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明朝第一廢后胡善祥,她的被廢讓天下人同情,她為什麼被廢?

魷魚遊客


隨著《大明風華》的熱播,一個叫胡善祥的女人走入我們的視線,雖然劇中的胡善祥陰險,奸詐,為了上位無所不用其極,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中,她卻是明朝後宮中的一股清流,善良、賢惠、莊重、貞一……


朱瞻基的兩個女人

永樂十五年,朱棣為孫子朱瞻基選妃,讓欽天監從吉位選之,於是“司天奏星氣見奎婁,當在濟河間求之”。使者帶著使命下到濟寧,錦衣衛百戶胡榮第三女恰逢適齡,以賢聞名,遂被選為皇太孫正妃。

而朱瞻基本人是跟他老祖宗朱元璋,他爺爺朱棣一樣,是一個極有主見的帝王,他本來對青梅竹馬的童養媳孫姑娘情有獨鍾,被胡善祥這一打岔孫姑娘也只能退而為嬪了,這讓朱瞻基很不爽,奈何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忍下來這份不爽,直到他登基為帝,第一次才把這種不爽給發洩了出來。


他上臺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孫姑娘上貴妃位,並且史無前例的為貴妃冊封寶印,這在以前只有皇后才有的待遇啊。孫姑娘洋洋得意,而與之相對,胡善祥雖為皇后,心裡面卻是痛苦萬分。

她絕對是一個可憐的女人。自從被選為皇太孫妃,又成太子妃,最後晉級為皇后,按道理說這應該是一個女人達到了成功的最巔峰了,然而,面對著朱瞻基這個天字第一號的渣男,她卻是有心無力,長期的被朱瞻基冷暴力,她的身體越來越差,以至於雖然當了皇后,但常年疾病纏身,痛苦不堪。

終於在宣德二年十月,有一件大事徹底的改變了這個可憐的女人命運。朱瞻基長期的寵愛,孫姑娘終於生下一個皇子,而這個皇子是朱瞻基三十歲第一個皇子,“母以子為貴”是天經地義的皇家常理,所以胡善祥的噩夢來了。


“無過廢后”

對於任何一個封建王朝,廢后都是一件大事,尤其在朝政比較安定之時。所以想要把孫姑娘扶成皇后,必須要經過太后及內閣的同意,於是他把“三楊”等大臣叫來商量廢后之事。

楊榮很乾脆的說,這是陛下皇家內的事,外臣干涉無用,言下之意他贊同皇帝母以子為貴的說法,同意廢后另立。而楊士奇則不虧為名臣,他認為皇帝家事也是天下事,無過廢后不祥,更不符合禮制。

就這樣,皇帝與內閣扯皮扯到了年後,一直到二月的時候,楊榮率先給朱瞻基出了主意——誣陷胡善祥,既然沒有理由廢后,那直接誣陷就行了嘛,由此可見,他雖是名臣,也是小人,能把政治鬥爭那骯髒的一套用在一個無辜的女人身上,可恥到了極點,最後就連朱瞻基都看不下去了。

榮懷中出一紙,列中宮過失二十事,進呈,皆極誣詆。 上覽二三事,遂怫然變色,曰:“何嘗有此言?宗廟無神靈乎?


楊榮這想不出好辦法,朱瞻基又接著纏楊士奇,楊士奇每天下班之餘就被請到宮裡喝茶,孫姑娘在邊上伺候著,老楊一看每天這樣不是個事啊,人家皇帝兩口子都當面唱大戲了,還能怎麼著?只好同意唄!

但他又建議“曷若乘今有疾。而導之辭讓閒處。則進退以禮,而恩眷不衰”。不是說楊士奇能為“三楊”之首呢,人家就連讓胡善祥退位的原因都替皇帝想好了,也同時照顧到了胡善祥,一舉數得,不虧為優秀的政治家。

於是朱瞻基這次腰桿硬了,隨便讓一個科道言官上了封另立皇后的奏書,他就拿回去給胡善祥看。胡皇后也不是笨蛋,馬上意會了皇帝的意思,雖然說不願意,她也必須要讓出這個皇后位置了。於是開始上表辭後,朱瞻基也假裝再三推脫,終於胡皇后三次請辭之後,皇帝終於同意了她的辭後。

皇后胡氏,自惟多疾,不能承祭養,重以無子,固懷謙退,上表請閒。朕念夫婦之義,拒之不從。而陳詞再三,乃從所志,就閒別宮。其稱號、服食、侍從悉如舊。貴妃孫氏,皇祖太宗選嬪於朕。十有餘年,德義之茂,冠於後宮。實生長子,已立為皇太子。群臣鹹謂《春秋》之義,母以子貴,宜正位中宮。今允所請,冊妃孫氏為皇后。

這假惺惺的話完全暴露了朱瞻基這個渣男的本質,他為了立孫姑娘為皇后臉都不要了,不過也可以看出,孫姑娘的確是他的真愛呀!

