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1985年,“窮後生”考上清華,吃窩頭堅持學習,35年過去怎麼樣?

清華是國內最知名的大學之一,無論是上世紀教育普及程度還不算高的時候,還是教育競爭愈加激烈的現在,能夠考上清華大學,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是一件莫大高興的事情。清華的招生條件嚴格,並且考上清華的分數極高,對於每一個目標是清華的學生來說,需要付出的不僅是多倍的學習時間,還有異於常人的毅力與堅持。

1985年,“窮後生”考上清華,吃窩頭堅持學習,35年過去怎麼樣?

對於上世界80年代的河曲縣來說,大家都為了能夠生活更加富裕而不斷努力著,但是對於農村的家庭來說,經濟來源只有家裡的幾畝地,要想養活一大家子只能勉勉強強,尤其對於家裡想要讀書的孩子來說,要想讀書,像現在一樣全家人圍著一個考生轉的情景是沒有的,日常不僅要兼顧學習,還要幫忙家裡的活計,更重要的是為了省點錢,一到晚上家裡的煤油燈就會熄掉。

王瑞峰出生在河曲縣的一個最普通的農村,每戶人家的生活都有些窘迫,為了讀書全家人只能從口糧中剩下多餘的學費,才能勉強供應的起他的日常開銷。從小成績不錯的王瑞峰終於成了村裡第一個考上高中的學生。每個月月初的時候,王瑞峰就會背上滿滿一大包的玉米窩頭,還有自家地裡產的山藥做成的丸子,用來當做接下來一個月的口糧,那個時候他常被鄉里人稱作:“窮後生”。

1985年,“窮後生”考上清華,吃窩頭堅持學習,35年過去怎麼樣?

家庭的貧困還有學習的拼命,讓當時的數學老師李國田對這個學生印象十分深刻。每天起床的時間比誰都早,為了能夠多在燈下讀幾分鐘書,寧願在教室裡就著涼水吃窩頭。生活的艱辛更加讓王瑞峰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他明白,對於自己這個普通的農村孩子來說,讀書就是唯一的出路。

生活的困苦沒有阻攔住他學習的腳步,他拼命的學習,深知自己在學習上有些天賦,但是他不敢鬆懈,因為他知道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其中肯定有很多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甚至接觸的知識面比自己這個村裡出來的學生要廣闊的多,所以自己能做的就是把已知的知識做到極致。憑藉驚人的毅力以及努力,在1985年的高考中,王瑞峰成為河曲縣第一個考上清華的學生。

1985年,“窮後生”考上清華,吃窩頭堅持學習,35年過去怎麼樣?

考上清華後,王瑞峰的生活表面上與之前沒有多少改變,生活一如既往的清貧得有些艱苦,但是他們全家人都知道,在這一刻王瑞峰的命運就此改變,而在35年後,早已成家立業的王瑞峰,工作優渥、家庭幸福,而之前所遭受的苦難,早已成為今天幸福的鋪墊。

精彩文章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