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教师职称,绩效真的是教育“毒瘤”,校长“敛财”的工具吗?

俺油菜


如果你是一线,才深知其内情。

一,说说职称评审。就个人观点看:真的没什么公平和起到真正的作用。评上高级职称,才知晓评上有多么好。而是否评上的都有水平,鬼才知道。有些人真的没什么教育教学的本事,工资倒是比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多了好多。为了评上高级职称,一些人把精力都用在评定职称的准备上了。走后门,靠关系,托人情,送彩礼……有的方法不可叙述!每次质量检测却都是倒数!你说这职称评定的实际情况如何。

二,说说领导与绩效考核。首先,镇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补贴和绩效是从所有教师的绩效考核工资中提取的;再次,要从所有人的绩效中扣除各个学校领导人员的补贴;最后,还要扣除所有学校教师所获得的教育教学奖励金款。然后按各学校教师数发放考核数字,然后再由各个学校具体考核各个学校的教师。每个学校考核方法不一样,教师所获得的结果也不同了。

说真的,无论是职称评审,还是考核事宜,具体到各个学校的校长,没有得到多大的利益。倒是镇级的个别负责人获得不少的好处。收了不少的礼,送了不少的人情,也让不少的没什么真才实学的人的职称提高了!

无论什么结果,身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许多教师,并没有什么抱怨,他们都无尽心尽力地工作着,无为怨无悔地工作着!


每日一曲—CF


作为一名老师,我对此深有体会。

教师职称最大的弊病就是养成了不教学的人工资高,努力教学的人工资低。从而在鲜明的对比下,又让年轻人失去动力。

然而教师职称不和校长搞好关系的人一般真得不到。什么师德考核,什么连续发表论文,都是骗刚入职教师的,还说评职称要这些,你信了就上当了。

我这里的例子比比皆是。2016年我参加国培计划培训。名字听上去高大上,还以为校长器重我,让我去进修学校培训。在进修学校搞了三天的毛笔培训,从南昌大学请来的教授第一天讲了古代名人的书法史,剩下的都是自己在纸上写(教授上完课就不见了)。最后一天进修学校的校长讲了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他讽刺这种进修根本没有意义,就像我们发表的论文一样,像我们市有上万名教师,你觉得这么多论文有人会去看么?这位校长说得很详细,他说顶多从中以抽签的方式远几篇打上分。再说道师德考核,有多少人不是在网上抄的范文?试问这样的考核对评职称有什么帮助有什么意义?

我刚工作的时候,在分配的学校里就有一个很鲜明的例子。两个50多岁的老师,都是03年民办教师转的正,一个老师04年就评到了高级职称,一个直到58岁快退休才给他评。前者是04年送了3000元给某某(已退休),当时3000元都有半年工资了,后者上面舍不得给。现任校长在这里待了也有10年了,58岁给人家评高级职称,想想他和上一任校长有什么区别!

所以,强烈建议取消高级职称和绩效这两颗打击教师的“毒瘤”!真是搞得乌烟瘴气!


小珹教育


那是15年的时候:我孩子在广西崇左某小学读书,从小学到毕业几乎没有老师批改过作业。我做父亲的自己给孩子布置作业,给孩子批改作业。有一次家长会提意见,得到了所有家长的拥护,大家纷纷责问,结果得到老师的答复:你们好自为之!过后在那所学校任教的表哥告诉我:教师绩效大部分给领导吞了,只有很少一部分给了老师,一些老师都不怎么来上课!上课的老师都是敢怒不敢言,趁早给孩子转学。结果转到另一小学,仍然是没见老师批改作业,连作业都不布置。没办法!只好又把孩子转来,在身边好辅导。想想以前当老师的时候,我们每个课任老师都要给学生批改两本作业以上,每学期交给教研组检查两次。那时候工资才一百来元。很多老师孩子读书都很拮据,需要四处筹钱。但是我们要相信: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教育事业也朝好的发展。职称也好,绩效也好,就是成了毒瘤也都阻挡不了。他们那帮老师布置不布置作业,批改不批改作业,都阻挡不了孩子的进步!