總而言之,朱瞻基廢后無怪乎就這麼幾個原因:①無子、②多病、③真愛。當然,胡善祥雖然在正史記載中無過無錯,但她的確是信奉黃老的道家居士,不然朱瞻基之後封她為仙師呢,這一點對於一國之母來說,顯然不是很符合身份的。

結語:話說回來,胡善祥被廢也不見得會引起天下人同情,朱瞻基為自己的真愛尋求幸福也的確無可厚非,寫史的筆桿子攥在文人手中,他們怎麼寫都帶有強烈的個人情緒。其實從後來大明歷史發展來看,孫姑娘也的確更勝任這個位置。


望風瑟瑟


胡善詳,(1402—1443),山東濟寧人,1417年(15歲)被明成祖朱棣選為皇太孫朱瞻基(18歲)的妃嬪,1425年被明仁宗朱高熾選為皇太子妃,等於說是被兩輩人指婚給朱瞻基的原配,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後,冊封為皇后,1429年被廢,成為明朝開國後第一位被廢掉的皇后,史稱“恭讓章皇后”。

或許是隔輩親的原因吧,1417年,政務繁忙的朱棣下令為皇太孫選妃,司天監回奏說皇太孫妃在濟寧,因此15歲的胡善祥成為候選人。此間胡善祥的獨居小樓整天被紅白相間的仙氣縈繞,數月不散,朝堂上下皆認為這是上天旨意,不久胡善詳被冊封為皇太孫妃。

朱棣此舉是好心辦了壞事,此時朱瞻基早有了心上人孫氏,這就為後來的胡皇后被廢埋下了伏筆。

史書上記載氏“幼有美色”,與朱瞻基的外婆彭城伯夫人都是山東永城人,彭夫人心想自己閨女是皇后,自己再給外孫介紹一個皇后,外孫對自己肯定感恩戴德,自己家族日後肯定雞犬升天,光耀門庭,所以將九歲的小孫帶入了宮中,由朱瞻基的母親張皇后親自教授禮儀,和朱瞻基可謂是兩小無猜,青梅竹馬,感情自然十分親厚。

朱棣棒打鴛鴦的決定,讓朱瞻基、孫氏和朱瞻基的外婆都很不爽,但在一言九鼎的朱棣面前,他們除了聽從還能做什麼呢?

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將胡善祥立為皇后,而將孫氏立為貴妃。朱瞻基繼位不到半年,就違反祖制,將象徵皇后身份地位的金寶金冊賜予孫貴妃,這樣孫貴妃和皇后的地位幾乎平起平坐了,可見孫孫貴妃在朱瞻基心中的地位,同時也是朱瞻基無言的抗議吧。

封建社會的皇家就是一部血淚史,為了皇位,弒兄殺弟逼父,刀光劍影,後宮從皇太后到妃子,勾心鬥角、爭寵奪位。武則天掐死親生骨肉,呂后將戚夫人搞成“人彘”,無所不用其及,就是你死我活。

但胡皇后恰恰不會宮鬥,胡皇后為人謙虛仁厚,端莊賢淑,逆來順受,典型的賢妻良母,當她見到朱瞻基沉溺於玩樂,總是象祥林嫂一樣,喋喋不休的勸他注意身體,切勿玩物喪志,長此以往讓朱瞻基好生煩惱,但卻得到婆婆張太后的認可。

俗話說得好,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孫貴妃卻能懂其心、順其意、天天以嫵媚之態圍繞在皇帝身邊,原本女人可以柔情似水,也可以各種撒嬌,朱瞻基感受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女人。

雖然沒有史料記載孫貴妃當時耍了什麼手段,當我們從若干年(公元1449年)的土木堡之戰,明英宗被俘,武勳盡亡,大明朝廷裡頓時亂成一團,很多人都建議遷都南下,這時候孫太后力排眾議,立庶子朱祁鈺為帝,把朱祁鎮奉為太上皇,讓瓦剌人手裡的肉票直接失效,化解了危機。由此可見,胡皇后的政治手腕顯然無法與之同日而語。

胡善祥生下了順德公主和永清公主,在封建社會,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皇后最大的職責之一就是保證皇族的龍脈延續。無巧不成書,1427年,孫貴妃為29歲的朱瞻基生下了皇長子朱祁鎮(一說為其隱取宮人子),宣宗決定廢掉胡皇后,這就是典型的是欲加之罪了,胡善祥已經生有兩個公主,而不是沒有生育能力,你撒的高粱種,要是長出大豆了,你朱瞻基又該不幹了,假以時日,誰敢說她就一定生不出兒子來?但明宣宗不管,認定了胡善祥“無子”,這如同光武帝劉秀廢皇后郭聖通一樣,是因為心中另有最愛。

廢除皇后也不是皇帝上嘴唇碰下嘴唇就可,皇后只有做出了有失皇家最嚴的事情或者有禍國殃民之舉,皇帝要先要佈告天下,天下認可才能進行廢后,可胡皇后在朝堂和民間都素有賢名,都無愧於她母儀天下的身份,但這難不倒朱瞻基,他逼著胡善祥自己辭職,然後自己還再三不準,最後營造出“皇后鐵了心辭職讓賢,皇帝無奈之下只能同意”的局面,將胡善祥趕下了皇后的位置,孫貴妃自然成功上位。

