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猜想卷)語 文

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猜想卷)

語 文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當代文學創作的"輕"與"重"

譚皓珺

當代文壇廣闊的研究視域中,通俗文學的創作始終是一塊野蠻生長的"文化飛地",介於傳統的文學話語和當下的商業趣味之間,不可忽視亦難以言喻,評論界對其關注有加,但仍舊存在爭議性與滯後性。所謂文學的"輕"與"重",就我國通俗文學與純文學而言,主要區別於題材、主題和讀者群三方面。通俗文學題材較為輕逸,突出幻想、情感、科幻等元素,有閱讀的趣味性、商業性;讀者群體較為廣泛、傳播形式渠道多樣。而純文學著重於現實主義和思想表達,主題較為深刻,同時文學性和思想性較強,發佈渠道主要由純文學期刊及出版社集冊出版。然而"輕"與"重"是否真的難以兼顧,文學的類型又究竟由誰來斷言?

事實上,即便通俗文學的暢銷書作者們,其創作的目的雖與傳統文學追求"經典化"的標準相距甚遠,其文本的碎片化、趣味性和傳媒屬性也遠勝於文學意義上的可讀性,但卻引起了讀者的廣泛共鳴與社會性討論,其中必然有值得純文學關注的關鍵元素。而我國通俗文學多年來缺乏經典性,也顯然急需符合該類型自我突破的要素出現。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是讀者手中的讀物,更是創造一個時代文化風尚之航標。由此而言,唯有迴歸作品和讀者本身,才能理解孰輕孰重的本質。突破通俗文學與主流傳統文學的創作壁壘,還需反觀類型之"輕"與主題之"重"的討論,尋求彼此調和與發展的契機。

通俗文學作品受歡迎的原因,顯然並非語言上的藝術性和思想上的震撼力,而是真切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感,把握了具備時代共鳴的犀利具象。通俗文學的創作,對於時代的痛點和敏感點的捕捉至關重要,正是其"舉重若輕"引發讀者熱捧。如果說《平凡的世界》是當年"青春文學"的代表,今天一些青年作家筆下的"青春"卻是如此模糊不清。以新生代作家而言,若一味地靠攏精英化的純文學趣味,脫離對當下時代的心理把握與世情觀察,顯然只能模擬復刻出文學化的軀殼,而喪失了時代本真的靈魂。

當代作家對當下社會生活的現場感和敏感性,以及由通俗文學中汲取素材和輕趣味的能力,在當下的文化環境下尤為重要。青年作家群體的優勢,在於對當代生活的文學化捕捉,兼具了新時代文學趣味和文學傳統的平衡意識。大眾渴望從文字中找尋力量,時代等待被文學激發共鳴,網絡時代的科技焦慮、都市愛情的階層落差、青春成長的現實困惑,諸多亟待被表現的時代症候等待被更多具備藝術性的手法開掘演繹。文學不是狹隘的由精英殿堂頒發認可的執照,人人皆可的創作與閱讀需求的時代早已來臨。如何將"輕素材"的"段子"和"情節",提純出指向文化層面的,鍛造為具備文學性的作品,亦是當代創作者們必須面對的問題。而對於通俗文學的前路,時間自然會修剪這野蠻生長的枝丫,讀者們也將給出最為客觀的答案,中國通俗文學的疆界應看得更遠、走得更遠。

毫無疑問,優秀的作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並被大眾廣泛認同、反覆閱讀。最終決定作品是通俗還是精英的選擇權,應交還於讀者,而非出版商或評論家。事實上,文學自然沒有孰輕孰重、孰優孰劣之分,創作也並非此消彼長、針鋒相對的戰役,然而文學創作不僅要注重藝術性和文學性,更要回歸對讀者的尊重、對文字的敬畏,拒絕讀者、不接地氣,終究會喪失了文學最根本的生長土壤與文化價值,所謂"輕"與"重",歸根結底指向的是對文學本身的反思,對當下時代與當今讀者的責任感。

