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古往今來,有哪些名將能讓你為之神往?

羽閔


在中國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歷朝歷代謀臣名將層出不窮,有許多將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被後人敬仰,而我們的開國大將粟裕也是其中的翹楚,這位為新中國建立書寫了濃墨重彩一筆的戰功卓著的元勳,也讓眾多後人為之神往。

主席在1961年會見英國元帥蒙哥馬利時曾說:“在我的戰友中,有一個最會帶兵打仗的人,這個人叫粟裕”。以主席的不世軍事才略,對粟裕能有這樣的評價,殊為不易。


粟裕將軍最讓人佩服的一點是,他並非科班出身,文憑與主席的一樣——師範學校學生,看看我軍其他幾個能打善戰的元勳,彭德懷、劉伯承、徐向前、林彪,都是講武堂或軍校畢業的,打仗是專業。

可粟裕雖非專業出身,卻能現學現用,仗也越打越好,從士兵一直到到專門負責戰役指揮的方面軍副統帥,要知道,在世界軍事史上副手負責戰役指揮的先例非常少見,這樣的軍事天賦,如何能不讓人歎為觀止?


紅軍時期,粟裕當連長時,受朱老總命令,率部攻佔老七溪嶺,多次進攻未果後,他率部分兵力以迂迴戰術衝上制高點,但此時身邊只剩下了9個人,他當機立斷,命令6人控制陣地,接應後續部隊,然後自己只帶領三名戰士,出其不意衝下山去,竟俘虜了100多名敵人。

在中央蘇區,粟裕參加了一至五次反“圍剿”的無數次戰鬥,跟隨主席、朱老總作戰,逐漸學會和掌握了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這一時期他憑著過人的天賦,學以致用,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龍崗戰鬥,紅軍師長粟裕率部大敗蔣軍,活捉敵指揮官張輝贊,勝利後主席連聲稱讚:“好,還是粟裕有辦法”。


新四軍先遣支隊司令員粟裕指揮的韋崗戰鬥是新四軍對日軍作戰打響的第一槍,雖然只擊毀4輛汽車,消滅20餘名鬼子,但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影響甚大。

奇襲官陡門據點,粟裕率部水陸交替行軍,長途奔襲近200裡,8分鐘結束戰鬥,殲滅偽軍200餘人,成為突襲戰的經典戰例。

黃橋戰役,粟裕大擺“空城計”,以7千弱旅大敗蔣軍韓德勤的3萬精兵,這場戰役是粟裕傑出的代表作之一。


車橋戰役,粟裕率部殲滅日偽軍900多人,使蘇中的抗戰局勢有了好轉。

天目山戰役,蘇浙軍區司令員粟裕指揮新四軍對蔣軍顧祝同、上官雲相部展開了三次自衛反擊戰,聲東擊西,各個擊破,以少勝多大敗敵軍。粟裕讓這部“皖南事變”的黑手武裝吃盡了苦頭。

邵伯一戰,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率部殲滅日偽軍2千餘人。

高郵戰役是日本投降後中國軍隊對日軍的最後一戰,粟裕指揮部隊經過一天一夜激戰,讓6千餘人的日偽無條件投降。


蘇中戰役,粟裕以3萬人馬對蔣軍12萬大軍,七戰七捷。朱老總說:“粟裕在蘇中戰役中消滅的敵人,比他自己的兵力還多”。

其後,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泰蒙戰役,一連串對蔣軍的完勝,粟裕走入了“開掛”的征程。

孟良固戰役,蔣軍王牌、“五大主力”之首整編74師灰飛煙滅,這是我們軍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戰役。

孟良崮戰役後,粟裕的思想有些變化,隨後在南麻和臨朐戰役中,因準備不充分加上老天爺不作美,吃了蔣軍的虧。

但痛定思痛,粟裕重整旗鼓,接著在沙土集戰役殲敵9千餘人,扭轉了華東野戰軍在魯西南的被動局面,隨後在豫東戰役中又殲敵9萬餘人。粟裕完成了對主席立下“四至八個月,殲敵五至十萬”的軍令狀。

