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中子星,那有没有质子星和电子星呀?

徐明658

很遗憾,目前只有中子星有理论和观测结果的支持,确定其存在,质子星和电子星是不存在的。

其实中子星的形成很好解释。某些大质量恒星在晚年的时候会以超新星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巨大的爆发中,恒星中心受到了巨大的反作用力,中心物质被不断压缩挤压,密度不断增加,最后形成了中子星。由于其极大的质量(1.35到2.1倍太阳质量),极小的体积(半径为10到20公里),因此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极大,引力大到原子结构都被破坏,电子被迫与质子结合形成中子,因此整颗星球几乎全部由中子组成,这也是中子星名称的由来。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中子星中的部分中子是由质子和核外电子结合形成的。我们知道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本身是不带电的。一般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是相同的,因此正常物质表现为不带电。两者强行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子后又与其他本身存在的中子共同组成中子星。因此,理论上,一颗完全由中子组成且静止的中子星应该是电中性的。但如果有一颗完全由电子或者质子组成的星体,它肯定表现为只带正电或只带负电。


如果要形成一颗质子星,首先需要去除其中所有的中子,这一步还有可能发生,因为氢元素中就只有质子而没有中子,其次要剔除所有的电子只留下一大堆质子,这一步就基本不可能了。某些现象可以剥离电子,但绝对不可能将两者完全分离,最后还需要足够大的一个力将这些质子压缩到一起,使其体积小到引力大于同性电子斥力和重核自发裂变时的力之和。这一步需要比中子星形成还要严苛的条件。因此目前认为质子星是不存在的。

如果要形成一颗电子星,条件更为严苛,因为电子的质量比质子中子要小的多的多,而带电量和质子相同,因此,一堆电子要依靠引力对抗同性电子斥力比质子要难的多的多,质子星都几乎不可能存在,更不用说电子星了。

综上所述,目前认为只有中子星有理论支持可以存在,质子星和电子星是不会存在的。 大家有什么批评建议,欢迎互相交流沟通。


张家小智儿

在宇宙中,中子星确实存在,但质子星和电子星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关于背后的原因,就需要了解一下为什么会形成中子星。

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又分为原子核与环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除了氕原子核之外,其他原子核都是包括质子和中子。一个质子带一个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中的质子个数与电子个数是一致的,所以原子呈现为电中性。

当一定质量的恒星死亡时,强大的引力会压垮原子之间的电磁排斥力,就连电子的简并压力都无法阻挡,最终电子被迫进入原子核中。由于电子和质子带相反的电荷,并且数量相当,所以它们基本上都会结合成中性粒子——中子。这样的结果是形成了几乎只包含中子的天体,而电子和质子基本上都被中和掉,这就是中子星。

因此,中子星并非从宇宙中吸收了足够多的中子而形成的,而是恒星本身的自发过程所形成的。目前不存在什么已知机制可以单独产生大量的质子和电子,所以无法产生类似于中子星的质子星和电子星。

虽然宇宙中确实存在自由的质子和电子,但由于质子或者电子本身都是带电荷的,质子和质子、电子和电子之间具有很强的电磁排斥力,这种电磁力比质子和质子、电子和电子之间的万有引力强了1万亿亿亿亿(10^36)倍,所以质子不可能聚集形成质子星,而电子也不可能聚集形成电子星。要使质子或者电子单独束缚在一起需要极端的引力作用,这样的后果是坍缩成黑洞。而在黑洞中,质子和电子都不能保持正常粒子的状态,这不属于质子星或者电子星的范畴。


火星一号

没有质子星和电子星。缺少形成这两种星体存在的理论依据和可能性。

中子星是理论上的超新星爆炸的产物之一。当大质量的恒星(8-30个太阳质量)离开主序期进入末期后,由于其内部的平衡被打破,会使恒星内核塌缩,外部急剧扩张,即超新星爆炸。

当恒星超新星爆炸时,内核急剧压缩,极大的压缩了原子中质子和电子间的距离。当压力足够了大时,可以把电子直接压入原子核内,中和质子而形成中子。当外围物质散去,只留下了一个几乎全部由中子构成的星体,就是中子星了。而中子星本身的密度,因为原恒星的质量不同而不同,总体来说,恒星质量越大,其形成的中子星的密度就越大。

