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刘洪彪的“盛装书法”到底是草书还是丑书?

惊龙轩


当代著名书法家刘洪彪曾经提出“书法是高贵的、高雅的、高级的,所以我们不能亏待了她”,要让她穿盛装、住别墅”。这是刘洪彪最近提出的对于书法的看法。

这其实是刘洪彪的一个比喻,他认为当今书法应该更加注重装饰,外在的装饰,认为古代的装裱字画的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了,大家都住上了楼房,书法作品装裱要符合现代住房的设计。旧式装裱适合在四合院、大杂院里张挂,但与现代化的美术馆却实不相称。


同时,刘洪彪还认为现在的展览也不够现代化,还是一面墙挂一大片,认为这种展览和装饰是筒子楼、百货市场和地摊,刘洪彪认为书法应该住别墅,前面有庭院后面有花园,楼间距离比较宽,通风,透气,有阳光,有草木,作品和作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一面墙只挂几幅甚至1幅作品。让人专心欣赏一幅作品,不受周围作品的影响。

总结起来,刘洪彪的意思是给书法穿盛装,做好外在的装裱工作,给书法住别墅,注重展览的空间和品味,也就是网友说的盛装别墅书法,他认为这样才有文化、有品位、有格调。


刘洪彪: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擅长草书,2007年、2011年、2014年三次蝉联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称号。

刘洪彪提出的盛装别墅书法,从某些方面来说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是要注重书法的装饰和展示,但是并不代表古代的装裱和展示方式已经落伍了,更不代表就是有文化。

首先书法的文化并不是靠外在的装饰来展现的,书法的文化靠的是作者的涵养、修养、技法来体现的,外在的形式只是一种辅助,外在形式做得再好、在夸张,内容写不好也不会成为有文化的书法作品。


在书法的装饰和展示上,古代的书法家可能今天一些书法家,他们的作品甚至都没有装裱,有的甚至成为了破片残纸,不能说作者没有文化吗?过多的注重书法的形式感,其实是一种舍本逐末,也会给很多江湖书法家提供由头。

我们看最近出现的丑书、吼书、地书、注射器书法、那一个不是形式上的高手,他们都会吸引眼球、形式感都很强,甚至带着摄影团队和助手,展览和装裱也另辟蹊径,他们的书法有文化吗?是书法吗?


说到形式,我们可能会想起九十年代的学院派书法和现代派书法,他们可以说把形式做到了极致,甚至拿出了复印、照相等现代技术,不去写而去制作书法作品,这样的叫有文化的书法吗?他们的失败,就证明了他们所做的并不是传统的书法,只有传统的书法才会屹立不倒。

书法的形式需要注意,但是相对于书法的内涵,还远远没有到可以强调形式的时候,做好内容、提高书法家的修养,才是书法继承必须要走的道路。


不二斋


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今草又分为小草和狂草,刘洪彪就是写狂草的,狂草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草,另一个是狂。

大部分朋友其实都不大理解草书,更不理解狂草,草书是一种书写符号,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它更像是一门外语,其实很多书法家也不一定懂草书,如果没有专门进行过草书训练是很难理解草书的。

就连历史上学习狂草的人都少,屈指可数,我们知道古代有癫张醉素,指的是张旭和怀素两位狂草大师,是狂草的巅峰,后来的黄庭坚算一个,再后来就是王铎和傅山了。

历史上少有人写草书,也是因为草书太难了,平时的生活中也并不实用,它是一门纯艺术。我个人认为草书有4难:笔法难、章法难、墨法难、草法难。

草书的书写者首先要背会草法,要熟悉每一个常用汉字的草书写法。而同时,草书的笔法也是5种书体里最复杂的,除了复杂它还变化多端。

而这种变化又是在快速书写中完成的,同时你还要照顾用笔和用墨,对于书写者的功力和才情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由于草书的这种艺术性,当今学习狂草的书法家很多。刘洪彪是当今狂草名家,做为中书协的会员,他的狂草本身没有突破时代的局限性。受展览体影响比较大,或者说他自身也是展览体的引领者。

他有很深的传统的功力,但同时也受到流行书风的影响比较大,比如上面这幅作品,他写的就太过了,过度了,过犹不及。

狂草虽狂,但也要遵循最基本的笔法,否则就不是书法。

当代草书在表现力和形式上其实还是有创新的,但更多的人其实是走了极端,沦为表现主义。也是的这几个书坛更加浮躁。

一个人很难突破时代的局限性,能够把握好一个度实属不易,从这一点上看,刘洪彪的草书在当今也是佼佼者。

你觉得呢?





