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越甜才越有地位

越甜才越有地位

臺南食物大多偏甜,很多臺南人甚至產生出一種越甜的食物越好吃的潛意識。這4年間,我或獨行,或與伴同行,幾度走訪臺南,這幅臺南的甜味地圖也終於拼貼起來。

以糖之名,輸出海外

最初,臺南生產蔗糖更像是小農經濟,自給自足,並無貿易可言。直到17世紀初,荷蘭東印度公司介入,才讓蔗糖變為輸出的商品,登上航船,遠渡重洋。此行目的地安平古堡便是探究這出大戲的最佳場所。

越甜才越有地位

嚴格來說,當時的安平古堡更多地被稱為“熱蘭遮城”。在荷蘭語中,“熱蘭遮”的意思是海陸交錯之地,“熱蘭遮城”則是面朝海洋、背朝陸地的一座城池。這裡既不種植甘蔗也不生產蔗糖,卻因為荷蘭殖民時期大力發展海外貿易,而成為影響臺南糖業的重要地標。

荷蘭人利用中國勞動力製造貿易商品——來自廈門和泉州等沿海地區的居民,被不斷運送到臺灣地區,其中既有被荷蘭人誘騙、強迫的普通百姓,也有心存探險願望的勇士。他們被荷蘭殖民者驅使,成為臺灣地區的一批重要開拓者,而開拓之目的不外乎種植甘蔗與稻米,用於荷蘭的海上貿易往來。

越甜才越有地位

如今,在安平古堡的制高點,陳設著若干周圍景色的照片。隨著海岸線變遷,這些港口早已消失,但仍可通過歷史學家的筆觸,瞭解這段宏大貿易史以及其中的細節。比如,17世紀中葉,即荷蘭殖民臺灣約50年後,每年從臺灣銷往東亞乃至波斯的蔗糖已達170餘萬斤。從“釀蔗為糖”的民間傳統,到視蔗糖為主要商品的海外貿易,臺南借糖之名義,逐漸發展起來。這又成為之後日本人開拓臺灣糖業的緣起。

一口肉圓,一口冬瓜茶

在荷蘭人眼中,蔗糖是“甜的白銀與黃金”。在臺南人眼中,似乎也有著類似的情感:“夠甜”才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時間久了,甜味就成為了臺南街頭巷尾的地方美食中,最重要的一種味覺體驗——什麼食材都能做成甜的。

越甜才越有地位

△臺南蜜餞是一種常見的零食。攝影/潘博成

赤崁樓隔壁的“武廟肉圓”,嘗過才知道其中奧妙。這家的肉圓,整整齊齊地碼在一個長方形的蒸籠中,熱氣縈繞。每碗3顆,每一顆都裹著一層半透明的木薯粉皮,用鐵勺輕輕一剜,澆在肉圓表面稠密的醬汁便會與肉餡兒緩慢地融為一體。

越甜才越有地位

△武廟肉圓每碗3顆,每一顆都裹著一層半透明的木薯粉皮。攝影/潘博成

原本有些擔心,這7月盛夏中午,能否吞得下看起來如此油膩的食物?但一口下去,頓時消了顧慮——肉圓雖然微微燙口,但因為醬汁帶著蔗糖的清甜,只覺口感清爽,毫不油膩。這時,店家問顧客:“有沒有還要再加甜的?”果然有人招手回應。甜,的確是臺南人調節口味的獨門法寶,而“夠甜”則是待客的至高標準。

越甜才越有地位

△冬瓜茶是臺灣傳統的消暑飲品。攝影/潘博成

嘗過肉圓,偶然發現,隔壁餐桌的客人,人手一杯飲料,桌上還打包了幾大杯,像是準備帶走與他人分享。湊過去仔細一看,原來都是冬瓜茶。冬瓜茶算是一種臺灣傳統的消暑飲品。製作時,需在蔗糖蒸煮後形成的糖漿中,加入切成細條的冬瓜,繼續熬煮,再結晶、冷卻。成品能切成塊狀的冬瓜糖,也可以加水熬成冬瓜茶。

越甜才越有地位

△冬瓜榨汁後,與砂糖一起熬煮,加黑糖水後攪拌成冬瓜漿,這種古法制造的糖水,倒模冷卻後化為冬瓜糖。攝影/潘博成

臺南熱愛甜味,瞭解“夠甜”是傳統觀念下身份地位的象徵,卻不一味地加糖,反倒需要藉助其他食材或烹飪技法,智慧地讓甜成為真正的美味。這才是臺南之甜的奧秘,也是臺南人的精神象徵。

甜味中的五味雜陳

日本人侵佔臺灣後,投入了大量資源用於糖廠建設。1900年,日本殖民臺灣的第5年,“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宣告成立,它也成為日本在臺灣的第一家糖業公司。而後,隨著“臺灣糖物局”等一系列行政機構的設立,臺南再度成為臺灣乃至整個東亞地區製糖產業的核心區域。這一格局一直延續到1945年臺灣光復。

越甜才越有地位

△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的歷史照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要想了解20世紀的臺灣製糖業,就要從老糖廠入手。臺南如今還零星地散佈著總爺、十鼓、新營、善化等數座糖廠。它們的位置即便在今天看來,仍稍顯偏僻。幸好,這些年臺灣熱衷於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使得這些陸續停產的糖廠有了活化的契機,成為年輕人熱愛的目的地。

在日本殖民初期,為了方便連通糖廠和甘蔗主產區之間的交通,日本人陸續為許多糖廠建起了糖廠火車,即“糖鐵”。在此之前,甘蔗運輸全依靠牛車。此外,“糖鐵”還是糖廠周圍鄉村居民的基本交通工具。

越甜才越有地位

如今,列車早已不再服務於甘蔗的運輸,而散落在各個村莊的居民也不再依靠“糖鐵”出行。我們這些觀光客倒是能夠品嚐著傳統的“酵母冰淇淋”,坐著列車,從新營走向柳營,從糖廠的核心區域前往5公里外的甘蔗重要產區……

在味覺上,糖自然是甜的,但就情緒而言,糖還有些更復雜的“味道”。日本在臺灣殖民歲月中的糖業建設,確實構成了臺灣現代化過程的重要一環。但我們也必須看到蔗農在整個歷史進程中所做的犧牲。

儘管“收工計價”是糖廠與蔗農最主要的議價模式,但實際上在糖廠正式採購甘蔗前,往往會安排一次“糖分測試”,藉此對甘蔗提出極為苛刻的品質要求,使得蔗農最終在議價過程中,難以佔得上風。另一方面,諸如《製糖場取締規則》等條例,又使得在官方許可之外新開糖廠,幾乎毫無可能。這樣,除了為數不多的被允許興辦的糖廠,蔗農的甘蔗也再無銷路。

對普通蔗農而言,他們生產著甜味,但也同時必須承受著甜味所帶來的五味雜陳。或許,這也是那個時代臺南人民生活複雜難言的原因。

| 好文精選 |

越甜才越有地位越甜才越有地位

●●●

以上內容由《世界遺產地理》整理

如需轉載請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