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再见!拉菲

在酒庄旅游的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酒庄历史文化的体验和展示。在市场营销中,酒的故事是酒卖出好价钱的关键。拉菲的历程值得我们学习。他跟茅台一样,都有着自己的领域不可企及的高度。而正是因为这一高度,造假也成了摧毁他们的恐怖核弹。茅台选择视而不见,拉菲一样选择视而不见。蓝裕文化酒庄规划设计院认为,在众多葡萄酒品质大幅提升的今天,如果不是装逼,请跟拉菲说再见吧。15年的龍岱,不是品质站不住,只能靠品牌么!

很多人都知道拉菲贵,但不知道它到底有多贵!

1

一瓶酒而已,为什么会这么贵?

1985年,一瓶1787年由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签名的拉菲,创下了10.5万英镑的拍卖纪录,卖家是福布斯杂志老板Malcolm Forbes。

再见!拉菲

因为人家来自拉菲酒庄(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2

几易其主,拉菲酒庄扬名世界

早在1234年,当时拉菲古堡的“祖屋”还是一个修道院,院长叫贡博·德·拉菲。

当时有一个叫塞居尔公爵的人,这家伙做事的格局比现在的马云、刘强东还大!因为他同时拥有拉图、木桐和凯龙世家三个酒庄。

同时拥有全世界最知名的三大酒庄,这是什么概念?就像在零售界,同时拥有阿里巴巴、京东和苏宁一样寂寞无敌。

塞居尔公爵对拉菲古堡一见钟情,将它买了下来,开始葡萄种植园。

再见!拉菲

不使用化学药物和肥料,对每一颗葡萄藤都像小公主一样精心呵护,等葡萄完全成熟、散发出少女般的芬芳时才采摘。

在采摘过程中严格筛选:个头小,pass!色相不佳,pass!颗粒不饱满,pass!压榨前再精挑一次,确保每粒葡萄都能达到处女座的要求!

拉菲独一无二的品质就这样确立下来了。

当时法国正处在路易十四时期,这是对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影响最深远的时期:法国大餐、法国香水、高跟鞋,芭蕾舞,凡尔赛宫,都是在这时出现的。

在塞居尔公爵的努力下,拉菲成为“国王之酒”:曾经有一段时期,整个凡尔赛宫不谈国事,不谈莫里哀,只讨论拉菲!

1855年巴黎世界博览会时,拉菲、拉度、玛歌、奥比安四个酒庄被封为一级(木桐是后来升级的)酒庄,拉菲排名第一。

再见!拉菲

法国大革命以后,拉菲酒庄作为皇家私产被充了公,之后几经易手。直到1868年,一个叫詹姆士·罗斯柴尔德的高富帅以440万法郎购得拉菲酒庄,成为拉菲酒庄的新主人。

再见!拉菲

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经营拉菲酒庄到现在,正牌拉菲酒的五支箭的标记(象征着罗斯柴尔德家族五个儿子)也从此确立下来。

再见!拉菲

3

拉菲在中国走上神坛

波尔多五大酒庄的酒品并无优劣之分,但为什么中国人只认拉菲?

主要是拉菲最早引入中国,有先入之势。而最早将拉菲引入中国市场的,是被称为“亚洲红酒教父”的香港酒商叶福章。

再见!拉菲

1979年,叶福章的半岛酒店集团接管了北京建国大饭店,叶福章也成为第一个将红酒引入内地的商人。

后来,叶福章得到几百箱清仓甩卖的82年拉菲,这可都是一级酒庄生产的拉菲啊,这事在香港引起了轰动,82年拉菲马上成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当时繁荣的香港电影业不失时机地将82年拉菲植于影视作品中,从赌神周润发到卖猪肉的周星驰,都喝起了拉菲。

再见!拉菲

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大陆正在搞第九个五年计划,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温饱水平,官员们消费茅台等高档白酒显得格格不入——白酒要消耗大量的粮食。

高档葡萄酒就成为当时的官方用酒,名声在外的拉菲也成为高级宴会的标配。

对那些先富起的人而言,喝拉菲就是喝身份,你越贵,我越买。当时已经开始打入中国的其他四个波尔多酒庄估计到现在还没想明白一件事:你的口感再好,只要价格没有拉菲高,就竞争不过拉菲。

4

82年拉菲

上世纪90年代的一些港片中,男猪角想俘获女神的心,最简直粗暴的方法是带她到一间高级餐厅:开瓶82年拉菲!

再见!拉菲

享受着女神惊讶的眼神,后仰45度嘱咐侍者:拉菲最少醒两个小时。是不是很暗爽?

