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隋文帝一个决定,改变了中国穷人的命运,西方人大赞比秦始皇还牛

隋文帝杨坚在各种影视作品中都很少出现,除了关心历史的人也很少有读者知道隋文帝的创制对中国历史的推进,对中国读书人命运的改变。就连西方人都为此赞叹杨坚比秦始皇还牛,这种被隋文帝开创的制度就是科举制度。

隋文帝一个决定,改变了中国穷人的命运,西方人大赞比秦始皇还牛

科举制度出现之前,皇帝选人才用的是九品中正制度,这是三国时期曹丕创立的制度。九品中正制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和察举制并行,后来才逐渐的取代了察举制。这种制度将人分为了九品,而中正则是评判人官职的名称,也就是中正官。

隋文帝一个决定,改变了中国穷人的命运,西方人大赞比秦始皇还牛

中正官给人定等级的时候第一要看的就是家世,也就是出身门第。其次是品德,刚开始还能从品行判定人才的高低,比如当时就有人以孝被推举任官。可是到了晋朝,是门阀士族的天下,这时候九品中正制就基本上被豪门把持。门阀出身的人就算是没有好的品行和才学也能够得到上品的评语出任高官,而寒门出身的人却因为出身所限而只能担任一些地方上的小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就是形容当时朝政上的状况。

隋文帝一个决定,改变了中国穷人的命运,西方人大赞比秦始皇还牛

九品中正制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延续了四百多年,一直到隋文帝统一了天下。为了避免大的门阀继续把持朝政,为了皇帝集权的需要,隋文帝向天下颁发诏书要举贤良,与此同时废除了九品中正,到了开皇七年,隋文帝就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当时的条件是"诸州岁贡三人",也就是每个州府每年要让三人到京城参加考试,考试成绩好的才能做官。这种制度虽然还不是后世的科举,但是已经有了因才取士的意图,虽然没有全面的遏制住世家大族对朝政的干预,却从世家垄断官员仕途的局面中冲出了一道口子,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在官员升迁途径中门阀所能起到的作用,将中央官员的来源扩大到了庶族,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隋文帝一个决定,改变了中国穷人的命运,西方人大赞比秦始皇还牛

隋炀帝时期,正式的设立了进士科,当时考的主要是时务,被称为“试策”。当时这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方法因为分科取士,因此被称为了科举。科举允许自荐,基本上取消了对家世门第的要求,而且选取进士的权利只能归中央朝政所有,再次的抑制了门阀大族对朝政的影响。到了唐朝,在借鉴隋朝科举制的基础上,出现了在中国封建历史上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的科举制度。

搜获:屎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