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解读《红楼梦》中的权力寻租现象

《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是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作品,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其中最发人深省的是多次出现权利寻租的事例,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特别是司法制度的没落和腐朽。

权力寻租概念源于经济学中一个解释特定腐败现象的重要理论,即寻租理论。也就是说掌握了权力的官员或者大家族的实权派,以权力为筹码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通俗的说,就是权力商品化,具体表现形式很多,比如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等等。有了权力寻租就一定会产生腐败。

当我们阅读《红楼梦》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的权力寻租的案例。下面我们以贾雨村、王熙凤等人来具体分析一下。

贾雨村的权力寻租

贾雨村本来是一个胸有大志的读书人,考中了进士,当上了知府,但是贪婪残酷,且又自恃才高看不起上司,所以被弹劾,丢了官职,后来又借助林黛玉父亲林如海的力量,利用荣国府贾政的关系,官复原职,当上了应天府知府。上任之后,他利用职权,大搞权利寻租,权权交易等等,大搞腐败。

下面看两个典型案例。

解读《红楼梦》中的权力寻租现象

贾政帮助贾雨村起复,做了应天府知府


案例一、贾雨村判葫芦案

贾雨村当上应天府知府后,马上就受理了一件人命官司。原来,甄士隐被拐卖的女儿英莲,被拐子先后卖给了冯渊和薛蟠两家。结果两家都要人,不要钱,打了起来,冯渊被失手打死,薛蟠毫不在意,收拾一下进京去了。贾雨村大怒,本来想秉公执法,却被一个门子使眼色不让他发签捉拿薛蟠。贾雨村退堂后,单独询问门子。门子告诉他,要想官做的长远,或者要升官,一定要把省里的贵族家情况摸清,小心伺候,才能保住官职。就拿本省来说,就是贾家、史家、薛家、王家四大家族,四大家族互相联姻,一荣皆荣,一损皆损,彼此之间联系紧密,互相照应。您的这个官职都是贾家王家帮助才得到的,不如做个人情了结了这个官司!

解读《红楼梦》中的权力寻租现象

门子劝贾雨村想办法了结此案,讨好四大家族

贾雨村犹豫了,他说,事关人命,人命关天。我又是蒙皇上隆恩,重新起复的,本应该尽忠报恩,怎么能够徇私枉法呢?门子劝他,您说的大道理都对,只是说得行不得,如果按照您说的去办,恐怕自身难保,还怎么报效朝廷!

贾雨村思虑再三,又去打听了原告冯渊家的情况,主要是想多得些赔偿,于是贾雨村心里有底了,就徇私枉法,判决薛家赔偿了冯家一些银子,然后就胡乱结案了,一场人命官司就此了结。贾雨村为了请功买好,急忙写了两封书信,一封写给贾政,一封写给京营节度使王子腾,说薛蟠事情已经了结,不必过虑。贾雨村虽然没有得到金钱做为酬劳,但是四大家族肯定会用其他方式回报他的。权权交易,也是权力寻租的一种。

解读《红楼梦》中的权力寻租现象

贾雨村乱判葫芦案

点评:贾雨村这次借助林如海、贾政等人的力量起复之后,是想忠君报国,好好有一番作为的。但是当四大家族出现麻烦,需要贾雨村用掌握的权力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时候,贾雨村稍微犹豫后,就选择了权力寻租,用权力来讨好、回报四大家族,让朝廷赋予的权力成为四大家族的打手和帮凶,就连人命大案也通过暗箱操作来处理,借助权力为四大家族解决了麻烦。这是贾雨村一系列贪赃枉法、权力寻租的起点,从此之后,他就在权力寻租、贪赃枉法的不归路上飞奔。

案例二、贾雨村制造冤案,讹诈石呆子古董扇子

贾赦看到别人有几把好扇子,就想自己搜罗一些,多方打听,知道了有一个穷困潦倒的石呆子,有一些名人画的扇子,就让贾琏去买。无奈石呆子人穷志不短,就是不卖,贾琏无计可施,气得贾赦天天骂贾琏无能。

这里本来没贾雨村的什么事儿!贾赦一开始并没有找他,但是贾雨村自从多年前的葫芦案开始,自觉的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四大家族当打手,当狗腿子,所以贾雨村轻车熟路,捏造了一个罪名,讹诈石呆子欠了官银,抓进了衙门,让石呆子家人变卖家产补偿,于是就抄来了这些扇子,送给了贾赦。

解读《红楼梦》中的权力寻租现象

为了几把扇子,贾雨村弄的石呆子倾家荡产

这件事,在《红楼梦》里并没有明写,是在第四十八回里,用平儿转述来描写的。我们看看原著: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

点评:

连平儿一个文化不高,不大出门的通房丫头都知道贾雨村,不到十年,生了很多事!这些事,肯定是贾雨村利用朝廷赋予的权力,来充当四大家族的打手、狗腿子的。贾雨村为了自己的乌纱帽和黄粱梦,不知道替四大家族做了多少徇私枉法的事情!胡乱审结薛蟠斗殴打死冯渊的案子,让薛蟠等人逍遥法外是第一次!巧取豪夺,诬陷抓捕石呆子,讹诈二十把古董扇子是最近发生的一件。

我们分析后可以发现,贾雨村给四大家族当打手狗腿子,已经从被动变为主动,从不情愿到情愿。第一次薛蟠殴死人命案,贾雨村还有种种顾虑,现在听说贾赦想要几把扇子,根本都没找他,为了讨好贾赦,不惜让石呆子倾家荡产!或许贾雨村在荣宁二府都设置了眼线,专门打听,看看有什么事情,能用官府势力去摆平!贾雨村已经不仅仅是朝廷的官员,而是四大家族的奴才和帮凶了!

