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林徽因水平很高的情詩,莎士比亞和李商隱“附體”,驚豔文壇84年

晚唐詩壇出了個李商隱,寫得一手好情詩,世稱“情詩聖手”。李商隱詩寫得牛,取名也很有個性,他將十幾首情詩統一命名為《無題》,自此“無題”就被宋、元、明、清不少人使用。

到了近現代用“無題”來寫古體詩,最厲害的要屬魯迅先生,魯迅曾寫過數首無題詩,其中“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更是流傳多年的金句。先生之所以寫用這個題目,當是心中的家國情懷太深,不知該用什麼詩名。

林徽因水平很高的情詩,莎士比亞和李商隱“附體”,驚豔文壇84年

而近現代用“無題”來寫現代詩的人也不少,最厲害的筆者認為是才女林徽因。林徽因的詩風一向清新中不失雋永,其經典作品《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深夜裡聽到樂聲》等,都是現代詩中的翹楚。

林徽因水平很高的情詩,莎士比亞和李商隱“附體”,驚豔文壇84年

而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無題》,也是林徽因的經典作品之一,之所以會用這個名字是因為這是徐志摩死後,她回憶起從前的點滴寫下的。往事已逝,斯人也不在了,對於林徽因來說種種苦楚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用“無題”來命名這首詩或許再合適不過了。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這首詩:

林徽因水平很高的情詩,莎士比亞和李商隱“附體”,驚豔文壇84年

這首詩發表於1936年,這時徐志摩已逝世5年。大家別小看這首情詩,其詩風在當時是很時髦的。全詩共14行,押韻用的是莎士比亞式14行詩的寫法,起承轉合都有著濃濃的英倫詩的風格。但在意境上,它的朦朧,又有著李商隱無題詩的絕美。所以這首水平很高的情詩,算得上是莎士比亞和李商隱“附體”,堪稱中西合璧的典範,這也是其能驚豔文壇84年的原因。

林徽因水平很高的情詩,莎士比亞和李商隱“附體”,驚豔文壇84年

在這首詩裡,林徽因一共提出了3個問題,三個問題都沒有回答,這種留白是李商隱情詩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後人之所以認為這首詩是林徽因憶起與徐志摩的點滴而寫,是因為詩中的幾個意象與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中幾乎是一樣的。

第一節裡詩人通過春風、山、小河流,引出了第一個意象:靜。這條河就是康河,那時候徐志摩常在康橋上靜靜地站著,這一幕深深地印刻在林徽因的心裡。

林徽因水平很高的情詩,莎士比亞和李商隱“附體”,驚豔文壇84年

第二節又是一個“什麼時候還能那樣”,林徽因引入了第二個意象:希望。兩人相識時,林徽因16歲,是23歲的徐志摩將一個她未曾踏足過的詩境帶到了她的面前,從那以後林徽因開始學著寫詩。“披拂新綠,耳語似的詩思”,詩人用一個絕妙的比喻,抒寫了那段美好的記憶。最後“一聲鐘響”一語雙關,既是康橋邊的鐘聲,也是詩人心中的樂聲。

第三節由回憶回到現實,昨天的靜和鐘聲一靜一動,時間和山河形成了空間和時間上的距離,都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最後的一個意象:水中的一道影。對於林徽因來說,徐志摩顯然不只是一般朋友那麼簡單,他是知己是兄長。用影子來結束全詩,是表示自己將會沿著徐志摩的路繼續走下去,就如同他一直在陪伴著自己一樣。

林徽因水平很高的情詩,莎士比亞和李商隱“附體”,驚豔文壇84年

通讀這首詩,雖然寫得纏綿悽美,但卻哀而不傷。三個“什麼時候還能那樣”,反覆詠歎,既有莎士比亞式的詩韻,又不失李商隱式傳統古詩的朦朧,從開篇美到結尾。這首詩大家覺得怎麼樣?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