《明史.列傳一.后妃》記載,時孫貴妃有寵,後未有子,又善病。三年春,帝令後上表辭位,乃退居長安宮。後無過被廢,天下聞而憐之。”

朱瞻基按照宋仁宗廢郭後的先例,胡皇后被廢為靜慈仙師,退居長安宮。

兒大不由娘,張太后也管不了當了皇帝的兒子,只能在行動上表示對胡善祥的親厚,有事沒事就找“靜慈仙師”聊天,同對自己親生女兒一樣。每當皇家設宴時,張皇后還特意下令讓胡善詳的位置排在孫皇后面前,為此孫皇后一直怏怏不樂,這也算是無聲的表態了。

1435年1月31日,36歲的明宣宗朱瞻基去世,8歲的明英宗朱祁鎮繼位。

公元1442年張皇后病逝後,胡善詳悲痛欲絕,第二年也病逝了,終年41歲,以嬪妃之禮葬於金山。英宗後來為她恢復皇后名號,修建陵寢,但是按照明朝的法禮,無法入太廟。

對於胡善詳這位皇后,朝堂和民間都有很多人都非常同情,她什麼錯都沒犯,而且為人賢德,只因沒有皇子就被廢黜,很多人對此感到不平,實際上胡善詳被廢只不過是封建專制統治下的政治犧牲品之一,那時的皇族女性哪有自己的婚姻!


美麗青春您真痘


胡善祥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而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則是孝恭孫皇后孫氏。胡善祥被廢絕大多數原因都是因為孫氏。

胡善祥這位皇后並不壞,反而以賢惠聞名,當初她能嫁給朱瞻基,成為朱瞻基的正妻,也全靠她的賢惠。公元1417年,朱瞻基的爺爺也就是明成祖朱棣,聽說胡善祥非常賢德,於是將他選為了皇太孫妃。

公元1425年,朱瞻基繼位為皇帝,胡善祥被立為了皇后。胡善祥這個人好到沒話說,不僅善良忠貞,也極為莊重,且並不嫵媚,是一個做皇后的好料子。

但就是這樣一位賢德的皇后,卻因為子嗣的問題被廢了,她沒有為朱瞻基生出一個兒子,只是生了兩個女兒。

朱瞻基身為皇帝,最在意的就是嫡長子,胡善祥既然是朱瞻基的皇后,那一定是要挑起這個擔子的,可是很遺憾,胡善祥並沒能如了朱瞻基的願。也正因如此,朱瞻基並不怎麼喜歡胡善祥。

朱瞻基不喜歡正妃,他喜歡的是婀娜多姿的嬪妃孫氏。孫氏能入宮,就是因為她的美貌,胡善祥被立為正妃,她被立為了嬪,胡善祥封皇后,她被封皇貴妃。雖然地位比胡善祥低,但是受的寵愛卻比胡善祥高了不知多少。

公元1427年的11月底,孫貴妃誕下一子,取名為朱祁鎮,這可是朱瞻基的第一個兒子,朱瞻基喜歡的不得了。因為朱瞻基喜歡長子,所以對孫貴妃更是寵到不行。

公元1428年的3月份,朱瞻基做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那就是廢后令立孫貴妃為後。朱瞻基既然做了這個決定,那就不會反悔,他開始有意無意的誘導胡善祥,讓胡善祥以體弱多病主動辭掉後位。

胡善祥果真辭了後位,成了長安宮的道姑。沒多久朱瞻基立孫貴妃為後,並立長子朱祁鎮為太子。

胡善祥成為道姑後,雖然名分一落千丈,但實際上有些時候比孫皇后還要風光。比如朱瞻基母親張太后經常召見她,讓她和自己住在一起,宴席上也必讓胡善祥位居孫皇后的上面。所以說,胡善祥雖被廢,但依舊有地位。


理科男讀歷史


皇帝,是一門高風險的職業,不知道在哪天就可能突然被廢了,或是被軟禁了。皇后,也是如此。胡善祥被廢后,冤乎?

三少回答:不冤!

《大明風華》與真實的歷史

《大明風華》前段時間在電視上熱播,引起了很多觀眾的追逐,三少也追了不少集。劇中的許多的歷史人物,如朱瞻基,孫若薇,胡善祥的命運起伏,也賺了我們大家不少的流量。

該劇來源於蓮靜竹衣的小說《六朝紀事》,主線是孫若微歷經五帝六朝的故事。不管是《六朝紀事》的小說,還是《大明風華》的電視劇,我們都只能看見歷史的影子,並不能看見歷史所有的真相。

就像武俠小說大師金庸一樣,他的小說基本都取材於某個歷史時期的某件事。但是,小說的內容並不是完全與歷史相穩合。

在《大明風華》中,朱瞻基的兩個皇后胡善祥和孫若薇都是靖難遺孤,還是同胞親姐妹。而且在性格為人方面,妹妹孫若薇都比姐姐胡善祥要得人心。其實,這一些都是編劇為了增加故事情節而設置的,真實的歷史並非這樣。

但是,明宣宗朱瞻基廢除胡善祥胡皇后,立孫若薇為皇后的事,卻是千真萬確的。

胡皇后輸給孫若薇,一點都不冤!