(摘編自《文藝報》)

1.(3分)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指出,"輕"與"重",是一組對立的概念,它們在題材、主題和讀者群三方面都有比較明顯的區別。通俗文學或純文學在創作過程中如何兼顧它們,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B.作者指出,對通俗文學之"輕"與純文學主題之"重"加以認真討論,得出正確的觀念或認識,可以從根本上突破通俗文學與主流傳統文學(即純文學)的創作壁壘,調和文學發展。

C.作者指出,《平凡的世界》正因為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真情實感,是以成為那個時代"青春文學"的代表;今天的通俗文學創作,要很好地借鑑前人的經驗。

D.作者指出,通俗文學創作在有些時候,缺乏文學性與藝術性,是一塊"野蠻生長的飛地",是等待時間修剪的"野蠻枝丫",批評其重趣味與迎合市場、輕主題與文化引領的傾向。

2.(3分)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就通俗文學而言,一方面引起讀者的廣泛共鳴與社會性討論,另一方面因其缺乏經典的代表作品,因此,創作上還需加倍努力,爭取有所突破。

B.作者認為,通俗文學創作因善於捕捉時代的痛點與敏感點,所以受到讀者熱捧;倘若一味地模仿純文學,就會失去對當下時代的心理把握和世情本真的觀察。

C.作者認為,網絡時代的科技焦慮、都市愛情的階層落差、青春成長的現實困惑等文學表現,需要作家在新時代文學趣味與傳統文學中尋找到合理的平衡點。

D.作者認為,文學作品只要遵循文學藝術的創作規律,寫出好作品,引領時代風尚,贏得讀者廣泛認同,文學的輕、重之分,優、劣之別,自然是不存在的。

3.(3分)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理解本文的疑點:文章標題的兩個形容詞"輕"與"重"的含義指向不確定,僅一篇之內,就得根據不同語境,作出不同解釋。

B.理解本文的難點:對於"通俗文學"與"純文學"(亦即傳統主流文學或精英文學)的判斷,需要閱讀大量文學文本以獲得感知。

C.理解本文的重點:作者力圖表達破除通俗文學與純文學創作過程中的壁壘,兼顧與平衡某些重要元素,創作世界性經典的觀點。

D.理解本文的焦點:文學有自身的藝術性,作家必須拿出優秀作品,不僅讓讀者從中獲取力量,還能最終決定"通俗"或"精英"。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寧古塔的塔

方 效

"寧古塔在遼東極北,去京七八千里。"明末王家禎說,"其地重冰積雪,非復世界,中國人亦無至其地者。"清吳振臣在《寧古塔紀略》中寫道:"過黃龍府七百里,乃金阿骨打起兵之處。相傳昔有兄弟六個,各佔一方,滿洲稱六為'寧古',個為'塔'。"

原來寧古塔並沒有塔,"寧古塔"是"六個"的意思。這塊昔日滿金人的龍興之地,就在海林市。

夏天到海林看什麼?當然是大林海,還得是原始的、人煙罕至的。人造荒山禿嶺的時代並不遙遠,在太平溝裡還存在著300公頃的紅松原始林,原因只能有一個——人進不去。6月末,過寧安、東京城、鏡泊湖,沿海浪河南岸蜿蜒溯行。水漸急、坡漸高、人戶漸稀少,車的發動機聲音像牛吼,我們扎到溝口林場已是下午時分。

下車,便感覺溼乎乎的水汽當頭低漫下來,沒幾分鐘就把周身上下濾了個通透。海拔630米,天成一塊小盆地,山脊連帶,遠低近高。人在山掌心,山握一團雲,霧珠隨風盪漾,散射掉了雜色,滿目青黛便有了濃淡虛實的層次。遠處,一角如帆孤峰,頭頂萬松,黑灰變幻,縹緲隱現似不可及,正是一幅潑墨山水畫。耳畔,松濤低吟似海潮,卻不知是"訇"還是"空"。

