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离婚的张幼仪重新为人生按下快进键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中的徐志摩,潇洒飘逸,一派文人情怀;

而生活中的徐志摩,对待发妻张幼仪的冰冷,完全是另一种做派。

1915年,18岁的徐志摩与15岁的张幼仪遵从父母之意结为夫妻,生下长子不久,徐志摩出国留洋,妇唱夫随,张幼仪为了追随徐志摩也来到伦敦。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离婚的张幼仪重新为人生按下快进键

张幼仪与长子

徐志摩从伦敦大学经济学院转到康桥(又译剑桥)皇家学院,夫妻二人居住在离康桥6英里的小城镇沙士顿。张幼仪每天忙于洗衣做饭、打扫房间,精心照顾徐志摩的生活。

不久,张幼仪再次怀孕,当她兴高采烈地把这个消息告诉徐志摩时,却得到冷冰冰的回应:把孩子打掉。随后,打击接踵而至。先是徐志摩突然“再别康桥小家”,然后派朋友上门游说张幼仪:“只做徐家的媳妇,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

01 淑女遇神童

被徐志摩视为“乡下土包子”的张幼仪,其实家世显赫,是江苏省宝山县的首富,父亲是当地名医,二哥张嘉森在日本留学时与梁启超结为挚友,回国后担任《时事新报》总编,还是段祺瑞内阁国际政务评议会书记长和冯国璋总统府秘书长,四哥张公权二十八岁即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是上海金融界的实力派。

张幼仪从小受旧礼仪教育,遵从三从四德、循规蹈矩。其父脾气暴躁、非常挑剔,生气时就会提高嗓门、乱摔东西。除非父亲要求,不然她很少在父亲面前出现,而且大小事情都得揣摩父亲心思,十分孝顺。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离婚的张幼仪重新为人生按下快进键

儿时的徐志摩与父母

才子徐志摩是在富绅之家长大,父亲徐申如在浙沪金融界和实业界拥有相当的地位,家底殷实。徐申如却一直以徐家只有铜臭味,几代人未曾有人取得过功名而遗憾,为此主动攀附清朝最后的状元张謇,并且交往密切。

作为独子的徐志摩打小天资聪颖,读书虽不用功,但每次作文分数都是最高的,徐父从儿子身上看到光耀门楣的希望。经人引荐,徐父以1000大洋的代价,让儿子成为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弟子。

张幼仪的四哥张公权视察杭州中学时,看到徐志摩的文章,为他小小年纪如此文采所打动。

爱才心切的张公权,立刻想到待嫁的妹妹,打听徐家的情况后,给徐父写信提亲。

徐父一看是当时的浙江都督秘书的张公权提亲,自己的商途还多有仰仗之处,且张家还是读书人家,自家几代从没有取得功名,能与张家攀上亲家自是求之不得。

1915年,张幼仪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而徐志摩仅仅是:“媒妁之命,受之父母。”

徐、张两人成婚后,生下长子阿欢,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徐志摩看张幼仪愈发的腻歪,正好恩师梁启超敦促他出国学习。

23岁的徐志摩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硕士学业,又到伦敦攻读经济博士学位。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离婚的张幼仪重新为人生按下快进键

02 分道扬镳

当徐志摩提出离婚时,身怀有孕的张幼仪身处异乡、举目无亲,只好去信求助二哥张嘉森。张嘉森叮嘱妹妹“万勿打胎,哥哥来养”,并且让胞妹到巴黎与自己会和。

张幼仪在巴黎认识到:自己既不能做为儿媳回到徐家,做为出嫁的女儿也不能回到娘家,只能靠自己。

张幼仪随同七弟到德国产下二子彼得,徐志摩随后赶到,却不是为见母子,而是要求离婚。张幼仪放下心中的痛,眼含冰冷的眼泪签署离婚协议。

这是民国历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徐志摩随了心意,回国去追他的女神林徽因,并且登报申明徐、张两人解除婚约。

张幼仪将生子离婚和想继续求学的情况写信告知曾经的公婆,徐父深感愧对张幼仪,每月寄给300大洋的生活费,同时认张幼仪为干女儿,将名下所有财产分做三份:老辈一份,徐志摩一份,张幼仪一份,算是给被抛弃的张幼仪一个安身立命的经济支持。

张幼仪体味了人生的悲凉,决心要壮大自己,进入德国的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在德国她系统地学习了新派的教育,完成了心底的遗憾。