职称,绩效等永远成不了教育的毒瘤,一切都将被时代进步的车轮辗碎!


庸人自扰


我在一线工作二十多年了,亲眼目睹教师职称评定,绩效工资考核,学校校长在此过程中,大把敛财,很多不在一线工作的老师排在前面,优先一线教师晋级,这些领导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帮助造假填写晋级材料,上下找人活动,乐此不疲!而那些任劳任怨一线辛苦工作的教师,却无奈和心酸——校长一手遮天。!前几天,黑龙江某学校校长说,为了应对上级——省均衡发展检查,开教师大会说,如果有人问,你们实行绩效工资了吗?你们就说实行了,中心校从教育经费中拿出五万元给老师发绩效工资每人一百多二百多元,相差不多。十来分钟开完会,让老师签字,老师们签完字就等这个额外绩效工资,左等右等,校长说的绩效工资没影了🤣,于是,就有许多老师找到中心校一把手,答复的是,没有这事儿!校长为了息事宁人,在一天的早会上说这是自己理解错误。这个校长啊,欺上瞒下的行为,实在是荒唐绝顶啦🤣😓


Mike3115


说教师职称,绩效是教育的“毒瘤”,是校长的“敛财”工具,稍微有一些以点概面,换句话说,十个校长里面,总应该有一个校长不“敛财”的吧?教师职称和绩效,是每个教师在工作中都必须要面对的实际问题,谁都回避不了。

教师的职称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如鸡肋了,不是想吃嫌肉少,而是根本就吃不到。很多老师不是工龄不够,不是业绩不够,不是能力不够,而是被有限的职称名额而被拒之门外。

在一个学校评职称必然会造成少数人能评上,多些人评不上,如果评上的少数人能让评不上的多数人心服口服也罢了,最为关键的是就是有些评上的个别人做不到让大家心服口服,于是矛盾由此产生。

教师和教师之间的矛盾、领导和教师之间的矛盾、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的矛盾,就在这职称和绩效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说职称和绩效是教育的“毒瘤”,稍微严重些,但是从中产生的不良竞争却是真实存在的。

评职称和绩效本来是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是,这些年来,职称评审中的漏洞让本来对于教师是一件“好事”的事,变成了教师“痛恨至极”的事情。很多教师的心声是取消评职称,绩效工资也犹如羊毛出在羊身上,让教师把精力全都耗在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你争我夺之中,评上的教师一劳永逸,万事大吉,评不上的垂头丧气,万念俱灰。

教师不是圣人,不是神仙,职称,绩效是实打实的和教师的利益相挂勾,真真的做得到公平、公正、公开,还有评不上的合适人选,更何况那些本应评上却评不上的教师,职称高低决定工资高低,且终身制,如何大度地做到“无所谓”呢?

至于校长“敛财”,不排除有这样的校长存在,也不排除还有的校长能做到用人唯贤,知人善用,所以, 在职称和绩效的背后,有我们的教师看不见的污秽,也有我们的教师看得见的清流,那么,就看教师的命运了,自己能遇到一个什么样的校长。

我国的教师职称制度已经实施了近三十年,如今已被很多人诟病,究其原因,无非是学历、教龄与职称评审制度之间的矛盾冲突。如果真如大多数人所愿,从现在起陆续取消的话,那中国教师心上的这道枷锁是否就去掉了?


