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天下武技以練筋為第一要務,拳功並練在“意”則靈

很少有人知道筋是怎麼回事,尤其是練武術的人,不瞭解這個原理,很多功夫你琢磨不透,也就影響練習的效果。首先要剔除一個觀念,就是筋並非只是那幾顆大的,如腳筋手筋之類。正確的觀念應該是:筋無處不在。

中醫講究氣血,卻很少提到筋,這個東西只在道門秘傳,或者在武林行裡秘傳。人身有十二大經絡,同時也有十二大筋絡。氣動血行,有經絡的地方就有血管,還要再加上一句:有血管的地方就有筋,且有筋的地方才有經絡。因為筋養氣,氣養血,血再養筋。筋長一寸壽長十年,筋長力大,武術抑或養生,都要練筋。

人們往往驚歎於內家高手在技擊時打出來的爆發力,比如郭雲深一個崩拳發人於丈外,比如尚雲祥一步一丈遠,比如孫祿堂一個龍形飛起來就一丈開外,這力量哪來的?就是從筋裡頭來的。天下武技皆以練筋為第一要務,我們各種功法,歸根結底都是為了練筋。有些人天生力大,就是天生的筋強,非關肌肉塊頭。

咱們中華武術從來不分什麼量級,小個打大個很普通。比如李書文和尚雲祥都是小個子,打那些牛高馬大的從來不含糊。韓慕俠打康泰爾,韓一米八,康兩米,被韓一掌就嗨趴下動彈不得。就是因為咱們是練筋的,出來的是活勁,而非拙力。當然,你個子大如果再能練出來更佔便宜,比如楊露禪身高一米九幾。 那麼筋到底怎麼練?其實筋在養不在抻。如何養法?筋養氣,氣養血,血養筋。氣血足,筋就受到滋養了,就像土壤裡的植物,肥料好就長得茁壯。關鍵就是氣血,氣血得過去,氣血夠旺盛,長期如此你的筋就養出來了。人們都有這個體會,你喝點酒,循環加速,就會覺得渾身有勁,就是這個道理。

尋常人大部分的筋都處於封閉狀態,尤其是身體弱的人,手無縛雞之力,那個筋都是軟的,身上象麵條一樣。要把筋絡打通,氣血打上去,各門派方法就不同了。比如說少林派,各種氣功功法,還有藥酒輔助。八極拳易筋經,一個穴位一個穴位通,全通了筋就整了。而內家拳呢?不是這麼練的,我們是向先天走。

什麼人的氣血最旺盛?剛出生的嬰兒。老子曰: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說到這,有智慧的人就應該一下子大徹大悟了。我們練內家拳的,打碎陰陽,回到先天,那個氣血自然就旺盛了。太極拳怎麼練的?不用絲毫拙力,心中空空洞洞,一套架子盤來盤去,就是要回到那個先天,做的就是這個工作,慢慢內勁就出來了。

修道也好,練內家拳也好,什麼最重要?你那顆心最重要。抱元守一,守得住才談得到之後的事情。有人練很多年不出功夫,那你找找看錯在哪?內家拳,拳就是功,功就是拳,關鍵看你怎麼練。說到這也就知道了站樁的原理,也就知道了所謂拳在樁中、樁在拳中的道理,一通百通。渾圓樁、三體式都是好樁。

天下武技以練筋為第一要務,拳功並練在“意”則靈


站樁是先人們的創舉,功用就是讓你在那個先天的狀態裡直接調動氣血,把全身的筋絡都打通。只要你站對了,就會覺得渾身舒服,氣血旺盛,熱乎乎地上來了,皮膚漲漲的,手大腳大,身體變重了,這就是筋絡通了,筋變韌變粗了。等到全身都練成這樣,身體上脫胎換骨,隨便哪就都能發力打人了。

好了,我把大秘密都說出來了,看看有多少人能領悟。最起碼的,知道瑜伽應該怎麼練了吧?做每個動作要入靜才會有效果,因為你不入靜氣血沒法活起來。其實幾個動作也就可以了,做到位了定在那幾分鐘、十幾分鍾乃至更長,效果才會出來。如今的瑜伽有架勢沒練法,練大了小心出事。另外,練完了要溜達散血。

一顆石子微不足道,砸不了人,但是,將石子放在彈弓上,那將是利器,尋找那張弓,才是最重要的!

俗話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何為功?

