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糖尿病患者應該怎麼用藥?

tjt湯湯


您好,我是一名主管藥師,執業藥師,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關注,您的關注是我持續前進的動力。有任何用藥方面的問題,請留言或者私信,必定回覆!!


首先明確什麼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為特徵的慢性、全身性代謝性疾病。血糖升高的原因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及(或)其生物效應降低(胰島素抵抗)。糖尿病發病原因較多,與遺傳、環境、自身胰島β細胞功能降低或缺失以及肥胖等都可能相關。

糖尿病病因分類

糖尿病一般可分為Ⅰ 型糖尿病和Ⅱ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類型糖尿病(與遺傳有關)。其中Ⅰ 型糖尿病和Ⅱ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較為常見。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糖尿病以Ⅰ 型為主,但兒童和青少年Ⅱ型糖尿病發病率在逐年上升。Ⅱ型糖尿病多見於成人。

糖尿病的臨床表現,併發症和控制目標

典型的糖尿病臨床症狀有“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的多,尿多,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但並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有這些症狀。

糖尿病併發症較多,急性併發症如酮症酸中毒,脫水,意識障礙,出汗,心悸,震顫,抽搐甚至昏迷等。慢性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可致失明),糖尿病腎病,卒中,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神經病變(嚴重者可致截肢)等。

控制目標:空腹血糖4.4-7.0,非空腹血糖<10.0,血壓<130/80。

重點來了:糖尿病用藥

Ⅰ 型糖尿病以外源性胰島素治療為主,較少用口服降糖藥。妊娠糖尿病避免使用口服降糖藥,如果通過飲食治療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時,再使用外源性胰島素。

Ⅱ型糖尿病治療路徑為生活方式干預+口服降糖藥,若治療不理想,則治療方案改為多次胰島素治療。

口服降糖藥有以下幾種:

雙胍類(減少肝臟葡萄糖的輸出);

磺脲類和格列奈類(促進胰島素分泌);

TZDs(改善胰島素抵抗);

α-糖苷酶抑制劑(延緩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內的消化吸收);

SGLT2(通過減少腎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來增加腎臟葡萄糖的排出);

DPP-4抑制劑(通過減少體內GLP-1的分解、增加GLP-1濃度從而促進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

具體應用如下所述。

二甲雙胍

二甲雙胍是單藥治療的首選。單獨使用不導致低血糖,尤其適用於肥胖患者。長期使用可減少腸道維生素B12的吸收。禁用於腎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缺氧或接受大手術的患者。使用碘化造影劑時,應暫停使用二甲雙胍。進食時或餐後服。

磺脲類藥物

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齊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等。使用不當可導致低血糖,副作用是體重增加。

TZDs

如羅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單獨使用時不導致低血糖。不良反應為體重增加和水腫。有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以上)、活動性肝病或轉氨酶升高超過正常上限2.5倍及嚴重骨質疏鬆和有骨折病史的患者應禁用本類藥物。

格列奈類

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需在餐前即刻服用。格列奈類不良反應是低血糖和體重增加。此類藥物半衰期短,需要再餐即刻服用,腎功能不全患者也適用。

α-糖苷酶抑制劑

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等。常見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如腹脹、排氣等。單獨服用α-糖苷酶抑制劑通常不會發生低血糖,如果出現低血糖可服用葡萄糖或蜂蜜。

DPP-4抑制劑

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維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等。單獨使用DPP-4抑制劑不增加低血糖發生的風險。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減少使用劑量。

SGLT2抑制劑

如達格列淨、恩格列淨和卡格列淨等。SGLT2抑制劑療效與二甲雙胍相當,適用於伴有心血管高風險的Ⅱ型糖尿病患者。SGLT2抑制劑單獨使用時不增加低血糖發生的風險。中度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須減量使用,重度腎功能不全患者不建議使用。此類藥物常見不良反應為生殖泌尿道感染。

Ⅱ型糖尿病需要多種治療手段聯合,其基礎治療措施是生活方式的干預,貫穿糖尿病治療的始終。單純的生活幹預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話,開始單藥治療。仍為達標,則可以進行二聯治療,甚至是三聯治療。如三聯治療控制血糖仍不達標,則應將治療方案調整為多次胰島素治療。

給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和生活方式的建議。

維持健康體重,體重者減肥,體輕者增加營養。飲食不推薦食用反式脂肪酸,多食用單不飽和脂肪酸,減少膽固醇攝入,低糖,低鈉飲食,多食用優質蛋白和膳食纖維。不推薦飲酒和吸菸。每週至少150min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減少坐姿時間。


仁心藥師


定期體檢並遵醫囑,

糖尿病人的自我健康管理需要結合藥物+飲食+運動+自我健康為一體,而不是單靠藥物控制。

用藥:(1)雙胍類;

(2)促胰島素分泌的:磺脲類、格列奈類、DPP-4 抑制劑和 GLP-1 受體激動劑;磺脲類是直接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名帶格列),格列奈類是除了磺脲類唯一一類直接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名帶格列奈)。

(3)抑制吸收阻斷重吸收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和 SGLT 抑制劑;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阿卡波糖)抑制小腸對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

(4)胰島素;不用多說。

(5)其他:噻唑烷二酮類、膽汁酸螯合劑、多巴胺-2 激動劑。其他裡面的噻唑烷二酮類名字都有列酮,溴隱亭和 XX 列酮都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

