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與美國爭鋒日益激烈,伊朗最高領導人會換掉溫和派的總統魯哈尼,轉而用強硬派嗎?

天下會會天下


完全有可能,週一,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指責伊朗總統魯哈尼在經濟方面管理不善,導致伊朗經濟危機。哈梅內伊在談到伊朗貨幣里亞爾面臨奔潰時說道:“如果我們的表現更好,更謹慎,更及時和有效,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就不會產生那麼大的影響,可以抵制。”從話語中可以看到,哈梅內伊將伊朗的經濟危機歸罪於魯哈尼,表示作為總統的魯哈尼並沒有處理的謹慎、及時和有效。

除此之外,前強硬派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要求魯哈尼辭去總統職位,內賈德在發表的一段視頻中表示伊朗人不信任魯哈尼,他說:“魯哈尼的存在是以犧牲國家為代價的。”上週三,伊朗立法者投票決定解僱了由魯哈尼兼任的勞工部長職位,這是在伊朗與美國爭鋒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伊朗強硬派的勝利。

在哈梅內伊看來,伊朗內部的問題顯然大於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哈梅內伊也開始親自著手處理伊朗內部問題,上週日,伊朗以涉嫌腐敗逮捕了67人,已有100多伊朗官員被禁止離開伊朗。在本月早些時候,伊朗中央銀行行長被解職,他的外匯負責人被捕。

在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之前,伊朗就存在嚴重的腐敗情況,美國重新對伊朗實施制裁後,有些人試圖利用這個機會囤積基本商品,並通過囤積和走私來獲取財富,在哈梅內伊和伊朗強硬派看來,這都是作為溫和派總統魯哈尼的不作為。

在伊朗面臨存亡之際,伊朗將盡所有的努力去對抗日益嚴重的經濟危機和美國對伊朗實施制裁的壓力,換掉溫和派的總統魯哈尼是完全有可能的。


走進伊拉克



越是虛偽的人越會裝,越是專制的國家越要把民主往臉上貼。伊朗雖然是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儘管哈梅內伊才是伊朗的"太上皇",但他們卻煞有介事的選舉出個總統。既然他們拼命粉飾了民主,哈梅內伊就不會輕易的換掉通過選舉就任總統的魯哈尼。但是,這類國家有的是辦法。他可以逼迫魯哈尼辭職,也可以讓魯哈尼掛個名,換個人在內部掌握實權,還可以讓魯哈尼"生病"。這一切都取決於維護統治的需要。總之,在伊朗,神畢竟是領導一切的力量。


在神的國度裡,有一個現象頗耐人尋味。那就是它們並不會徹底的打壓左還是右,而且總會讓激進派和保守派,強硬派和溫和派保持相對的平衡。他們就是通過這種方式體現它們的存在。只有這兩派的互鬥才能彰顯它們的權威。這也是它們的統治高招。其實,這是一種控制性的平衡。比如紀曉嵐和和坤的同時存在,就是乾隆的高招。其實乾隆明知和坤是個大貪官,但它卻裝作不知道,為什麼?他就是要用和坤來牽制紀曉嵐,政局需要紀曉嵐時,他就會打壓一下和坤;政局需要和坤時,他就會打壓一下紀曉嵐。在乾隆的心裡,貪腐不重要,老百姓的死活也不重要,只有維護他的統治才最重要。哈梅內伊的統治理論也近乎乾隆。在哈梅內伊成為精神領袖後,他一直使伊朗的強硬派和溫和派保持相對平衡。比如魯哈尼之前的內賈德,以及之前的拉夫桑賈尼,哈梅內伊總是在輪流使用強硬派和溫和派,有時也叫改革派和保守派。根據國內外局勢的變化,需要收斂時,他就會力挺溫和派上臺,比如需要和美國及歐盟等國過緩解關係時,他就會力挺溫和派。比如他力挺了較為溫和的魯哈尼上臺簽署了«伊朗核協議»。現在,伊朗核協議被特朗普廢除了,局勢變了,所以它要另謀對策,同時還需要準備個墊背的。


目前的伊朗局勢還不太明朗,所以哈梅內伊仍然在觀察國內外的風向。他現在也並未確定是啟用強硬派還是繼續使用溫和派。所以他將現階段的伊朗定了調子,那就是"既不與美國開戰,也不與美國談判\

