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X档案:17世纪的日本

17世纪早期日本主动向新大陆和欧洲派出使团:


X档案:17世纪的日本


幕府时代早期,日本曾经积极的参与早期大航海时代,利用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开辟的航路去探索世界。上面的航路图,就是幕府使团横渡太平洋,穿越美洲和大西洋访问欧洲的路线:


1609年,西班牙大型帆船圣弗朗西斯科号在从马尼拉至阿卡普尔科的途中遭遇恶劣天气而在江户附近的千叶失事。船员们被救起并受到热情款待,船长Rodrigo de Vivero也同德川家康会面。
1609年11月29日,双方签订了一个条约。条约中约定西班牙人得以在日本东部建立工厂,并从新西班牙引进采矿专家,西班牙商船在必要时允许拜访日本,而日本方面将会派遣一位使者到西班牙王室。
幕府将军决定建造一艘大型帆船将比斯卡伊诺连同一个日本使团带到新西班牙。仙台大名伊达政宗全权负责此项工程,他命令家臣支仓常长(はせくら つねなが)主领此任务。日本人对这艘大型帆船命名为伊达村丸,后由西班牙人改名为圣胡安包蒂斯塔号(San Juan Bautista)。造此船总共享了45天,幕府派了800名造船工匠,700名铁匠及3000名木匠参与此项工程。
工程完成之后,该船便于1613年10月28日出发前往墨西哥阿卡普尔科。随行的有180人左右,包括了10名幕府武士(由海军大臣向井将监提供)、12名仙台武士、120名日本商人、船员和随从、以及大概40名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


经过三个月的海上航行,该船于1614年1月25日到达阿卡普尔科,使者们受到了隆重的接待。而支仓常长的最终任务是出使欧洲,在墨西哥呆了一段时后,他在韦拉克鲁斯乘坐名为Don Antonio Oquendo的船出航。帆船于6月10日从圣何塞出发驶往欧洲。支仓不得不将庞大的日本使团留在阿卡普尔科以等待他归来。
支仓常长大使于1615年1月30日在马德里会见了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支仓向国王转交了伊达政宗的信,是关于贸易的请求书。国王应允了这些要求。支仓在2月17日由国王的私人牧师授予洗礼,改名为菲利普·弗朗西斯科·支仓。此后支仓常长还访问了法国和罗马。


日本通过和西方的交往,了解了地理知识和造船技术,也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但倭寇的时代已经过去,新兴的清朝军事实力又远远压倒明朝,日本过剩的武士只能转向东南亚。

十七世纪上半叶阿瑜陀耶的日本人

在十七世纪早期开启日本和暹逻之间外交关系的两国统治者有着有趣的相似之处。暹罗的厄加陀沙律王(r. 1605-1610年) 为了要通过商业富国强民,经常出国考察。他对贸易如此热衷,以致于暹罗国王的年代记描述“他比任何一位前人还要贪婪”,显然地,“他只关心如何富足他的国库”,而且他也“非常倾向于陌生人和外国”。他的成功的兄长,伟大的暹逻人纳黎萱大帝,完成了自1569年以来数十年遭受缅甸人破坏的暹罗王国的巩固之业。


在日本,家康这位德川家的第一代将军,为了使日本与亚洲其他国家间增进商贸关系,缔结友好邦交,以及建立崭新的联合,而寻求外交的解决方法。他向东南亚各国发送私人信件,表示商业合作的意图;而且对造访东南亚的日本商人颁发御朱印状,予以保护和支持。与欧洲国家不同,德川家在日本并没有和商人组成合资公司,它的贸易活动仍然基于豪商与幕府的从属关系。
家康1606年写信请求厄加陀沙律提供木材、大炮和火药,说明至迟此时他已与阿瑜陀耶的暹罗政府建立起联系。在1610年的另外的一个公文中,家康对暹逻国王舶来大炮和火药表示感谢。暹逻人也曾要求日本的马和刀剑。两国政府间的军事贸易具有独特的象征作用,因为它似乎暗示着双方缔结着军事同盟。因此,德川维护与阿瑜陀耶中的王室的官方关系并且交换象征性的赠品,而他们放手由商家掌管大宗交易。
暹逻人这一方并不介意任用日本商人作为仲裁来处理对日贸易事务。例如,京都商人茶屋四郎次郎(Chaya Shirojiro)可以与暹罗朝廷的一位官员Okphra Chula 直接书信沟通,而长崎代官长谷川藤广(Hasegawa Gonroku)则有另一条同样优先的渠道。津田又左卫门大约从十七世纪头十年起就居住在阿瑜陀耶,他于1622年(或1624年)回到长崎后成为一名翻译官。长崎的伊势久左卫门(Kii KyÛzaemon)或许是第一个在暹罗朝廷获得官位的日本人。1616年,他又成为第一任暹逻遣日使节。


总的来说,倭寇侵扰东南、日本侵朝、武士和商人进入东南亚、支仓常长出使欧美、幕府击败北海道最后的原住民,这几件事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都是大航海时代早期日本对新型世界体系的应激反应。虽然之后的日本迅速进入锁国时期,但作为一个军事传统浓厚的岛国,日本在早期大航海时代继承的海上扩张传统对19世纪开国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