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做人牢記2句話,早晚飛黃騰達

王陽明:一個男人,欲成大器,能力次之,在做人上牢記這2句話,懂得趨利避害,早晚飛黃騰達。

第1句話:“無事時固是獨知,有事時亦是獨知。人若不知於此獨知之地用力,只是在人所共知處用功,便是詐偽。”

王陽明這裡所講的“獨知”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慎獨”。“慎獨”,是儒家獨創出來的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自我修心養性的方法。所謂“慎獨”,是指不管是與人打交道還是獨處,都能靠著超強的自控、自律,按照一定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不做觸及底線、違背原則的事情。作為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概念,慎獨強調的是個人道德、品行和操守,是做人一種極高的境界,也是男人成大器應該掌握的一種趨利避害的大智慧。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做人牢記2句話,早晚飛黃騰達

作為一代聖賢,王陽明對春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子思的“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一句話中的慎獨思想更是推崇備至。而對於這句話,王陽明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你無需別人來判斷你做得對不對、說得對不對,只要你心中有數就行了;而不管別人能否看見、聽見,即使在獨處的時候,你也應該堅持做正確的事、說正確的話,這樣,你的內心才能實現真正的“中正和樂”,人生會少有災禍,福氣也才會不請自來。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男人卻在“慎獨”的考驗中敗下陣來,人前一個樣,人後一個樣,欺騙別人的同時,也欺騙了自己,甚至落得個“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不堪下場。其實,男人慾成大器,都應該心存底線,這個底線比能力更重要,是無論何時都不能觸犯的,這樣雖然我們無法做到事事盡如人意,但最起碼可以做到無愧於自己的內心。否則,即便你一時僥倖,逃過了別人的制裁,也永遠無法逃過自己良心的審判。而只有真正“表裡如一,人前人後都一樣”的真君子,早晚才能飛黃騰達。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做人牢記2句話,早晚飛黃騰達

第2句話:“能戒慎恐懼者,是良知也。”

人只有知所戒懼,才能不招災禍。王陽明曾對他的學生說,人要有畏懼心理,這並不是膽小怕事,也不是在困難面前縮手縮腳,而是一種做人的底線,更是一種行事的圓融。一個人,不論其所懼者為天地鬼神,世間法理還是道德良心,或者是是非公論,只要心中有所戒懼,行事自然會存幾分收斂自制,如此一來,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會少幾分心機算計、鋒芒畢露,多幾分誠摯實在、圓潤通達,自然更容易成大器。

對男人而言,如果說勇敢是一種品格,那畏懼則是一種智慧。曾經有太多的名人對畏懼做過闡述。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頭上的星空和內在的道德律,於我心中充滿著常新的、益增的敬仰與畏懼,我們越常思考,便越堅定它。”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曾說:“所謂勇敢應該包括兩種含義,一是迎戰不應該害怕的任何東西,二是害怕應該害怕的東西。”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做人牢記2句話,早晚飛黃騰達

心懷敬畏其實是一種自重自警狀態下的自覺把握。心存敬畏,就有了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心存敬畏,就有了戰戰兢兢的體察心情;心存敬畏,就有了小心翼翼的戒懼意念;心存敬畏,就有了虛懷若谷的君子風度;心存敬畏,也就有了如負泰山的神聖責任……

雖然,我們所處的時代已與王陽明不同,但男人慾成大器,同樣需要知所戒懼,人生中,何處不需要謹慎,何處不需要風度,何處不需要責任呢?只有知所畏懼,才能不招禍患,只有心存畏懼,才能在自己的人生中趨利避害,化解危機,從而做到一生順遂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