人生觸底反彈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單方面恢復對伊朗的大規模製裁,給伊朗的金融、經濟與社會穩定帶來巨大的重創,最難受的當屬以溫和改革派魯哈尼總統為首的伊朗政府,夾在霸凌的美國與伊朗強硬保守派之間,就像一塊夾心餅乾,被這兩方強力擠壓,無力反彈、反抗,只有任人宰割的命運。在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最新的對美表態中,雖然承認美國的制裁對伊朗的經濟與社會穩定造成了影響,但他認為內部因素才是危機的根源,指責魯哈尼政府疏忽與經濟管理不善,對普通伊朗人施加的壓力比制裁更大。很顯然,哈梅內伊把伊朗當前的危機與困境歸咎於魯哈尼政府的無能與翫忽職守,使魯哈尼總統為首的溫和改革派成了罪魁禍首與背鍋俠,為他解散魯哈尼政府埋下了伏筆。目前,哈梅內伊還不會拿掉魯哈尼政府,換上強硬保守派政府,臨界點在於11月5日零時起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出口實施禁令後的效果,效果的大小決定著伊朗的危機大小,以及伊朗強硬保守派與溫和改革派之間矛盾的大小、衝突的強弱,以此來決定魯哈尼政府會不會被像眼中釘那樣被拔掉。

8月7日,美國單方面恢復對伊朗的第一輪制裁,主要針對非能源領域的汽車、黃金和其他金屬的交易等,最厲害的殺招是美國禁令伊朗購買美元,等於美國將伊朗排除在美元主導的國際貿易體系,對伊朗的經濟是一大重創。

美國對伊朗的第二輪制裁從11月5日零時起,劍指伊朗的經濟命脈——石油出口,美國國務卿多次放言要將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降至為零,激化伊朗國內的矛盾,激起民變,從而達到促使伊朗政權更迭的目的。

當然的伊朗看似風平浪靜,實則矛盾尖銳化,危機重重,已經爆發了零星的反政府反神權統治集團的民眾示威抗議,給伊朗的社會穩定,以及神權統治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水面之下,暗流湧動。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似乎也感覺到了水面之下的種種暗流的兇險,13日,他在首都德黑蘭對民眾發表演講,穩定局勢,出人意料的是,他並沒有把伊朗當前的危機歸咎於美國的制裁,而是把責任扣在魯哈尼政府頭上,他指責魯哈尼政府翫忽職守,經濟管理不善。哈梅內伊直白地說:“並不是說制裁沒有發揮作用,而是主要原因在於國內所採取的措施。(魯哈尼政府)經濟管理不善對普通伊朗人施加的壓力比制裁更大。”

魯哈尼聽到頂頭上司的這番指責肯定會嚇得直抖索,甚至汗流浹背,傻子都能看得出來,伊朗的強硬保守派已經寫好了“罪狀”,魯哈尼已經成為伊朗危機的罪魁禍首與背鍋俠,隨後都會以承擔責任的名義被拉出去“祭旗”,喪失政權,更換為強硬保守派當政,伊朗人自己實現政權更迭,做到了美國人想做又做不到的事情,當然,這樣的政權更迭並不是特朗普政府想要的,會對伊朗更加厭惡,更加敵視,對伊朗的制裁與打壓會更兇。因為,在美國還沒決定對伊朗動武之前,魯哈尼為首的溫和改革派執政好過強硬保守派當政。

從目前來看,以哈梅內伊為首的伊朗強硬保守派還沒動解散魯哈尼政府的意思,魯哈尼政府暫時還是穩的,還沒有垮臺的跡象,只是先把責任釘在魯哈尼身上。

哈梅內伊是否拿魯哈尼當替罪羊,更換執政團隊,取決於11月5日起美國對伊朗石油出口禁令的效果。如果禁令生效後,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暴跌至制裁前的五成以下,甚至降至為零,等於美國掐斷了伊朗的經濟命脈,把伊朗打殘了,無論伊朗敢不敢找美國拼命,都會首先拿魯哈尼政府問罪,執政的溫和改革派被迫成為美伊對抗的犧牲品。

如果禁令生效後,對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的影響不是很大,還保持在制裁前的五成以上,或許,魯哈尼政府還能保住位子與有限的權力,因為伊朗最高領袖並沒有與美國負隅頑抗到底的決心,這就需要有一個伊朗與美國的緩衝地帶,魯哈尼就是最好的緩衝地區。

伊朗與美國的攤牌臨界點是11月5日的石油出口禁令,而美伊的決戰是否會發生,是否轉移為伊朗強硬保守派與溫和改革派的“決戰”,是未來的幾個重大變數。


飛狼


伊朗最高領袖不會換掉溫和派的總統魯哈尼,因為現在伊朗的困局並不是伊朗自身造成的,而是由於美國的制裁。在經濟、金融高度發達的美國面前,世界上少有國家可以抵制美國的經濟戰爭。例如與伊朗同病相憐的土耳其,曾經的中東第一經濟強國,在美國的經濟戰爭下毫無還手之力!