華東野戰軍打下濟南後,粟裕謀劃、組織、實施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之一“淮海戰役”,在與劉伯承的中原野戰軍通力合作下,以60萬兵力硬生生地吃掉蔣軍80萬人馬,淮海戰役也成為世界軍事史上的經典戰役。主席接到勝利捷報後,高興地說:“淮海戰役,粟裕立下第一功”。


其後,粟裕指揮第三野戰軍發動渡江戰役,連克南京、杭州、上海、福州、廈門,橫掃東南、閩浙和沿海島嶼,但在金門戰役中,28軍沒有遵從粟裕的“三不打”指示,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貿然行動吃了敗仗。

粟裕將軍睿智沉靜,低調謙和,不爭功,敢擔責,指揮作戰不計榮辱,敢於“斗膽直陳”。槍林彈雨中他曾六次負傷,其中三次重傷,左臂和頭部落下殘疾。他的“兩讓司令”、“三辭元帥”廣為人知,傳為佳話。

粟裕將軍戰功赫赫,在開國將帥中的戰績是數一數二的,他也必將是一位流芳千古的傑出軍事家,他天才般的戰爭指揮藝術足以令後人心悅誠服,推崇備至。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歷史微點


徐帥打仗非常有一套,立功無數,非常讓人神往。

徐帥在是黃埔生中第一個當上方面軍軍事主官的,當年才三十歲,他是紅軍將領中指揮部隊最多的,當年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麾下有八萬之眾,他在鄂豫皖創造了紅軍戰史上的許多光輝戰例。

1929年11月,在鄂豫邊第一次黨代會上,徐帥提出了:建軍和集中作戰、分散遊擊、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七項游擊戰術原則,和朱毛的十六字遊擊方針交相輝映。

雙橋鎮戰役,徐帥指揮紅軍第一次殲滅國軍一個整師,活捉了敵軍的師長。

蘇家埠大捷是紅軍圍點打援的第一光輝範例,殲敵八萬。1932年2月起,徐帥指揮紅四方面軍四個師三萬餘人,採用圍點打援戰法,圍困蘇家埠四十餘日,調動大批國軍來援。以逸待勞,誘得好、頂得硬、迂迴及時有力,首先打掉敵指揮部,從而全殲援敵,並迫使被圍之敵投降。斯役,歷48天,國軍被殲三萬餘人,被俘一萬八千,含總指揮1人,旅長5人,團長12人,繳長短槍1.5萬支、機槍250挺、各種炮44門、電臺5部、擊落飛機1架。反六路圍攻是紅軍戰史上殲敵最多的戰役,徐帥八萬對川軍二十餘萬,發明收緊陣地戰法,大勝。

1933年10月初,四川“剿匪”總司令劉湘糾集大小軍閥出兵20餘萬,分六路圍攻川陝根據地,徐帥用“收緊陣地”的方針,以求在運動防禦中殲敵。從1933年12月中旬至1934年6月下旬,國軍四次總攻,紅軍大量殺敵後,主動收縮陣地誘敵深入。8月9號,紅軍開始反擊,至九月下旬,收復北至廣元、南到嘉陵江東岸廣大地區,粉碎六路圍攻,十個月計斃敵六萬餘人、俘敵二萬餘人。

晉中戰役。徐帥率晉冀魯豫地方部隊組建的第一兵團(轄第八、十三縱、十五縱)、華北炮一旅和北嶽、太行軍區一部、晉綏呂梁軍區一部共47團六萬餘眾,採用運動戰方針,發起晉中戰役。歷時40余天,殲故四個軍部、九個師、兩個總隊及保安團隊十萬餘眾,其中俘敵80770人、斃傷19600人,合計100370人解放縣城14座,使太原成為孤城。

