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小兒缺鐵性貧血的病因是什麼?

寧靜致遠—家有萌寶


膳食因素

膳食問題是造成嬰兒期和兒童期早期罹患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因素。

1、鐵攝入不足:母乳和新鮮牛乳中所含的鐵均不高。在純母乳餵養6個月後,需要添加強化鐵的米粉或其他含鐵食物給寶寶補充鐵元素;

2、給小於12月齡的嬰兒餵養未經改良的牛奶(非配方牛奶),未強化鐵,導致鐵元素缺乏;

3、牛奶蛋白過敏誘發性結腸炎引起的隱匿性失血,造成鐵丟失;

4、因肥胖而相對缺鐵。

對於不滿12月齡的嬰兒期寶寶,鐵攝入不足通常是由於母乳餵養到6月齡仍沒有開始補鐵、配方奶鐵強化不足或過早轉為鮮牛奶餵養導致的。目前所有標準的嬰兒配方乳中至少含鐵6.7毫克/每升。

腸道對鐵的吸收取決於攝入鐵元素的形式(血紅素鐵還是非血紅素鐵),以及同期攝入的其他食物。

血紅素鐵的膳食來源是魚肉、家禽肉和畜肉,非血紅素鐵的膳食主要來源是蔬菜穀類、水果等,兩者相比,前者的鐵元素生物利用度更高,為30%,後者僅10%。

其它因素有:抗壞血酸(維生素C)可增強穀類、麵包、水果和蔬菜中非血紅素鐵的吸收。

嬰兒期過早餵食未經改良的(非配方)牛奶是罹患缺鐵性貧血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與配方奶或母乳餵養相比,餵哺未經改良的牛奶會增加嬰兒腸道失血。


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可能會導致相對鐵缺乏。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的數據顯示,超重兒童的鐵缺乏患病率增加。其他研究也支持超重和肥胖兒童的鐵缺乏患病率更高。另有研究表明肥胖可能會影響一種與鐵的利用相關的因子——鐵調素的水平。鐵調素水平下降,使某些功能性鐵缺乏、口服鐵劑治療的效果減弱,鐵吸收受損。

胃腸道疾病

如果寶寶罹患胃腸道疾病,可能影響鐵在腸道的吸收。膳食鐵主要在十二指腸吸收。累及十二指腸的疾病,包括乳糜瀉、克羅恩病和賈第蟲病等可造成鐵吸收不良。近端小腸的任何切除術後,例如患短腸綜合徵的嬰兒和兒童也會出現鐵吸收障礙。

因牛奶蛋白誘導性結腸炎、炎症性腸病等疾病長期應用阿司匹林或非甾體抗炎藥患兒,有可能導致胃腸道隱性出血的情況,引起鐵丟失而發生鐵缺乏。


兒科醫生鮑秀蘭


小兒缺鐵性貧血發生的根本原因是體內鐵缺乏,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發生的一種低色素性貧血。正常足月的新生兒,從母體已經獲得了足夠的鐵。隨著其慢慢長大,身體對鐵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我認為引起小兒缺鐵性貧血的首要原因就是飲食攝入不夠。寶寶的飲食結構都是以母乳或者配方奶粉為主,大一些的孩子已經添加輔食,或者以米飯為主,但是如果食物中本身含鐵量低,而不及時添加含鐵量高的食物,則易引起寶寶貧血。

其次,寶寶生長迅速,對鐵的需求量加大。隨著寶寶的迅速增長,血容量也會相應的增加很快。母體中儲存的鐵元素已經無法再支持寶寶身體的生長,如果飲食中鐵攝入不足,則容易引起貧血。



第三,寶寶本身腸胃功能弱,消化吸收功能不好。寶寶本身腸胃系統發育不完善,或者由於受其他疾病感染,導致食慾減退,影響腸胃吸收。如長期消化不良,腹瀉等。

第四,早產兒對鐵的需求量遠超正常嬰兒,因此要注意在食物中額外補充鐵元素。



我是嘟嘟媽媽,希望我的回答對您能有所幫助,也希望在育兒路上和您一起成長!如果您有其他更好的意見或建議,歡迎在評論區點贊和留言!