无心斋手稿研究


那幅比较好,谢谢大家评论下








父子书画记


因为近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书法界急功近利,审美观变态,成就了一批丑书名家


用户8228381749871


梅园老人也是搞书法的,这个问題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刘洪彪的盛装书法是草书,而非"丑书",有异议的可能只是少数,别的梅园老人不想多说,相较于另一位"丑书"大家沃兴华的草书,刘洪彪的草书传统韵味则要浓厚得多,最起码他的草书没有因追求视觉效果而偏离正常的轨道,传统草书的影子还是有的,其笔势与线条的张力非常人能比,只是有些人说刘洪彪是草书"大师,泰斗"什么的,梅园老人不太赞同,怎么说呢,差那么一点点吧!看看老前辈于右任,林散之的书法就明白了,刘洪彪草书缺少是"大家风范"的个性与特色。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最近网络流行评论书法的"丑书"一词,梅园老人有异议,书法本来有美就有丑,,美当是指书法中"雅"的部分,与之相对应的丑即"俗,书法须雅俗共赏才有看头,而现代的书法大多都是用于展览,观赏品评的,特别是现代人,"俗“的存在在所难免,如果书法一味地如妖艳的女子摆弄风骚,看客也会皱眉头,既然难免俗,那我们写字时就多挖掘"雅"的潜力,努力摆脱"俗"的气息,书法艺术只要瑕不掩瑜,还是可以的,这就要求我们多读书,多亲近我们的国学与传统文化。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中国人写字是给中国人看的,梅园老人常想,书法艺术的底线最起码是国人看懂才行,倘若太离经叛道,给老外看,老外知道书法艺术的奥妙吗?中国人的书法写给中国人看才是最重要的!梅园老人认为无论书法艺术无论如何发展,都要遵循传统,对得起祖宗,倘若这点文化自信都没有,中国人也就枉为中国人了!!!


宋详军


狂草最能抒情

当代草书最崇拜的大家就是刘洪彪胡抗美。中国书法是艺术同时是一种文化。文化就要传承。传承的就是字法笔法。

丢掉字法,不学古人的笔法,任笔为体聚墨成形者就是丑书。不能凭直觉随意扣丑书的帽子。只有你入了行才能判断是不是丑书。

当代大家对初学者一言就是临帖而自己就是任笔为体。如你在书坛没有头衔,走出古人的创作就是乱画。如果有头衔,这样的书法才是大家。这就是当代书坛的现状。

中国书法的主流应重传承,由官方书协承担。这样就不会对下一代造成不良影响,因为初学书法者始终关注的是官方中书协这一书坛主流。普通爱好者百花齐放,甚至可以是书苑的野草,当然不能是毒草。这样书苑才有观赏性。如只有一种国色天香的牡丹,只是牡丹园。书法苑就缺乏观赏性。










笔歌墨舞啸乾坤


这是个仁者见智者见智问题。就好比男人取媳妇,他认为取一头驴很美那就让他取去好了,你坚持你的审美观点就好了。


海纳百川8450


刘洪彪的大字草书作品恢弘大气,他这个大并不是说他写的字很大,而是他的意和气很大。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意和气是很玄乎的东西,根本不存在,都是专业的人神神叨叨的说辞。

其实不然,意和气可以解释,意有意识和意境,都是人大脑对外界客观存在产生的主观感受,比如人在大自然中看到美景就会产生很有意境的感觉。当人在跳远或是打乒乓球时的判断,这类意识可以判定为意,十分有经验的运动员因为判断力等都很强因此表现出来的就是熟练动作。

气息,有如呼吸又像是一种感觉,比如我们看到好看的事物第一感觉是美,那我们记住这个美在自然的表达出来就有一种自然的感觉,便是气息很足,绵长。

明白了这些之后再看刘洪彪书法你会发现其气是很足的,那他的书法为什么会让人觉得是丑书呢,因为他们已经过了学习传统的时期,刘洪彪早期的传统功力深厚。目前是在找突破,寻找自己风格的阶段,任何不成熟的东西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这只是暂时的并不是长期如此。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一线书法家们在思考书法的发展,一味的还原古人和已经存在的艺术意义不大。如王镛先生的“大、野、拙、率”观念的提出,支撑他的书法创作。曾翔先生的“美到极致和丑到极致是一样的,丑不可怕,可怕的是俗”观念,支撑他的书法创作。

因此刘洪彪书法肯定的不是丑书,是具有深厚传统功力的新探索。

草书因其具有难辨认性且符号化,使得艺术的表达更加的自由,历代书家都在草书上寻找到了突破。王献之变其父王羲之法有一笔草书传世,张旭草书的张狂,怀素草书参篆书笔法,黄庭坚的点线组合,都是书法家本人天才的创作。

故而书法初学因复古学传统,再而知运用,后期应担当起发展开拓的责任,刘洪彪先生便是这类有艺术责任感的书法家,因此他的书法并不是丑书。





素清云


刘洪彪,这位出生于革命老区江西萍乡的书法家,可能骨子里生来就有一股革命性,我一直认为他是书法圈的一个“另类”。

书法发展到现在,作品的形式构成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方面,刘洪彪可谓是一个典型。

他不仅撰文,旗帜鲜明地提出“展览时代书法作品须重形式”,而且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充分汲取绘画等现代视觉艺术的经验,把黑、白、红三色构成的书法作品形式,演绎到尽可能丰 富多彩,这让书法同道感受到一种时代的新鲜。



他的某些形式构成手法, 如用大小参差不同书体的小块面穿插于大字草书幅面,较多运用闲章等,竟相为书坛所效仿。

刘洪彪善写楷、隶、行、草四体,其草书的风格,总体呈现为萧散自由、清奇瘦俊的特征。

难能可贵的是,近些年,他始终坚持以自撰诗文为书法创作的主要文本,一门心思追求从内容到形式的统一。


试看他的作品《智者不袭常》条幅与《墨痕心迹》斗方,此二作突出现代构成, 腾挪揖让,墨气淋漓。

《智者不袭常》似以油刷写成,故笔道质感、飞白痕迹不类普通毛笔所写。

《寄炳生诗》则用笔刚狠,力透纸背,干渴凝练的墨气中似乎在发泄某种精神的压抑。


书法需要多种风格,一些书法家的探索性创作,也许较传统书法“出格”较多,但我不主张简单地以“丑书”扼杀其于摇篮。

刘洪彪的书法,视觉冲击力强,也许他缺乏柔和,也许其探索还不成熟,但至少,我们应允许其“试错”。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