在戰役中,徐帥利用敵軍弱點,有效調動晉敵,創造在運動中各個殲敵的戰機。首先,抓敵糧食困難、必然搶收麥子弱點,先敵以一部入汾陽、孝義、靈石產麥區,調動介休、平遙、祁縣敵主力向西,再以我主力擊介、平、祁,殲援敵一部,取得戰役主動權。再利用趙承綬怕後路被切斷無法北返太原心理,以一部切斷太谷敵北撤榆次通路,迫敵北撤,在敵北撤途中殲趙部主力。酣暢淋漓、一氣呵成,極顯名將風範。

太原戰役。此役從1948年10月5日到49年4月24日結束。徐帥指揮的我軍部隊集中了三個兵團、十個軍、三十六個步兵師、1300餘門火炮,連同15000名新兵和傅作義部改編的4個師,32萬人對敵13萬人,徐帥應用“割裂包圍外圍之敵,進行連續攻擊,爭取殲其大部或全部,佔領攻城有利陣地,爾後集中全力攻城"的戰役方針和部署,歷時六月,殲國軍13.5萬人,我軍傷亡4.5萬人。


袁衛宇


徐向前、鄭成功、戚繼光、鄧世昌、霍去病、劉伯承、彭德懷、蔡申熙、李明瑞、伍仲豪、黃公略、鄺繼勳、曾中生、段德昌、衛立煌、傅作義、宋哲元、周逸群、劉家麒、李宗仁、吳克仁、饒國華、周樹東、魏拯民、宋鐵巖、陳樹湘、陳海松、陳榮久、吉鴻昌、馬本齋、馮安邦、韋拔群、彭雪楓、王銘章、張自忠、李家鈺、王耀武、戴安瀾、楊靖宇、趙尚志、杜聿明、韓世忠、唐淮源、唐繼堯、趙登禹、武士敏、陳安寶、陳文達、胡少海、郝夢齡、佟麟閣、黃梅興、羅炳輝、白崇禧、陳濟恆、陳翰章、謝晉元、丁炳權、朱士勤、闞維雍、羅卓英、董振堂、趙博生、黃忠嶽、王甲本、彭士量、方叔洪、吳光浩、吳佩孚、許繼慎、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葉劍英、聶榮臻、羅榮桓、羅忠毅、尋淮洲、方誌敏、劉疇西、潘忠汝、盧德銘、徐海東、高敬亭、劉志丹、孫明瑾、馬玉仁、毛澤覃、羅忠毅、黃克誠、徐樹錚、張雲逸、肖勁光、王樹聲、羅瑞卿、許光達、葉挺、項英、曹操、岳飛、粟裕、韓信、曹淵、唐澍、胡璉、朱德、劉湘、鄧華、薛嶽、賀龍、林彪、朱瑞、鄧鏗、鄧萍、左權、陳毅、王良、陳潛、譚政、陳光。


有才君子


我推崇的是開國第一大將粟裕。

粟裕大將,戎馬一生,身經百戰,屢見奇功。粟裕具有卓越的戰略思想和高超的指揮藝術。從蘇中民謠“粟司令打仗仗仗勝”,到中央軍委“戰役指揮交粟負責”,粟裕的名字是和黃橋戰役、天目山戰役、七戰七捷、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沙土集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緊緊聯繫在一起的。粟裕是公認的軍事家戰略家,是公認的軍神戰神。

粟裕指揮打仗,“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黃橋戰役的以少勝多,七戰七捷的連續妙戰,孟良崮戰役的全殲“王牌”, 豫東戰役的中原逐鹿,淮海戰役的鏖兵決戰,渡江戰役的摧枯拉朽,粟裕組織指揮的大仗、硬仗、惡仗很多,堪稱為軍史戰史上的經典之戰很多。據資料統計,解放戰爭中,我軍共進行重要戰役134次,每次戰役殲敵3萬人以上的有38次,其中粟裕指揮了12次;每次戰役殲敵5萬人以上的有23次,其中粟裕指揮了8次。解放戰爭第一年,全軍殲敵112萬,粟裕指揮的華東戰區殲敵43.4萬,被中央軍委稱為“全國各地戰績最大的軍隊”。解放戰爭三年中,我軍共殲敵807萬,粟裕指揮的華東戰區殲敵245萬,佔全部被殲之敵的30.36%,是全軍中殲敵最多的一個戰區。國民黨軍有5大主力:整編74師(相當於軍)、5軍、18軍、新1軍、新6軍。粟裕指揮殲滅了74師、5軍,另派5個縱隊與中原野戰軍一起殲滅了18軍。