從伊朗不退出伊核協議就可以看出,伊朗並不想與美國徹底對立,或者伊朗希望維持自己重要石油出口國的地位,來維護岌岌可危的石油經濟。用出口石油換外匯,用外匯購買伊朗民生用品,滿足伊朗民眾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來維持國家的穩定。

這就讓伊朗不可能對美國採取過於強硬的政策及態度,反而會通過與美國的博弈來增加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可能,或者讓美國放寬對伊朗的制裁。

就伊朗現在的國內經濟形勢,就算強硬派上臺,也不會有明顯的好轉,而極有可能會讓局勢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

伊朗的強硬派比較極端,雖然現在的保守派已經著手推動恢復核濃縮活動,但是隻是前期準備,並沒有涉及實質性的核研究。而從伊朗強硬派的表態中可以看出,其推動伊朗核計劃的決心,畢竟伊朗的核計劃就是由強硬派推動的。這極有可能造成中東國家及美國軍事幹預伊朗,這對伊朗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而且伊朗強硬派上臺後基本可以斷定會推動伊朗退出伊核協議或者加速推進伊朗的核計劃,勢必會讓已經在美國面前有“妥協”跡象的歐盟加速“拋棄”伊朗。歐盟撤離伊朗會推動俄羅斯態度的變化,或者會減小對伊朗的支持。這會讓伊朗陷入空前的孤立。

因此,在內部經濟及外部盟友關係的擠壓下,魯哈尼的總統寶座暫時穩固。但是其內閣成員已經有好幾名被議會彈劾,可見哈梅內伊對魯哈尼的國內政策有些不滿。


昨思今明未武


七師弟的結論是暫時不可能。這是從客觀分析了哈梅內伊的表態以及當前的各方情況之後的結論,七師弟就把大概思路理一下。


魯哈尼管理下的伊朗 經濟有目共睹 但並不出色 比前任差


2013年上臺後的魯哈尼,上臺之後經濟光景好了兩年,但是之後就GDP火速跳水,外界甚至伊朗政壇自己可能也將2015年之前伊朗的經濟頹廢歸咎於世界各國尤其繁重的制裁措施,在2015年伊核協議生效之後,伊朗的國內GDP總值有了逐步穩步的增長,從2015年至今,每年都保持在了基本200億美元的GDP增量。可以說魯哈尼的成績單是可以的,但是伊朗的經濟增速遠遠比不上05年上臺的強硬派領導人內賈德。


在內賈德執政期間的伊朗,尤其是06至08年,10至11財年,伊朗的GDP增長都是五百億美元以上水平,甚至接近千億水平。也就是說,魯哈尼辛苦了一屆任期的成績,當年內賈德一年就搞定了。

但是有人將其歸咎於伊朗的經濟體量已經達到4000億瓶頸,但是七師弟不以為然,因為畢竟伊朗的人口和資源分佈總量,和這樣的GDP總量是不相符的。在15年後,伊朗逐步解禁擴大原油出口之後,GDP的上升仍然不理想。


一般貿易總量做得風生水起但是GDP增長不理想的,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極盡奢華的王室壟斷財富,諸如沙特等國,另一種就是窮兵黷武的軍隊政體。不過,魯哈尼是溫和派人物,七師弟不認為他將錢都扔向了軍工和軍隊。


近期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的態度轉向

作為伊朗一號人物,哈梅內伊近期的表態有諸多轉向,這也引起了諸多國際輿論的注意。

1、哈梅內伊表示,伊朗不會和美國打,也不會和美國談。相比此前伊朗的強硬態度,這一方針目前很是收斂,七師弟在另一則答案判斷過,不打,可能來自於盟友的勸阻,因為當前俄羅斯和歐盟以及伊朗的朋友們都在想辦法側面支持伊朗,盟友們不希望伊朗因為一時衝動而毀掉自己。