永樂十五年,朱瞻基已經成年,明成祖朱棣為自己這個喜愛的皇太孫選了太子妃,這個太子妃就是胡善祥。胡善祥的出生雖然不是很顯赫,但她本人以賢良淑德聞名當地,很符合朱棣選擇的標準。

1426年,朱瞻基即位後,立胡善祥為皇后。

其實,朱瞻基本人對這個忠厚善良、舉止莊重的胡善祥並不喜歡,他的心思都在孫若薇的身上。所以,貴為皇后的胡善祥並不得寵。

孫若薇在十歲的時候,因為幼有美色,由朱高熾的妻子張皇后的母親引進宮。被送到宮內的孫若微,除了跟著張皇后學禮儀,就是和朱瞻基一起玩耍。他們朝夕相處,有著青梅竹馬般深厚的感情。

但是,皇太孫大婚,下詔選妃的時候,朱瞻基不得不遵照爺爺朱棣的意思,立胡善祥為正妃,而自己鍾愛的孫若薇只能為嬪。

即使爺爺駕崩,父親駕崩,朱瞻基即位之後,他也不得不把胡善祥立為皇后。因為,他剛登基,皇帝的位置都沒坐穩,朝廷內外還有些不確定的因素。他不能在這個關鍵時刻,給自己的江山找麻煩。

1428年,即歷史上的宣德三年,朱瞻基以無子為理由,廢除了胡善祥的皇后之位。不久,立孫若薇為皇后。

不錯,胡善祥嫁給朱瞻基後,只生了兩個公主。而孫若薇為皇帝生下了長子朱祁鎮, 朱祁鎮就是歷史上的明英宗。

當朱瞻基為了廢后的事,找大臣商議的時候,大臣張輔、楊士奇、楊榮等剛開始都持反對意見。但皇帝的一句話讓他們都沉默了。朱瞻基說:

"朕年過三十了還未有兒子,現在孫貴妃有子,母從子貴,古亦有之。”

是啊,母憑子貴,如果孫若薇的兒子將來真的當了皇帝,那以後只怕沒有好果子吃!再說了,這個皇帝都不喜歡的胡皇后的孃家,也沒有什麼背景,廢就廢了吧。

其實,朱瞻基繼位後沒有多久,就將金寶金冊賜予了孫貴妃。這個金寶金冊是皇后地位和身份的象徵,這種殊榮只有皇后才有資格可以擁有,孫貴妃是明朝第一位得到金冊金寶的貴妃。

朱瞻基違反了祖制,也要給自己心愛的女人這種榮譽,可見愛之深!

什麼祖制八制,這些規定都是死的,皇帝的一句話,規定不就成活的了嗎?

胡皇后不是孫若薇的對手,輸了更不冤!

關於朱瞻基逼胡善祥讓位一事,史書上並從沒有從正面,過多的來指責孫若薇的參與。只有皇帝在向大臣提議廢后的時候,孫貴妃假裝推辭說:

"皇后病癒之後肯定能生下皇子,我的兒子怎麼能先於皇后的兒子呢?"

而被廢后的胡善祥,得到了朱瞻基母親張太后的憐憫和幫助。有朝宴的時候,張太后會刻意讓已經不再是皇后的胡善祥,坐在孫若薇的上位。孫皇后呢,怏怏不樂!

這些,都只是孫若薇與胡皇后之間零散的記載。

皇后廢后之事,在歷史上是典型的“宮鬥事件”。不過,這次的宮鬥事件,很溫和,並沒有其他宮鬥事件那麼多的醜惡。可是,當我們翻開明朝的歷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孫若薇在歷史的舞臺上所扮演的政治角色。

土木堡之變,兒子朱祁鎮被俘瓦刺,朝廷大亂。為了避免更多的災難,很多大臣都建議遷都,孫若薇在大臣于謙等的幫助下,扶持庶子朱祁鈺登基為帝,化解了一場政治危機。

後來,兒子朱祁鎮回來之後又被朱祁鈺囚在南宮,孫若薇多次前去探望。奪門之變的前夕,石亨他們首先秘密告知孫若薇,並得到了孫若薇的同意。正月十二日 ,明英宗朱祁鎮成功復辟為帝!

多年以後,孫太后又督促她的兒子明英宗下詔,廢除了嬪妃殉葬制度。

從“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這兩場政變和後面的制度改革來看,孫若薇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政治人物。而胡皇后為人謙虛仁厚,是典型的賢妻良母。

朱瞻基有個愛好,喜歡鬥蟋蟀,在歷史上又叫“促織天子”。當胡皇后看到皇帝朱瞻基沉溺於玩樂中時候,她會在皇帝耳邊喋喋不休地勸他注意身體。次數多了,皇帝哪裡有不煩的呢!

