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農村“不孝”風氣盛行,子女固然有錯,當老人的難道就沒錯嗎?

現在,農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農民衣食無憂,即便是低保戶、貧困戶這樣的家庭也不會再擔心吃不飽穿不暖的問題,在國家的政策下,不說全部農村群眾都步入了小康社會,但是溫飽問題其實早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當然了,筆者還注意到這樣的問題,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們想的問題也比較多,尤其一些人花花心思越來越多,以前農村根本就不會出現的離婚問題,現在也是見怪不怪了,而農村興起的“不孝之風”更是讓人覺得不算什麼稀奇之事。


農村“不孝”風氣盛行,子女固然有錯,當老人的難道就沒錯嗎?

“百善孝為先”這一點每個人心裡都比較清楚,這也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做小輩的孝敬父母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果不孝順父母,那可能在村裡被人們指責成“白眼狼”,可是現在不養、棄養、薄養的問題已是木已成舟的問題,不過話又說回來,雖說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不管父母存在什麼樣的過錯,子女都應該孝敬父母,如果不孝順就是子女的錯,但是子女固然有錯,可是有些當老人的確實也有不足之處,讓子女寒了心,不孝順父母也是必然,從以下這幾點大家就能看出,有些老人的做法確實有錯在先。


農村“不孝”風氣盛行,子女固然有錯,當老人的難道就沒錯嗎?

1、偏向

老話說的好“對待孩子要一碗水端平”,不管哪個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要一視同仁,不能偏向,但是實際中偏向可謂是常見現象,農村喜歡多子多福,所以農村家庭子女也比較多,而當父母的往往都有偏向心理,有的父母是重男輕女,有的是疼小的嫌棄大的,即便大的做的再好,始終覺得大的不招人待見,大家看過《大宅門》吧,白大爺對於自己的母親要比白三爺更加孝順,但是老太太卻不領情,卻始終喜歡老三,而在農村一些實際生活當中,一些當父母的總是喜歡把最好給自己的兒子,卻忽視了女兒的成長,而有些被忽視的子女或許早已經懷恨在心也是自然,不願意孝順父母也成了必然。


農村“不孝”風氣盛行,子女固然有錯,當老人的難道就沒錯嗎?

2、管的事情太多

按照老理來說,年紀大了,子女一些生活上的事情就不應該再管,如果管得好那麼可能子女不會說什麼,如果管得不好,那麼子女會怨恨,當然從另外一點來說,父母不管說什麼,當子女都要聽,可是有的父母過於霸道,什麼事情都要管,比方說管孩子的問題,或許他們的子女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老人也愛孩子,覺得自己有經驗,年輕人就應該聽老人的,但是年輕人也有自己的主見,不想父母來參與管教下一輩孩子的事情,如果父母根本不在乎子女的意見強加去介入到子女的生活,那麼自然會讓子女比較反感。


農村“不孝”風氣盛行,子女固然有錯,當老人的難道就沒錯嗎?

3、對於孩子過於溺愛

現在不少農村年輕人為何喜歡“啃老”,這絕非年輕人個人因素,這和一些當父母的有很大關係,有些當父母的從小就對孩子嬌生慣養,打不得罵不得甚至也說不得,孩子在外面受欺負了,不管對與錯總喜歡袒護自己的孩子,以前農村孩子非常自立,再小的孩子都是自己上下學,再看現在,除了父母接送,另外為了給孩子最好的生活不惜和別人攀比,讓孩子從小在嬌生慣養下長大,尤其90後的孩子,根本就是蜜罐里長大的孩子,習慣了父母的溺愛,長大後,不孝順父母也是必然。


農村“不孝”風氣盛行,子女固然有錯,當老人的難道就沒錯嗎?

4、沒有做好一個當父母榜樣

我們農村人習慣稱之父母為“老人”,作為父母來說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這叫以身作則,一個善良的父母必定會教育出一個好的子女,而有些當父母的自己都沒有做好,何談讓自己的子女來孝順呢,有的父母或許不善待自己的老人,子女看在眼裡也將父母的這種做法當作今後學習的榜樣。


農村“不孝”風氣盛行,子女固然有錯,當老人的難道就沒錯嗎?

現在“不孝之風”其實算不上什麼問題,社會發展那麼快,自然會出現一些無法跟得上的變化,但是作為父母來說確實有時候強加於子女,現在年輕人確實壓力也比較大,有的年輕人不光要賺錢養家,還要做好一個當子女、當父母、當丈夫、當妻子的責任,自然也會做的有的地方不足,但是作為老人來說應該給予理解,而不是像有些老人做出的一些過激行為,看到子女不孝順就一紙訴狀將子女告上法庭,那麼,這隻會增加父子之間的仇恨,子女不會願意再來進行贍養義務,最重要的就是缺乏溝通。

好了,今天的話題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對於今天的話題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表達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