號稱林場最大的酒店,其實不過十幾間客房,裡面卻滿是北京人眼中的"奢侈品":實木廊柱、滿疤瘤木牆圍、白茬木條欞花窗,整樹剖的條案坐在比腰還粗的原木墩上,房後小園田裡瓜菜翠綠、蔥香盈盈。門前,四根粗壯驚人、好似宮燈一般的白茬松木柱,突兀在黑土地上,上面斧刨釘錘叮噹,橫樑、眉額、戧木已大致有了模樣,這是酒店老闆華三正搭的挑簷門樓。很久沒聞到不帶半點油膩、純淨的松脂香了——清涼、辛雅,混合著青草的溼甜,凝神深吸,似有似無,可不經意間,卻沁達心脾。

可這兒不是秦淮河,是寧古塔!在電子地圖上拉一根直線,太平溝與同在海浪河南岸的寧古塔老城間,相距不過百里。按《大清律例》:"凡盜竊臨時拘捕、為首殺人者,照強盜律,擬斬立決;為從者,應發往吉林、烏拉、白都諾、寧古塔等處披甲人為奴。"不僅如此,流放寧古塔,也往往是不少震驚全國政治大案的終點,是一種生不如死的所謂皇恩浩蕩。

清代近300年,不知有多少當朝大夫、累世官員、南方士子,他們的樓不知因為哪個人,一夜間就崩了;他們的天不知因為哪句話,恍惚間就塌了。滿腔惜其不成的屈辱,尚存一絲苟且,拋卻生離死別,披枷戴鎖,踏上步步誅心的遠途。

來的路上,我站上一處高崗,久久凝視寧古塔上空的漫天雲:深邃烏青、籠蓋四野、沉重而凝滯,只於極地交天處橫現一絲弧光。這是盤桓至今不肯散去的離人恨、流人淚,也曾是孵化勇士的元始混沌。

那些真山真水原生的披甲人,出門不帶盤纏,隨處吃用,主人也分文不取;城中店鋪任由其賒買綢緞,講好來年用貂皮償還,儘管素不相識,相距百里,從不爽約。對於他們,最可怕的便是進京做官,幾人升遷,數百人聚於郊外送別,哭聲震天,形同流放。他們用與生俱來的質樸良善,救助了那些從小橋流水而來,萬念俱灰的靈魂。"南蠻"常常是重武尚義長官們的座上客,逃跑也並不被舉報。而流人們,則教會了他們破木為屋,開荒稼穡。

被稱為人參水,冰冷清澈、一望透底的海浪河,至今仍是一條原始的河,源頭就藏在太平溝盡頭的巍巍高山中。河裡出一種土稱"柳根"的小野魚,肉質緊而細,長兩年不過一拃長。河岸高坡上的原始密林中,千齡紅松樹冠,一般也高不過10米。時間在這裡似乎變慢了,一切生物都小心翼翼縮緊了形骸,瞭如塵沙。

沒有奇峰巧石,少有懸崖陡壁,原始林是獨一無二的境界。敦實厚重如胸膛的漫山坡上,抬頭,望不見天;平視,古木琅林,深幽無盡。平均樹齡400年的一株株老松,掌控著這裡的地老天荒。丫杈散亂的椴樹、柳樹、楸樹、稠李等闊葉木,趴伏在老松的陰影下,更低的陰密中,人參、黨參、刺五加與蕨類、菌類、稗草雜亂相交,同為芸芸眾生,擠擠叢叢。

"須知傲雪凌霜質,不是繁華隊裡身。"在一棵千歲老松下歎服思量,北宋年間一粒種子,今天仍自在雲天,這自然的氣質,不以時為遷。百年前,單人可搏虎的披甲人,踏冰封海浪河而上,在密林中搜尋貂與熊的足印。千年前,鮮卑人、契丹人、靺鞨人、金人、滿人循石岸而下,來到莽蒼蒼的黑土地,向溫暖遷移,一程程點燃起入主中原的壯志雄心,天地間由此風雲際會。