2、就是如題主所言,哈梅內伊將經濟危機歸咎為管理不善。七師弟這裡講點邏輯,如果魯哈尼確實沒有治理好經濟的能力,他不可能在今年繼續當選總統,即使當選了也不可能得到哈梅內伊的支持,所以從伊朗政治的實然狀態判斷,哈梅內伊對魯哈尼雖然可能有些不滿,但是不至於撤換。


畢竟,魯哈尼當年也是霍梅尼的左膀右臂,要論宗教內部,其實與哈梅內伊是師兄師弟的關係,不像內賈德與哈梅內伊之間,是師伯與師侄的關係。


同時,七師弟判斷,哈梅內伊認為危機的原因不在美國,其實也是避免民族情緒繼續高漲從而引發更加激進不可控的問題,還是可能源於諸多支持伊朗的盟友的勸阻。舉個通俗的例子,有一個小馬仔馬上就要捱打了,大家都在幫他求情或者想轍,這個時候大家肯定不希望這個小馬仔再惹事惹人,不然功夫都白費了


七師弟


只能這樣說,伊朗內部出現巨大矛盾時,一定要有一個“替罪羊”,而這個“替罪羊”就是“魯哈尼,只不過目前伊朗還沒有發展到那個程度。哈梅內伊的講話也是針對魯哈尼的一些做法的不滿,要不然怎麼會在這樣大敵當前的情況下,指責內部問題呢?
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

在哈梅內伊眼裡,伊朗目前的內部問題遠大於伊朗面臨的外部威脅。而問題的主要根源來源於伊朗的內部經濟,伊朗里亞爾被美國打壓的暴跌,大幅度貶值,讓伊朗經濟舉步維艱。在面臨這樣的情況下,伊朗需要解決內部矛盾激發的問題。


伊朗里亞爾大幅貶值

畢竟在經濟相對困難的時期,最容易造成就擁有民族矛盾問題的激化,而伊朗同樣處在這樣一個關口。作為哈梅內伊伊朗的精神領袖,把持伊朗的國際政局多年,這點政治上的手段還是比較精明的。很明白這個時期,伊朗內部最容易出問題,而這個問題無法解決,就會造成伊朗社會的動盪。
哈梅內伊授權魯哈尼為伊朗總統


那麼就必須要有一個轉移,這樣矛盾的藉口,而不是伊朗對外強硬導致了美國經濟制裁導致的社會矛盾爆發。那麼提前對魯哈尼的敲打也是為日後真的出現伊朗社會矛盾爆發時,給伊朗國民一個交代,從而轉伊朗國內的社會矛盾。

魯哈尼采取的溫和改革派的路線,是符合伊朗的經濟發展實際。2015年7月與美國奧巴馬政府達成的《伊核協議》是對伊朗有絕對直接的經濟利益。可以說魯哈尼政策對於伊朗來說是絕對上上之策,只不過遇到了美國曆史上前所未有的特朗普政府。讓魯哈尼本身可以讓伊朗恢復經濟元氣的計劃,徹底泡湯。



伊核協議相關六方

而且在特朗普的步步緊逼,和武力恐嚇之下,導致了伊朗內部因經濟問題而出現的裂痕。包括伊朗前總統內賈德也公開批評魯哈尼政府對美的強硬政策力度不夠。而這次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指責魯哈尼政府經濟政策不當,政府不利,貪汙腐敗等,也是指責魯哈尼政府做的不好。而實際看來就是一種典型的“甩鍋俠”。
伊朗前總統內賈德


在伊朗當總統真的不容易,因為頭上還有一個太上皇。這就給伊朗總統很大的限制,無法發揮更多的資源在保障自己的計劃正常實施。很容易在中途期間被“太上皇”給一票否決。改革的道路本來就是艱辛,在沒擁有一定的權利是無法保障自己計劃的正常實施。

而目前魯哈尼政府就面臨這樣一個計劃將被徹底打亂的危局。當然,這份危局並不完全出自於內部原因,其主要還是來自於外部美國的壓力。如果伊朗內部出現越來越大的裂痕,只能說是美國的壓力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美國所期望的伊朗內部動亂就有可能發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

所以,淡然小司認為在面對強大外部壓力的前提下。伊朗更應該謹慎,團結,想辦法加緊與外部主要經濟體進行經貿聯繫,來抗衡來自於美國的經濟制裁於封鎖。而不是急於搞甩鍋俠之行為。這樣,對於整個伊朗和整個伊朗人民來說是一場災難。

以上是淡然小司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的留言評論,謝謝朋友們的點贊,轉發和關注!!