嘟嘟媽媽馬寶寶


  小兒缺鐵性貧血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貧血。其發生的根本病因是體內鐵缺乏,致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發生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既包含了慢性貧血的症狀,又包含了缺鐵的症狀,可出現以下症狀:

  一、疲倦、乏力。

  二、面色、唇色、指(趾)甲、黏膜蒼白。

  三、頭暈、眼花、食慾不振。

  四、異食癖、口角炎,口腔黏膜、胃黏膜、肛周發炎。

  五、皮膚乾燥、粗糙。

  六、甲床發育不良,甲床出現平甲、反甲。

  當小兒出現以上這些症狀表現時,通常就是與小兒缺鐵性貧血有關係了。一般引起缺鐵性貧血的原因主要有:

  一、先天性發育不良:多見於早產兒、雙胎、低體重兒,在母體內儲存鐵不足,出生後未得到及時補充,即可出現鐵缺乏。

  二、沒有母乳餵養,人乳的含鐵量、鐵的吸收率較高,生後6個月內的嬰兒若有足量的母乳餵養,可以維持血紅蛋白和儲存鐵在正常範圍內。在不能用母乳餵養時,應喂強化鐵的配方奶,並及時添加輔食。

  三、小兒發育過快,生長速度過快:小兒生長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可出現明顯的缺鐵性貧血。

  四、疾病因素引起的長期少量出血,胃腸道畸形、息肉、潰瘍病、鉤蟲病、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症、少女月經量過多等也可導致缺鐵性貧血。

  五、一般常見的其他病因,像急性和慢性感染時,患兒食慾減退,胃腸道吸收不好。長期嘔吐和腹瀉、腸炎、脂肪痢等,影響營養的吸收。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缺鐵性貧血在小年齡的孩子中最為常見,是由飲食缺鐵所致。因身體需要鐵來製造血紅蛋白(血紅素),如果鐵不夠,血紅細胞中就沒有足夠的血紅素。如果太早給孩子喝鮮奶,通常會發生貧血。因鮮奶中鐵很少,且小孩子很難消化吸收。同時鮮奶還容易導致小嬰兒腸道過敏,引起輕微出血,而出血又會減少血細胞的數量,導致貧血。

貧血的症狀

  • 皮膚蒼白,發灰,下眼瞼和指甲床比正常偏白;

  • 易激惹;

  • 輕度虛弱;

  • 易疲倦;

飲食中缺鐵的孩子可能會出現異食癖,喜歡吃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如塵土、泥土、澱粉等等。通常糾正貧血後,異食癖就會逐漸消失。

補鐵需注意

  • 可以使用鐵劑進行補充。嬰兒可採取滴劑,大點的孩子可以採用液體或者藥片。

  • 鐵劑不要和牛奶同服,因為牛奶會干擾鐵的吸收;


  • VC能促進鐵吸收,可以用橙汁送服鐵劑;

  • 液態鐵能讓牙齒的顏色變得灰黑,要讓孩子每次服用鐵劑後,及時漱口,能刷牙更好。雖然鐵劑會將牙齒染色,但不久就會褪掉的。

  • 鐵劑能使大便變成深黑色。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不需要擔心。

在飲食上需要注意

  • 不用給嬰兒喝鮮奶;

  • 滿6個月添加輔食,首選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

  • 配方奶餵養,應選擇鐵強化配方;

  • 確保大年齡的孩子獲得包括富含鐵食物在內的平衡飲食。有的麵粉或麥片強化了鐵;
  • 瘦肉、葡萄乾、動物肝臟、動物血、黑木耳等富含鐵;
  • 利用果汁中的果肉,以及土豆連皮烹飪,都可以增加食物中的鐵。

只要發現孩子有貧血的徵象,一定諮詢專業醫生,只要治療方法得當,寶寶的貧血症狀會很快改善。

回答人:【營養海賊團】航海士代雲峰 母嬰營養師


營養海賊團


相信貧血這個問題很多孩子都有,我以前小的時候也出現過,相信許多家長都有不少的疑問,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不是貧血,又是哪一類型的貧血?我們首先來談一下孩子臉色發白是不是貧血?