年輕的時候,肌肉越強壯,越發達,表現出來的力量就越強。人體衰老,肌肉流失,年輕時候的肌肉爆發力大打折扣,出手出腳變得緩慢,如何保持好不衰退?

人體四肢百骸,連接固定關節的大筋,是一種非常韌性,如同橡皮筋般具有彈射力,且不易衰退的物質,隨著年齡的增長,它會越來越強,越來越有勁力!“老牛筋”就是來形容這個的,年齡越長,勁力卻越大!瘦骨嶙峋之老者,就是依賴於其大筋的力量!有些老拳師,到了晚年,身手依然矯健,且勁力奇大,就是取決於他常年盤“筋”的效果!所以,練“功”要“練筋”才能有恆久之“功”!

練習傳統武術,必須要入門,“師父領進門”,關鍵在於領,如何領,領什麼,這就決定了習練者日後的成就。每個人的資質大同小異,即使有悟性極高之人,路走錯了,一樣無法自拔!

師父教徒弟,說“拳打千遍自然精”,可知道,練拳練一輩子沒有功夫的大有人在,他們每天練三四個小時,從來不偷懶,累計下來,何止千遍!

拳譜講得明白,要“身備五張弓”,也暗指要“撐筋拔骨”,但怎麼撐,如何拔,知者甚少,最後搞成了清一色的彎腰駝背,靜態形體,殊不知“弓”的特性是“彈”,是動態中完成。

天下武技以練筋為第一要務,拳功並練在“意”則靈

追求整體勁,每個人都期待,都知道整體勁要將身體所有的關節整合好,卻不知整體勁力最大的來源是自己身體的重量,如何控制自己的身體重量進行攻擊,將自己的身體像球一樣砸向對方,稱“球體打人”。所謂把功夫練到“骨子裡”,實際還是講的縮漲,“縮漲”有身形的變化,更關鍵的是骨關節縫隙的拉伸閉合,從而產生“關節勁”,說到底就是因為骨縫的開合,產生用於固定關節的“大筋”可以崩彈,所以,縮漲是一瞬間的,由骨關節帶動肢體以及身體做的瞬間崩彈開合的動作!如同在關節內加裝發力裝置,使得動作變的迅猛快捷。有些功夫上身的老前輩,在到了夕陽晚年,奄奄一息的時候,依然可以發出相當驚人的勁力,就是在於筋骨的盤練。當然,筋骨盤練也大大減緩了人體的衰老,使得人體可以在肌肉大量流失的情況下,同樣可以保持著青春活力。俗話說“筋長一寸,延壽十年”,我們稱,將功夫練到了“骨子裡”!
“在氣則滯,在意則靈”,用氣調整用力,往往會帶上很大的肌肉力;用意引導,是撐開筋骨的先決條件!我們在“撐筋拔骨”的過程當中,如果想依靠肌肉的力量使關節打開,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肌肉緊張,關節被自動包裹緊,越用力就越不行。比如,我們在開肩的過程當中,就非常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這也是阻礙我們進步的最大障礙之一!如果能夠將身體的肌肉放鬆,依靠身體的磨擦產生阻力,而肌肉則不會因緊張而緊崩,在阻力的作用下,使本已放鬆的肩關節拉伸開,使大筋能夠崩起,產生彈力,就是比較愜意的事情,所以說,“在意不在力”,當我們對自己的身體越來越熟悉,勁力就越來越強!所謂“千遍萬遍,千萬遍”,就是在尋找平衡點,使肌肉鬆而使筋骨崩,是傳統功夫的根本!

在傳武中,“丹田和氣”運用,實際上還是為了內臟的運動,氣只能是一種輔助,可以推動“橫隔肌”,帶動內臟運動,使內臟填充小腹,充實胯腰的橫向擰轉及下沉勁力。用“氣”發動,在速率上受到了限制,缺少連續的自動化的爆炸勁力,在實戰中面對暴風驟雨般的攻擊,往往會處於下風。我們在“筋骨”訓練中,可以做到突然,連續不斷,在“內臟”的訓練上,同樣可以如此,“橫隔膜”是“筋膜”同樣具備“驚起驚落”的潛質,她可以實現內臟的快速“起落”,使進攻變得無可挑剔,將人體神經反射跟“橫隔膜”的動融為一體,是實現“整體如球”的必要因素,招招力千鈞!“在氣則滯,在意則靈”,用氣能與肌肉相合,用意,則可以跟“筋骨”相合。兩者在表現效果上天壤之別,是實現功夫飛越的重中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