淡然小司


魯哈尼代表的是伊朗派系裡面的改革派和溫和保守派,因此在他的任期可以和美國簽署伊核協定,並且促進伊朗的經濟發展。

然而現在已經變天了,美國重新展開了對伊朗的制裁,伊朗最高領袖已經發出了“抵抗,並且不接觸”“說發國難財,誰就應該被處以極刑”的口號。哈梅內伊說這些話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防止伊朗國內資本恐慌,給伊朗國內加油打氣。

過慣了三年的好日子,突然一夜回到解放前,伊朗上下正在處於一種恐慌之中。哈梅內伊的確更希望換一個強硬派,類似於內賈德一樣的總統,但是僅僅憑這一句話還是不夠的。



根據伊朗法律,哈梅內伊在總統有瀆職行為或議會認為總統政治上無能的條件下可以罷免總統。但是哈梅內伊的認為面臨美國製裁時政府對經濟管理不善,並不是一定要罷免魯哈尼的信號。伊朗政府一直都是為最高領袖做事和背黑鍋的作用,一旦經濟發展不善,最高領袖就會把責任推到政府的頭上,所以說這只是在推黑鍋。面對美國的制裁,即使讓哈梅內伊自己上,也不一定好使,更何況魯哈尼做的事都需要向哈梅內伊請示,他也脫不了這個責任。

陣前換將不一定好使,但是卻可以轉移百姓的注意力,緩解國內壓力。如果哈梅內伊真的要去搞掉魯哈尼,那麼未來肯定還會有關於這方面更明確的信號,讓我們拭目以待。


虎賁軍huben


哈梅內伊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不會換掉伊朗總統魯哈尼

伊朗總統魯哈尼是伊朗溫和派代表,於2013年當選為伊朗總統,2017年實現連任。也正是在魯哈尼任內,伊朗與美國等六國簽署了伊核協議。事實上,簽署伊核協議看似是魯哈尼主導,從伊朗的政治體制來看,決定權一定在哈梅內伊。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宣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2018年8月7日,美國重啟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面對美國的經濟制裁,伊朗遇到了極大地經濟困難,哈梅內伊和魯哈尼也遇到了統治危機。不過,哈梅內伊依然需要魯哈尼。

首先,魯哈尼是溫和派,與中俄英法德關係都不錯,在與伊核協議相關國家談判中比強硬派有優勢;

其次,美國和伊朗關係十分惡劣,但是哈梅內伊排除了戰爭的可能性,如果是強硬派當政,非常容易刺激到美國,很容易擦槍走火;

再次,面對美國的制裁,伊朗遇到經濟困難,哈梅內伊需要一個“背鍋俠”,魯哈尼無疑是最好人選。

最後,伊朗總統是選舉制,四年一年,魯哈尼剛剛在2017年獲得連任,哈梅內伊即使身為最高領袖,也不能隨意撤換民選的伊朗總統。

所以,魯哈尼不可能被換掉,在2021年卸任之後被“清算”的可能性更大!

魯哈尼

美國和伊朗關係如何破局

8月13日,哈梅內伊在向伊朗首都德黑蘭民眾講話的時候,傳達了對其對美國與伊朗關係的看法,即不衝突、不談判。也就是說,伊朗和美國之間不會發生戰爭,也不會談判,雙方進行的是一場經濟戰爭。不容否認,哈梅內伊的判斷十分正確,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想打伊朗,寄希望於經濟手段讓伊朗屈服。不過,伊朗面臨了美國近40年的制裁都沒有屈服,特朗普想要2018年美國國會中期選舉之前不到4個月的時間讓伊朗屈服,顯然可能性不大。

最終,美國也只能通過俄羅斯或英德法等第三國與伊朗取得聯繫,雙方互相給臺階,破局美國與伊朗的關係。


美國觀察室


首先應該說,對於美國的步步緊逼,伊朗總統魯哈尼並不溫和、更不軟弱,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9次提出會面,都遭到了魯哈尼的斷然拒絕。雖然最近魯哈尼對特朗普給以首次回應,表示可以考慮與美國會面,但必須是有前提的——美國重回伊核協議。這可能嗎?所以,與其說這是魯哈尼溫和和軟弱,不如說是魯哈尼對付美國的一種策略。