大山、大水、大印跡,我一定會再來,看寧古塔的塔。

(有刪改)

7.(3分)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這是一篇遊記散文,一開始即從滿金人龍興之地海林市的溝口林場寫起。抵達寧古塔前,乘車經過寧海、東京城、鏡泊湖等地,一路沿海浪河南岸溯流而行。

B.作者借景抒情,通過對人跡罕至、孤峰如帆、群松變幻、山脊連帶、崖握團雲、林濤低吟、風蕩霧珠的生動描寫,抒發了自己初履海林的真切感受。

C.因為寧古塔上空的漫天雲霧,深邃、烏青、沉重、凝滯,作者運用聯想,展開想象的翅膀,從中看見了離人恨與流人淚,以及孵化勇士的元始混沌。

D.披甲人倘有機會進京為官,不是歡欣鼓舞,而是哭聲一片;正是他們的祖先,從山林轉向黑土地,再逐漸向溫暖遷移,慢慢生出了入主中原的雄心。

8.(6分)寧古塔本沒有塔,文章標題中心語"塔"有什麼含義?請作簡要分析。

9.(6分)文章主要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請作簡要分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神宗即位,擢為翰林學士,光力辭。帝曰:"古之君子,或學而不文,或文而不學,惟董仲舒、揚雄兼之。卿有文學,何辭為?"對曰:"臣不能為四六。"帝曰:"如兩漢制詔可也;且卿能進士取高第,而云不能四六,何邪?"竟不獲辭。

光常患歷代史繁,人主不能遍鑑,遂為《通志》八卷以獻。英宗悅之,命置局秘閣,續其書。至是,神宗名之曰《資治通鑑》,自制《序》授之,俾日進讀。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邇英進讀,至曹參代蕭何事。帝曰:"漢常守蕭何之法不變,可乎?"對曰:"寧獨漢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湯、文、武之法,雖至今存可也。漢武取高帝約束紛更,盜賊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漢業遂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變也。"帝問光,光曰:"布法象魏,布舊法也。諸侯變禮易樂者,王巡守則誅之,不自變也。刑新國用輕典,亂國用重典,是為世輕世重,非變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則修之,非大壞不更造也。"侍講吳申起曰:"光言,至論也。"

它日留對,帝曰:"今天下洶洶者,孫叔敖所謂'國之有是,眾之所惡'也。"光曰:"然。陛下當論其是非。今條例司所為,獨安石、韓絳、惠卿以為是耳,陛下豈能獨與此三人共為天下邪?"帝欲用光,訪之安石。安石曰:"光外託劘上之名,內懷附下之實。所言盡害政之事,所與盡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與國論,此消長之大機也。光才豈能害政,但在高位,則異論之人倚以為重。韓信立漢赤幟,趙卒氣奪,今用光,是與異論者立赤幟也。"

元祐元年復得疾。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10. (3分)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

B.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

C.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

D.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

11. (3分)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故有"內相"之稱。

B.四六,即四六文或駢體文。其文常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全篇以雙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 律,並注重藻飾和用典。

C.《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宋神宗認為它"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故名《資治通鑑》。

D.曹參代蕭何,指蕭何死後曹參任國相,推翻蕭何在任時立下的規矩而自立一套治理國家的體系,且取得成功。

12. (3分)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司馬光自幼聰穎,手不釋卷。因讀書多見識廣,故能關鍵時刻砸缸救人,成就佳話,併為他後來步入仕途打下基礎。

B.宋神宗要把司馬光提拔為翰林學士,司馬光卻以自己不能作四六文為由加以推辭。然而終究推辭不掉,只好赴任。

C.司馬光認為治理天下就好比住房子,房子壞了就修補一下;沒有倒塌就不要另造新房。吳申認為司馬光所言切中要害。

D.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堅決反對,上書陳述利害。當皇帝要重用司馬光時,王安石以韓信樹漢赤色旗為喻,表示反對。

13. (10分)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漢武取高帝約束紛更,盜賊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漢業遂衰。

(2)帝曰:"今天下洶洶者,孫叔敖所謂'國之有是,眾之所惡'也。"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

浣溪沙

歐陽修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鞦韆。

白髮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尊前!