不錯,胡皇后是個好妻子。但是,在洶湧澎湃的皇宮裡,她卻沒有一點宮斗的能力和經驗。相比起政治手腕很強的孫若薇,後者要把前者甩過幾條街了!

史上有人這樣評價孫若薇:

體態妖嬈,性情狡黠,少成若天性,百般取悅上意,幾把這位宣宗皇帝,玩弄在股掌中。

不管這個評價有幾分真實,或者說孫若薇到底什麼樣的人物,被廢除皇后之位的胡善祥,卻在張太后的照顧下,日子過得還不錯。比起那些刀光劍影,勾心鬥角、你死我活的宮庭悲劇,她不知要幸運多少倍!

三少說:

有人說:皇后無過而被廢,天下人都憐之,後來皇帝后悔了。

三少以為,皇帝后悔不假。他只怕並不是為自己廢除了胡善祥的皇后之位,而有愧於她,而是後悔這件事,所帶給自己的歷史影響不是很好罷了。

沒有過錯又怎麼樣呢?歷史上沒有過錯而遭砍頭的,還少嗎?


三少yun


胡善祥,明宣宗即位時立為皇后,錦衣衛百戶胡榮的第三女。


在最近大熱的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中,胡善祥確是原御史大夫景清的女兒,後被朱瞻基所救讓胡尚義收養長大的,長大後胡善祥成為了朱瞻基的原配妻子,而朱瞻基喜歡的是孫若微,而不是胡善祥。古裝劇中,後宮爭鬥戲碼是觀眾愛看的部分,於是在編劇的筆下,胡善祥變成因愛生恨,不惜勾結奪權的人。

歷史上的胡善祥,以賢聞名,善良忠厚,舉止莊重,無媚順之態,是個無可挑剔的好皇后。天下百姓也認同皇后的賢良淑德,胡善祥的遭遇是令百姓同情。



胡善祥的墓誌銘上寫道:“比皇后胡氏,自罹多疾,不能恭承祭養。重以無子,固懷謙退,上表請間。朕念夫婦之義,拒之不從,而懇辭再三,益加惓切,已從所志,就間別宮,其稱號、服食,侍從悉如舊,退居長樂宮,事黃老清靜之說。” 也就是說,朱瞻基以皇后胡善祥以無子嗣且體弱多病為由,命令胡善祥辭去皇后職務,移居長安宮中為道姑。

墓誌銘上的“罹患多疾”、“恭承祭養”這些都是冠冕堂皇的理由,讓胡善祥退位的更大原因是:皇帝不愛她,皇帝寵愛的是孫貴妃,也有傳言是孫貴妃用手段給皇帝生下了兒子,皇帝不在乎過程,更多的偏愛孫貴妃,廢后的同年,孫貴妃被冊封為皇后,取代了胡善祥的地位。 於正統八年,胡善祥抑鬱而終。



明宣宗廢后這一舉動,當朝文武百官紛紛上書請求皇帝收回成命,天下百姓也對皇后敬仰,縱使反對的呼聲很高,也沒能夠阻止明宣宗。胡善祥就這樣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廢后。


狂熱歷史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一下胡善祥的生平:

胡善詳,山東濟寧人,公元1402年出生,是錦衣衛百戶胡榮的第三個女兒,以忠厚善良、賢德仁厚聞名。公元1417年被明成祖朱棣選為皇太孫朱瞻基的妃嬪,1425年成為太子妃,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後,胡善詳被冊封為皇后,史稱“恭讓章皇后”。

胡善詳雖然貴為皇后,但為人謙虛仁厚,且知書達理,在朝堂和民間都素有賢名,深得百姓愛戴,不過即使如此,胡善祥在1429年還是被朱瞻基廢黜,成為一名道姑。胡善祥自入宮以來並未犯任何錯誤,為什麼會被廢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胡善祥沒有皇子。在古代封建社會,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後”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傳宗接代的兒子。如果女人沒有兒子,地位將一落千丈,尤其是在皇室,皇子尤為重要,很多妃嬪甚至宮女都能母憑子貴。

胡善詳身為皇后,但只生下了兩位公主,並沒有皇子,已經犯了皇家大忌。明宣宗廢黜她的理由就是“無子多病”,命令他主動辭去皇后之位。被廢后,胡善詳居住在長安宮做道姑,法號靜慈仙師。

第二,明宣宗和胡善詳之間感情不深。胡善祥是明成祖朱棣為朱瞻基挑選的妻子,兩人算是奉命成婚。雖然一起生活多年,胡善詳也為朱瞻基生下兩個女兒,但兩人並沒有感情基礎。加上當時朱瞻基最喜歡的孫貴妃為他生下了皇長子,因此他才決定廢后,並立孫貴妃為皇后,史稱孝恭孫皇后。

不過朱瞻基的母親張太后非常喜歡胡善詳,即使她被廢除皇后之位後,仍然時常邀請她到清寧宮居住,對她和對自己親女兒一樣。每當皇家設宴時,張皇后還特意下令讓胡善詳的位置排在孫皇后面前,為此孫皇后一直怏怏不樂。

