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論語》精選:人之過也

  

《論語》精選:人之過也

【原文】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1)。觀過,斯知仁(2)矣。” (《論語·里仁第四》)

【註釋】

(1)黨:類別。

(2)觀過斯知仁:斯是連詞,作“就”解。知仁是知仁與不仁。

【語譯】

孔子說:“人的過失,各有不同。觀察他所犯的過失情形如何,便知道他心中有沒有仁道了。”

【研析】

孔子認為,人之所以犯錯誤,從根本上講是他沒有仁德。有仁德的人往往會避免錯誤,沒有仁德的人就無法避免錯誤,所以從這一點上,沒有仁德的人所犯錯誤的性質是相似的。換句話說,從一個人所犯的過失,就可以觀察出他的善惡來。亦即說明了我們加強道德修養的重要性。

【延伸思考】

1、顏回說“不貳過” ,你是否也常常反省,犯過的錯誤不再犯?

2、你能從觀察同儕團體的所作所為,而瞭解他們的心性嗎?

3、如何做才能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

【課後作業】

請將原文背誦熟練,方能時時溶於“善”中,身體力行。

【講故事時間】

寬容大度 勇於改過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徐存齋由翰林院派到浙江中部當督學的時候,還不到三十歲。有一個秀才在文章中用了“顏苦孔之卓”一句,徐存齋給他把這句圈了,並批上“杜撰”二字,判為四等。這個秀才拿著卷子向徐存齋請教:“太宗師的見解、指教當然是正確的,但‘顏苦孔之卓’這句話出在楊子《法言》一文中,實在不是我杜撰的。” 徐存齋聽後,站起來說:“我這個人僥倖的很,當官太早,並沒有很好的做學問,今天承蒙你多多指教。”於是將這個秀才的文章改判為一等。這件事一傳開,人們都稱讚徐存齋很有度量。

勇於改正自己的過失,從中就能看到一個人的器量和見識。明神宗萬曆初年,有個秀才以“怨慕章”為題作文,文中用了“為舜也父者,為舜也母者”一句,被當時的考官判為四等,並批上“不通”二字。這個秀才自己向考官陳述,這句話出自《禮記·檀弓》篇中。考官大怒,說:“就你一人讀了《禮記·檀弓》!”然後把這個秀才的文章降判為五等。人的度量相差之大,從中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