14.(3分)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上片首句,描寫出堤上踏青賞春之人隨著畫船行走的情形;一個"逐"字,不禁讓人想到遊人之多、景況之熱鬧。

B.第三句是寫一群少女在綠楊掩映的臨水人家的庭院裡蕩著鞦韆、怡然自樂的美妙情景,歡歌笑語,讓人心馳神往。

C.下片首句中,"白髮"當是詞人自指。全句通過"白髮戴花"這一細節,刻畫出詞人曠達不羈、樂而忘形的狂態。

D.下片末句作者發出感嘆,表達出忘卻貶官煩惱、願在春醪中一醉方休的思想情感;然歡快之中卻透出對人生的感慨。

15.(6分)這首詞在情感抒發上有何特點?請結合全詞內容加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離騷》中,運用比喻手法寫自己因才能出眾而招致小人嫉妒誹謗的句子是"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兩句來表達舊事物終將衰落,歷史永不止步之意。

(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用互文的手法寫出了邊地的苦寒。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誠信是社會交往的名片,個人憑 的信用立足社會;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動能,企業憑一諾千金的信用獲得發展;誠信是國際合作的基石,國家憑 的信用互利共贏。誠信不僅僅是靠內心道德律令推動的美德,更是法治框架下國家治理、社會運行、市場健康的剛需。讓信用的貨幣流通起來,讓信用的要素管用起來,讓信用的地基堅固起來,就需要把誠實守信 制度安排, 國家治理現代化全過程。

一段時間以來,頻發的假冒偽劣、商業欺詐、偷稅漏稅、欠債不還、電信詐騙等失信問題,使誠信建設一度陷入"破窗效應"的沼澤。( )近年來,從限制乘坐火車、飛機,到限制出境、限制購買不動產、限制高消費,嚴厲懲罰、聯合懲戒失信行為的制度籠子不斷強化,讓那些見利忘義、敗德失信者付出了代價,提升了他們破壞誠信的成本。一系列激濁揚清的有力舉措猶如徙木立信,在社會上豎起"守信者一路暢通,失信者寸步難行"的風向標。

17. (3分)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

A.一言為定  一言九鼎  納入  溶入

B.說一不二  言出如山  放入  融入

C.一言為定  一言九鼎  納入  融入

D.說一不二  言出如山  放入  溶入

18. (3分)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A.怎樣讓人們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呢?我們一定要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B.如何築牢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堤壩,讓信用這張"身份證"管用起來?

C.我們一定要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讓人們不敢失信,不能失信。

D.我們要築牢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堤壩,讓信用這張"身份證"管用起來。

19.(3分)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

A.聯合懲戒、嚴厲懲罰失信行為的制度籠子不斷強化,提升了破壞誠信的自我成本,讓那些見利忘義、敗德失信者付出了代價。

B.聯合懲戒、嚴厲懲罰失信行為的制度籠子不斷強化,讓那些敗德失信、見利忘義者付出了代價,提升了他們破壞誠信的成本。

C.嚴厲懲罰、聯合懲戒失信行為的制度籠子不斷加固,讓那些見利忘義、敗德失信者付出了代價,提升了他們破壞誠信的成本。

D.嚴厲懲罰、聯合懲戒失信行為的制度籠子不斷加固,提升了破壞誠信的自我成本,讓那些見利忘義、敗德失信者付出了代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

弱視與近視不是同一種病。近視多發於學齡期人群,是睫狀肌過度緊張或遺傳因素等造成的"看遠不清楚,看近清楚"的眼病。通常情況下,近視患者戴眼鏡後,① 。而弱視是一種通過戴眼鏡也無法矯正視力的眼病,常伴有斜視、高度屈光不正、看遠看近視力都不好等症狀。弱視是一種發育性疾病,② ,成年後則基本治癒無望。孩子在幼年階段自制力不足,如果沒有家長的耐心糾正,很容易養成不良的用眼習慣,導致弱視、斜視等眼疾。家長應幫助孩子樹立愛眼、護眼意識,並對孩子眼病做到"③ "。