只可惜小彼得来不及长大,便在3岁时死于腹膜炎,在国外孑然一身的张幼仪决定回国。

03 一个涅槃重生,一个魂归云山

1925年,张幼仪回国后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在二哥张嘉森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张幼仪最初是个金融方面的门外汉,虽毫无经验,但她以空杯的心态,潜心学习。同时地将办公桌摆在银行大厅的最后头,这样银行的全景就能一览无余。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在张幼仪的管理下,原本亏损严重的银行,次年就转亏为盈,三年后资本超过两千万,张幼仪也被推举为银行董事,可谓是金融界的奇才。

当时的银行职员后来这样回忆道:“那年她约40岁左右,腰背笔挺,略显高大,神情端庄大方,有大家风范。她就在我们营业厅办公,准时上下班,除接电话外,很少说话,总是专心看文件。我经常要将报表和装订好的传票本请她盖章,有时听到她打电话时用德语。”

张幼仪还开办了上海第一家时装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她的公爹加养父徐申如是第一大股东),采用独特的立体剪裁法,改良了中式服装的样式,在上海滩风靡一时。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离婚的张幼仪重新为人生按下快进键

徐志摩拿着离婚协议追求林徽因却遭遇了失败。后来他的好友兼校友王庚因到哈尔滨就任警察局长,无暇照顾妻子陆小曼,将其托付给徐志摩。没曾想两人在频繁的接触中暗生情愫,最终导致王庚、陆小曼的离婚。

徐志摩要娶陆小曼遭到徐父的坚决反对,徐父本对儿子抛弃张幼仪就极其不满,现在又要娶离过婚的女人进门,简直就是败坏门风。

徐父经不住儿子的苦苦央求,只好答应,但提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要求:徐志摩的再婚必须征得前妻张幼仪的同意。

张幼仪苦苦的自我提高,本有与徐志摩破镜重圆的想法,但当前夫提出请求后,却通情达理地同意了。

徐志摩、陆小曼终于顶住社会的压力走到了一起。两人再婚时,还请梁启超做证婚人,梁启超在婚礼上将两人好一顿教训和批评。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离婚的张幼仪重新为人生按下快进键

五年后,徐志摩飞机失事,陆小曼得知消息后,悲痛的情绪用郁达夫所言:难以言表。陆小曼要去山东接徐的遗体,被所有人劝阻,最终张幼仪令长子接回了其父的遗体,其中还有一件遗物便是陆小曼的山水作品,徐志摩一直带在身边,陆小曼见过后更是悲痛欲绝,写下挽联: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此后,陆小曼拒绝所有的交际,对外界的任何批评和指责不曾回应一个字,用此后34年的余生,编辑整理了《徐志摩日记》和《徐志摩诗选》。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离婚的张幼仪重新为人生按下快进键

04 错误的相交平行线

张幼仪是民国时期新旧文化碰撞的典型,她在传统文化熏陶下长大,以孝义为自己的人生准则,离婚后还操办婆婆和徐志摩的葬礼,在徐志摩死后,策划出版了台版《徐志摩全集》。当张邦梅(张幼仪八弟的孙女)筹写张幼仪的自传《小脚与西服》时,她还反复叮嘱张邦梅“对徐志摩一定要手下留情”。

她在国外又接受了西式文化的教育,离婚后没有变成怨妇,而是凤凰涅槃活出了自我。她晚年对张邦梅(八弟的孙女)说:“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一个人。”

所以说:张幼仪一只脚停留在旧文化的阴影里,另一只脚踏在新文化的土壤上,游离于两边,始终没有选择。

徐志摩是个极其浪漫的人,不然写不出那么浪漫的诗句。他是那个时代文人的缩影,虽然剪掉了辫子穿上了西装,却没有根除男尊女卑的观念,他要追求他心中的婚姻,从不考虑女方的感受。

对于徐志摩的为人,现在的世人总认为是个人渣,然而徐、张两人离婚后,张幼仪的兄弟与徐志摩的关系却非常融洽。

梁实秋曾如此对他评价道:他饮酒,酒量不洪,适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尔打麻将,出牌不假思索,挥洒自如,谈笑自若 ;他喜欢戏谑,从不出口伤人;他饮宴应酬,从不冷落任谁一个。

林徽因也曾在《悼志摩》中如此写道:志摩是个很古怪的人,浪漫固然,但他人格里最精华的却是他对人的同情、和蔼和优容 ;没有一个人他对他不和蔼,没有一种人,他不能优容,没有一种的情感,他绝对地不能表同情。

张幼仪与徐志摩本应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在千万芸芸众生之中错误地相遇,虽然婚姻使两人同床,但两人都走不进对方的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