血液由固體(血細胞)和液體(血漿)兩部分組成。孩子貧血並不是血液的數量少了,而是血液中的主要固體成分紅細胞總量減少了。貧血實際上是血液變稀了。紅細胞是運輸氧氣的交通工具紅細胞少了,人就會因缺氧而出現疲倦軟弱、精神不振、四肢無力,這是最早出現的症狀;紅細胞少了,人的皮膚、口唇、眼結膜、指甲就會變得蒼白或萎黃,這是引起家長重視和給孩子看病的主要原因。缺氧嚴重時,會出現神經症狀,如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智力減退頭暈耳鳴、眼前冒金星等,缺氧經常引起消化道症狀,如食慾不振、厭食、噁心嘔吐、腹脹、腹瀉,往往誤診為消化系統疾病。人體無處不需要血,貧血會影響到全身,會出現全身各個系統的症狀。診斷貧血主要靠血液化驗,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含量是診斷貧血的主要指標。3個月至6歲的小兒血紅蛋白含量少於110克/升6~14歲少於120克/升時,就可以診斷為貧血。

◆貧血的原因有多少?按照貧血的發生機制分三大類:

(1)紅細胞製造障礙:

這包括造血的“機器”生病和造血原料缺乏,都使紅細胞製造障礙。人的骨髓是造血的機器,骨髓出毛病瞭如氯黴素可以引起骨髓造血抑制,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所以,對小兒幾乎不用氯黴素。如果骨髓不造血細胞了,“轉產”造癌細胞,如白血病的貧血就是這種情況。還有一種情況,雖然骨髓沒有毛病,但是造血的原料缺乏,也造不出紅細胞。例如,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原料,缺鐵就造不出血紅蛋白,將引起缺鐵性貧血;葉酸和維生素B2是製造細胞核的原料,缺乏它們時血細胞就喪失了分裂繁殖的能力缺乏葉酸及維生素B2可引起巨幼紅細胞貧血。小兒在生長髮育階段,造血原料需要量增加,所以經常出現鐵、葉酸及維生素B2相對不足。

(2)紅細胞丟失過多可導致貧血:

例如車禍、外傷引起的急性大出血或消化性潰瘍、鉤蟲病或痔瘡,引起消化道長期慢性失血。

(3)紅細胞受到破壞溶解過多導致溶血性貧血:

常見的疾病有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蠶豆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

◆孩子為什麼容易貧血

孩子容易發生貧血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這與孩子特有的生理、病理特點有著密切的關係。主要與造血原料(包括鐵、葉酸和維生素B12)不足有關。引起造血原料不足的原因有4點:①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者由母體攝鐵減少,使孩子出生時體內儲鐵不足。②餵養不當,孩子偏食、厭食,使造血原料攝入減少。③由於孩子免疫力及消化吸收能力較成人低,以致經常出現腸炎、腹瀉、腸道寄生蟲病及腸道對牛奶過敏,使造血原料的吸收減少,消耗丟失增多。④生長髮育快,造血原料需要量增加。孩子生長髮育快,前一年血紅蛋白需求增加2倍,需鐵量大,所以一旦鐵缺乏就容易發生貧血。因此,避免早產,加強孕期營養,合理餵養,提倡母乳餵養,出生後滿4個月及時添加輔食,特別注意添加造血原料。

◆生理性貧血的重要意義以及是否需要治療

生理性貧血就是確有貧血,不過是孩子正常發育時期允許出現的,不算病。孩子出生時血紅蛋白含量可高達190克/升,但是生後幾個月內將逐漸下降,足月兒於生後2~3個月時下降到最低值15孩克/升,有的孩子可下降至70~90克/升,早產兒血紅蛋白下降更明子顯些。除此之外,孩子並沒有其他異常表現,故稱為生理性貧血。它與缺鐵性貧血不是一回事,因為正常的嬰兒這一時期是不會缺鐵的不需要用鐵劑治療,貧血嚴重或合併感染,影響正常生理活動時,可給少量輸血,並注意餵養和治療感染