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权力寻租手段是多么巧妙,关系是多么复杂,让人眼花缭乱!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利用联姻形成了一个休戚相关、共荣共损的利益共同体,彼此常常有权、利的输送。而且他们和官府紧密勾结,亲如一家。

贾雨村主动把朝廷赋予的权力用来寻租,表面上看贾雨村帮贾府办事,好像没有拿到什么金钱,没有受贿。但是有四大家族做靠山,贾雨村就可以长保官位,搜刮民脂民膏,敲诈勒索,大发其财;还可以通过四大家族的关系,往上爬,当更大的官,发更大的财,搞更多的权力寻租!为自己牟取更多的利益!权力寻租并不一定仅仅是权钱交易,还可以是权权交易、权色交易、权物交易!贾雨村靠着和四大家族进行权权交易,那么在获取了权力之后,就可以和其他人搞权权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了!这些都是权力寻租的具体表现!

贾雨村已经从一个只读圣贤书,有志成就一番事业报效朝廷的读书人,堕落成为一个只知道权力寻租,牟取个人利益的贪官污吏!

王熙凤的权力寻租

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在荣国府当家,可以说是荣国府的CEO。她精明强干,不信因果,胆大妄为,贪财如命。为了三千两银子,可以动用家族关系,干涉司法,逼死两条人命。为了赶走尤二姐,可以唆使尤二姐原来的未婚夫张华告状,又指使官府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还利用自己掌握的在荣国府管家的权力,收受家人乃至亲戚的财物,安排差事。

可以说王熙凤,对内对外把权力寻租做到了极致。

下面我们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为了三千两银子,弄权铁槛寺

长安县有个姓张的大财主,女儿叫金哥,已经许配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收了聘礼。后来却被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看上了,就打发媒人来求亲。张家想巴结现任太爷的小舅子,就想退婚,无奈守备公子不依;李衙内还坚持要娶,于是就争执了起来。水月庵的净虚师太不是一个严守戒律的出家人,她知道长安节度使云老爷和贾府关系最好,就受了张家的委托来找王熙凤,请求贾政写信给云老爷。凤姐一开始故弄玄虚,做出不想管、不等银子使的样子,净虚拿话一激,说张家不知道府上没工夫管,不稀罕谢礼,倒显得府上没手段!如果肯行,张家把全部家产拿出来孝顺贾府都情愿!下面是原著:

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

解读《红楼梦》中的权力寻租现象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断送两条人命

王熙凤就背着王夫人贾政等人,写了信让云老爷出面逼着守备退婚,王熙凤也坐享了三千两,而且从此恣意妄为,多行不义,干扰司法,大搞权力寻租,权权交易,权钱交易。不想张金哥和守备之子知义多情,先后自杀。王熙凤短短一封书信,就收了三千两,却断送了两条人命。

后来,贾琏偷娶了尤二姐,王熙凤怒火中烧。为了除掉尤二姐,同时警告吓唬贾琏,她暗中派人挑唆尤二姐前未婚夫张华去官府告状,要求追回原妻尤二姐。官府都和贾王两家有利益往来,况且受了贿赂,只说张华无赖,也不受理,打了张华一顿赶出来。这件事的前后颇多周折,此处不一一赘述,只是可以看到王熙凤和官府勾结的何等紧密,既能买通、逼迫张华做原告,又能控制官府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判决。可以想见,王熙凤代表的贾府和官府之间的权权交易,权力寻租到了何等紧密的程度!王熙凤自以为做事隐秘,人不知鬼不觉,但是第105回,宁国府被抄家一章中,一条大罪就是“强占良民妻女为妾,因其女不从,凌逼致死。”

解读《红楼梦》中的权力寻租现象

王熙凤唆使张华去官府告状

王熙凤不仅对外大搞行贿受贿,权权交易,对内也是大搞权力寻租,为个人捞取好处的。每当有人事变动,工程装修,种花种树,银钱过手、荣国府采购等等,所有环节只要王熙凤能插上手,都会拿、卡、要,把权力寻租,权力变现,为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王熙凤还克扣、迟发月钱,加上自己得到的贿赂(比如上文三千两)用于放高利贷,一年也能翻出不少银子,可谓把权力寻租做到了极致,恶事做绝。最后,贾府被抄家,搜出的高利贷借据(内有借券,实系盘剥)就是查抄贾府的一大罪状。而这些都是王熙凤背着别人做的,连贾琏都不很清楚。

案例二、贾芸找差事糊口的案例。

贾芸是贾府旁支五嫂子的儿子,父亲早死,娘儿两个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艰难。贾芸是个很孝顺的孩子,决定去找找贾府的门路,找个差事,赚些银子家用。贾芸先去找了宝玉,宝玉除了说他长的像自己儿子,拿他调侃说笑了一阵儿,也没帮上任何忙。倒是贾琏,告诉了贾芸一个消息,大观园里还有几处要栽花木,等这个工程出来,一定给你就是了!