公元1442年張皇后病逝後,胡善詳悲痛欲絕,第二年也病逝了,以嬪妃之禮葬於金山。對於胡善詳這位皇后,朝堂和民間都有很多人都非常同情,她什麼錯都沒犯,而且為人賢德,只因沒有皇子就被廢黜,很多人對此感到惋惜。

晚年朱瞻基也曾為廢黜胡善詳一事後悔過,《明史·后妃列傳》中記載,朱瞻基回憶此事時曾表示,“此朕少年事。”暗示當時年少無知。不過朱瞻基長子朱祁鎮即位後,下令恢復了胡善祥的皇后封號,也算善終了。


古今文社


胡善祥在永樂年間嫁給了未來的明宣宗朱瞻基,後來又被封為皇太子妃,在朱瞻基順利即位成為明朝的皇帝之後,胡善祥也被封為了明朝的皇后。

身為明朝的皇后,胡善祥善良忠貞,舉止莊重威儀,深得百姓的愛戴以及皇太后的喜愛。但是,如此善良的皇后卻在宣德三年被明宣宗以“多病無子”的理由廢除。這究竟是為什麼?為何明宣宗要執意廢除胡善祥的皇后之位?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無子



胡善祥在皇后之位多年,卻沒有誕下一子,這是胡善祥失去皇后之位的重要原因。

封建帝王之家,需要有子嗣繼承皇位,生下一個兒子是必不可少的。胡善祥膝下無子,不僅使自己失去了明宣宗朱瞻基的寵愛,更失去了皇子的政治支持。

二:失寵



皇后沒有生下兒子不一定會被廢,但是皇后失去了皇帝的寵愛,一定會被皇帝想方設法的廢除。胡善祥便是這樣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當胡善祥沒有生下兒子時,朱瞻基無論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還是從國家社稷的角度出發,朱瞻基都失去了對胡善祥的耐心。



而後宮之中除了胡善祥這位不曾誕下兒子的皇后,還有一位已經生下了兒子的孫貴妃。在孫貴妃的排擠之下,即使朱瞻基主觀念及舊情不願意廢后,卻也擋不住孫貴妃的枕邊風。

總結:



胡善祥作為明朝的皇后,做到了她所有應該做的並且能做的事情,唯獨沒有生下子嗣以繼承皇位。

可在封建社會,膝下無子可以說是皇后的大忌。恰巧胡皇后在後宮的政敵孫貴妃已經生下了一個兒子。於是不善於權謀鬥爭的胡善祥,在孫貴妃的刻意排擠和朱瞻基的衝動之下被廢除了皇后之位。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弋北談古今


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胡善祥,15歲被明成祖朱棣選為皇太孫妃,23歲被明仁宗朱高熾選為皇太子妃,等於說是被兩輩人指婚給朱瞻基的原配,即位後立即封為皇后,史稱胡皇后。

伴隨好運而來的胡皇后似乎到頭了,開始了命運不濟,因為她不生兒子,接連生了2個女兒後讓朱瞻基大失所望,對於一個快30歲的皇帝來說,連個兒子都沒有,是挺著急的,恰好此時孫貴妃誕下一龍子,取名朱祁鎮,讓朱瞻基大為振奮,長吁一口氣,於是開始寵愛孫貴妃,孫貴妃覬覦皇后之位,以胡皇后無子為由慫恿朱瞻基廢后。

朱瞻基有理由廢后嗎?如果按禮制,是沒有的,儘管古代禮法有“七出”,就是夫妻如有7種情況,丈夫可以休了妻子,七出分別是:無子、淫佚、不事父母、口舌、盜竊、嫉妒、惡疾,不巧,胡皇后正中第一條,無子!但七出的前提下還有“三不去”,也就是為公婆服過喪、娶時貧J後來富貴、有來處無歸處,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死後,胡皇后以兒媳身份服喪守孝,做得井井有條,胡皇后就算犯了七出之一,但滿足了三不去情況之一,朱瞻基不能休她。

胡善祥死後,明英宗朱祁鎮將其以妃嬪禮葬於金山,在眾上勸說下,恢復皇后位份。

朱瞻基找來朝中大臣商議,以內閣大臣楊士奇為首,認為胡皇后沒有過錯,不應廢去,朱瞻基拗不過大臣,於是去敲打胡皇后,讓其主動提出來讓位,雖然有張太后為其撐腰,但胡皇后為人忠厚善良,為了不違聖意,於是主動上表辭去皇后之位,於是宣德3年,胡皇后被廢,居長安宮為道姑,依然享有皇后禮遇,以後張太后對胡氏照顧有加,在規格上仍凌駕於孫皇后之上,事後朱瞻基也覺得自己做得不夠意思,《明史》記載“宣宗後亦悔,嘗自解曰,此朕少年事”,意思是自己年輕做了錯事




