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康熙斗倒鳌拜,为何雍正为其平反?

周言华


提起鳌拜,大多数人通过老师的讲述、电视剧的刻画等途径都认为鳌拜是一个独断专横、有谋反想法的奸臣。想必大家都知道当初康熙皇帝巧计除鳌拜的故事,大家也都是因为这个故事而对鳌拜产生了上述的观点,但是,这个故事中的鳌拜真的是他原本的形象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鳌拜的生平,鳌拜是皇太极身边的重臣,满清皇朝的建立与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出生满清镶黄旗的他是正儿八经的皇室贵胄(与于谦老师是一个旗啊),在皇太极死后,关于皇位的传承出现了分歧,以索尼、鳌拜为首的大臣拥戴皇太极的儿子豪格,而另一方则是努尔哈赤的皇子——多尔衮。其实当时是多尔衮占优势,但由于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牵制的原因,多尔衮不得不放弃内战的想法,改立皇太极只有六岁的儿子——福临继位,多尔衮则担任摄政王。

福临就是大名鼎鼎的顺治帝,但是这位皇帝在前期一直被多尔衮压制的死死的,顺带着当初拥立豪格的索尼、鳌拜等人也被多尔衮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当时鳌拜手握重兵,是多尔衮的心腹大患,于是多尔衮几次三番想寻找罪名除掉鳌拜。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鳌拜、索尼等人多次相互开脱,保全了彼此的性命,然而这也让几人连续被削官降级,直到多尔衮死后索尼、鳌拜等人才得以官复原职。

顺治皇帝在位期间,鳌拜索尼等人受到重用,彼时鳌拜虽然有功,但资历地位较索尼等人颇为不如,加之顺治皇帝乃有为之君,做臣子的不敢造次,所谓君臣和睦,不过如此!

顺治帝死后,年仅八岁的康熙皇帝被推上龙椅,由于康熙年纪太小,所以顺治驾崩之前就已经想好了怎样做来维护皇室的统治,就让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四人辅助,希望通过互相牵制来维护小皇帝的统治。这一做法并不新鲜,当年汉武帝传位年仅八岁的汉昭帝刘弗陵,也曾指定四位辅政大臣。

但是当时索尼年事已高,无心朝政,遏必隆胆小怕事,不堪大用,相较于鳌拜与苏克萨哈来说不值一提,故而四位辅臣始终各自为政,其中隐隐有以苏克萨哈为首的迹象。

鳌拜出于对大清统治以及自身权利的担忧,就想除掉苏克萨哈。此时的他手握兵权,想要除掉谁也不需要看谁的脸色,于是就举出了罪名状告苏克萨哈想要谋反,小康熙觉得事有蹊跷,不想杀掉苏克萨哈,急于求成的鳌拜冲到龙椅前抓着康熙的脖领子骂道:“我说杀得就杀得,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就这样鳌拜除掉了对他威胁最大的人。

之后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无非就是鳌拜势力一天天做大,隐隐成为第二个多尔衮,康熙皇帝最终巧借少年郎捉住了鳌拜,最终鳌拜死在了监牢。

后世之人都说鳌拜是因为谋反才被杀的,这可真是冤枉鳌拜了,康熙给鳌拜列举的三十条罪状之中没有提到谋反只言半语,无非就是以权谋私等可大可小的罪名,康熙皇帝杀鳌拜最大的原因还是康熙看鳌拜太不顺眼了,哪个皇帝想整天看着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摄政王”盯着?