贾芸听了以后,决心拿到这个工程,先去向舅舅借钱准备给王熙凤送礼,谁知道舅舅卜世仁哭穷一文钱都不借,出来撞到放高利贷的倪二,反倒仗义,借给了贾芸银子。贾芸买了冰片麝香,找到了王熙凤,巧舌如簧,说这些香料没有花钱,是一个开香料铺的朋友因为到外地做官,所以就送了一些冰片麝香给我,我和母亲商议了,送给别人,也不配使这样贵重的东西。只有您,快到端午了,还要花钱买,所以想来想去,只有孝敬您一个人才最合适,才不糟蹋这些东西!

\u0005

解读《红楼梦》中的权力寻租现象

贾芸为了得到栽花种树的工程,给王熙凤送礼

\u0005王熙凤既喜欢礼物,又爱惜脸面,看到这个贾芸说的如此入情入理,不由得心下得意而且欢喜,后来就把栽花种树的工程承包给了贾芸。贾芸喜不自胜,去办理了各项手续,从银库里领了二百两银子回来,母子各自欢喜。贾芸还了倪二钱,又花了五十两去买花草树木,净落下一百多两。我们可以预计,贾芸不会把这些银子全部放到自己口袋里的,肯定会再拿出一部分孝敬王熙凤,这样才能有以后的差事可以做。

王熙凤就是这样的,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大搞权钱交易,权物交易的。

从贾雨村、王熙凤的这几个案例来看,我们会发现典型的权力寻租腐败行为有下面的特征:

1、权力寻租起源于贪心。

贾雨村是一个很优秀的读书人,有很强的能力,也曾经有远大理想,但是人品差,恩将仇报,乱断葫芦案,断送了恩人女儿的一生。这样对不起恩人的

白眼狼,也不可能真心忠于朝廷,也不可能真正忠心于四大家族,他只忠于他自己。

王熙凤是一个才干特别突出的管理者,大小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但是人品差,利欲熏心,心狠手辣,只要有足够的好处,宁可负天下人,可谓德不配位,她只不过是荣国府的大管家,手上就有张金哥、守备公子、尤二姐等多条人命,如果她是个男人,出去当官,不知道会做出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

贾雨村和王熙凤大搞权力寻租,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贪心。

2. 当权者有行为底线,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惩罚,那么就无法阻止手下人用权力寻租。拿朝廷来说,任何一位皇帝也不会认为,官员们贪污受贿是好事,历朝历代都有相应的监督和惩罚措施。但是,派什么样的人去监督和惩罚官员呢?会不会也同流合污?所以,往往后来这些监督和惩罚就会变得形同虚设,贾雨村作恶多端,王熙凤恶贯满盈,都长期得不到监督、制止和惩罚。拿王熙凤来说,她负责荣国府各项工程的发包、负责财务报销、验收等等,也就是说,

一项工程从头到尾,所有环节都是王熙凤自己说了算,自己监督自己,所以就能为所欲为,权利寻租。这说明,权力一旦离开了约束、离开了监督,必然会造成腐败。好在因果报应,毫厘不爽,用红楼梦中的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误了卿卿性命。

贾雨村、王熙凤这样的以权谋私,权力寻租者,对朝廷、贾府的危害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损公肥私,富了自己,穷了大家。贾雨村徇私舞弊,敲诈勒索,不知道让多少百姓倾家荡产,自己的腰包却鼓鼓的!王熙凤掏空了贾府,让贾府更加入不敷出,自己肥了,贾府倒了。还给朝廷和贾府声誉的造成了巨大损害!贾雨村是朝廷官员,却无恶不作,百姓们不光对贾雨村本人不满,也对朝廷不满!王熙凤唆使张华告状,弄的满城风雨。贪赃枉法,逼死张金哥、守备公子,影响极坏!知情人谴责的不仅仅是王熙凤,还有贾琏,甚至贾府。王熙凤背着贾琏、贾政做的这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都被贾府的政敌们探听了去,记录整理,被御史弹劾。贾府后来被下旨抄家,有两大罪状,比如放高利贷,强夺张华未婚妻,逼死尤二姐,全都是王熙凤做的恶。

忽喇喇如大厦倾,封建社会和贾府最后走向没落、崩溃,都是因为有贾雨村、王熙凤这样的蛀虫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搞权力寻租,到最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无论是权力寻租的哪一方,最后都受到法律的严惩。这或许是《红楼梦》这部伟大的著作给我们的启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