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劉邦對此人恨之入骨,一統天下後卻重賞他,20多年後此人拯救漢朝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持續達400多年之久,是歷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時代。其開國皇帝劉邦本是一介布衣,依靠自己的才能一步步走上皇帝的位置,可謂是一部非常勵志的奮鬥史。

劉邦對此人恨之入骨,一統天下後卻重賞他,20多年後此人拯救漢朝

劉邦爭奪皇權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在與項羽爭鬥的過程中一度處於劣勢,尤其是楚漢爭霸的初期,劉邦與項羽的實力相差懸殊,項羽手下的大將都能將劉邦打得落花流水。後來項羽自刎於烏江,劉邦獲得了最終的勝利,進而一統天下。為了使自己的位置坐得安穩,劉邦自然要將項羽殘餘的勢力清除乾淨,就滿天下的搜捕殘黨。

在項羽的這些手下中,劉邦尤其對季布恨之入骨,因為季布曾經給他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甚至險些將劉邦殺死,於是就重賞千金懸賞季布,並且下令敢有藏匿季布的人,株連三族。季布得知後,就逃到了濮陽一個姓周的朋友家中。《史記·季布欒佈列傳第四十》記載:

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

劉邦對此人恨之入骨,一統天下後卻重賞他,20多年後此人拯救漢朝

後來季布東躲西藏,最終藏在朱家,做其府上做傭人。季布是一個喜歡打抱不平的人,他在楚地有很好的名聲,因此即便是朱家人知道藏匿季布會受到很重的懲罰,依舊願意冒這個風險,並且還給季布很好的待遇。不過朱家人知道這麼躲不是辦法,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朱家人就找到了滕公夏侯嬰,夏侯嬰很早就追隨了劉邦,為劉邦立下汗馬功勞,深受劉邦器重,朱家人希望他在劉邦面前說說情。

不過朱家人也不敢聲稱季布就在自己家中,於是就旁敲側擊的問夏侯嬰:“季布何大罪,而上(劉邦)求之急也?”夏侯嬰回答道:“布數為項羽窘上,上怨(怨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人說:“君視季布何如人也?”對曰:“賢者也。”

聽到夏侯嬰如此評價季布之後,朱家人就說了一段非常有哲理的話:

“臣各為其主用,季布為項籍用,職耳。項氏臣可盡誅邪?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且以季布之賢而漢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壯士以資敵國,此伍子胥所以鞭荊平王之墓也。君何不從容為上言邪?”——《史記》

劉邦對此人恨之入骨,一統天下後卻重賞他,20多年後此人拯救漢朝

古人對於一個人的德行是非常看重的,夏侯嬰聽到朱家人這麼說,覺得確實有道理,於是就覲見劉邦也說給劉邦聽。劉邦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經過夏侯嬰一說,自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僅放下心中對季布的恨意,更是對季布進行賞賜,還封給他一個官職。殊不知,劉邦賞賜仇人這件事,在20多年後終於得到了完美回報。

季布也確實不辜負劉邦對他的器重,為漢朝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尤其是在劉邦死後,季布的智慧成功拯救了漢朝。

我們都知道,漢朝在建朝之初,就經常遭受匈奴的侵害。劉邦死後,匈奴冒頓單于更是寫信向呂后求婚,這對於漢朝而言絕對是一件非常恥辱的事情。呂后大怒,決定起兵攻打匈奴,樊噲也同意進軍,說道願意率領十萬兵馬橫掃匈奴,其餘大臣為了迎合呂后,也紛紛表示支持。

劉邦對此人恨之入骨,一統天下後卻重賞他,20多年後此人拯救漢朝

然而這個時候季布卻出言阻止道:

樊噲可斬也!夫高帝將兵四十餘萬眾,困於平城,今噲奈何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陳勝等起。於今創痍未瘳,噲又面諛,欲搖動天下。

在季布眼中,昔日裡劉邦率領四十萬大軍討伐匈奴都險些回不來,而樊噲卻妄想著用10萬兵力討伐,季布還以秦朝舉例,說陳勝吳廣起義,就是因為秦始皇將主要力量都用來鎮壓匈奴上面了,這就給了國內反叛者可趁之機,樊噲的這個舉動,著實該殺。季布這番話說的踉蹌有力,但是也同時得罪了呂后以及樊噲兩人,可即便如此,季布也不能不說。

呂后冷靜下來,覺得季布說的確實有道理,於是平復心中的怒火,最終以和平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雖然有些憋屈,但卻成功保住了漢朝,若貿然向匈奴發兵,絕對會將漢朝至於危境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