劉三辰


因為《大明風華》火了一段時間,明宣宗朱瞻基前後兩位皇后胡皇后和孫皇后也都跟著火了一陣子。不過,作為一個大女主戲,這個電視劇為了抬高孫皇后,把胡皇后嚴重貶低了,不僅是她的出身,甚至是連她怎麼當上太子妃、直到皇后,都被黑得體無完膚。實際上,就《明史》的相關記載來看,其實完全相反,胡皇后被廢之後,當時人是比較同情的,而孫皇后因為之後參與奪門之變,所以評價並不高。

胡皇后為什麼被廢呢?先從宣宗朱瞻基怎麼當上皇帝說起。

這在劇中其實也已經交代過了,明成祖朱棣實際上並不喜歡他的太子朱高熾,也就是後來的明仁宗,而更喜歡他的二兒子漢王。朱棣不喜歡大兒子的原因,除了朱高熾身體胖,經常只能居守京城,而不能隨朱棣外出打仗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朱高熾作為燕王世子,是太祖朱元璋指定冊立的,而不是明成祖自己挑選的。所以,朱高熾從小就在京師接受皇家教育,是按照儒家仁君的標準接受教育的,性格比較仁厚一些,他朱棣的性格很不一樣。

但最終綜合考慮之後,朱棣還是沒有廢黜朱高熾,而是繼續讓他當他的太子,最後也是傳位給了他,並且在它生前就將他更喜歡的另外兩個兒子強行命令就藩,離開了京城。在這個過程中,他下決心不廢黜太子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就是解縉所說的三個字,好聖孫。也就是說,太子雖然性格過於仁厚,而且身體比較胖,但太子有個好兒子,也就是朱瞻基,朱棣一直是非常喜歡的。所以,在朱棣立太子之後不久,就直接冊立了朱瞻基為皇太孫。

這意味著什麼呢?這就意味著朱棣直接為朱高熾指定了接班人。作為最高主權者的皇帝來說,指定接班人是自己的一個重要的權力,正如他可以對任何一個普通人生殺予奪,他也可以通過確立接班人來展示自己作為主權者的權力,而把自己的權力交給誰,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皇帝最重要的權力之一。所以,這個權力被剝奪,也就意味著,現在的皇帝對太子本身實際上並不放心,也不完全滿意,是對即將登上皇位的太子的權力的限制。朱棣提前給兒子指定了接班人,就是直接挑明瞭他對太子不滿意,就像他一直想廢黜太子,實際上也暗含著他對他爹朱元璋的不滿一樣。

雖然朱高熾選擇接班人的權力早早就被他爹朱棣剝奪了,但他還有一個可以發揮的餘地在於,給兒子選擇太子妃,這個事情他是可以做主的。所以,胡皇后雖然在朱棣還在世的時候就已經被冊立為太孫妃,但是她本身還是由當時的太子妃也就是朱高熾的皇后張皇后主持的,也就是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約。在還沒有婚姻自由觀念的時代,這是當爹媽的權力。在已經被隔代指定為接班人的朱瞻基來說,這就等於他爹有些報復他爺爺的意思,給他冊立了一個他不喜歡的太子妃。

朱瞻基生性比較愛玩兒,後來留下了蟋蟀天子的名聲。而他和胡皇后成婚的時候,朱瞻基還年輕,所以胡皇后就喜歡嘮叨他,希望他好好學習,能像仁宗一樣做個好皇帝。對正在叛逆期的朱瞻基來說,有這樣一個人當老婆,他自然覺得很受約束,不太喜歡,而更喜歡凡事都更多的順著他的孫皇后。但因為胡皇后是他爹媽給他指定的,所以他爹在世的時候,他還不便直接廢黜胡皇后,改立自己更喜歡的孫皇后。直到他找到了生兒子的藉口,因為孫皇后先生了兒子,他才終於找到了合適的藉口,廢了胡皇后。

胡皇后無罪被廢,之前又有賢德的名聲,所以她被廢之後,很多人同情她。宣宗的母親張太后實際上也反對,只是因為宣宗找到了一個她無法反對的藉口,才不得不同意的。宣宗晚年實際上對此事也頗覺後悔,所以當有人說起這件事時,他說“此朕少年事也”,也就是說,那時候他年輕荒唐,才做了這個事。言下之意自然是,如果放到現在,他肯定不會那麼輕率的廢皇后了。但在這件事背後,可以清楚的看到,宣宗在廢黜皇后的問題上之所以如此堅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不想受制於人,要按他自己的想法當皇帝。

在這個意義上,胡皇后其實可以說就是宣宗和他爹媽鬥爭的一個犧牲品。仁宗夫婦用她來報復自己爹媽隔代指定皇太孫,宣宗又用廢黜她來報復爹媽。而在這背後,則是從朱元璋隔代指定燕王世子、成祖隔代指定皇太孫,持續幾代人的立儲之爭和皇權鬥爭。對作為主權者的皇帝來說,當自己的主權受到限制和約束的時候,以各種方式進行反抗和鬥爭,這是主權者的本能。而當宣宗真正獲得了完整的主權的時候,他作為一個太平天子,後世譭譽參半,盛年早逝,留下了年輕的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英宗。而英宗先有土木堡之變,後有奪門之變,受到的爭議更多。而在他背後,又一直有孫皇后參與,所以明朝人在懷念和同情胡皇后的同時,實際上也是在表達對孫皇后的不滿。


