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1985年,“穷后生”考上清华,吃窝头坚持学习,35年过去怎么样?

清华是国内最知名的大学之一,无论是上世纪教育普及程度还不算高的时候,还是教育竞争愈加激烈的现在,能够考上清华大学,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莫大高兴的事情。清华的招生条件严格,并且考上清华的分数极高,对于每一个目标是清华的学生来说,需要付出的不仅是多倍的学习时间,还有异于常人的毅力与坚持。

1985年,“穷后生”考上清华,吃窝头坚持学习,35年过去怎么样?

对于上世界80年代的河曲县来说,大家都为了能够生活更加富裕而不断努力着,但是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经济来源只有家里的几亩地,要想养活一大家子只能勉勉强强,尤其对于家里想要读书的孩子来说,要想读书,像现在一样全家人围着一个考生转的情景是没有的,日常不仅要兼顾学习,还要帮忙家里的活计,更重要的是为了省点钱,一到晚上家里的煤油灯就会熄掉。

王瑞峰出生在河曲县的一个最普通的农村,每户人家的生活都有些窘迫,为了读书全家人只能从口粮中剩下多余的学费,才能勉强供应的起他的日常开销。从小成绩不错的王瑞峰终于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高中的学生。每个月月初的时候,王瑞峰就会背上满满一大包的玉米窝头,还有自家地里产的山药做成的丸子,用来当做接下来一个月的口粮,那个时候他常被乡里人称作:“穷后生”。

1985年,“穷后生”考上清华,吃窝头坚持学习,35年过去怎么样?

家庭的贫困还有学习的拼命,让当时的数学老师李国田对这个学生印象十分深刻。每天起床的时间比谁都早,为了能够多在灯下读几分钟书,宁愿在教室里就着凉水吃窝头。生活的艰辛更加让王瑞峰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他明白,对于自己这个普通的农村孩子来说,读书就是唯一的出路。

生活的困苦没有阻拦住他学习的脚步,他拼命的学习,深知自己在学习上有些天赋,但是他不敢松懈,因为他知道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中肯定有很多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甚至接触的知识面比自己这个村里出来的学生要广阔的多,所以自己能做的就是把已知的知识做到极致。凭借惊人的毅力以及努力,在1985年的高考中,王瑞峰成为河曲县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

1985年,“穷后生”考上清华,吃窝头坚持学习,35年过去怎么样?

考上清华后,王瑞峰的生活表面上与之前没有多少改变,生活一如既往的清贫得有些艰苦,但是他们全家人都知道,在这一刻王瑞峰的命运就此改变,而在35年后,早已成家立业的王瑞峰,工作优渥、家庭幸福,而之前所遭受的苦难,早已成为今天幸福的铺垫。

精彩文章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