中子星是宇宙中除了黑洞以外密度最大的天体,虽然理论上还存在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星体---夸克星。即恒星核心塌缩时,不但把电子压入了原子核中,还压碎了部分中子,使其进入“夸克”状态。

如果质量更大恒星,则可以继续压缩“夸克星”使其彻底被压碎而形成黑洞。

也就是说,中子星,夸克星,黑洞都是是恒星末期的产物,只是是存在理论形成的依据的。它们都是恒星核心塌缩后的产物。

而质量较小的恒星则因为压力不足以将电子压入原子核内,只能压缩电子与原子核间的距离,因此此类恒星的末期不会形成中子星,而是白矮星。

由此可见,恒星末期都会因为内核失去平衡而引发核心塌陷。但无论形成那种天体,都不会将其中的质子或者电子从天体中单独分离出来。因此,无法形成质子星或者电子星


游子天涯君莫问

确切的说没有,一个星体要想全部由中子,或者质子,电子构成。需要绝对的压力打破原子核结构。但这又是矛盾的。


在绝对的压力和密度下,组成的物质将不表现电性。而质子和电子都是具有电性的,只有中子不带电。一个星体在质子和电子具有电性情况下,说明压力密度都不够,原子核属于完整形态。

大质量恒星塌缩死亡后,巨大的外壳在没了巨大能量支撑后,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迅速向中心挤压。产生的压力压碎原子,巨大的压力下连原本保持排斥力的核外电子(负电)和原子核中的质子(正电)都抵抗不了。



核外电子被压入原子核,与质子合并,不表现电性,保持中性。失去电性就不能称为质子或者电子了。事实上也是合并中子。

所以恒星塌缩,要么是具有完整原子结构的白矮星,要么就是不具有完整原子结构的中子星,再要么,就是所有物理定率在它面前都失效的黑洞!


良良引力波

答:质子星和电子星不存在,我们可以根据中子星的形成来说明一下原因。


中子星是什么?从名字上来看,原子被破坏,全部是由中子组成。

质子星全部是由质子组成?

电子星全部是由电子组成?

以上两种情况基本不可能存在,恒星发展到后期是由于内部燃料核聚变产生能量不足以抵抗自身的引力塌陷。中小质量的恒星最终演化成为白矮星,大质量和超大质量的恒星发展到白矮星并不是终点,会继续塌陷经过超新星爆炸之后,原子结构被破坏,核外电子被挤压进原子核内,与质子一正一负电荷抵消,质子不再是质子,全部变为中子形成中子星,密度极大。中子的泡利不相容原理,使引力塌陷不再继续,成为稳定的中子星。(图片来与网络侵删)

由此过程来看,靠着引力塌陷无法把质子和中子“挤没”,电子和中子“挤没”分别形成电子星和质子星。现在科学上有一种猜想的星-夸克星,中子和质子结构不在全部是由夸克组成的,但实际中尚无发现。只认为中子星后如果继续引力塌陷将形成黑洞。

结论:恒星的最终结果将是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并没有质子星和电子星。除非题主有一天发现了两颗星,任性的就把它们命名为电子星和质子星。(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黑洞家的铲屎官

中子星并非全部都是中子,实际上原子中的质子在形成中子星的时候已经以射线的方式跑了,只留下电子和中子,这个时候的电子由于没有质子的约束在中子星到处乱窜,同时也会有一部分电子继续以射线的名义向太空辐射,而不是说中子星上只有中子。不知道我的意思表达清楚了没有。

虽然中子星的密度很大,但还是有空隙的,依旧有它自己的结构,它在宇宙中不断的向外辐射并快速的自转,等这些都消耗没有了,中子星会继续演变成死星,成为宇宙垃圾,直到有一天被别的星星吞掉或把别的星星吞掉。


观上灵云


原黄烈平

没有,也不可能有。理由有两个:一是因为静电的“排斥”,这个应该很容易理解。二是所谓的“电中性”,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物体,基本上都是保持着“电荷中性”的状态,就算一开始是“带电的”,但很快就会变成“电荷中性”的状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