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父母響應號召不走親戚,6歲兒子卻不同意:媽媽不要外公外婆了


父母響應號召不走親戚,6歲兒子卻不同意:媽媽不要外公外婆了

春節,本應是全中國最熱鬧的節日,可是天不遂人願,武漢疫情全面爆發,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全部投身到對抗疫情的戰鬥中。


原本辣媽已經和兜兜說好了,大年初二會帶他去看外公外婆,他們也會給兜兜包一個大大的紅包。可是今年情況特殊,冠狀病毒肆虐,網上都在號召儘量不要外出串門,走親戚。

父母響應號召不走親戚,6歲兒子卻不同意:媽媽不要外公外婆了

初一晚上,在和外公外婆通完電話後,我跟兜兜無奈地說:“兜兜,明天我們不能去外婆家玩了。

兜兜一聽就不高興了:“年年都去,為什麼今年不能去,我想外公外婆了。

我試著和他說事情的嚴重性:“現在外面太危險了,出去容易生病。生了病就要打針住院,這樣會讓外公外婆擔心的。”

誰知兜兜卻反駁道:“我不怕生病,我要見外公外婆,爸爸媽媽怕生病,不要外公外婆了。

聽到這句話,我心裡一陣心酸,這種話從孩子口中說出,讓人格外心疼。

我拉著兒子的手說:“現在醫生叔叔和護士阿姨們都在對抗病魔的一線,咱們就不要給他們添亂了。我們這叫舍小家為大家!兜兜正在做一件偉大的事!到時候,老師和同學都會對兜兜刮目相看的。

兒子聽完後可能也感覺到了“那份使命感帶來的榮耀”,也就沒不再鬧了。

父母響應號召不走親戚,6歲兒子卻不同意:媽媽不要外公外婆了

在平時的生活中,相信很多寶媽也會遇到與孩子意見不統一的時候。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記住三不,讓孩子健康成長。

不要獨斷專行

在中國,有很多家庭的父母都覺得孩子太小,不必參與到家庭事務的決策中來。其實這樣做不僅阻礙了孩子在選擇意識上的發展,更可能讓孩子覺得我不必做決定,總之父母會幫我安排好的。

家長們正確的做法是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對於事情也有發言權,是家庭的重要成員之一,可以發表意見。

這樣孩子才不會養成凡事有父母幫我解決的思想。

父母響應號召不走親戚,6歲兒子卻不同意:媽媽不要外公外婆了

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不要以強硬的態度壓倒孩子

強硬的態度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長此以往,孩子會失去主見,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性格變得怯懦。父母應以商量為主,勸說為輔,引導孩子向正確的想法靠近。

父母響應號召不走親戚,6歲兒子卻不同意:媽媽不要外公外婆了

不要以強硬的態度壓倒孩子

不要一味地順從孩子

當下社會,溺愛孩子也是一種普遍現象。父母平時因為工作忙,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這樣會讓父母覺得愧疚。以至於孩子不管提出什麼要求,父母都會盡力去滿足。

那麼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當孩子的需求一次一次的得到滿足後,他們的慾望和思維模式就會變得很難改變。如果有一次父母沒有滿足他,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需求,孩子也會這麼思考:這麼多要求都滿足了,為什麼這件事不行?

父母響應號召不走親戚,6歲兒子卻不同意:媽媽不要外公外婆了

不要一味地順從孩子

所以,適當的對孩子說不,或者讓孩子通過自己努力去得到獎賞。這樣孩子才不會形成依賴心理,覺得父母可以給我任何想要的!

如果家長們能做好以上三不:不獨斷,不打壓,不順從,讓父母和孩子之間建立起良好的溝通環境,必定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

家長朋友們還有什麼好的意見或建議,又或有有趣的故事要分享,歡迎在下方留言,辣媽和你們共同成長成知性的寶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