尤其是康熙皇帝,幼年时期就有大有为的志向,这样的个性,注定不堪为人管束,等到翅膀稍微长硬一些,君臣矛盾就凸显出来,双方之间最大的分歧,实则是皇权膨胀以后,压制相权的必然结果。

鳌拜可以说是皇室最忠诚的“奴才”,跟随皇太极打天下的他为了皇太极的后人操碎了心,没有他的坚持当初多尔衮早就登基称帝了,没有他的坚持可能康熙皇帝就被苏克萨哈取而代之了。鳌拜其实是四辅臣当中最没有可能造反的人,因为他手握大军四十万,若想要造反,康熙是绝对阻止不了的。

但也正因为如此,武人出身的鳌拜忽略了皇权政治的关键一环,那便是权力的独占性,在他看来,皇帝不是是个小小孩童,只要他一心为公,纵然有些僭越,也会得到体谅,况且孝庄皇太后尚且在世,他的忠心天日可表,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哪知康熙早已不甘为其所制,满洲人尚武的传统,让他学会了以力服人,等到鳌拜被擒,各种罪名都可以重新罗织。

当然,康熙并非恶毒之人,纵然少年心性,扳倒鳌拜,时间一久,也会明白鳌拜的用心,等到权力稳固,自然要做些亡羊补牢之举,一来可以凸显圣君知错能改的品质,二来可以借机招揽人心,当然了,自己打自己耳光这种事情能不做就不做,皇帝面子比天大,正因为如此,康熙临终前才会嘱咐胤禛日后一定要为鳌拜平反,因为康熙觉着自己对不住鳌拜,这才有了雍正皇帝日后为鳌拜平反,清朝多了一家“铁帽子王”的事。



日慕乡关



康熙智取鳌拜的典故正是由于金庸老先生的《鹿鼎记》的缘故而广为人知,由此也将鳌拜塑造成一个独断专横,目无君上甚至是意图造反的大奸臣形象,这个形象也是深入人心。当然了,于历史上,鳌拜独断专横有之,目无君上也可能有之,但是意图造反却是没有。

于布库房被康熙二十名摔跤小子擒拿之后,康熙列举了鳌拜30条罪状,但是这30条罪状之中却没有造反这一罪名,所以若要说鳌拜造反,连康熙也是不信。面对这30条罪状,鳌拜不服,当着康熙的面脱下衣服,露出满身伤痕。可以说鳌拜对于清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康熙虽然痛恨鳌拜独断专行,但也没真想杀了鳌拜,只是将鳌拜监禁,鳌拜独女瓜尔佳氏也未受迫害,被康熙封为郡主,而后成年嫁于蒙古贵族。

康熙死后,鳌拜的这个独女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奶奶了,子孙成群,雍正继位后瓜尔佳氏向雍正写了信,当然瓜尔佳氏也是十分聪明,并没有说自己的父亲是被康熙冤枉,而是老老实实地自称罪臣,且希望雍正能宽恕自己家族的罪过,于此雍正很快就下旨为鳌拜平反。

为何雍正如此爽快地就为鳌拜平反?主要原因有几点,

第一,雍正的皇后乌拉那拉氏的父亲,也就是雍正的岳父费扬古,和鳌拜独女的丈夫曾经是上下级的关系,而且关系很不错,在这件事上面,费扬古是出了不少力气的,瓜尔佳氏的信就是通过乌拉那拉氏送到雍正手中的。

第二,康熙在晚年也是觉得他这样对鳌拜有些不公平和苛责,所以也曾下旨为鳌拜平反一部分罪责,这样直接也给了雍正为鳌拜平反的胆子和借口,不然他也不敢做出反老子旧账的事来。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鳌拜的独女嫁给了蒙古贵族,在蒙古已经拥有不小的势力,雍正此举可以笼络蒙古贵族,又能宣告世人他秉承先皇仁政,以仁治理天下。

如此几点,便可知雍正在这件事上收获了不少政治资本。


小南读


权力的游戏,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政治是最肮脏的,利益面前,仇敌转眼就是亲人,亲人可以弃若敝履,糠稀一个小娃娃才掌权,是不会轻易杀鳌拜的,孝义祖制不可违,是挂在嘴边的话,先辈定下来,没有大的利害,后面人不会更改,本来就没有杀他,雍正谈不上平反,所做的一切都有目的,那是有甜头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