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金剛經中一合理相是怎麼理解的?

小巫婆_瑩


樓主好!佛家《金剛經》是專講般若頓教法門的經典,也是法身菩薩的實證門,非普通凡夫街談巷議幾句,所能明白。就此問題,簡介些知識,供參考。

【1“一合相”的四個經解】

其實,佛在經中已答過該詞的秘義,可從四句話參悟:(1)套用“xx者,非xx,是名xx”結構,即一合相者,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2)套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即一合相是虛妄。(3)套用“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即一合相之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4)套用“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即離一合相,即名諸佛。

【2,“一合相”的所指】

其實,該詞是前文“四相”的合稱,即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又統稱為“一合相”,一合就是“一即四,四即一”的意思。

【3,“一合相”的方便義和實相義】

當“一合相”可說時,一合相=一切有為法的總相,即方便解。

當“一合相”不可說時,一合相=實相,即實相解。

【4,佛為何要用“一合相”這個詞?】

因包括本經在內的一切般若部經典,都講“頓悟實相”的佛乘法門,而實相與一合相是一體,是同一個,也叫“佛心、般若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眾生覺則為實相,迷則為一合相。從全經提到“相”的詞彙順序看,佛為開示這層妙理,一開始用“四相”,接著說“諸相”,接著說“非相”,接著說“實相”,接著說“一合相”,而四相=諸相=非相=實相=一合相,是佛的暗示,實證的方法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無心”。眾生無心,就能實證“五相是一”。也因此,學人必須實修法門,才懂這句佛語,而不能僅在言語、思維、文字上鑽研。為何?言、思、文都是“有為法”,以之解讀都入虛妄,不能正解。

【5,“一合相”的特徵】

看懂上述內容,就知該詞的四個特徵:(1)無含義。此時一合相=一實相,不必探究字面意思。(2)不可說。此時一合相=一名相,不必用言語表述。(3)離心。此時一合相=一真相,不必起心動念思索。(4)即佛。此時一合相=諸佛相,不必區別該詞與一切相的差異。

總之,“一合相”是佛在本經裡度人的方便語,是個假名,沒有實義。領悟該詞必靠實修法門,不能在文字裡打轉轉,因為“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本然堂講席


先記住經文:“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

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

是微塵眾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再來講“一合相”。

不二不異,無分別,叫一。

不離不散,永遠疑固在一起,叫合。

大千世界既可碎為微塵,說明是可以摧

毀,可以分裂,可以離散的。

能離能散的就不叫合。

為什麼?因為它的體性是空的,不常恆

的。

若大千世界不是虛妄的,而是實有的,那

才成了“一合相”。

可惜世界萬事萬物都不是實有的,所以如

來才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

相”。

一句話一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廣法居士


《金剛經》中的一合相即是如來藏!如來藏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住空有兩邊就沒有中間,沒有中間的一合之相即是如來藏,又叫第一義諦,也叫如來中道義!平時的行持就是心,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大乘佛法的空是妙有真空,大乘佛法的有是真空妙有,整個如來藏都是自心的化現,不取不捨,圓合一切,於第一義諦而不動。一念無生而了了靈知!



惠山靈空


啥叫"一合相"呢?

其實這個概念放在現代社會很好理解。

就比如我們的手機,

它集合了顯示屏、電路板、外殼、電池、各式各樣的內部零件、sim卡……林林總總,全部各安其位,最後能開機能打電話能上網了,這樣才算一個正常的可用的手機。

如果把一個手機全部拆開,零件歸零件,然後把這些零件放在同一個袋子裡。雖然它們這些零件一個沒缺,但是我們就不能把這個袋子裡的這些零件稱之為"手機"了。

所以,"通過零件組合而得的、可用的手機"這就是一個"一合相"。

說白了,"一合相"就是由各種各樣的其他物品組合而成的物品,或者說,由各種各樣的概念組合而成的一個總概念。


無知先生


要搞清楚一和合相是什麼,先要搞清楚相是什麼?佛陀舉例四相,即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相其實都是從不同角度對同一事物的一個取相結果。還可以取更多的相,比如,男女,貧富,貴賤,高矮,胖瘦等等。有多少個角度,就有多少個相,而這些相都是人從不同角度觀測同一事物的結果。也就是說各種相都是這個事物的一個角度而已。所以這個事物本身就是所有相的一個集合,有多少角度就有多少相,即一和合相實為萬相。所謂相即是觀測角度而呈現的現象。故不應迷於相,而應相隨鏡轉。那麼什麼是鏡呢?古人常說心即是鏡,是心轉物,非物轉心。。這樣修心就成了人生的主要任務了。。


皆往已


佛說一合相即是不可說,因無下嘴處。天人合一,自己融入天地共為一體,萬物各自運行又相融相攝。運行不停才有又空,起滅幻化都是一合相的展現,對他理解的深淺產生了聖人的差別,而凡人在其中找到一點就想擁有全部,那不可能。因為金剛經講的是活的不停的空的,為什麼見相非相,才有相就轉非了。一合相又怎麼可說呢?般若講的就是緣起性空。自己好好修行,多理解一分就多解脫一分,多自在一分,多明白自己一分,多一分寬容,多一分善良。可以這麼說,一合相是空的面貌,空是一合相的本質,但你永遠無法指出哪個就是一合相,隨心而用就是了。不要貪著。自利利他。


夢入空明


三千大千均是執,無執亦無三大千,

是名世界即是限,若無凡情限亦無,

世界非有亦非無,非非之中有真如,

貪著即是凡夫相,無著無貪第一禪,

凡夫執著一合相,非凡無執為解脫,

一塵無染何為界,萬象如如復如如。

世人不明其一合相道義,以六根貪六塵為虛旦一合相,而不明本心與虛空真常一合相,所以佛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庠行七步


這個用世間語言蠻難解釋,和被大家接受和理解,容易引起誤解和口舌之爭。最好的回答,就是請各位捧起經書,每日持誦,堅持一段時間後,定期選一段空閒時間,做長時間忘我地誦經,他日,在悠悠哉誦經裡,自然會明白何為一合相,才明白眾生分別心有多厲害。最好先誦地藏經,入佛知見,不易差錯。經經相通的。


王糕工


《金剛經》第三十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何以故?”

“若是‘微塵眾’實有者(即恆河沙數),佛即不說是微塵!”

“眾所以者何?”

“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何以故?”

“若是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

“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為什麼該這樣讀呢?

趙州和尚說:“無門關即非無門關是名無門關!”解作:“空無門關!破無門關!”是錯誤的!應該讀作:“無門關即非無門!關是名無門關!”


用戶5165436104905


個人理解,一合相的概念,是指一個整體的物質。比如一口鍋,一座山,一條河。凡夫以為是一成不變的,其實是每分每秒,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並不存在一成不變的事物。比如鐵鍋,每時每刻都在衰減,山要是不停的風化,遷移山上的草木石土,也是不停的變化。世間萬物都是如此。也就是無常。絕對意義的一合相是不存在的。個人淺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