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老二看起來比老大聰明?

為什麼老二看起來比老大聰明?


有句俗話叫“老大憨,老二尖”,意思就是老二看起來比老大更聰明。很多二胎家庭,也確實存在老二更機靈的情況。為什麼會這樣呢?一起來看看。


為什麼老二看起來更聰明?


為什麼老二看起來比老大聰明?


媽媽們懷大寶的時候,謹慎小心,有時候還伴有一些焦慮不安,遇到問題不知所措,懷二寶就是輕車熟路,媽媽少了很多顧慮和擔憂。教育大寶的時候,二寶就早早的順帶被胎教了。


為什麼說“老大憨、老二尖”呢?


第一,老大被賦予了照顧老二的責任


老大被家長賦予了照顧老二的責任,做事考慮較周全,行為謹慎,具有領導能力;而且隨著老二出生,老大會擔心老二分走自己的愛,為了保留父母的愛,老大會內斂沉穩做事前學會思索,也會顯得憨憨的束手束腳。


而老二則被哥哥或姐姐照顧寵愛,因顧慮較少,思維發散,有更多的精力和心情放在搗鼓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上,更具有創造性,加上天生就有老大這個競爭對手,很多需求需要自己去爭取,久而久之情商就會更高,看起來更機靈。


第二,現成的模仿對象


老大出生後,沒有玩伴,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模仿大人來學習到,但成人的行為有時並不適用於孩子。而二寶一出生就有大寶陪他玩耍,供他模仿,大腦發育的重要階段就在三歲之前,及時啟蒙有助於智力的開發。


大寶不管是學習還是玩兒,二寶都能跟著在旁邊搖頭晃腦的學,所以相對來說,二寶會更聰明些。


第三,父母帶第二個孩子時會更有經驗


頭胎孕期遇到一點點異常就忐忑,二胎時都能從容應對;大寶生病時家長手忙腳亂,但到二寶這裡早已輕車熟路;對大寶的教育完全是照著書上的來,到了二寶這裡,家長早已摸索出了育兒經驗。所以老二得到的生長環境要比老大好很多,自然更“早慧”。


美國心理學家簡·尼爾森也在研究中發現,排行老大的孩子:責任心強,具有領導能力、好勝;排行最小的孩子:富有創造性。


如果兩個孩子年齡相差5歲以上,則相互影響會減少,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心理老大”或“心理老小”。


老大老二相差多少歲最好?


為什麼老二看起來比老大聰明?


在這個二胎時代,老大和老二究竟應該差幾歲最好?著名個體心理學家阿弗雷德·阿德勒是這樣說的:經常有人提問,一個家庭要養育子女,其年齡間隔幾年最好?年齡相差少點好,還是多點好?我個人認為,間隔三年左右最好。


當孩子三歲時再有弟弟、妹妹出生,那他已經懂得一些合作精神,也能理解一個家庭不一定只有一個孩子。但他此時如果只有一兩歲,這個道理就無法講通,他也難以理解父母的意願,這樣便很難引導他的心理情緒,讓他來面對這個現實。


而如果兩個孩子相差過大,比如7歲以上,那麼老大已經是心理上的獨生子女,即使嘴上說著想要弟弟妹妹,可真生出來,老大發現自己失去了焦點位置後,各種考驗便隨之而來了。


當然專家的建議歸建議,具體還要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來,生第二個孩子畢竟不是增加一個孩子這麼簡單。


不僅要考慮兩個孩子之間的互動,還要考慮社會政策如何,有沒有人幫忙照顧孩子,家庭經濟實力怎麼樣,家裡是否有重大事項要耗費精力,比如家裡老人身體出狀況需要精心照顧、父母要進修學位或升職……需要綜合權衡進行備孕,當然意外懷孕了也就無需考慮這些了。


人們經常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毫無疑問每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可以有一番作為,無論是一胎還是二胎,面對越來越激烈的教育競爭,如何讓自家寶寶贏在起跑線呢?


0~1歲的嬰幼兒時期是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的時期,也是進行教育的絕佳時機,是寶寶啟蒙智慧的機會之窗。福座經典基礎早教體系,主要根據新生兒腦發育特點,抓住每個關鍵期進行科學適宜的早期激活教育,啟迪寶寶智慧發育,從小培養父母與寶寶的親密親子關係。


為什麼老二看起來比老大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