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老舍《創造病》:有你嗎?被“狄德羅效應”綁架的消費大軍


老舍《創造病》:有你嗎?被“狄德羅效應”綁架的消費大軍

楊家夫婦的心中長了個小疙瘩,結婚以後,心中往往長小疙瘩,像水仙包似的,非經過相當的時期不會抽葉開花。他們的小家庭裡,處處是這樣的花兒,桌,椅,小巧的玩意兒,幾乎沒有不是先長疙瘩而後開成了花的。

老舍這位語言大師,是新中國第1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他筆下的人物,彙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通過日常平凡場景反映人物心理,在輕快詼諧之中展現生活的完整豐滿。

老舍在短篇小說《創造病》裡,活靈活現、細緻入微地刻畫了一對小夫妻在結婚初期雖然收入有限,卻抑制不住購物慾望,不斷透支的故事。

雖然時代不同,環境相異,但從心理學角度剖析,人們的心理在任何時代都有相通之處。

老舍《創造病》:有你嗎?被“狄德羅效應”綁架的消費大軍

1.人類的天性就是——擁有!越多越好,永無止境

小說的主人公小楊夫婦是對新婚不久的小夫妻。老舍先生詼諧地把夫婦倆想購物的慾望比作小疙瘩,又賦予小疙瘩一個美好的意象——水仙花苞。隨著慾望的想而不得,這些慾望的小疙瘩讓人越來越難以忍受:

在長疙瘩的時期,他們的小家庭像晴美人間的唯一的小黑點,只有這裡沒有陽光。他們的談話失去了音樂,他們的笑沒有熱力,他們的擁抱像兩件衣服堆在一起。他們幾乎想到離婚也不完全是壞事。

人性從來如此,對某種物品有了想擁有的慾望時,一方面會想出種種理由來給慾望做解釋,另一方面又會幻想著一旦擁有它時的種種美好,於是便覺得這慾望越來越合理和迫切了。

過了幾天,小疙瘩發了芽。這個小芽往往是突然而來,使小家庭裡雷雨交加。那是,芽兒既已長出,花是非開不可了。花帶來陽光與春風,小家庭又移回到晴美的人間來;那個小疙瘩,憑良心說,並不是個壞包。它使他們的生活不至於太平凡了,使他們自信有創造的力量,使他們忘記了黑暗而喜愛他們自己所開的花。


老舍《創造病》:有你嗎?被“狄德羅效應”綁架的消費大軍

馬上入冬了,小楊先生想做件新大衣,雖然他已有了件舊大衣。然而他給了自己非常充分的理由:

生命是舊衣裳架子麼?他必須做件新的大衣。他已經計劃好用什麼材料,裁什麼樣式,要什麼顏色。另外,他還想到穿上大衣時的光榮,俊美,自己在這件大衣之下,像一朵高貴的花。冬日生活中的音樂,拿這件大衣作為主音。沒有它,生命是一片荒涼;風,寒與顫抖。

既然這慾望如此合理又迫切,他便可以忽視訂婚與結婚時欠下的債務,專心創造美好的生命了。但他不能自作主張,一定要和太太先商量好。

巧得很,小楊太太心中也結了個小疙瘩:她想買個冬季用的黑皮包,雖然也有黃色和白色的兩個,但那兩個畢竟不適合冬天用。她的理由同樣充分:

他們還都年少,不應當把青春隨便的拋棄。假若處處儉省,等年老的時候享受,年老了還會享受嗎?……老年再說老年的吧,誰能不開花便為果子思慮呢。

就這樣,兩個人都被慾望煎熬著。雖然他們都偷偷的算過賬,每月的收入和支出中間連個小縫兒都沒有。然而,

他們不能屈服,生命的價值是在創造。

老舍《創造病》:有你嗎?被“狄德羅效應”綁架的消費大軍

煎熬

最終,他們鼓起勇氣,一不做,二不休,借了筆錢把兩樣東西都買了回來。

大衣與皮包的快樂充滿了世界,他們暫時把還債拋在了腦後。

沒過多久,大衣與皮包的欣喜漸漸衰減,他們發現冬天還有問題。

原先夢也夢不到冬天的晚上是這麼可怕,冷風把戶外一切的遊戲都禁止住,雖然有大衣與皮包也無用武之處。這個冬天,照這樣下去,是會殺人的。多麼長的,晚上呢,不能出去看電影,不能去吃咖啡,不能去散步。坐在一塊兒說什麼呢?幹什麼呢?接吻也有討厭了的時候,假如老接吻!