其中低血糖風險較高的是磺脲類和格列奈類,不難記,因為都是直接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而 DPP-4抑制劑、GLP-1 受體激動劑都是間接的。

糖人在體檢時醫生會三令五申要求用藥與飲食和運動相結合來控制血糖。

飲食中要做到穀物為主,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儘量不要吃或少吃,可控制餐後血糖的升高。

對補充適當的營養素來減緩併發症,糖尿病綜合症共有100多種疾病相關,包括臟器官器質病變,循環系統病變等,表現為視力、心力衰竭、浮腫、消瘦、皮膚乾燥、無力等,藥物控制的同時需要補充維生素B族和E輔助機體代謝,早晚各口服3克線油靈芝孢子粉,其含有的硒、鉻靈芝多糖、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均高於普通靈芝孢子粉及其他食物,可保護心肌、抗氧化並刺激胰島素分泌,控制血糖血壓的升高,還可修復損傷的細胞,提升身體抗氧化能力減緩併發症的發生,

餐後合理安排運動,每日運動30分鐘以上消耗多餘熱量並保持身體健康體重,愉悅心情。


健康管理師了


說到“糖尿病”,想必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因為現在這類人群非常多,而且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似乎對於這種疾病,還是沒有很好的治療手段,只有一些藥物可以發揮暫時控制的效果。但是,僅僅是對藥物進行依賴,還遠遠不夠的,因為很多人患上糖尿病的時候,還是處於很年輕的階段,這就意味著還要繼續使用降糖藥物很多年。所以,當真的遇見糖尿病之後,即使是用藥也要注意一些原則,這3點常識,大家必須牢記於心。

1.按照體型給藥

雖然都是用來降糖的,但是不同的人群,可能在使用藥物的時候,也必須要進行適當的調整,有的人需要大劑量,有的人需要小劑量,還有的人需要長效,有的人需要短效,等等。這樣就意味著,怎樣去判斷給藥給多少,其實很簡單,就是根據患者的體型,如果是體型比較偏胖者,則在給藥的時候,就需要大劑量的進行,另外隨著疾病的進展,如果病情得到了暫時的緩解和控制,可能就需要減量了。對於體型較瘦的,那麼在使用藥物的時候,剛開始的劑量也就相對要少一些。

2.按照分型給藥

雖然都是糖尿病,但是不同的人,可能所患的類型也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可能是I型,還有的人可能是II型,所以針對不同的類型,在使用藥物的時候,也是有選擇的,如果錯用了藥物,而對不同的類型進行治療,有時候可能還會適得其反。所以,在決定使用藥物治療之前,先必須弄清楚自己的情況,到底是I型還是II型,然後再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3.按照藥性給藥

什麼是“藥物”,說的通俗一些,就是藥物的性能,對於一些藥物,由於其性能比較強,所以在使用的時候,可能就需要先從小劑量開始,這樣發揮的效果會相對持久一些,如果剛開始就大劑量,這樣反而會降糖太厲害,對身體反而沒有好處。所以說,根據藥物的性質給藥,其實也是根據藥效給藥,結合不同患者的情況,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案,才是長久之計!


熊貓醫學


您好。


糖尿病患者應該嚴格遵醫囑用藥。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其中高血糖是由於胰島素分泌障礙和胰島素抵抗,或者兩者同時存在引起的。時間久了就容易導致多系統損害,特別是眼、腎、神經、心腦以及血管組織的功能缺陷及衰竭。


那如何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呢?



糖尿病“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及體重減輕)症狀者,同時血糖檢測結果符合以下一條件者;或無“三多一少”症狀,但是血糖檢測結果符合以下任兩個條件者,都可診斷為糖尿病。


1. 空腹血糖≥7.0mmol(一般要求空腹大於八小時以上);


2. 餐後2小時血糖或隨機血糖≥11.1mmol/L;


3. 口服葡萄糖耐量實驗2小時血糖≥11.1mmol/L。


一旦確診糖尿病,一方面要嚴格遵醫囑用藥;另一方面也要規範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1. 飲食上在保證總熱量平衡的前提下,採取少量多餐,多吃含纖維素較高的粗糧、麥胚、豆類以及蔬菜等。


2. 睡眠對血糖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睡眠過多或過少都可以增加患者的食慾以及對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渴望。


3. 凡是身體狀況允許的老年人均應該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切忌一味追求運動量,而忘記了運動的初衷。


4. 日常生活中也要儘可能避免碰上和擦傷。因為糖尿病會引發感染的風險,並會減緩傷口癒合。所以,即使是簡單的割傷和擦傷也要快速進行處理。


最後,糖尿病患者還需要定期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測,身體有任何異樣感受需要及時向醫生反饋。


欣康


糖尿病患者應該遵醫囑用藥,如果出現患有其他疾病需要藥物治療時,應提前告知主治醫師自己患有糖尿病。如果正在服用其他併發疾病的治療藥物,在開有關糖尿病治療的藥物時,應該告知主治醫師你目前所服用的藥物。

有點繞,通俗地講就是你身體所患的其他疾病的治療藥物有可能與糖尿病的治療藥物存在相互作用,所以如果有其他疾病並且在服用藥物,應當讓醫生知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