再见!拉菲

82年拉菲又是怎么得名的呢?

在1982年之前,整个波多尔地区还没有走出“假酒案”的阴霾:当时的大经销商Cruse酒业以次充好卖出了300多万瓶假酒。事情曝光后,波多尔酒庄名声扫地,一级波尔多红酒都沦落到杂货店的促销货架上。

但两件事的出现给了波尔多红酒翻身的机会。

第一,1982年的波尔多地区迎来了一个日照长,气温高,雨水少的夏天,从酿造条件而言,这一年波尔多地区红酒的品质是其他区无法比拟的。

第二,当时有一个叫罗伯特·帕克的职业评酒师声称82年是波尔多红酒的“世纪之年”。他还以一个投资分析师的口吻提醒大家:尽你能所卖下82年波尔多红酒,接下来就等着它涨价吧!

随后,罗伯特·帕克的观点得到消费者的热捧,他们疯狂买入82年波尔多酒庄的期货,使82年波尔多红酒的价格一路飙升,包括82年拉菲。

5

鼎盛

97年香港回归后,享受地利的广东商人开始从香港免税店将拉菲一批批的运往内地的酒桌上。2004年内地降低进口葡萄酒关税后,更是加大了这一态势。

最后,连罗斯柴尔德集团也感受到中国市场对拉菲惊人的消费能力,开始在中国开展宣传,加深自己在中国消费者心中不可替代的形象。

2010年左右,拉菲在中国的价格达到了顶峰,当年的一次拍卖会上,中国买家以150多万元拍下3瓶1869年的拉菲。

但是三年后,拉菲在中国的境遇发生了天壤之别。

6

再见,拉菲

拉菲在中国走红后,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开始充斥市场了。

真正的拉菲需选用树龄在30年到40年之间的葡萄酿造,用这种葡萄酿造的正牌酒称为大拉菲。

这意味着一些葡萄藤在达到40年树龄后必须换新藤,理论上这些新藤要经过30年到40年才可以酿酒,但为了物尽其用,酒庄就用这些新藤的葡萄来酿制像小拉菲之类的低端副牌。

再见!拉菲

按正常产量计算,拉菲一年的产量不到20万瓶。其中全球各王室有1万瓶订单,剩下的19万瓶平均分配给欧洲、美洲和亚洲,其中大中华区每年的配额约4万多瓶。

但是在中国,仅东莞的一家酒店一年就卖出了4万瓶拉菲!

2011年,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拉菲10年产量赶不上中国一年的销量,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假的!

拉菲造假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说,用真拉菲瓶子灌装假拉菲酒。当时,一个82年拉菲的空瓶子能卖四千人民币,就算往里面装上醋,照样有人买!

还有,通过抢注拉菲庄园商标在中国公开售买并非产自法国拉菲酒庄的葡萄酒。

再者,出现一大堆拉菲儿,皇室拉菲,拉菲古堡之类的山寨品。反正法文那么长,在中间添加或省掉一个单词,也没谁知道。

2012年,中国出台了严厉的反腐倡廉政策,高压之下,官员们再也不敢喝拉菲了,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下一年欧洲高档红酒市场的交易猛跌。

失去了强大的中国市场,拉菲的价格一路走低,到2015年时,82年拉菲的价格已经不到2011年的一半。

再见!拉菲

近年来,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高品适价的葡萄酒在中国开始赢得市场,喝拉菲反而有些“掉价”:波尔多就那么小,拉菲每年就那么多,喝到正品的概率微乎其微,与其冒着喝到醋的危险,不如选择其他的品牌。

虽然一些展览会上出现几百块一瓶的“拉菲”,但已经少人问津了。

7

再见,拉菲

造假,让拉菲的声望和品质遭到质疑,政策让红酒面临危机。2012-2020,政策的阴霾逐渐隐去,品质,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拉菲,她的工艺和品质是我们无法忽视的关键。而历史,人们逐渐意识到这只是价格的推手,品质,需要我们亲自品尝。

蓝裕文化酒庄规划设计院认为,从这一点出发,酒庄的旅游应更多的展示产品的特质,让人了解你的葡萄酒有什么不一样的,为什么具有好的品质,为什么要喝你的酒,喝你的酒跟和别人的酒有什么区别?不要过多的去说文化,而是更多的去打造氛围,去传递你对品质的追求,所有的历史故事都是为品质铺垫的,也应与品质相关。拉菲有深厚的底蕴,既有品质又有文化,相信我们还是会再见的。只是,再见的时候,大多数人依然喝不起,也许,这些人跟拉菲从来就没有交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