陳毅元帥曾這樣評價:“像粟裕同志可算為理論與實際兼優的人,戰役指揮很高明,由於長期在實際戰爭的鍛鍊,華東軍事指揮主要靠他,我黨能有這樣的人才百把十個就差不多了。”


帥克品讀歷史名人


說說朱老總吧。

現在很多革命年代的影視劇裡,朱老總的形象都比較弱化了,基本上不參與前線軍事指揮,總是一副面相和藹的老人的面目,看不出來他在軍事上有什麼太大的作用。其實這是個誤會。朱老總在共軍中絕對不只是德高望重而已,他的軍事水平和貢獻也是很大的,絕不是可有可無的人。

朱老總雖然是四川人,但卻是出身於滇軍的名將,在北伐之前他就已經是旅長了,還特地去德國留學,學習軍事。當時的朱德已經年齡不小了,但他還是堅持自學了德語。學成歸國後,又放棄了已有的高官厚祿,自願參加了革命。這都是很需要勇氣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南昌起義失敗後,起義部隊南下廣州,在潮汕一帶遭遇國軍圍堵,部隊出現潰散。危難之際,朱德和陳毅站出來,收攏餘部一千餘人,最後上了井岡山。對當時的井岡山來說,這不僅是一支生力軍,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支正規軍出身的部隊,戰鬥經驗和訓練水平遠非秋收起義部隊可比。

更重要的是,在當時井岡山的處境下,朱德的游擊戰經驗是井岡山比較需要的。雖然毛主席天縱神武,但畢竟當時還是缺乏軍事鬥爭經驗,戰略上成長比較快,但是戰術上還是需要朱德的經驗來補充,否則只有戰略,沒有戰術,戰略計劃也是難以實現的。這也就是當時所說的,朱毛不能分家,分家了就要失敗。

當時井岡山雖然也有一批黃埔軍校畢業的中下級幹部,也有許多人雖然並不是畢業於黃埔軍校,後來也同樣也成長為我軍高級將領。但是他們無論在北伐時期還是上井岡山之後,級別都還比較低,基本上都是營連排長,戰鬥經驗仍然是比較缺乏的,尤其是規模稍微大一點的戰鬥,他們都還不具備指揮能力。

所以,在井岡山時期,大體上形成的格局就是,毛主席負責戰略,但在執行的時候,需要依賴於朱德的戰鬥指揮經驗才能實現。而且,隨著部隊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戰鬥規模的提升,軍事指揮經驗越來越重要。朱德和其他黃埔軍校畢業生在這個時期對部隊的成長是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這之後,雖然除了抗戰初期曾經在前方指揮過一段時間外,朱老總離開了一線指揮,但一直是在後方的統帥部和毛主席一起參與軍事指揮的,而且在很多時候都有比較大的貢獻。包括中央蘇區和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他都參與了全國性的戰略規劃的討論,並提出了不少意見。

比如解放戰爭之初,在東北提出“放開大路、佔領兩廂”的思路,朱老總就有很大的貢獻。在淮海戰役之前,粟裕奉命到西柏坡向毛主席當面彙報,就是朱老總先到華野視察,粟裕先與朱老總見面,並談了他的想法,得到朱老總首肯之後,才又得到中央同意,去西柏坡向毛主席當面彙報的。

張宗遜的回憶錄中也說,在抗戰後期,他率三五八旅在晉西北駐防,朱老總來視察,也對部隊的整訓和日常訓練提出了不少意見,其中有些是非常具體的,比如要求他們把戰士的刺殺動作從日式改為蘇式,大大提高了戰士的劈刺能力和效率。


