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背水一戰!韓信率三萬漢軍大破二十萬趙軍

公元前204年,劉邦和項羽在中原地區滎陽對峙,成膠著之勢。此時,劉邦令韓信出兵北上,開闢北方戰場,消滅代、趙、燕、齊等中立國,形成對項羽的戰略包圍,為最後的決戰做準備。

韓信奉命出兵,很輕鬆就滅掉代國,下一個目標是趙國,趙國此時的領導人是趙王歇和主帥陳餘,得到消息後,立刻組織軍隊在井陘口防守。雙方兵力對比懸殊,韓信只有三萬人,而趙國有二十萬人,主帥陳餘認為韓信是以卵擊石,並不把他放在眼裡。

陳餘手下有個將官,是戰國四大名將李牧之孫,叫李左車,他認為韓信不好對付,需要慎重對待。他分析了兩軍的優劣,我們趙國兵多,卻久疏戰陣;漢軍兵少,卻是乘勝而來,勢不可擋。我們的優勢在於主場作戰,後勤補給方便;漢軍遠道而來,糧草必須從千里之外的關中運來。所以,只要守住井陘口,時而干擾韓信的後勤補給線,時間一長漢軍自然失敗。可是陳餘根本不聽,二十萬打三萬,兵力如此懸殊,怎麼打都打得贏,於是下令全部兵馬出動,列陣迎敵。

韓信觀察了地形,認真分析了敵我態勢,制訂出一份極為冒險的作戰方案——背水一戰。正是這一戰,讓他名垂千古。看看韓信是如何制定的,首先,他分出兩千騎兵,讓他們每人帶一面漢軍的旗幟,埋伏在旁邊的山上,伺機而動;接著,他派了一萬步兵,在河邊列隊陣;最後,自己帶了一萬人,在正面和趙軍作戰。

背水一戰!韓信率三萬漢軍大破二十萬趙軍

井陘之戰示意圖

背水作戰是兵家大忌,因為背後是河,如果失敗了,沒有地方可以逃走。趙軍看到韓信這樣佈陣都哈哈大笑,更加輕視漢軍。戰鬥開始,韓信自己帶著一萬人,浩浩蕩蕩地向趙國發起攻擊。

陳餘心想,你一共就三萬人,還只帶一萬人來攻,這不是找死嗎?於是出面應敵,雙方激戰良久,但畢竟漢軍人少,抵擋不住紛紛敗退。韓信退到河邊,與在河邊列陣的一萬士兵匯合,繼續抵抗。

背水一戰!韓信率三萬漢軍大破二十萬趙軍

韓信命令軍隊向後撤退(繪畫)

韓信並不是潰敗,而是有計劃地後退,在後退時把漢軍的儀仗、戰鼓、旗幟丟得滿地都是。趙軍看到這些多戰利品,都彎下腰去搶,這些也都是戰功,尤其是韓信的大旗,如果能拿到,是大功一件。不過,韓信一方也不好受,前面是強敵,背後是大河,跳河必死,前進或許有一線生機,置之死地而後生,只好拼死抵抗。

陳餘看到韓信已經退到河邊,再無可退,只要全力以赴,就可以全殲漢軍,於是傾巢出動,向著戰場襲來。

韓信的機會來了,為了這個機會他做了三手準備:一是,丟在地上的戰利品迷惑趙軍;二是,自己的將士退無可退就會拼死抵抗;三是,趙軍終於全部出來了,他的大營就成了空營。那麼,先前埋伏的兩千騎兵這時可以出動了。

這兩千騎兵只做一件事:衝向敵軍大營,把帶來的漢軍旗幟插滿營地。這時趙軍回頭看去,發現連大本營都被佔了,頓時軍心渙散。於是掉頭想奪回營地,可是奪回營地哪有那麼簡單。此時,戰場風雲突變,成了趙軍往回跑,韓信後面追。

韓信趁勢發動反擊,大敗趙軍,斬了主將陳餘,活捉了趙王歇。至此,趙國全部落入韓信之手。

背水一戰!韓信率三萬漢軍大破二十萬趙軍

韓信率領漢軍大破趙軍(繪畫)

井陘之戰,漢軍消滅了北方戰場上最強勁的敵人,為攻打齊、燕兩國鋪平道路,有助於實現對項羽的戰略包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