月亮姐姐Nancy


无论是教师的职称还是绩效,都是老师们自身能力的体现,是对每一位老师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一种考量。题主所问,教师的职称和绩效被学校校长不正常的利用,我认为这种现象应该是极少数的,小编作为有着多年教龄的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所闻所见谈两点看法:

第一,关于职称问题 近年来老师的职称问题已经成为了老师们的热点话题,因为职称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老师工资的多少,决定着老师们个人的各种福利待遇,

甚至每年的发的取暖费,高级教师都要比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的老师高出很多,而工资方面更加突出,高级教师的工资档位五六七三个档位,中级职称老师的最高档位才八档,所以,老师们都在一直为晋升高级职称创造条件,都想早日成为高级教师,既有高级职称的名衔,又有相应的福利。然而,每年晋升高级职称又有严格的名额限制,在没有名额指标的情况下,符合晋升条件的老师们也是前功尽弃,但是,一旦有那么一两个指标,又面临着严重的人多指标少的尴尬状况,而校长又有着最终的决定权,因此,老师们对校长有失公平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二,绩效的问题 不同的学校对绩效的重新分配规则各有不同,但大家的总体原则都大同小异。一般来讲,绩效的分配主要依据为工作量、考勤、工作业绩等几方面,根据各位老师的不同情况进行量化打分。但是,老师们对绩效意见最多的不是分配方法,也不是公平与否,而是学校用老师们的绩效做了本不属于这个范围的开支,甚至把绩效当成了学校的经济来源和补充。


三尺讲谈


对,把老师的个人绩效工资提出了所谓的学校领导班子津贴再发给老师,关键是一个学校无数个领导歪的、斜的、花的、麻的都是领导。更没天理的是同时还用老师的绩效工资去开销学校的差旅费、代课费等,公立学校变成了一线老师的无条件入股的“股份制“学校了。还是没有任何分红的股份制。不知道领导们是怎么研判此事的。


窥天下


不赞同这样的认识。原因:一、无论是职称还是绩效,都是用来考核事业单位人员工作情况的工具,它的出台都经过了反复论证;二、在实施过程中,都有严格的监督审核机制,比如,对于单位实施方案,细则等审批,对于举报查处等;三、结果证明,大多数踏实工作的同志从中受益。而之所以出现不同的声音:一、单位实施方案没有经过同志们充分讨论就出台了,存在不合理现象;二、实施过程缺少监督机制,在细则的操作上有人为暗箱操作的情况。这两种情况的存在,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单位缺少勇于担当,敢于向不良行为挑战的人。相信在当前这个形势下,只要采取正当途径向上级反映,上级是会受理并处理的。因此,不能因为一个学校执行制度存在不合理问题,就否定整个政策的合理性!


初中语文王老师2


《高考,均科全才和优科专才,你选择谁?》

郝峰涛

这有可能是一篇改变中国教育命运的文章。

一个小问题:A生数学100、语文50;B生数学90、语文90,谁更具潜能?这不是一个分数多少的小问题,而是一个人才观念的大问题。

我们的社会、教育和高考一致认定B生为优秀人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所以一位小学校长就敢这样说:“我这里没有天才,我只要考试的分数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应试困境!钱学森老人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钱老希望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一个孙子,胜过千万赵括。

正是这种落后的人才观念,是造成中国教育改革停滞的根本原因。

人才,你在哪里?A生具有优科(数学)优势,B生具有均科(均衡)优势,这两种不同的优势,哪一种最具潜能?

论一:天才优于专才,专才优于全才,全才只能算是个人才。植物有顶端优势,才成其高;动物也各有特长,故能生存。再纵观历史,横观社会,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领域的专才(天才是更加卓越的专才),而非全才,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论二:专才(优科)的成功在于他们努力建设自我的专业兴趣、专业方向和专业高度,而所谓的全才(均科)其实是被误导的无兴趣、无方向和无高度的三无产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长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专业发展。

论三:孩子们各有天赋,在发展中就会产生不同的优势,这是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也是专才成长、优科发展的内因外果。而全面均科发展,其实是一种违背人性发展的人才策略。

所以,专才(优科)的人才发展观是优于现代教育中盛兴的平均主义全才(均科)观。天才源于自觉,专才源于兴趣,全才源于误导,平均主义全才(均科)观是扼杀天赋、迷失兴趣的祸首。

我们要不要打破主副科,打破文理科,打破快慢班,打破填鸭式,打破应试观?要不要鼓励学生培养兴趣、寻找方向和建构高度?要不要给天才、专才(优科)更大的成长空间?

