馬上無敵,所以國內廠商肯定會以華為新系統為戰略防備的!同時被外國如此欺負,激起來的愛國意識必定會讓這個趨勢勢不可擋,誰抵制華為新系統誰就失去粉絲與市場的信賴!

所以天時地利人和全部具備,給我們5-10年,中國必定重回巔峰!


柯帥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從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雲os可不可以成功,華為為啥不用他,僅僅因為不是自己研發的?顯然華為不是這種風格,雲OS歸根到底還是Linux,也就是安卓的另一個表親,和市面上其他版本沒啥區別,只是更新了一下JAVA虛擬機,對性能沒有更本性改變。還要額外對付兼容問題,(有些應用,系統有點小差異,他就喜歡出bug)不值當。

第二,雲OS市場份額太低,沒好號召力,而且太多了安卓元素藉鑑了。華為裝他,對品牌影響不好。給人一種低質山寨感。

第三,雲OS有作死的歷史,別人信賴性底,曾經雲OS刪機頂盒裡的APP,這個自殺式行動,斷送了他的前程。華為用雲OS會不會授人以柄,這個就難說了。

第四,華為自己對操作系統有自己的理解,這個理解顯然是分佈式,全棧全場景,全面打通,雲OS明顯傾向於雲計算,而華為是雲管端全面開花,各種層次終端都需要一套系統進行統一。既降低成本,也改善用戶體驗。


雪一刀007


安卓系統經過多年的迭代,已經是非常成熟。作為安卓系統的主要合作對象,華為不僅僅擁有安卓上層界面修改的實力,更是擁有安卓底層優化的能力。據2017的Linux內核開發報告指出,有500多家公司的4300多名開發商對內核做出了貢獻, Linux內核代碼,谷歌貢獻度是3%,而華為佔1.5%。

不得不提的是華為貢獻出了F2FS文件系統用以替換老舊的EXT4文件系統,這個文件系統在2018年被谷歌用在自家的旗艦手機上,並逐漸被其他廠商接受。在華為最新的EMUI9.1版本中,華為進一步優化文件的讀寫功能,推出超級文件系統EROFS,可實現20%的隨機讀性能提升,使系統及應用啟動和運行的速度得到顯著提升。

並且華為還推出了方舟編譯器,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編譯和運行機制,從動態編譯變為靜態編譯,將高級語言直接編譯成機器碼,捨棄JAVA虛擬機,打破了安卓原有的運行方式,從根本上解決安卓運行效率不高的困局。方舟編譯器面對業內所有的開發者都是開源的,可以說,如果沒有被禁用谷歌服務的話,華為大可能會一步一步切換到自家的系統上。

事實上,從2012年華為就開始謀劃自己的操作系統,雖然是作為備胎,但是依舊投入了巨大的經費進行研發。任正非先生講的很好,對未來的投資不能手軟。

我們現在做終端操作系統是出於戰略的考慮,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Android 系統不給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統也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同樣的,我們在做高端芯片的時候,我並沒有反對你們買美國的高端芯片。我認為你們要儘可能的用他們的高端芯片,好好的理解它。只有他們不賣給我們的時候,我們的東西稍微差一點,也要湊合能用上去。
我們不能有狹隘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會害死我們。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賺錢,是要拿下上甘嶺。拿不下上甘嶺,拿下華爾街也行。我們不要狹隘,我們做操作系統,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樣的道理。主要是讓別人允許我們用,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

斷了我們的糧食雖然主要指的是國外的系統,但是道理是一樣的,當沒有外患時,內部的商業競爭中同樣存在突然斷糧的可能性。

之前的360大戰騰訊時,雙方都不得不深思熟慮之後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讓用戶們二選一。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斷糧?!對待自己的衣食父母尚且如此,對待競爭對手難道就會心慈手軟?

華為走來一路荊棘坎坷,遭遇過各種各樣的斷糧,其mate9Pro遭遇了三星屏幕斷供,導致銷量受限,之後大力扶持京東方何嘗不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誰又能保證選擇雲OS之後不會遇到類似的情況?

更重要的是,阿里雲OS本質上並不能稱為獨立的OS,其運行機制依舊是基於虛擬機,與安卓如出一轍,更何況,阿里雲OS運行效率還不如安卓。即便是被華為選用,在競爭中如何與安卓和IOS同臺競技呢?

