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孩子有了這些特徵,說明已經被寵壞,父母要及時糾正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疼愛孩子也是理所當然。更不用說有些父母因為工作等原因少有時間陪伴孩子的時候,心裡更會暗暗偏向於給孩子更多的寵愛以作補償的安慰。更不用說打罵孩子了。

現在不像從前,大家開始注重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就有了多餘的心力去注重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長也都知道不能過分溺愛孩子。

孩子有了這些特徵,說明已經被寵壞,父母要及時糾正


他們同樣知道溺愛孩子會“慣壞”他們,也瞭解過一些關於溺愛孩子帶來的危害。但是,很多家長都分不清,愛孩子和溺愛孩子的那條分界線在哪裡。他們無私地把自己的愛奉獻自己的孩子,可等到回頭的時候,才驚覺自己的孩子怎麼會養成了這樣那樣的壞習慣,而那時,父母再去指責孩子,讓孩子糾正這些壞習慣就非常困難了。

從什麼方面去觀察孩子時候有被寵壞的跡象就特別有必要

一、是否尊敬長輩

有那麼一種說法,孩子是上天給家庭禮物。對於家裡老人來說孩子不僅僅是禮物,更是香火的延續,不管是什麼,老人總是會對孩子更多的寵愛。對孩子有求必應,百依百順,使得孩子知道跟著爺爺奶奶就有好處,非常黏著家裡老人。

孩子有了這些特徵,說明已經被寵壞,父母要及時糾正


對於老人來說孩子的依賴會讓他們很開心,但是時間長了,孩子會對這種輕易就獲得的寵愛看作理所當然,甚至會對老人越來越不尊重,稍微有不順心意的地方,甚至還會呵斥老人。

特別是因為工作問題長期讓父母幫忙帶孩子的家庭,因為接觸時間少,沒有辦法給自己的孩子樹立尊重長輩的榜樣,也不容易發現孩子的不尊老的問題,有時候老人還會幫襯,認為是童言無忌,長大就好了。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俗話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孩子連自己家的長輩都不尊敬,又怎麼會去尊敬別人加的長輩呢。

孩子有了這些特徵,說明已經被寵壞,父母要及時糾正


意識應該從小樹立,教育就是要從娃娃抓起。家長不應該跟著老人一樣把孩子對老人的不尊敬當作童言無忌,嚴格樹立規矩,孩子才能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

二、是否會體恤父母

孩子在尚未踏入社會之前,在自己經濟獨立之前都是依靠父母的養育。這是無可厚非的一件事。但是,就像上面說的那樣,人如果一件事情獲得得太容易了,容易覺得理所當然,不知道珍惜。

有些父母對孩子分外寵愛,像捧在手裡地寶石一樣呵護著,讓孩子吃好喝好給最好的給孩子。

但是在給予孩子愛的時候,也有做好感恩的教育。

孩子有了這些特徵,說明已經被寵壞,父母要及時糾正


如果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的寵愛就會把孩子變成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沒有自理能力的人。因為他覺得父母對孩子奉獻都是理所應當,又怎麼會去鍛鍊自己的獨立能力呢,反正怎麼樣都會有人照顧。

最簡單的例子,如果父母讓孩子做家務這種最簡單的要求,孩子都並不情願的話,就說明孩子還沒有真正瞭解,體恤自己的父母,沒有明白自己擁有的是怎樣得來不易。

三、不隨意打斷別人說話

想來很多家長都會忽視這方面的教育。不打斷別人說話不僅僅是最基本的禮貌,更能體現對人的尊敬。

碰到過許多孩子,都會有這樣的毛病,興致上來就不管不顧,一定要自己把話先說完,不看父母是否在和客人說話,父母是否在打電話。若是父母在談話中不理自己,便開始鬧。

孩子有了這些特徵,說明已經被寵壞,父母要及時糾正


這種現象其實也是孩子被寵壞的標誌,想必父母都會教孩子尊重別人,卻忽略了不打斷別人說話也是尊重別人。孩子是無罪的,我們應該先讓孩子知道這一點,有這個意識了,才會去踐行。

同時父母也要以身作則,跟孩子相處也要遵循這一原則不拿大人的身份壓孩子,隨意打斷孩子說話。

四、動不動就哭鬧

是否聽過這樣的抱怨:我家那個小祖宗太皮了,看到什麼都想要,不給他就鬧。或者是網上那些流傳熊孩子傳說,在公共場合各種打鬧,父母怎麼也攔不住。

其實,孩子只是一張白紙,當孩子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問題的時候家長應該思考自己是否教育得當

對於孩子來說玩鬧是孩子的天性,對於孩子來說在哪裡都可以是樂園何來公共場合之分。

孩子有了這些特徵,說明已經被寵壞,父母要及時糾正


家長沒有給孩子輸入公共場合的概念,沒有適當的給孩子懲罰,只是在孩子玩鬧的時候呵斥孩子,孩子怎麼會理解父母為什麼要壓制自己。

同樣的,如果事事都滿足孩子,或者孩子一哭鬧就遷就他,孩子便知道哭鬧可以解決問題,就容易依賴哭鬧,甚至會以自我為中心,讓別人不得不遷就他。

學習首先應該學的是如何做人,人的品行才應該是一個人在社會立足的根本,而孩童時期更是孩子性格成形的最關鍵時期,所謂三歲看老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正確教育,不過分寵愛是家長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