要!但如何做到呢?

一,高考是指挥棒,要从“均科固定文理制”向“优科自选建构制”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发展,以自身优势学科为中心进行知识建构,可在高考科目“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体、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选四科进行计分选拔,其余参试科目的分数作为参考。如:A生自选“生数理英”四科计分,B生自选“生化数史”四科计分,可同时报考清华生物的相关专业,择优录取。

二,中学和中考可以让学生自选2-3门优势学科参加评价,其余参试科目作为参考,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兴趣、方向和高度。

三,小学阶段,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逐步建立1-2门优势学科参加评价,改变填鸭式的主科均衡发展观。

我们的育才观念要从均科全才观向优科专才观转变,去培养孩子的兴趣、方向和高度,实现人的专业化成长,这是人的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规律。

荒原开蹊径,枕草待晓钟。

十年心酸梦,只为此文生。

致敬:你我皆是微不足道的尘埃,只是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若觉得此文不错,请惠心推送转载,举手之善,或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最大动力!


大道者至简


看到这个题目,我真觉得有话要说,因为我当过几年校长。职称和绩效这两个东西,曾经不仅没有让我“敛财”,还让我确实头疼过。

一年一次评职称,一月一次核算绩效工资,每到这时都是校长最烦心的时候,只要能顺利地把评定和核算结果上报了就谢天谢地了,谁还有心思“敛财”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职称和绩效工资上级都有相关文件,并且也有相关的核算办法,甚至学校也有评定和核算细则,可真正落实到具体人的头上,问题就又出现了,矛盾就又产生了。这也很正常,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就是在矛盾的解决过程中,才推动着事情的向前发展。职称和绩效这两项工作也不例外。


一次评职称,两老同学争一个高级名额。奇怪的是这两个家伙二次文凭也一样高,获奖和论文发表情况也一样……总之,办公室把分数算一样了。这就要通过学校的会议“评”职称了。这两个老师一个在村小任教,一个在中心小学任教,最后决定给村小任教的老师先评了。在中心任教的那个老师就意见很大:“她教六个孩子,我教六十个孩子,我两人的教学成绩能用平均分比较吗?”这老师说的不是没道理,可这工作上的贡献不能用计量工具测定,谁能让双方都心服口服呢?后来没评上的这老师还哭闹了一番,还追问老同学究竟给校长塞了多少钱呢。天地良心啊!

再说那绩效工资的事,那更是矛盾重重。比如,就班主任费这块,能简单地用学生数算吗?中心学校一个班大都五十几个学生,老师当然辛苦。教学点一个班才五六个学生,有的还才一两个。可留在村小的孩子大都是家长没条件转到中心的。其中有的是父母有重大矛盾的孩子,有的是留守儿童,还有个别是智障儿童……当然也有各方面都正常,表现也很优秀的孩子。你说这班主任当起来轻松不?各有各的难题,各有各的贡献。



我们刚开始讨论绩效工作时,有个老师列举了十几条不合理的地方,在会上提了出来。我当场一一作了解释。当时那老师勉强接受了,后来他还调到了办公室工作,成了办公室的得力干将,并且就负责绩效工资的核算工作。

只要是当老师的,都知道职称和绩效是老师关注的焦点,都和工资有关,也都和工作成绩的评价有关。作为校长,我想都会在主观上力求将一碗水端平的,那个校长还会傻乎乎地在众目睽睽之下想着“敛财”呢?当然,我不代表大家,我也不敢说纯粹没有这种情况,林子大了啥鸟都有,或许也有极个别校长的头确实被门夹过!(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