華為的鴻蒙系統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歷經多年的系統,其運行機制上拋開了虛擬機的掣肘,雖然號稱兼容安卓,但是大概率會鼓勵通過方舟編譯器轉換成另一種格式,如果生態不是問題,系統的流暢性又能得到保證,顯然比選擇半死不活的阿里雲OS要好的多。


歲月雜談


國產操作系統背後的悲哀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從你的提問來看,你對國產操作系統有什麼誤解。

現在國內所有的手機自帶的系統,全部是基於安卓的二次封裝系統,就像電腦系統一樣,有很多的OEM版本,什麼家庭版、專業版、等等,它們都是微軟公司的windows系統。而電腦系統還還有linux系統、unix系統等等。

手機系統的話,現在市面上的手機系統有蘋果的IOS系統和谷歌公司的Android系統。蘋果系統不開放沒什麼好說的;谷歌公司的Android系統是基於linux內核開發出來的,是現在是除了蘋果以外,幾乎所有手機品牌都在使用的系統,只是把UI接口改變了,讓用戶使用時看到不同品牌的手機,UI都不一樣,就以為是獨立的操作系統了實際上他們都是基於Android系統在二次封裝,就像是windows系統的各種版本一樣。包括三星、小米、VIVO、魅族等等。

yun os這個系統也是基於linux內核開發出來的,它和Android系統可以算是姐妹關係,它和ios一樣是閉源的系統,它不能root,不能讓第三方公司深度定製,所以也就不會有開發者們點對點的給它開發軟件。導致它不能像Android系統一樣有很大客戶群體,這也是華為不會把yun os應用到自己的手機上的原因。好在它可以兼容Android系統,不擔心沒有軟件可以適配的問題。

華為的鴻蒙系統也是基於linux研發的,它和Android系統、yun os、都是兄弟姐妹。因為谷歌公司對華為滿滿的惡意,不讓華為用他的GMS服務,說白了就是讓華為在歐美地區用不了谷歌市場,不能安裝軟件,讓華為堅定了開發系統的決心。開發系統不難,難的是生態系統。也就是說你把系統開發出來後,如果沒有配套的生態系統,那麼就不會有開發者們來為你適配軟件,就像yun os一樣。 所以才會有搭載hms服務的v30、9x手機在歐美上市,這個HMS就是鴻蒙的生態系統,華為有龐大的用戶群,所以只要有生態系統就不用擔心沒有開發商來適配軟件。希望華為的生態能夠快速的完善,然後把國內手機市場從谷歌手中奪回,並一步一步的蠶食國外市場。


此間過客


感謝您的閱讀!

大家一直覺得yunos沒有前途,是一個失敗的產品!可是我卻覺得yunos的失敗是暫時,可能在未來的某一時刻,yunos會大放異彩。我一直覺得YUNOS的暫時的失敗是因為想解決生態問題,因此它在處理器上,兼容了安卓框架、以及兼容了BSP。(有說為了用戶體驗)

如果我們將yunos的兼容框架去除,你會發現,YUNOS非常的乾淨,擁有自己的SDK。不過為了提升兼容性,yunos犧牲的是它的本身特點,迎合安卓系統,導致體驗很差,這就讓人覺得yunos系統一塌糊塗。可是,如果沒了兼容框架,應用軟件裝載在雲上,那麼想一想手機的流暢性,操作性該怎麼樣?

在未來,特別是5G時代,YUNOS可能會逆風翻盤呢!現在,不使用yunos,我覺得主要還是體驗一般,兼容並不出色,而且安卓系統本身的優勢越來越強,為什麼我們要去使用體驗不好的系統?

華為為什麼要研發?餘承東說:我們已經有了B計劃,如果微軟和谷歌不給我們使用它們的系統!這似乎已經說明了華為為什麼要使用自己的系統!研發自己的系統

.

因為被國外的系統所拒絕,我們不得不擺脫這種束縛。

華為有自己的獨立的能力,它研發系統的時間可能比yunos更長,這是屬於華為的系統。我們知道這款系統在洩露的消息中,將會同樣兼容安卓應用,不過相比yunos,它的優勢是:它有著長期的系統開發的經驗,而且有自己的手機佔有市場,它要打通PC、手機等等。

一句話:華為有實力研發自己的系統,不需要使用別人的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