21.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90個字。(5分)

2019年8月30日,由中國科協、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的"科學闢謠平臺"在京正式啟動。該平臺旨在切實提高闢謠信息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讓謠言止於智者,讓科學跑贏謠言。科學闢謠平臺專家庫首期邀請到516位權威專家入駐,涉及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生物、農業技術、航空航天等14個領域。平臺採用"廣泛匯聚、科學解讀、矩陣傳播、源頭阻斷"的運行機制,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公眾信賴、運行高效的科學闢謠體系,努力打造最具權威性、時效性、協同性、精準性的國家級"科學闢謠平臺"。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2020 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疫情自武漢悄然而發並迅速席捲全國。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一線醫務人員夜以繼日連續奮戰,為人民生命健康築起安全防火牆。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情況下,白衣天使們"以我所學,盡我全力",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搶人,他們是"美麗逆行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84歲的鐘南山老人乘坐高鐵餐車奔赴武漢,考察疫情,迅速作出"人傳人"的準確判斷,以耄耋之軀擂響了疫情阻擊的戰鼓;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隱瞞了身患漸凍症的病情,顧不上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妻子,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用"漸凍"的生命,托起希望和信心;24歲的年輕女醫生甘如意,面對公共交通全部停運的緊急情況,硬是靠手機導航,騎自行車、搭順風車,4天3夜跨越300多公里,從老家趕回抗疫一線,展現了"95後"敢於擔當的勇氣和力量……

面對肆虐的新冠肺炎,一個個普通的生命,撐起了華夏大地的脊樑。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禍面前,你也耳聞目睹,置身其中。你所處的環境裡,有哪些感人的點滴,曾觸動過你的心靈;你不經意的聽聞中,有哪些零碎的隻言片語,曾扣動過你的心絃;你親身經歷的故事中,有哪些人性的閃耀,曾滋潤過你的心田?

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1.【答案】A (考查對文本內容閱讀與分析的能力。B項,反觀"輕"與"重"的討論,只是文學調和與發展的一個契機,而非從根本上解決。C項,《平凡的世界》成功是因為語言的藝術性與思想的深刻性,告誡今天的作者不要刻意模仿。D項,原文僅客觀分析通俗文學與純文學的區別與融合可能以及發展前景,沒有褒貶哪一類的意思;且"野蠻",在這裡是生命力旺盛的意思。)

2.【答案】D (考查對文本內容理解和感悟的能力。D項,"只要……文學的輕、重之分,優、劣之別,自然是不存在的"表示條件關係,而原文末段為"事實上,文學自然沒有孰輕孰重、孰優孰劣之分"。)

3.【答案】 D(考查對於文中疑點、難點、重點和焦點的閱讀理解能力。D項,語義不明。決定"通俗"或"精英",是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亦即時間。)

4.【答案】D (考查主幹信息提取、邏輯判斷的能力。A項,來自材料四第一段倒數第二句,只是對原句語序進行了調換,不影響邏輯表達,難度不大;B項,來自材料四第二段的第二句,捨棄了原句中"生產力、運力"等包括在"線下資源"之內的具體概念,而以"線下資源"加以總體概括,無誤;C項,是選取了材料四第二段中兩種路徑中的後者,迷惑點在於只選擇了事例中的"視頻庭審"一個例子,但是選項的前後邏輯是通順的,減少舉例不妨礙C項的表達;D項,在材料四第二段中提到"全新數字化的供應鏈網絡"時表述是"它將向前伸入到終端需求方,向後融入設計和生產製造環節",這裡的"向前""向後"說得是它的涵蓋範圍,而非D項中的簡單排列的前後順承關係。)