蕭武


如果胡善祥長得像鄧家佳,我想朱瞻基也就不會廢她了吧。


胡善祥和孫氏一同被封給當時的皇太孫朱瞻基,胡善祥為妃,孫氏為嬪。


歷史上孫氏大約不叫孫若微,這名字是小說家言,但是孫氏應該是個傾國傾城的美人,在《明史》中,居然記載了她的美貌,四個字:幼有美貌。


小時候就長得很好看,長大了應該更好看了。


朱瞻基很喜歡孫氏,男人都是大豬蹄子,嘴裡說喜歡賢惠的女人,喜歡有文化的女人,喜歡道德高尚的女人,其實最喜歡的還是漂亮的女人。


朱瞻基有多喜歡孫氏呢?


他初即位時,封胡善祥為皇后,孫氏為貴妃,按照大明的規矩,皇后有金寶金冊,皇后以下有冊無寶。


寶和冊是啥呢?寶就類似於印章,冊類似於證書,皇后有印章有上崗證書,嬪妃們只有上崗證書,沒有印章。


但是朱瞻基太愛孫氏了,破例給她金寶金冊,這待遇和皇后一樣了。


朱瞻基寵幸孫氏對胡善祥這位皇后就有點冷落。


當了皇帝,30歲的朱宣德帝瞻基卻還沒有兒子,宮裡宮外都盯著皇帝那些妃子的肚子,誰能第一個生下皇子,在皇室的地位就會飆升。


《明史》記載,孫氏知道一個宮女有了皇帝的種,她就假裝懷孕,十月臨盆她把小宮女的孩子抱了來,當成自己所生,這個孩子是個男孩就是朱祁鎮。


妃亦無子,陰取宮人子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寵益重。


宣德帝朱瞻基,本就喜歡孫氏,這時候見她又生了兒子,對她就更寵愛有加了,但是孫氏這時候已經是貴妃了,在後宮地位已經到頭了,除非封她為皇后。


這時候宣德帝進行了一波很神奇的操作,也不罷免皇后,畢竟這是自己爺爺給自己指的婚,自己下旨罷免未免不孝,他勸胡善祥自己上書辭職。


帝令後上表辭位,


讓胡善祥自己說,這個皇后我不幹了,誰愛幹誰幹。


誰愛幹呢?當然是孫氏了。


不過孫氏還是假惺惺的推辭了一下:


後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後子耶?


辭職的皇后胡善祥被封為靜慈仙師,居住在長安宮。


宣德廢后的時候,大臣張輔、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曾想勸阻,但是朱瞻基顯然已經下了決心,誰勸也沒用。


雖然幾年後,提到廢后這事兒時,宣德曾經嘆息一聲說:那時候我年紀還小啊。


這話未必是後悔,很可能是寫史書的人替他後悔,廢后那一年朱瞻基都三十了,還小?


而且他是個連自己叔叔都能清蒸的狠人,封自己喜歡的女人為皇后,這種事他後悔個球啊。


只不過無錯而廢后,大約他也覺得自己做的有點過分,畢竟胡善祥也和自己同床共枕了很多年。


宣德他媽張太后,就是《大明風華》中吳越飾演的那個角色,雖然對兒子廢后沒有說什麼,但是胡善祥被廢后她經常找她談心,有時家裡舉辦家宴讓胡善祥坐到孫皇后的前面,還拿她當兒媳婦對待。

對這事兒,孫皇后很不爽。


內廷朝宴,命居孫後上。孫後常怏怏。


因為有張太后罩著,胡善祥在後宮的日子不算太難過,只是沒了男人的滋潤而已。


不過那個叫朱瞻基的男人,幾年後也將駕鶴西去,她和孫氏都成了寡婦,唯一不同的是孫氏的兒子成了皇帝,就是著名的明英宗。


明英宗正統七年,張太后去世。


胡善祥的靠山沒了。


孫皇后這時候已經是太后了,弔孝時她安排胡善祥的位置和宣德別的嬪妃一樣,這就是打壓。當年郭聖通的皇后位被廢時,陰麗華見了郭聖通都是以姐妹之禮相待,絕對沒有你被廢了,就低我一頭的高傲。


張太后的葬禮上,胡善祥哭的驚天動地。


她知道貴為太后的孫氏在用太后的身份打壓自己,而她的苦日子大約才剛剛開始吧。


張太后去世當年,胡善祥也就憂鬱成疾去世了。


孫太后對自己這位當年的競爭對手下手挺狠:用嬪御禮葬金山。


嬪對於胡善祥這個沒有犯錯被迫辭職的皇后來說,簡直就是侮辱了,嬪是剛剛夠格是皇帝的女人,再往下面的姬就是皇帝女人的候選人,沒有品級。


胡善祥無故被廢,天下人一直很同情她,但直到孫太后去世,英宗在眾大臣的倡議下才恢復了她的皇后的身份,但是陪著宣德依然是他喜歡的孫皇后。


這大約是最好的安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