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天水麥積山石窟,一千六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告訴了我們什麼

甘肅天水,連綿的秦嶺山脈之中,一座鬼斧神工的佛教石窟,神秘、優美地獨立在深山的懷抱之中。石窟以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被人們譽為“東方雕塑館”。一千六百年來,歷經戰亂,自然的侵襲,走過朝代的更迭,這座山,這座微笑的佛像,這些壁畫,這些飛天,穿越歷史的風霜,在這裡微笑了上千年。這就是中國四大佛教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千百年雪雨風霜的沖刷,造化了這座神奇山峰的靈秀之氣。麥積山石窟建在三面陡峭的孤峰峭壁之上,最高處離地面近百米。密如蜂房的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連接,驚險陡峻極為罕見。風雨飄搖的歷史時空中,麥積山隱藏了太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天水麥積山石窟,一千六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告訴了我們什麼

十六國後秦,又稱姚秦。這個國家的皇帝姚興非常熱衷佛教,經過一番惡戰之後,姚興終於將鳩摩羅什隆重請入常安,並建了這座“逍遙園”給他作為譯經、講法的場地。姚興漸漸產生了要在後秦的土地上建造一座規模巨大的石窟的念頭,也許在鳩摩羅什看來,這是一種華而不實的做法,畢竟開鑿石窟需要消耗大量的的人力物力,但是鳩摩羅什並沒有反對姚興的想法,他心裡非常明白要想弘揚佛法必須得到姚興的支持。於是,修築大型石窟的想法開始在皇帝姚興心裡生根發芽。姚興下定決心要完成修築佛教石窟的夢想之後,下一步的工作就是選址,姚興決心將夢想中的石窟建在天水麥積山。據《資治通鑑》《十六國春秋緝補》,公元412年,姚興的弟弟姚嵩曾任秦州刺史,並在與哥哥姚興的書信往來中談到建造佛像之事,有可能就是指麥積山石窟最早的洞窟和造像。正是這位後秦皇帝一個揮之不去的念頭,讓麥積山從此走上了歷史的舞臺,在之後的幾百年裡成為北方的佛教石窟中心之一,並給後世的人們留下了一座無以倫比的藝術殿堂。

天水麥積山石窟,一千六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告訴了我們什麼

宋代祝穆在《方輿勝覽》中記載說:“麥積山,後秦姚興鑿山而修,千崖萬像,轉崖為閣,乃秦州勝景。”地址選好之後,姚興下令調集全國最好的工匠彙集麥積山,一場艱難的開窟工程開始了。

天水麥積山石窟,一千六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告訴了我們什麼

石窟的開鑿按照程序,先由石匠開鑿好石窟之後,接下來要由雕塑工匠來進行佛像的塑造工作。在後秦石窟中大多塑造的是三佛的形象。大乘佛教認為“三世十方”均有無數佛存在,簡稱“三世諸佛”。在麥積山工程進行的同時,常安逍遙園內,高僧鳩摩羅什的翻譯工作一刻也沒有停止過。鳩摩羅什對中原地區的風土人情非常熟悉,在語言文字上能運用自如,又加上他原本博學多聞,兼具文學素養,在翻譯經典上,自然生動而契合妙義,在傳譯佛經的歷史上,締造了一幕空前的盛況。鳩摩羅什一生翻譯了九十多部佛經。在內容的表達、詞語的應用等方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姚興對鳩摩羅什的翻譯工作提供了絕對的支持,除了為鳩摩羅什開闢譯經場外,還選名僧八百餘人為其助譯。姚興對傳播佛法有著過人的執著,這種執著為佛教帶來了空前的興盛和發展,但是也給鳩摩羅什帶來了不少困擾。

天水麥積山石窟,一千六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告訴了我們什麼

從保存較好的麥積山塑像上可以看到,有些部位塑造得非常精巧,而且沒有反覆雕琢的痕跡,僅僅運用當地的泥土材料,工匠們是如何塑造出這麼精美細膩的造型,並且使它們在經歷了千年風霜日曬後還堅硬如石?在這些泥土之中,又蘊藏著古代工匠們怎樣的秘密與智慧呢?

天水麥積山石窟,一千六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告訴了我們什麼

首先將篩選精細的當地泥土和沙粒,同時把麻絲進行敲打處理,以篩選出粗細均等的纖維;把泥土和沙粒按一定比例配放之後,加入純淨水;然後再對麻絲進一步地敲打;把泥土和沙粒充分地潤溼攪拌;當麻絲敲打到只殘留細小的纖維的時候,再將麻絲平均分佈到溼潤的泥土中,然後進行壓制和攪拌。這種用自然植物纖維穩定泥土結構、用沙粒來增強泥土硬度的做法在歷史和時間的考驗下,頑強地存活了下來。但麥積山存世的大量體型較大的泥塑,光靠泥和麻是很難防止崩塌的。

天水麥積山石窟,一千六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告訴了我們什麼

古代的工匠,在離地幾十米的高空崖壁上鑿開石孔,插入木樑做成棧道並在石壁上開鑿出石窟的雛形,在粗糙的巖壁上鑿出佛像身軀的大概行制,然後用木頭製成人體骨架固定在石胎上面,再用和有植物纖維的泥土來塑像。他們通常會用粗纖維的秸稈和泥來製作塑像的軀幹,麻絲和泥做四肢和肌肉。而在臉部和表面皮膚細膩的地方,甚至使用了棉花的纖維來獲得細緻而堅硬的泥塑效果。等泥土乾涸之後,還要畫匠用精細的筆觸給佛像乃至整個洞窟畫上裝飾和壁畫。這些複雜的工序完成之後,洞窟才算完成。

天水麥積山石窟,一千六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告訴了我們什麼

在危險的工作環境中,古代工匠們重複著複雜的工作次序,用最原始的勞動工具,夜以繼日地施展著他們的手藝。通過那些工匠們多年的辛勤付出,今天我們才看到了一箇中等大小的洞窟。

天水麥積山石窟,一千六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告訴了我們什麼

歲月在這裡沉澱了千年的光陰,流淌在時間的長河裡。驀然回首,無論是古代的畫家與工匠,還是今天的雕塑家和修復者們,他們都滿懷創作的激情,永不停歇地用一雙手或超凡脫俗的信仰,用一支畫筆或最質樸的情懷,不斷創造麥積山石窟藝術的神話,刻畫著麥積山那些靜靜流淌的佛陀的世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