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以史为镜,浅谈明朝末年瘟疫大流行始末,给今天的启示

萧条异代似同时,明朝万历元年(1573),10岁的朱翊钧登基,明神宗的时代开始了,然而在将来崇祯年间出现的大瘟疫与这个神宗时代不无关系,万历48年(1620)由东向西出现大彗星。

以史为镜,浅谈明朝末年瘟疫大流行始末,给今天的启示


明末期间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大规模旱灾,瘟疫的大流行,这些都与气候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中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祯在这方面做过深入的研究,他分析了清初谈迁所著的一本叫《北游录》的书,书中记载了其看到的1653年11月18日京杭大运河就已经被冰封了,同时书中还记载了1656年3月8日运河开始解冻,可见当时北方运河的冰封期达到108天,比上世纪最冷的50年代华北的冬天更严酷,冰封期更长。谈迁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倾其一生研究明史,著有多部著作,其所记载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真实性。

以史为镜,浅谈明朝末年瘟疫大流行始末,给今天的启示


在神宗年间已经展现天气的异常寒冷与干燥,据世界气候学者分析,这个时期正好是世界小冰河期,持续时间约200到300年,因此说明朝末期的寒冷是全球性的,同样在欧洲也进入非常寒冷的时期,只是当时欧洲各地的发展模式已经与中国大不相同,欧洲当时开始了大航海时代,开发世界新大陆,重新认识新世界。

以史为镜,浅谈明朝末年瘟疫大流行始末,给今天的启示


明末自1613年开始的大瘟疫与万历时期开始出现旱灾,气象灾害导致的全国性粮食减产有很大关联。早在万历八年(1580年)山西爆发大规模鼠疫,其实就是瘟疫在大同出现,“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万历期间全国总共发生过三次大的旱灾,并且每一次过后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鼠疫发生。疫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粮食减产导致食物的匮乏,食物的匮乏使得民众的营养水平下降,进而导致抵抗力的下降,动物也是如此。其实在万历时期这些灾害已经给帝国敲响了警钟,只是最终是以什么方式出现谁也不敢断言。

以史为镜,浅谈明朝末年瘟疫大流行始末,给今天的启示


明朝当时肯定是农业社会,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全靠农业生产来维系,上亿的人口每天消耗大量的粮食,军队要供应,庞大的皇家体系同样。持续的气候异常导致的灾害,到了崇祯年间进入了高潮。

以史为镜,浅谈明朝末年瘟疫大流行始末,给今天的启示

1637年真正的持续性大旱出现了,最初的旱灾始于陕西北部,《汉南续郡志》记载:“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旱灾到也罢了,还爆发了大规模蝗灾,雪上加霜。干旱从陕北逐步扩展到陕西全境,河南,山西,河北,山东,连旱五年,这什么概念,粮食丰收期保存时间肯定达不到这个时间长度,彻底的摧毁了明朝的经济,而更要命的是,崇祯六年(1633)开始在山西现了鼠疫,常年干旱食物减少,老鼠们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很快整个地区,一旦出现鼠疫,就会在老鼠社群中传播,干旱缺水也导致了鼠疫菌以更快的速度繁殖。到了崇祯14年(1641年)传到了河北,又进入了京师。

以史为镜,浅谈明朝末年瘟疫大流行始末,给今天的启示


鼠疫杆菌能够引发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等疫症。以明朝当时的医疗水平,腺鼠疫死亡率75%,肺鼠疫死亡率更是惊人。崇祯十六年(1643),腺鼠疫变异为死亡率接近超高的肺鼠疫,明末史学家夏燮在其《明通鉴》中记载:“京师大疫,死者无算。”据称这时京师的死亡人数日以万计,死亡枕藉,十室九空,这与欧洲中世纪的那场灾难如出一辙。明末虽然出了个勤勉的崇祯皇帝,但是明帝国在历经几代天灾的积累,到了末代时,终于在大旱灾,大严寒,蝗灾,大瘟疫,和人祸的打击下关门了。李自成的大军进入京师时遇到的几乎是一座不设防的京师。

以史为镜,浅谈明朝末年瘟疫大流行始末,给今天的启示

但是在这种环境中,明末出现了一位医学奇才,他叫吴有性。吴有性(1582-1652),字又可,汉族,吴县东山人。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1642年,也就是崇祯15年,全国瘟疫横行,十户九死。南北直隶、山东、浙江等地大疫,五六月间益盛,'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

以史为镜,浅谈明朝末年瘟疫大流行始末,给今天的启示


在那时医生们都用传统的伤寒法治疗,但是毫无效果。吴又可亲历了每次疫情,根据掌握的各种资料,推研瘟疫的源头,仔细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通过实践检验后,撰写成了《温疫论》一书,这是我国传染病学研究最早的文献。他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也在世界医学传染病学史上开创一个先河,并为历史所记载,也正是中国有这样的人物出现,虽然出现这样那样的巨大磨难却依然是民族的脊梁,社会的中坚。

以史为镜,浅谈明朝末年瘟疫大流行始末,给今天的启示


当然气候原因是至关重要的,随着东北满清入关,进入北京时,看到的明帝国是一座貌似巨大,但实则已经被彻底蛀空的大厦,因此才可以轻松建立大清。而等到清帝国建立,持续的小冰河期也逐步退去,气候又慢慢变得正常了,曾经肆虐半个中国的瘟疫也逐步消散。因此我们从历史的进程看社会的发展,气候往往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许多大王朝的更迭多能找到那个时期气候异常,天灾不断,最后人变的记录。

以史为镜,浅谈明朝末年瘟疫大流行始末,给今天的启示


中国人自古讲究天人合一,人所做的只是人以为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个世界终始在讲着人的事,苍天似乎在按自己的方式看着人间,人事不足而天意犹在尚可,人世不足又遇到天意不在,那么明末的事不只是历史这么简单,相比于欧洲社会发展,明末开历史倒车或是止步不前对于今天有借鉴意义,天地经纬,有道是从。

以史为镜,浅谈明朝末年瘟疫大流行始末,给今天的启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