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風熱感冒所致的頭痛、發熱、咳嗽、咽痛,這個百年名方,你知道嗎

很多人在看中醫的時候,會發現一些老中醫在患者診治疾病的時候,開中藥都能十分嫻熟的把方藥開好,而且還有一些中醫一看所開之藥,便知道是什麼方劑,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其實,在古時候,人們記憶方劑都是靠歌訣。

比如,“蔥豉桔梗薄荷翹,山梔竹葉加甘草;熱邪束表嗽咽痛,風溫初起此方療。”這就是一首常見的方劑歌訣,從這個方歌可以得知,這個方劑叫蔥豉桔梗湯,可治療熱性的咽喉腫痛等疾病。如果再深度挖掘一下,便會知道這個方劑是清代醫家俞根初所創,見於《重訂通俗傷寒論》中發汗劑第二首方,也是一個百年名方了。

蔥豉桔梗湯這個方劑具有辛涼解表、清熱瀉火的功效,適用於風溫、風熱初起時的頭痛身熱,微惡風寒,咳嗽咽痛,心煩口渴有較好療效,對應本方的舌象為舌尖紅、苔薄白,脈象為浮數。這個方劑是俞氏經驗方,是俞老先生根據自己的行醫經驗,並結合《肘後備急方》的蔥豉湯與劉河間桔梗湯兩方合方加減化裁而來的。


風熱感冒所致的頭痛、發熱、咳嗽、咽痛,這個百年名方,你知道嗎


那麼,這個蔥豉桔梗湯究竟是由哪些中藥組成的呢?據原著記載,全方的具體藥物組成為:鮮蔥白三枚至五枚、苦桔梗一錢至錢半、焦山梔二錢至三錢、淡豆豉三錢至五錢、蘇薄荷一錢至錢半、青連翹錢半至二錢、生甘草六分至八分、鮮淡竹葉三十片。用法沒什麼特殊要求,常規水煎服即可。

《肘後備急方》的蔥豉湯可謂是寶貝方子,在家就能輕鬆操作,它具有良好的發汗作用,大家平常生活中不小心著了風寒,鼻塞、流清涕、甚至噴嚏連作,舌苔薄白,就可以用這個小方子(蔥白與淡豆豉)解決,以前我每當歸家途中淋雨受風,當晚立即服方一杯,屢試不爽。


蔥豉湯是發汗的通用劑,且不似麻桂劑有易導致汗洩傷陽的風險,安全性相對較高,著名中醫大家蒲輔周蒲老先生對其運用就十分廣泛。蔥豉桔梗湯以蔥豉湯發汗解表散寒,再配合劉河間創制的桔梗湯,辛涼發汗。可謂是奇妙得很。那麼,這個蔥豉桔梗湯究竟有哪些奧秘呢?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全方的配伍奧秘。


風熱感冒所致的頭痛、發熱、咳嗽、咽痛,這個百年名方,你知道嗎


全方以薄荷、連翹、桔梗、淡竹葉為君,意在取之辛涼,佐以梔子、甘草,梔子味苦與甘草味甘,二者苦甘相合,遵“熱淫於內,佐以苦甘”之經,薄荷、竹葉質輕,配梔子苦寒,輕揚清散,用於風熱感冒初起時的發熱、無汗,微惡風寒,咳嗽咯痰,可謂是歷驗不爽。此外,本方去掉了劉氏桔梗湯原方中的黃芩,避免了苦寒化燥傷津的風險。

蔥豉桔梗湯的主要作用是辛涼解表、清熱瀉火,適用於風溫初起證,臨床常以頭痛發熱、微惡風寒、咳嗽、咽痛、口渴為典型症狀,在舌脈上,多以舌尖紅、苔薄白、脈浮數為辨脈要點。運用這個方劑治療常見的風熱感冒效果良好,現代多用於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風熱感冒所致的頭痛、發熱、咳嗽、咽痛,這個百年名方,你知道嗎


對於這個方劑,俞氏還根據一些兼證擬定了加減化裁方法:若咽喉腫痛者,加紫金錠兩粒(磨成粉沖服)、大青葉三錢;若胸痞,原方去甘草,加生枳殼二錢、白蔻末八分(沖服);若出現皮疹,加蟬衣十二隻,皂角刺五分,大力子(牛蒡子)三錢;若咳嗽劇烈,並且痰多,加苦杏仁三錢,廣橘紅錢半;若見鼻衄(流鼻血),加生側柏葉四錢,鮮茅根五十支(去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