8月13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表示,既不會與美國發生戰爭,也不會與美國進行談判。哈梅內伊這種說法,理性務實,與魯哈尼的表態並不矛盾,而是互相呼應。哈梅內伊和魯哈尼都非常清楚,面對美國的野蠻和強暴制裁,需要伊朗人民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共禦外侮。因此,哈梅內伊的說法,並非要換掉魯哈尼,而是給魯哈尼打氣撐腰,而是希望伊朗人民團結起來,與伊朗政府一起共度難關。


因為美國的制裁,伊朗國內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但美國製裁伊朗40多年了,伊朗不是也挺過來了嗎?一方面,伊朗對美國的制裁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對付美國的制裁,工具箱裡有的是工具,重啟核計劃,切斷世界石油通道霍爾木茲海峽等;另一方面,美國不僅在走下坡路,而且鐵桿盟友正在紛紛離去,甚至有的成為了伊朗的朋友和夥伴,比如土耳其。在這種情況下,伊朗對付美國的制裁應該更有信心、更有底氣。


客觀地說,歷屆伊朗總統包括現任總統魯哈尼,對美國都是強硬派。在伊朗,並不存在總統對美國是溫和派與強硬派的區別,都是強硬派。魯哈尼什麼時候向美國屈服過?最近,魯哈尼不僅讓俄羅斯繼續執行“石油換食品計劃”,而且讓俄羅斯向伊朗石油直接投資500億美元,還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一致同意提升兩國關係、實現共同利益。可以說,魯哈尼是合格的伊朗總統,在對付美國的制裁方面想盡了千方百計。


伊朗人民需要團結,哈梅內伊不可能製造伊朗政府和伊朗人民的不團結,更不可能臨陣換掉魯哈尼。堡壘往往是從敵人內部攻克的,如果哈梅內伊換掉魯哈尼,恰恰中了美國的圈套。


毛開雲


到不一定能換,不過哈梅內伊麵臨目前伊朗所處狀況必須站出來指責政府,才能安撫由於經濟惡化引起的民眾恐慌。也就是說由於魯哈尼執政不力,才導致伊朗物價上漲和失業率大增,甚至指責魯哈尼的對外政策不當,才遭至美國的制裁和伊朗現在所處的惡劣環境。



實際上魯哈尼表面是溫和派,其實內心裡一直想使伊朗成為中東最有影響力的大國。魯哈尼2013年就任總統,雖然在2015年簽訂了伊朗核協議,使伊朗的經濟得到較快發展,但是魯哈尼卻在支持巴沙爾政府、也門胡塞武裝和黎巴嫩真主黨進行了大量援助,僅敘利亞政府每年就達數十億美元。而伊朗的經濟結構和民生卻沒有得到改觀。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和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2016年開始對抗,導致沙特帶領海灣國家對伊朗進行了經濟封鎖,這更使伊朗經濟的外部環境惡化。由於伊朗在中東的軍事輸出,以色列感覺到國家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特朗普為了中期選舉,贏得猶太人的支持,才退出核協議對伊朗進行制裁。這些都是由於魯哈尼執政不力所致。

哈梅內伊嚴格禁
止伊朗和美國談判,就是因為美國退出核協議後,實在是太咄咄逼人,在美國的逼迫下進行談判,有辱伊朗的國格。正如魯哈尼說“一邊拿著刺刀,一邊進行談判,毫無意義。”不過哈梅內伊又排除了德黑蘭與華盛頓發生衝突的可能性,這一表態意味著伊朗不會退出核協議重啟核計劃和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也間接地批評了魯哈尼早前和伊朗革命衛隊將領揚言準備戰爭的言論。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13日雖然是對外公開表示,但似乎是對伊朗內部講話,不過對美國的態度卻不是那麼強硬,除了表明伊朗不會與美國談判外,並沒有什麼過激的言論,而重點是指責伊朗政府對經濟管理不善。這就說明伊朗的現狀與魯哈尼是溫和派或強硬派無關。哈梅內伊要求提高管理水平來應對美國的新制裁措施,這是對魯哈尼的嚴重考驗。目前俄羅斯和土耳其亦遭制裁,歐盟雖說仍然保持與伊朗的業務往來,但歐洲企業卻紛紛撤離伊朗,韓國、印度的妥協等等,伊朗所處的國際環境確實不容樂觀。魯哈尼如何應對呢?如果第二輪制裁真的使伊朗經濟遭受巨大損失,那麼哈梅內伊一定會把魯哈尼換掉,否則的話伊朗內部將會大亂。不過俄羅斯絕不會讓伊朗垮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