由於鐵供給不足、吸收障礙、慢性失血或生長需要量增加,使孩子體內儲存鐵減少,血紅蛋白合成減少所致的貧血,稱為缺鐵性貧血,是孩子最常見的貧血。本病主要發生在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孩子患了缺鐵性貧血,首先應查明導致缺鐵性貧血的原因,然後予以糾正。輕度貧血除藥療外,可在飲食中加蛋類、菜泥、肝、肉末等。鐵劑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特效藥。常用的藥物包括硫酸亞鐵、琥珀酸亞鐵、小兒健脾生血沖劑。因為鐵劑都有胃腸刺激作用,可致噁心、嘔吐、胃部不適,所以最好將服藥時間放在兩餐之間,這樣既可減少對胃的刺激,又利於鐵的吸收。如果刺激症狀嚴重,可以減半量用,待機體能耐受後再加至正常量。服用鐵劑應避免與茶咖啡及大量牛奶同時服用,因為它們能干擾鐵的吸收。在服鐵劑的同時,可同時口服維生素C或維生素E,以促進鐵的吸收。一般用鐵劑治療周,血紅蛋白即可升至正常,但是不要停藥,還應繼續補充鐵劑1~2個月,以補充儲存鐵。因為缺鐵性貧血不僅血紅蛋白減少,而且儲存鐵也全部用完。孩子還在不斷生長髮育,治療的目的不應只是糾正貧血,還應增加鐵的庫存量,以備孩子生長中血容量不斷擴充的需要。

◆怎樣預防缺鐵性貧血

預防缺鐵性貧血應該做到:①鼓勵母乳餵養,因為母乳中的鐵吸收利用率較高。②無論母乳或人工餵養,均應強調及時添加含鐵豐高的輔食,以補充鐵的不足。③牛奶必須經加熱處理,以避免因過敏而致腸出血。④嬰幼兒所吃穀物、米粉等最好經過強化加鐵處理。⑤對於早產兒可以早期補充鐵,以預防缺鐵。

◆吃什麼樣的食物能補鐵

醫學研究表明:已知大多數食物含鐵豐富,但是食物的含鐵量與機體對其吸收量不一定成正比。關鍵是各種食物中,鐵的生物利用率不同,進餐時,各種食物相互影響,有的促進了鐵質的吸收,有的則抑制鐵的吸收。瞭解這些知識,就學會了怎樣合理搭配食物,才能促進鐵的吸收。食物中鐵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存在於動物類食品中的鐵,叫血紅蛋白鐵,如動物內臟、血液、禽備瘦肉及魚類中的鐵,這些鐵進入人體內可直接被吸收。尤其是肝臟、血液含鐵最豐富。另一種是存在於植物類食品中的鐵,叫非血紅蛋白鐵,它的吸收受許多因素的干擾,吸收率較低。要特別指出的是雞蛋中的鐵也屬於這種不好利用的鐵。新近研究發現,維生素C和動物食品中的某些因子,可以促進食物中鐵的吸收。所以,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或將肉食與植物性食物一起食用,可以促進非血紅蛋白鐵的吸收。而有些食物中含有磷酸鹽、草酸鹽、鞣酸、纖維素等都是阻礙鐵吸收的因素,如食用芹菜、菠菜、韭菜、飯後喝濃茶,可大大降低鐵的吸收。在這裡還需糾正“菠菜能補鐵”的不正確觀點。菠菜中的鐵確實含量較高,但因為它還含有草酸,二者互相作用生成沉澱物,使鐵難以吸收,便失去了治療貧血的作用。


◆孩子患了大細胞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嗎?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是紅細胞光長個子,體積大—“肥胖”,而且不會“下仔”,不會分裂繁殖紅細胞,使紅細胞的數量減少。其主要原因是能使紅細胞分裂增殖的物質——葉酸、維生素B2缺乏。人體對葉酸及維生素B2的需求量較小,如果平常做到平衡膳食,一般不會書缺乏。但出現以下情況時容易造成葉酸與維生素B2缺乏。①母乳餵養,偏吃素食可致維生素B12缺乏;餵羊奶的孩子易缺②慢性腹瀉可以導致葉酸與維生素B12吸收不良。③孩子期需要量增加。④長期服用廣譜抗生素和抗癲癇藥,如苯以影響葉酸的供應。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多見於4~12個月的嬰幼兒,主要有貧血面化和精神神經三方面的表現:

(1)貧血:起病隱匿,逐漸加重,面色蒼黃,顯浮腫呈虛胖樣。嚴重者可伴發血小板減少而出血。

(2)消化道症狀:常見有口炎、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及慢性腹瀉。

(3)精神神經症狀:精神神經發育落後,如表情呆滯、少哭笑睡、對周圍反應遲鈍、會坐會站都遲或者出現智力倒退,原來已學會的東西,如原來會招手現在不會了,原來會喊“爸爸、媽媽”,現在不會喊了。有時還會出現全身或部分肌肉不規則震顫,一般先出現手足、唇、舌震顫,嚴重時波及全身。結合上述表現及血液化驗,即可做出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的診斷。

維生素B:和葉酸是治療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的特效藥物,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預防感染:患這種貧血的孩子極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從而使病情加重,故應注意預防和治療上呼吸道感染。

(2)增加食補:因餵養不當的輕症貧血患兒僅多吃些富含葉酸及維生素B2的食物即可好轉。一般病人也應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添加輔食,以期從食物中攝入較多的維生素B12及葉酸。

(3)藥物治療:原則上應該是缺什麼補什麼,不應該同時應用酸和維生素B12。因為維生素B2缺乏所致的貧血,如果加用葉酸治療,可以使神經系統症狀加重。但是如果二者同時缺乏,應該兩種藥物同時應用。究竟怎樣治療,應聽醫生的意見。

(3)注意補鉀補鐵:在應用葉酸與維生素B2治療的早期,應該補鉀。因為在開始治療後2~4天紅細胞生成明顯增加,可導致血鉀突然降低。口服氯化鉀片0.25~0.5克,每日3次,即可避免血鉀降低。在貧血恢復期,應該加服鐵劑,以免在紅細胞增生旺盛時發生缺鐵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的患兒一般需要連續治療3~4周,直至血紅蛋白恢復正常為止。

◆再生障礙性貧血能不能治好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由於造血的骨髓出了毛病,不造血了,所有的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都減少了。所以,在血液中血漿液體成分多,血細胞及固體成分少,血液很稀。因此患兒具有貧血、出血和反覆感染三大表現。這種病只要做個骨髓檢查,就可以診斷。再生障礙性貧血可見於任何年齡,以兒童時期多見。不能找出誘發本病的原因者,稱為原發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約佔50%。如果患病前用過抑制骨髓的藥物(如氯黴素、抗癌藥等)接觸過放射線、患過某些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由這些誘發因素引起的,稱為繼發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一般來說,起病急、惡化進展快、病情嚴重者,稱為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起病緩慢、進展慢、病情輕者,稱為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由於各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不同,因而沒有一種治療方法可以用於治療所有的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醫生是根據不同類型選用不同的方案進行治療的。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程度很高,一般的治療方法常無效,因此診斷一旦確立,應儘早進骨髓移植。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經過長期的治療可以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主要採用雄性激素、中藥、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和支持療法,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6個月內病死率達90%以上;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大多數可以長期存活,部分患兒可惡化發展成為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愈後很差。

◆孩子為什麼會得上溶血性貧血

溶血性貧血是指骨髓造血的速度沒有紅細胞破壞的速度快而發生的一類貧血。引起紅細胞破壞(溶血)的原因有紅細胞本身易破壞的因素,還有紅細胞以外的攻擊破壞因素。其原因很多很複雜,弄清原因是醫生的責任。孩子的骨髓造血能力比成人差,所以孩子溶血時更容易出現貧血。當然治療溶血性貧血重要的是去除引起溶血的原因。貧血嚴重時應輸紅細胞或全血。


