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舌尖上的沁水明天更好——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工作綜述

在山西的版圖東南部有一塊古老、神奇而又充滿生機的土地——沁水。沁水地處太行、太嶽、中條三大山系地帶,因沁河貫穿南北而得名。沁水自隋置縣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被國家命名為“千年古縣”。 全縣總面積2676平方公里,14個鄉鎮、242個建制村,常住人口21萬人。生產經營戶共有13278個,其中食品經營戶2602戶。進入新時期以來,勤勞儉樸的沁水人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用智慧和汗水鑄起一座“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的食品安全監管城牆。

沁水縣自2017年被列為省級食品安全創建示範城市以來,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政同責”和“四個最嚴”要求,全面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構築舌尖安全防火線,撐起百姓健康保護傘。近三年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影響惡劣的食品安全事件。國家和省食品安全抽樣檢驗顯示本地生產的食品安全狀況較好。人民群眾食品安全總體滿意度達到80%以上。

高位推動 黨政同責有效落地


舌尖上的沁水明天更好——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工作綜述

沁水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這一重大民生問題,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和《地方黨政領導幹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要求,把食品安全納入全縣“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創建工作為主抓手,出臺了《沁水縣創建省級食品安全城市實施方案》《沁水縣食品安全目標責任考核辦法》《沁水縣食品安全責任追究辦法》。縣政府與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層層簽訂了《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召開動員會、推進會、座談會、新聞發佈會,認真落實“黨政同責”和“四有兩責”。三年來,沁水縣投入280多萬元保障全縣食品安全監管能力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示範街、示範店等示範效應進一步擴大,人民群眾對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的知曉率,對食品安全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逐年提升。

加強監管 提升食安創建質量

食品安全涉及千家萬戶,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沁水縣在改革的大潮中,深感使命神聖,時刻呵護著沁水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強化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穩定,掀開了沁水縣食品安全放心消費發展歷程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頁。

一是開展食品安全質量源頭治理工程。

為把好食品源頭第一道關口,沁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公安、農業、畜牧、衛體等部門聯合執法監管,集中規範農產品市場,落實畜禽檢疫制度;嚴把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農貿市場準入、退市和信息通報制度;嚴格執行定點屠宰、處置、銷售等制度;及時查處和追溯不合格產品違法行為。餐飲服務單位餐廚廢棄物集中收集、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體系基本建立。開展了“誠信自律,尚德守法”承諾活動和“放心肉菜示範超市、放心糧油”創建活動。

二是開展餐飲食品安全規範管理工程。

舌尖上的沁水明天更好——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工作綜述

實行了餐飲服務單位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全縣1103戶餐飲服務單位年量化率達到96%以上;強化餐飲服務單位和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落實主體責任,實行了校園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制度;開展 “明廚亮灶”建設工程,目前全縣已有156家餐飲服務單位完成了“明廚亮灶”改造,其中學校食堂53家,完成率達100%;建立了食品銷售領域安全追溯系統;對小餐飲油煙淨化設施進行了升級改造;舉辦 “沁水美食大賽”,評出了“沁水十大傳統名吃”與“沁水十大美食品牌”,促進了餐飲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三是開展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能力工程。

沁水縣設立了綜合檢驗檢測中心,對全縣產品檢測工作進行統一管理;在基層市場監管所設立了快速檢測室,對市場上的食品開展快速篩查工作;在超市、農貿市場建立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室,對購進的食用農產品開展快速檢測工作,防止農藥、獸藥殘留超標的蔬菜、肉類食品流入市場和百姓餐桌。加大食品抽檢力度,食品檢驗樣本量,從創建前的240個批次增加到860個批次,監督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推動了該縣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舌尖上的沁水明天更好——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工作綜述

四是食品安全基層監管規範化建設工程。

沁水縣基層設有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室,統一配備了執法車輛、快速檢測車、取證設備、執法終端等裝備設施,基本達到了國家食品安全基層監管規範化體系建設標準要求。

舌尖上的沁水明天更好——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工作綜述

全面推行縣、鄉、村食品安全網格化監管模式,實現村村設有食品安全協管員、網格員,機制完善,責任清晰,目標明確,提高了從源頭上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了網格員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輔助作

用。

五是開展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工程。

建設了全縣統一的食品流通安全監管數據資源中心。完善“互聯網+食品安全”動態管理系統,以許可信息、產品流向、監管信息為基礎的信息資源,按照風險等級確定檢查頻次。食品安全監管在網格化基礎上全面實行“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制度,提高了監管工作規範化、標準化水平。

六是嚴格落實食品生產企業主體責任。

嚴格執行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全面規範食品生產企業行為,在食品生產企業中,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嚴格執行食品進貨查驗、生產投料、產品檢驗、銷售流向等各項食品安全制度。鼓勵企業採用信息化手段,實行電子追溯責任。沁水縣已對重點產品生產企業安裝了電子追溯系統,實現企業產品來源可查明,去向可追溯的管理目標。

七是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科普工程。

按照政府、企業、社會“三位一體”,法制、德治、共治“三治合一”的創建理念,2017年以來,以食品安全在行動系列活動為契機,通過開設媒體專欄、知識競賽、講座、活動周宣傳等多種形式和渠道,廣泛宣傳《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山西省食品“三小”管理條例。開展進社區、進學校、進鄉村、進企業、進機關、進家庭的“六進”宣傳活動,把食品安全宣傳納入公民普法教育活動中,號召群眾積極參與,支持創建,保障全縣食品消費安全。

舌尖上的沁水明天更好——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工作綜述

聯合整治 築牢食品安全防線

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協調配合、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工作要求,強化職能部門監管職責,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實行跨部門、跨區域聯動協查,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設立12315投訴舉報中心,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作為社會監督員,對監管部門和企業主體進行監督。建立各類食品安全應急處置體系,制定了《沁水縣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定期開展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建立了風險檢測點,規範食原性疾病處理流程,使食原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嚴厲打擊無證無照經營、超範圍經營、濫用食品添加劑及使用非食用物質等違法違規行為。據統計,近三年累計查處違法食品案件102起,罰款201萬元。移送司法機關食品案件11 起。受理和處理消費者投訴舉報100餘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90餘萬元。為營造安全、放心、穩定的市場消費環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過開展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工作,達到了“組織管理體系完善、監督執法堅決有力、經營主體責任落實、應急管理有序高效”的社會共建共治目標。

沁水縣將一如既往地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凝聚監管動力,扛起食品安全責任,推動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