蕭武


共和國的十大元帥,個個能征善戰,功勳卓著。今天介紹一下賀龍元帥。

賀尤元帥,湖南桑植人。

人稱賀老總,賀鬍子。他是一位戰鬥力爆表,又充滿正能量的元帥。

1916年,他兩把菜刀鬧革命,拉起了一支隊伍。後來參加北伐,一路浴血奮戰,升任國民革命軍二十軍軍長。

1927年八月一日,在周恩來領導的南昌起義中,他任起義軍總指揮,南昌起義的主力就是他領導的二十軍和葉挺的第四軍。這時,他還不是黨員,起義後,他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南昌起義失敗後,他按照黨的指示,回到湘鄂西,又領導發動荊江兩岸年關暴動和湘西起義,又拉起了一支革命武裝――創建了紅二軍團,還建立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長征中,與紅六軍團會合,組成紅二方面軍,他任總指揮。

抗戰中,賀龍任八路軍120師師長,他率部取得了著名的河間齊會戰鬥。1939年4月下旬,日軍第二十七師團第三聯隊吉田大隊八百多人,攜帶山炮兩門,機槍四挺,擲彈筒四具,還有幾十輛裝滿彈藥的大車,進行遊擊性掃蕩。賀龍抓住機會,率八路軍120師,經過三晝夜連續作戰,在齊會方圓一百四十餘平方公里的地域內打了一場漂亮的殲滅戰。殲滅日軍七百多人,但賀龍卻在戰鬥中由於日本人使用毒氣彈而中毒。這場戰鬥成為了抗日戰爭中平原殲滅戰的範例。

解放戰爭中,他先是協助彭德懷指揮了解放大西北戰役,後又協助劉、鄧指揮大軍,進軍西南,為和平解決西藏做出了重要貢獻。


zj史海拾貝


古往今來,名將數不勝數,如漢時韓信,宋時岳飛,明時戚繼光等,但是最令我神往的就是彭德懷元帥。

彭德懷出自湖南,一生打過無數硬仗,他刀剛火辣的性格,是敵人揮之不去的噩夢。



毛主席曾經為勇敢善戰的彭老總寫過一首詩。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他出身貧寒,深知人民疾苦,立志救民於水火,毅然加入革命隊伍。

打日本,他發動百團大戰,親自到前線指揮,連續作戰,破壞日軍交通線,給予日軍極大打擊。

西北戰場上,1947年三月初,胡宗南軍團二十多萬人重點進攻陝甘寧地區,彭老總率兩萬人,用“蘑菇戰術”將胡宗南的攻勢粉碎,又一次打出威名。



彭老總新的對手,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陸軍上將李奇微

朝鮮戰爭的兇險,是世界公認的。

十七國聯合國軍,使用了除核武器以外所有的高科技裝備,在朝鮮半島狹窄的土地上,將朝鮮人民軍打的節節敗退。

五星上將麥克阿瑟 坐著專機,飛到我東北邊境,叼著菸斗,他看著窗外中朝邊境,下令美國轟炸機轟炸鴨綠江大橋。



面對聯合國軍的步步緊逼,毛主席憂心忡忡,東北是我國工業基地,聯合國軍的行動,已經嚴重威脅東北安全。

毛主席把彭老總從西北請回來,說讓彭老總出兵援朝的事,彭老總二話不說就接下了任務。

在當時,聯合國部隊的強悍,可以吊打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國家,飛機、坦克、重炮、航空母艦,對朝鮮實施海陸空全面封鎖,用猛烈火力網進行立體打擊。

而我軍有什麼呢?基本上是二戰淘汰下來的武器,跟聯合國軍武器對比,完全不在一個級別,更為嚴重的是我軍有兩大短板,一是後勤供應極其困難,二是沒有制空權。

就這種局面,試問天下幾人敢去?