5.【答案】B (考查信息篩選和概括分析的能力。四個選項來自前三則材料,B項,錯誤在於修飾性信息的刪除,原文是"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題幹在調換語序後,去掉了修飾信息,故陳述內容不嚴謹。本題中,C項容易被誤選,試圖提醒考生思考邏輯詞"只要……就"和 "只有……才"之間的合理替換。)

6.【答案】(1)黨的堅強領導,給疫情防控指明的方向;(2)中國製度的巨大優勢,使得疫情防控更加快速、高效;(3)中華民族在危難面前眾志成城的強大凝聚力給此次抗疫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持;(4)本次疫情倒逼數字化發展,同時數字化應用滲透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保障抗疫期間各行業的基本推進。(考查提取和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從材料一中關於國家領導人的統籌指導可以提煉出要點"黨的堅強領導";從材料二中的具體做法和"全國一盤棋"等字眼可以提煉出要點"強大凝聚力";從材料三中關於"中國奇蹟"的評價中不難找到要點"制度優勢";從材料四的新聞標題及文段內容可以總結出數字化發展對疫情防控的間接作用。)

7.【答案】C (考查對文本內容理解和感悟的能力。C項,表述不清。雖是聯想,但景和事並不構成因果關係:釀成離人恨、流人淚的原因,是《大清律例》與皇帝的個人喜惡。)

8.【答案】 (考查對文章主旨把握的能力。從寧古塔實際沒有塔,為什麼仍以"塔"為題的角度楔入。) 滿金語"塔"的意思為"個",量詞,因此含義有二:①生長於自然,存在於自然的"塔",更加輝煌,更加永恆。例如,那一座座黛山,一棵棵紅松樹,一尾尾"柳根"小野魚,一條條匯入海浪河的清溪,便是大自然塑造的"塔"。 ②以血肉為"塔",不僅有形體的堅韌,更有精神的不可磨滅。例如,那一個個流放者,一個個"南蠻",一個個披甲人,一個個鮮卑人、契丹人、靺鞨人、滿金人等,則是血肉之軀鑄成的"塔"。

9.【答案】(考查對文章寫作方法的閱讀鑑賞能力。扣住現代遊記散文的寫作特點回答問題。) ①以悲憫的抒情,講述寧古塔凝重而滄桑的歷史:不管你是披枷帶鎖,步步誅心的流放者,或是進京為官,升遷有望的人,寧古塔的山峰上,始終盤旋著流人淚,離人恨;寫出了歷史與現實的悲壯與雄渾。②以畫面的呈現,描寫寧古塔原生態的自然風貌:白雲翻滾的星空下是莽莽蒼蒼的黑土地,北宋年間一粒種子演化為千歲老松,流淌著人參水的清澈冰冷的原始海浪河;寫出了古今人類與大自然的相融相生。

10.【答案】D (考查文言文斷句能力。A項,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講述兩件事情,應分開;B項,父池/天章閣待制,講的是司馬光父親司馬池的官職,它是個判斷句,中間應分開;C項,愛之退/為家人講,理解有誤,應為"愛之/退為家人講",意為"喜愛它(左氏春秋),回家後將所聽到的講給家人"。)

11.【答案】D(考查瞭解並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D項中"推翻蕭何在任時立下的規矩而自立一套治理國家的體系"錯,應是按照蕭何當年立下的規矩治理國家,"蕭規曹隨"是也。)

12.【答案】A(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強加因果,此項中所講司馬光讀書多見識廣、關鍵時刻砸缸救人以及後來步入仕途這三件事之間均不能構成因果關係。)

13.(1)漢武帝採取高祖變亂更易規定的措施,(結果)盜賊佈滿了半壁天下;元帝更改孝宣帝時的政策,漢朝的王業從此就衰落了。

(2)皇帝說:"現在天下一片混亂,這大概就是孫叔敖所說的'國家現在執行的政策,是民眾所厭惡的'。"

