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俗语:“两口子一样,过不到天亮”,真的是这样吗?你们是啥样?

导语:俗语:“两口子一样,过不到天亮”,真的是这样吗?你们是啥样?

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万史,也造就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俗语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脉,是民间老百姓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总结,有的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对于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多俗语的背后还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农老一辈人说的“两口子一样,过不到天亮”,就是老一辈人生活的经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句俗语有没有道理。

两口子一样,过不到天亮

夫妻两个就是两口子,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夫妻两个人的性格太过于相似的话,那么日子很难长久的过下去。相信很多人会觉得很奇怪,难道不是应该两个人性格相似,这样才有共同话题,遇到事情也能少一些争执,这样生活才能长久的过下去吗?为什么反而日子更难过了呢?

俗语:“两口子一样,过不到天亮”,真的是这样吗?你们是啥样?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好比说夫妻两个人都是急性子,做事情风风火火的,虽然两个人不会互相嫌弃,但是一遇到事情另个人都容易着急,这样做起事情来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很容易出事情,事后两个人性子有不能允许自己承认是自己的错误,自然就怪罪到了对方的头上,两个人就容易产生矛盾,长久下来,夫妻感情就淡了,日子也没法过了。如果两个人要都是慢性子,做事情总是瞻前顾后的,考虑太多,遇到点事情,两个人凑到一起才慢慢商量对策,虽然是为了保险起见,但是这样反而是十事九难成。再比如两个人都是脾气火爆的,那么争执起来谁也不让谁,又怎么能过到一起去呢。

俗语:“两口子一样,过不到天亮”,真的是这样吗?你们是啥样?

相反的如果夫妻两人性格互补,一个人急性子,一个人是慢性子,急性子的遇到事情就着急解决,慢性子的可以看旁边给建议,急性子也可以督促慢性子的人做事快点,这样一快一慢搭配,才更能将事情做好。一个脾气暴躁和一个温柔的人在一起,脾气暴躁的人遇事发脾气,温柔的人就可以安抚他、忍让包容,脾气暴躁的人也可以保护对方,这样一柔一刚,刚柔并济,才能过得长久。

不过,这句话也并不是说性格一样就一定夫妻感情不和,夫妻的人生活相处重要的还是两人之间的互相理解,互相包容,这样生活才会过得幸福。

俗语:“两口子一样,过不到天亮”,真的是这样吗?你们是啥样?

到了现代社会,这句俗语其实也是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的。现代人们就讲究的是夫妻之间三观相似,性格互补才是最好的模式。什么是三观相似呢,就是你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对人生的态度,对生活方式的看法都是一样的。好比你喜欢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他却喜欢温馨简单的小日子,虽然你们的生活方式不一样,到那时会互相尊重对方,这就不是三观不合,但是要是他非要说你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就是贪慕虚荣,你觉得他过简单的日子就是没有追求,这才是三观不合。你喜欢旅游见世面,他喜欢宅在家里,这不是三观不合,但是要是你觉得他宅着是浪费时间,他觉得你旅游是浪费钱财,这才是三观不合。

真正的灵魂伴侣是灵魂深处有着一致性,你觉得最重要的东西,他必定能够认同,你极其抵制的观念,他一定也心生反感。所以说,在两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相契合的情况下,两个人的性格互补,你活泼开朗,他沉稳冷静,他因为你变得开朗一点,你因为他变得沉稳一点。你花钱大手大脚,他节俭勤劳,你因为他开始节约,他也学着你对自己好一点,这样岂不是更好。

俗语:“两口子一样,过不到天亮”,真的是这样吗?你们是啥样?

小编有话说:小编父母就是性格互补的人,母亲是个急性子,不管做什么都是风风火火的,遇到事情就一定要当时就解决,绝不拖泥带水,这样的性格看起来很好,但是就是因为太急了,所以很多时候就不会考虑,事情就容易办的毛利毛躁的。而父亲是个慢性子,想事情慢,手也慢,但是不管什么事情总是能够完美解决,考虑事情很全面,这样的两个人生活在一起,虽然母亲每天会因为父亲慢而生气,但是因为有父亲帮着一起,不管做什么都不会出现大问题,两个人也吵吵闹闹过了一辈子了。

那么大家和自己的另一半的性格是相似还是互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