又一個小疙瘩長了出來:得買個留聲機。

雖然留聲機更貴,而他們倆的收入卻有限。但是,他們的理由更充分。

生命只是經驗,好壞的結果都是死。經驗與追求是真的,是一切。想到這個,他們幾乎願意把身份降得極低,假如這樣能滿足目前的需要與理想。

他們按分期付款的方式買來了留聲機。寒風雪地之中於是開了朵花!他們倆的快樂是無窮的。

他們聽著,看著,撫摸著,從各項感官中傳進來欣悅,使他們更天真了,像一對八九歲的小兒女。

然而一個星期後,問題又來了。

原有的三張唱片早已聽熟,已經背下來,再買新唱片又需要花錢。買新片已經不敢想,下半個月能否有錢吃飯都成了問題。

看著那個機器,他們有說不出的後悔。

就這樣,小楊夫婦在慾望的反覆驅使下,不停購物,把未來的收入早早透支了出去。

人性就是如此,不斷佔有是亙古不變的慾望。然而,不能掌控慾望,卻被慾望牽著鼻子走未免太令人尷尬。

小楊夫婦的這種心理在那個時代或許不多見,在當下社會卻比比皆是。

老舍《創造病》:有你嗎?被“狄德羅效應”綁架的消費大軍

買買買

2.當心!狄德羅效應正在悄悄綁架你

先來科普下什麼是狄德羅效應。

18世紀法國有個哲學家叫丹尼斯.狄德羅。一天,朋友送給他一件質地優良、做工考究、款式別緻的酒紅色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可當他穿著華貴的睡袍走在房間裡,卻覺得傢俱的風格不對、地毯的陣腳粗糙、窗簾的花色過舊。於是為了能與睡袍配套,迪德羅把房間的舊東西全部更新,終於趕上了睡袍的檔次。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

200年後,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朱麗葉.施羅爾在《過度消費的美國人》一書中,把這種現象稱作“狄德羅效應”也叫做“配套效應”,就是指人們在擁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後,需不斷配置與其適應的物品,以最終達到心理上的平衡的現象。

文中的小楊夫妻倆,正是不斷被狄德羅效應綁架,陷入了透支未來的尷尬境地。

當下的中國,生活中的我們,也常常被狄德羅效應俘虜而不自知。

當今世界,物質極大豐富,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各種廣告和促銷無限刺激著人們消費的慾望,方便快捷的借貸平臺主動熱情地送上服務——微信支付、花唄、借唄、信用卡,只消手指一動,錢就輕輕鬆鬆花了出去:買了衣服需要有合適的褲子配,買了褲子發現鞋子又不順眼,全身煥然一新後覺得髮型又該變變了……

買,買,買,花,花,花……

我們何嘗沒成為狄德羅效應的俘虜呢?!

值得注意的是,狄德羅效應並非只帶來壞結果,只要巧妙地善加利用,它也能成為你觸底反彈的跳板。

老舍《創造病》:有你嗎?被“狄德羅效應”綁架的消費大軍

3.狄德羅效應的正向應用

這個小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

一個賣花女孩在賣完大部分花後,發現手裡還剩下一朵玫瑰。這時,看到路邊有一個乞丐,就把最後一朵玫瑰花送給了乞丐。乞丐收到小姑娘的花後非常開心,他拿著花回到家裡,找了一個瓶子灌滿水,把花放進瓶子擺放在窗臺上。

正當他想好好欣賞一下鮮花時,卻發現雖然花很美,瓶子和窗臺都髒兮兮的,看上去非常不協調。

於是他把裝花的瓶子清洗乾淨,把窗臺也擦乾淨。再慢慢欣賞,仍然覺得哪裡不對勁,原來是整個房間又髒又亂。

接著,他把從來沒打掃過的屋子徹底清理乾淨,這下終於順眼了。他來到鏡子前,發現鏡子裡映出一個油頭垢面、衣衫不整的人,真是特別不順眼!

於是洗了多年以來第1次澡。洗完澡後,他看著鏡中的自己,本來很帥氣嘛,怎麼就當了乞丐呢?!

他下定決心重新開始,於是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努力拼搏,兩年以後終於事業有成。

這個很暖心的勵志小故事正是狄德羅效應的正向應用。任何人的改變都不會一蹴而就,都是先從一個小細節開始。只要不斷給自己正向的激勵並付諸行動,乞丐同樣可以逆襲成富豪。

老舍《創造病》:有你嗎?被“狄德羅效應”綁架的消費大軍

正向助力

結語

其實,任何心理學法則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是揭示了人類在不同情境下的一些共性。只要更多地掌握人性,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把控自己。

希望我們在瞭解了更多的心理學知識後,揚長避短,為生活增加正向助力。

從老舍先生這篇洞悉人性的小文中,您感悟到了什麼呢?歡迎留言評論。

作者:晴果 喜歡讀書思考 尤愛心理和文學類書籍 通過閱讀 解讀人性 觀照生活 關注我 帶給您不一樣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