奶爸修煉記


缺鐵性貧血的病因有很多

攝人不足

多見於嬰幼兒、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婦女。嬰幼兒需鐵量較大,若不補充蛋類、肉類等含鐵量較高的輔食,易造成缺鐵。青少年偏食易缺鐵。女性月經過多、妊娠或哺乳,需鐵量增加,若不補充高鐵食物,易造成缺鐵性貧血。長期食物缺鐵也可在其他人群中引起缺鐵性貧血。

吸收障礙

多種原因造成的胃腸道功能紊亂,如長期不明原因腹瀉、慢性腸炎、Crohn病等均可因鐵吸收障礙而發生缺鐵性貧血。轉運障礙(無轉鐵蛋白血癥、肝病)也是引起缺鐵性貧血的少見病因。

丟失過多

見於各種失血,如寄生蟲感染和痔瘡等

但對於孩子來說,最常見就是飲食中鐵含量不足,需要在飲食中確保足夠的紅肉、血製品、內臟等富含鐵的食物,或者採用合理補鐵製劑預防缺鐵。


我們是倡導循證營養的科學團體,期待您的關注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茄子營養師


缺鐵性貧血是寶寶常見的病症之一,是由於體內鐵的存儲量滿足不了紅細胞生成需要,從而導致貧血的發生。主要發生於6個月到3歲的嬰幼兒。

先說說原因:

1:先天體內鐵儲備不足

新生兒體內總鐵量的75%以上在血紅蛋白中,所以新生兒體內鐵的含量取決於血容量和血紅蛋白的濃度,而這些恰恰與體重成正比。因此寶寶出生時體重越輕的貧血的概率就越大。即使寶寶是正常體重的足月出生,從母體中儲備的鐵能滿足出生後3-4個月造血的需求,出生後得不到及時的補充,貧血就在所難免了。

2:生長髮育的快

嬰幼兒時期生長髮育最快哦,3-5個月的體重就為出生時的2倍,隨著體重的增加,如果不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就很容易貧血。

3:吸收不好,丟失的多

正常嬰幼兒每天排洩的鐵比成人多,此外慢性腹瀉,反覆感染都會影響鐵的吸收。過敏體質的寶寶如果有腸道出血的症狀也會影響鐵的吸收。

再說說預防

1:檢查母乳餵養

純母乳餵養一般能滿足6個月內的寶寶對鐵的需求。如果媽媽的母乳不足就要考慮配方奶粉,選擇配方奶粉的時候要考慮鐵的含量。

2:科學添加輔食

可以選擇含鐵豐富的食物,比如蛋黃,肝泥,瘦肉,魚泥等。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議:

7-9個月的寶寶

每天奶量600毫升以上,適量強化鐵嬰兒米粉,厚粥,爛面等穀物類。肉禽魚50克,適量蔬菜水果,根據寶寶適應情況,逐漸添加到1個蛋黃或雞蛋(過敏寶寶可以迴避,同時增加肉類30克)

10-12個月的寶寶

每天奶量約600毫升,適量強化鐵嬰兒米粉。軟爛的飯等穀物類。肉禽魚50克,雞蛋1個,繼續嘗試不同 種類的水果蔬菜,可自己啃咬香蕉,煮熟的胡蘿蔔等。

13-24個月的寶寶

每天奶量約500毫升,50-100克強化鐵嬰兒米粉,麵條,饅頭等穀物類。肉禽魚50-75克,雞蛋1個,繼續嘗試啃咬大塊水果和煮熟的蔬菜,增加食量。

3:定期檢查血紅蛋白

出生6個月,9個月各檢查一次,以後每半年檢查一次。血紅蛋白低於110克即為貧血。


愛跑馬拉松的谷醫生


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貧血,也就是說血液中紅細胞數和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量低了。

寶寶出生後,從母體帶了一些鐵,可以讓他用到4-5個月,所以,這個階段的寶寶一般不會貧血。

最容易出現貧血的是6個月到兩歲的寶寶。



貧血的寶寶會怎麼樣呢?又白又乖呢!不想吃飯,也不想活動,爸爸媽媽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那麼怎麼補鐵呢?食物、配方奶粉、強化鐵米粉、鐵劑等都是補鐵的辦法。