彭老總不但去了,還將聯合國部隊從鴨綠江邊打退到清川江,從清川江打回到三八線,從三八線打回到三七線。

聯合國部隊驚呆了,美國政府驚呆了,他們不得不改變策略,開始主動進行談判。

麥克阿瑟迷惑了,作為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又參加過一戰、二戰的老將,身經百戰,為什麼在朝鮮戰場這個毫不起眼的地方,被打的節節敗退?

他想重整精神,可惜美國政府再也不能忍受這個傲慢的傢伙,連連失利,讓聯合國軍損失慘重,趕緊讓他下課,將李奇微推上戰場和彭德懷交戰。

李奇微先是震驚於志願軍的善戰,後來抓緊一切時間研究彭德懷,研究他的戰略戰術。

至此,他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跟彭德懷打,就要在後勤上尋找突破口,於是他加大對志願軍後勤打擊,等志願軍糧食彈藥一斷,他就用坦克飛機重炮進行瘋狂式打擊。

彭老總迅速指揮志願軍加大坑道作戰的力度,使的美軍不能完全擊敗我軍。



抗美援朝戰爭,彭德懷指揮的志願軍戰士,將世界最強的聯合國部隊,打到談判桌上來,原本瞧不起中國的國家,立馬轉變了態度,中國是個值得尊重的對手。

彭老總或許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畢竟人無完人,但是在救國救民上面,彭老總不弱於任何人,無論什麼強敵,彭老總都是第一個敢於亮劍的人,這種精神,深深折服了我。


舊史風


粟裕大將是真正的軍事家,戰略家。立功,立言,立德。戰績輝煌,百戰百勝。猶善指揮大兵團作戰。


喜歡形意太極


赫赫戰功威名揚錚錚鐵骨柔情漢


在我黨,我軍歷史上,彭德懷元帥是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的締造者之一,黨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三十六位軍事家軍事家之一,他是我黨我軍的猛張飛。



彭德懷元帥一生鐵骨錚錚,戰功赫赫,他一生性如烈火,嫉惡如仇,是三國時期猛張飛,隋唐時期尉遲敬德一類的人物,善於打惡仗,硬仗,即善於攻,也善於守,是不可多得攻防兼備的人物之一,在所有的起義隊伍中,只有平江起義算是成功的,彭德懷率領著的這支隊伍上井岡山與朱毛會師,,朱德,毛澤東下山打游擊,彭德懷率領的不足幾千人的隊伍堅守井岡山幾個月,最後彈盡糧絕,只好放棄井岡山,彭德懷突圍後,為了不至於敵人懷疑,重建紅五軍番號,並且攻陷長沙,這是紅軍唯一的一次攻佔省會城市,大大提升了紅軍的威望,彭德懷堅決支持毛主席的正確主張,敢於叫板共產國際顧問李德,當面痛斥李德翟買也天不心痛,在遵義會議上堅決支持毛主席,指揮紅軍二渡赤水,攻佔婁山關。在紅軍到達陝北後,指揮了直羅鎮戰役,魏紅軍舉行了一個奠基禮,毛主席賦詩一首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將唯我彭大將軍改為唯我英勇紅軍




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可以說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團作戰,連百萬之眾,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鏖戰關家腦,更是對日軍的一種戰略威懾是驕橫的日本關東軍領教了中國軍人的厲害,隨後彭德懷根據戰場變化組建敵後武工隊,神出鬼沒,變化莫測,令敵人防不勝防,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圍城戰,令敵人限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自顧不暇。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終於打敗了侵略者,。解放戰爭中,彭德懷受命於危難之時,組建西北野戰軍,保衛延安利用蘑菇戰術,打敗了胡宗南,並與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是劉堪自戕併成功收復延安然後代替病重的徐向前指揮了太原會戰,成功解放了太原,隨後揮軍南下,殲滅馬家軍寶樂西路軍之仇,景軍新疆,以戰促和,和平解放了新疆,朝鮮戰爭爆發後,又臨危受命,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裡落後的武器裝備,打敗了十六國聯軍,赫赫戰功永彪史冊。





致敬威武的彭大將軍。


約定9521


正所謂:“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古往今來,最讓小編為之神往的,當屬項羽!