14.【答案】B (考查鑑賞古代詩歌的能力。此項中"一群少女在綠楊掩映的臨水人家的庭院裡蕩著鞦韆、怡然自樂的美妙情景,歡歌笑語,讓人心馳神往"表述不當。詞的第三句只寫到"綠楊掩映的小樓外面有人蕩著鞦韆",而未必全是少女;且也未寫到"歡歌笑語"和"讓人心馳神往"。)

15.【答案】(考查鑑賞古代詩歌運用藝術手法(抒情手法)的能力。本詞上片緊扣"景語"為境,下片緊扣"事語"為境。)

①詞的上片是借景抒情。作者以質樸的語言描摹出明媚秀麗的春景:堤上游人如織,湖中春水無邊,綠楊樓外鞦韆悠悠;一片歡樂祥和的情景中,流露出詞人賞春時的歡快心情。 ②詞的下片先是以事傳情,通過畫舫中宴飲情況的描寫,表達作者樂而忘憂之情;繼是直抒胸臆,進一步表達飲酒之樂。

16.略

17.【答案】C (考查正確使用詞語(成語)的能力。所考四組詞語,均屬近義成語,根據其語意和使用的語境分析,正確選項應為C項。第一組:"一言為定":一句話說定,便不更改或不反悔。"說一不二":有兩個義項:①形容說話算數;②形容專橫,獨斷獨行。此處取第①義項。第二組:"一言九鼎":一句話的分量像九鼎那樣重,形容所說的話分量很重,作用很大。"言出如山":形容說出口的承諾分量重,不容易改變。第三組:"納入":放進;歸入(多用於抽象事物)。"放入":放進去(多用於具體事物)。第四組:"融入":融合;混入、混合。"溶入"為生造詞,不符合現代漢語規範。)

18.【答案】B (考查語言表達連貫得體的能力。A項中"我們一定要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與後文內容(具體談措施)重複。C項的錯誤同A。D項是陳述句,表達效果不及B項。綜合分析每項的意義和句式特點,B項最恰當。)

19.【答案】 D(考查辨析並修改語病的能力。"制度籠子"與"強化"搭配不當;"提升成本"與"付出代價"之間,是遞進關係——"提升成本"在前,"付出代價"在後。綜合考查這四個選項,故選D。)

20.【答案】(考查對語段整體理解以及語意表達的邏輯判斷能力。)①矯正視力可恢復正常 ②年齡越小治癒率越高 ③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解析:第一處,可根據後文"弱視是一種通過戴眼鏡也無法矯正視力的眼病"反向推斷,近視患者戴眼鏡後"矯正視力可恢復正常 "。第二處,從後文弱視"成年後則基本治癒無望"中分析,得知"年齡越小治癒率越高"。第三處,是對全文的總結,根據這一處前的文字內容,並結合全文基本內容可推斷出"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21.【答案】(考查壓縮語段的能力。)關鍵信息:①2019年8月30日,"科學闢謠平臺"在京啟動;②旨在提高闢謠信息能力;③專家庫首期邀請到516位權威專家入駐,涉及14個領域;④採用高效運行機制,構建科學闢謠體系,努力打造國家級平臺。

解析:解答此類題,一是要明確新聞報道的特徵,抓住時間、地點、事件等新聞要素;二是要以句為單位,抓住句中關鍵信息,循序漸進地予以概括整合。

22.【解析】本題考查其觀察社會生活、閱讀文字材料和書面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仔細閱讀材料、認真審題、開拓思維。在"抗'新冠肺炎'"這個中心事件亦即大環境下,或群雕,或特寫;有醫護,有社區;或軍警,或民眾;有圍城內,有圍城外;或中央,或地方;有良善,有邪惡。

參考立意:(1)為生民立命; (2)有國才有家; (3)國難當頭,共克時艱; (4)責任與擔當; (5)人性的美好;(6)生命隕落的悲壯; (7)迷惘中的希望;( 8)"封城"中的樂觀; (9)災禍叢生的人類文明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