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張仲景追隨偶像扁鵲,勤奮刻苦,終成名醫

張仲景追隨偶像扁鵲,勤奮刻苦,終成名醫

張仲景出生在東漢末期的一個官僚家庭,其父親張宗漢是一個知識分子出身的官員。張仲景從小就從是書上看到扁鵲望診齊桓公的故事,對扁鵲高超的醫術十分欽佩,立志長大後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後來張仲景果然以自己的醫術趕超了扁鵲,繼扁鵲望診齊桓公之後張仲景也以望診漢武帝而聞名。

張仲景追隨偶像扁鵲,勤奮刻苦,終成名醫

張仲景聰明好學,勤奮刻苦,性格沉穩,深思熟慮。他廣泛收集醫方,寫出的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張仲景追隨偶像扁鵲,勤奮刻苦,終成名醫

扁鵲行醫向來精益求精,十分注意從不同角度仔細診斷疾病,望、聞、問、切、針灸、推拿等診斷和治療方法往往都要用到。看病的時候他既看病人舌苔,又聽病人說話、呼吸和咳嗽的聲音,還問病源和得病前後的種種情況,並向病人家屬和親友仔細查詢,以求得準確結論,對症下藥。

二張仲景也承襲了他處處為病人著想的醫道,他對人民飽含深情。他雖然做了長沙太守,但淡於利祿,鄙視榮勢,憎惡官場角逐。儘管張仲景從小就厭惡官場,輕視仕途,但漢代從漢武帝開始實行舉“孝廉”“良才”...後來人們就把坐在藥鋪裡給人看病的醫生,通稱為“坐堂醫生”,用來紀念張仲景。

張仲景追隨偶像扁鵲,勤奮刻苦,終成名醫

史書上對於望診漢武帝的記載是:提鑄錢朝奉黃久病渴極疲瘁,予每見必勸服八味丸,不甚信。後累醫不痊,謾服數兩遂安。或問渴而以八味丸治之,何也?

對曰:“漢武帝渴,張仲景為處此方。蓋渴多是腎之真水不足致然,若其未至於消,但進此劑殊佳,且藥性溫平無害也。”

張仲景追隨偶像扁鵲,勤奮刻苦,終成名醫

張仲景在談到自己學醫目的時說,“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而進不能愛人知人,退不能愛身知已,遇災值禍,身居厄地,濛濛昧昧,蠢若遊魂,哀乎……”瞭解人,愛護人,尊重人是張仲景以人為本思想的真正體現。

張仲景追隨偶像扁鵲,勤奮刻苦,終成名醫

張仲景以扁鵲為自己的老師,終生向其學習,他處處以人為本的崇高精神永遠啟迪著後人,鼓舞著後世為醫之人不懈奮鬥。濟世救人、救死扶傷才是醫生的天職,踏踏實實的照顧好每一位病人,才是精益求精的醫生應該理應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