項羽出身將門,祖父便是楚國名將項燕,作為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項羽是我國古代“兵家四勢”中“兵形勢”的典型代表。自秦末農民起義,項羽追隨其叔父項梁起兵抗秦,到楚漢爭霸。項羽征戰八年,幾乎是戰必勝、功必取,所向披靡。

正如《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項羽在垓下之戰最後所言:

“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所以,項羽的驍勇是千古罕見的,他短暫的一生中,卻給後世留下了許多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1、鉅鹿之戰,敲響了秦朝滅亡的喪鐘;

在此戰中,項羽僅以區區5萬楚軍,對陣秦軍幾十萬主力。項羽不僅兵力上處於絕對的劣勢,而且其對手章邯、王離、涉間等人,也都是秦末名將,軍事實力相當厲害。

然而,項羽卻率領5萬楚軍,以破釜沉舟之舉,與秦軍拼死血戰。最終一戰將之徹底擊潰,秦軍主帥章邯最終被迫率軍投降。經此一戰,秦朝徹底失去戰鬥力,名存實亡。而項羽也憑藉此戰,一戰成名,威震華夏。

2、彭城之戰,幾乎不可能的絕地反殺;

相比於鉅鹿之戰,實際上彭城之戰的勝利才是項羽軍事生涯中的巔峰之作,只是後世對漢軍的這場慘敗,多有些刻意的淡化罷了。

此戰,楚漢雙方軍事力量差距之懸殊,遠甚於鉅鹿。當時,劉邦手上統領的諸侯聯軍,總兵力多大56萬之眾,而項羽僅帶了3萬騎兵,雙方兵力比高達19:1。

而且,不僅兵力上差距懸殊,項羽當時還面臨國都淪陷、雙線作戰、遠程奔襲、缺乏後援等一系列困境,並且由於項羽弒殺義帝,因此在道義上也被天下諸侯所孤立。可以說,項羽在彭城之戰中所面臨的,是前所未有之絕境。

然即便如此,本該穩操勝算的劉邦卻還是被項羽硬生生的擊敗了。項羽率領本部3萬騎兵遠程奔襲彭城,直接衝擊56萬漢軍的防線,在半天之內擊潰對手,先在彭城近郊,斬殺漢軍10餘萬人。之後,項羽又進一步追擊漢軍,將之趕至睢水邊上,再斬殺漢軍10餘萬人。其餘漢軍潰兵被趕入睢水,溺死者不計其數。最終,劉邦只能率10餘名騎兵艱難突圍突圍,漢王家眷大多為項羽擒獲......

3、垓下之戰,六十萬對十萬的圍毆。

即便是項羽最後的謝幕戰——垓下之戰,他依舊是以少擊多,力戰而亡,也算是雖敗猶榮的。

而在此戰之前,項羽的楚軍其實早已士卒疲憊,糧食告絕。於是,劉邦便趁機率本部漢軍追擊後撤的楚軍。誰知在固陵之戰中,劉邦又一次被本就疲憊不堪、一心想擺脫漢軍追究的楚軍所擊敗。

後來,劉邦採納了張良之策,至信許諾給韓信、彭越等人進一步封地。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於是乃發使者告韓信、彭越曰:“併力擊楚。楚破,自陳以東傅海與齊王,睢陽以北至谷城與彭相國。”使者至,韓信、彭越皆報曰:“請今進兵。””

就這樣,韓信、彭越、英布等人紛紛率軍與劉邦的本部漢軍會合,漢軍共計兵力多達六十餘萬,整整是項羽楚軍的六倍知多,從西北南三面形成對楚軍的合圍。

但即便敵眾我寡,大勢已去,最後項羽還是能憑藉二十八騎,在漢軍的重圍中來回衝殺,硬是殺開一條血路,突圍至烏江邊上。項羽的神勇,可想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