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荷兰殖民者印尼大肆屠杀华人,乾隆皇帝闻讯后说出的话,让人寒心

15世纪至17世纪,在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下,欧洲的船队开始远洋探索,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出现。1619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印尼雅加达地区,将其更名为巴达维亚。

因为缺乏劳动力,荷兰殖民当局在南洋各地诱骗华人迁入,其中很多来自福建、广东等地的人民。

勇于开拓的天性和勤劳的习惯使得华人在当地迅速发展,经济地位逐渐巩固。这种日益增加的影响,被认为是威胁到了殖民者的统治。于是17世纪末,殖民当局先后颁发针对华人的移民禁令。此后日益苛刻,除了当局认为的“有用的人才”,剩下的一概遣返。

到了1740年,制糖业的衰退,华人大量失业,影响到社会稳定。由于警方抓获的罪犯大多是“乌衫袴之唐人”,殖民当局竟然下令凡是穿黑衣黑裤的华人一律抓起来,流放到锡兰等地做苦力。

荷兰殖民者印尼大肆屠杀华人,乾隆皇帝闻讯后说出的话,让人寒心

当时有传言说上船的苦力会被投入大海,这事得到一些从海上逃生的华人的证实。为求自保,不愿意坐以待毙的部分华人在黄班等人的带领下逃往城外,准备自卫。

然而因为叛徒林楚的出卖,10月9日,殖民当局对仍在城内的华人进行了搜捕和屠杀,老弱妇孺亦不能逃脱毒手。屠杀持续一周,单9日至12日短短几天内,巴达维亚全城内华人被害万余,只有150余人侥幸逃走,财产损失无法估计。而城外华人终因力量悬殊攻城失败,不得已退走中爪哇,战斗持续到1743年。

《中华民族拓殖南洋史》记载:“……老幼妇孺,皆膏荷人斧钺。血流所被,河水为赤,杀戮至二十二日(农历)始告停止。死者万余人,所谓红河之役是也。”

也有考据说事发地附近有河名为红溪,因而又称“红溪惨案”。

荷兰殖民者印尼大肆屠杀华人,乾隆皇帝闻讯后说出的话,让人寒心

就连殖民当局,后来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巴达维亚城、也许是全世界人类所遭遇的最恐怖的事情”。

惨案发生后,荷兰政府及殖民者担心清政府会采取报复行动,影响到荷兰和中国之间通商经济利益,于是一面派专使前往中国,一面将当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Adriaan Valckenier撤职下狱。

同时福建总督策楞、提督王郡得到讯息,向乾隆上奏的折子里有“被害汉人久居番地,自弃王化,今被戕杀多人,事属可伤,实则孽由自作。”等等言语,显见在当时的官僚政府中,仍然将华侨视为化外之民。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曾诏谕华侨回国,予以大赦;雍正元年(1723年)也允许百姓出国贸易,但要保证回国,即所谓“宽宥之恩”。既然华侨“自弃王化”,被屠杀就是“孽由自作”。

当时的皇帝、最好标榜文治武功的乾隆,他的态度是什么呢?

经过漫长的讨论之后,朝廷上下的意见是被害的华侨都是抛弃祖国的罪人,不值得为他们讨还公道。

荷兰殖民者印尼大肆屠杀华人,乾隆皇帝闻讯后说出的话,让人寒心

“既彼土地生,实与番民无异……圣朝无需责备。”“天朝弃民,不惜背祖宗庐墓,出洋谋利,朝廷概不闻问。”意思是,他们活该。

彼时正值所谓的乾隆盛世,应该是有能力保护侨民的。嚣张如荷兰、西班牙,都对中国有所畏惧。然而清朝既然视华侨为弃民,自然也谈不上保护。

实际上,清政府对于凶手,一句谴责的话都没有。

那时候有两种意见,一派认为荷兰人好杀戮,“恐嗣后扰及商船,请禁止南洋商贩,俾知畏惧”,请求禁止贸易;反对意见则认为禁止海外贸易影响财政收入——当时的南洋贸易主要由皇帝与大商人势力垄断。

讽刺的是,争论双方只胶着于禁不禁与荷兰人的贸易,没有人关心那一万多个被杀害的侨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