母乳餵養的寶寶4-6個月及時添加輔食,一般就不會出現缺鐵性貧血。建議從含鐵米粉開始添加,好消化,不易過敏。

配方奶粉餵養的寶寶自然應該喝含鐵量高的配方奶粉。一般來說,每100克奶粉中含4-12毫克鐵即可,記住不是越多越好哦。

需要注意的是,3歲以下的寶寶儘量不要喝鮮牛奶,喝配方奶粉。

如果寶寶缺鐵嚴重,醫生會建議服用補鐵劑。一定按照醫生建議的量來補充,不要超量。

記住寶寶喝完後要及時漱口或刷牙,可以避免出現牙齒變黑。不過如果出現牙齒變黑、大便變黑也不要擔心啦,因為這只是暫時性的。

爸爸媽媽如果還是很擔心,不妨找幾本書讀讀,比如《寶寶常見病防護與護理》等,一定會幫助到寶寶的。


開放式書房


孩子缺鐵性貧血,是因為孩子體內鐵含量少,導致紅細胞生成減少導致的貧血。
為什麼缺鐵會導致紅細胞生成少呢?是因為鐵是組成紅細胞必不可少的原料,少了這些原料,就不能製造紅細胞,那可不就貧血了。
寶寶在出生之前,媽媽通過胎盤會傳給寶寶足量的鐵,這些鐵在孩子體內貯存著。等生後,因為母乳中的鐵不夠,他們就開始使用了。一般而言貯存的鐵能維持孩子4-6個月左右的需求量。如果孩子在4-6月齡,添加輔食時沒有添加富含鐵的食物,就可能導致孩子出現缺鐵性貧血。另外,早產的孩子因為在媽媽體內貯存的鐵不足,生後母乳鐵也不足,容易產生缺鐵性貧血。
孩子出現缺鐵性貧血時,如果是輕中度的,一般沒有什麼表現。出現重度時,可能會表現出皮膚粘膜蒼白,身體瘦弱,不愛吃飯,異食癖,易煩躁、對外界事物沒啥興趣,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等。
如果孩子有以上的表現,可以給寶寶查個指血,對於孩子而言,以血紅蛋白的含量評價是否是貧血,下面是標準:
對於4-6月齡寶寶,血紅蛋白含量小於100 g/L,6月齡-6歲以下的寶寶,血紅蛋白含量小於110 g/L,6歲以上的孩子,血紅蛋白含量小於120g/L,就可診斷為貧血。對於貧血的程度:
  • 低於正常參考值高於90g/L為輕度貧血;
  • 60-90g/L為中度貧血;
  • 30-60g/L為重度貧血;
  • 30g/L為極重度貧血。
在補充鐵劑上面,對於輕度的,通過多攝入富含鐵的食物就行了,下面這些食品富含鐵,可以給寶寶多吃些:紅肉(裡面的血多,血裡面有鐵,這種鐵最容易吸收),動物肝臟,蘑菇,蛋黃,扇貝,芝麻,核桃等。
對於中度以上的貧血,可以通過口服鐵劑補充,補充1月之後,複查血常規,如果恢復正常了,再補充1個月,如果不正常,需要增加劑量或者明確是否有其他導致貧血的原因。
怎麼預防孩子貧血呢?
對於母乳餵養的早產兒,建議1歲內,每天補充1-3mg/kg的鐵。
所有孩子在4-6月齡添加輔食時,一定要添加富含鐵的食物。

兒科醫生孔令凱


小兒缺鐵性貧血其發生的根本病因是體內微量元素鐵的缺乏,致使人體血液中主要成份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發生的貧血。

小兒缺鐵性貧血的治療主要是要找到缺鐵的原因。

缺鐵的原因常見小孩吃的方面攝入含鐵的食物不足或是有一些基礎疾病,比如大一點的寶寶挑食的問題,不吃肉類食物。一歲前喝母乳的寶寶有可能是媽媽本身就是貧血造成或是沒有及時添加含鐵的輔食,還有些有慢性失血性疾病應予及時發現對症治療;如果發現貧血了治療上多補充鐵劑,但鐵劑口感都偏差,而且服藥週期長。小孩很難長期堅持服用。所以找到原因及時從食物中補充鐵劑用食補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