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朱允炆是否葬身火海,或许朱棣一清二楚,史书毕竟是人写的

叔侄皇位之争

在明朝初有一场皇位之争,明惠宗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按理说皇帝的位置应该是儿子的,但是太子朱标早早地就去世了,朱标病死以后朱元璋就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六年后继承了朱元璋的皇帝之位。

朱允炆是否葬身火海,或许朱棣一清二楚,史书毕竟是人写的

尽管朱允炆这个皇帝当的还可以,“建文新政”就是指他在位时期的一些政策,他努力在朝政方面做改革,除去一些严刑酷法,惩处一些宦官,祖父在位时期一些不合理的政策被革除,但是我们都知道朱允炆的皇帝放的是有始无终,他的皇位是被自己叔叔燕王朱棣给夺走的。

朱允炆上位几个月后就和大臣们琢磨着削弱各地藩王,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国家才能稳定,如果分权就会像周朝末年一样,各个诸侯的势力庞大,到最后皇帝被架空了,国家也不受控制了,最后就该有人觊觎皇位了。现在某个藩王可能忠君爱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子子孙孙传下去,和现在的皇帝就成了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了,还能不能稳守封地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就不好说了,所以历来明智一点的皇帝登基都会选择削弱藩王。

朱允炆是否葬身火海,或许朱棣一清二楚,史书毕竟是人写的

削藩就会造成矛盾,触碰了藩王的利益,他们之中总会有不愿意被削弱的,想在自己的属地做个小皇帝。削藩会有三种情况,高明的皇帝会巧妙地解决矛盾,和平地把藩王削弱,让他心甘情愿接受或者是暂时麻痹,邓反应过来以后也只能接受结果了,稍微差一点的情况就是有人起兵造反了,但是你能耐大给平了,最差的情况就是朱允炆这种,皇位丢了。

事先朱允炆是有所准备的,他在燕王四周积极部署力量,然后又以各种理由支开燕王的兵力,但是因为后面一系列的错误导致失败。作为一个新皇帝,削弱朱棣这种藩王确实需要一些手段,因为朱棣的辖地在北方边境,自古以来叛乱最难平的就是边境地区的叛乱,因为执掌边境的将领和官吏需要戍边,手握重兵,因为戍边所以麾下士兵远比内地州郡维护治安的军队要强悍,而且容易得到外部力量。

朱允炆是否葬身火海,或许朱棣一清二楚,史书毕竟是人写的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比朱允炆辈分大,年纪大了近二十岁,无论是影响还是思想都要早出来近二十年,没有非凡的才知动这样的藩王非常困难,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作战中朱允炆的力量屡屡被打败

燕王朱棣争夺地位这场战争叫“靖难之役”,靖难的意思是平定叛乱,然而这场战争就是朱棣夺王位的战争,很明显他把事情说变味了。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哪去了

现在查朱允炆的资料,卒年是不详的,因为朱允炆的下落成了一个谜团,靖难之役之后他就下落不明了,关于朱允炆下落的说法也很多,有的已经不仅仅是猜测去向的说法,还有很多后续的故事。

朱允炆是否葬身火海,或许朱棣一清二楚,史书毕竟是人写的

比如首先就有一种说是朱棣把朱允炆给害死了,因为已经闹到这个程度了,如果朱允炆落到他的手里基本就是没活路了,朱允炆在位时期的一些忠臣和那些帮他削藩的大臣都惨遭杀害了,就更不要说这个带头的皇帝了,朱棣肯定也怕夜长梦多。害死以后再向外界透露一些其他说法呗,掩盖自己害死侄子的事实。像朱棣、乾隆的帝王,最让史官为难,都乐于篡改事实,给自己留下光辉的一面,毕竟史书还是人血的。

但是这种说法也有靠不住的地方,这不像是害死一个身边人,找一个合适的时机趁人不被秘密搞定了,之前为了争夺皇位还打了一仗,双方的输赢生死是世人眼里的焦点,没有密不透风的墙。


朱允炆是否葬身火海,或许朱棣一清二楚,史书毕竟是人写的


另外还有两种说法,一个是朱允炆死了,但是是自杀的,这种说法也受到了质疑,因为如果朱允炆死了,那么不管他是自杀还是被朱棣处死的,那时候的人只能说是他自杀的,不然就是在抹黑朱棣的形象,当然也不排除真的有可能是自杀,毕竟大势已去,而朱棣能怎么对待他也能想得到。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朱允炆出家了,有的说是当了和尚,有的说是当了倒是,不管是当了什么吧,反正就是在事情发生后逃走了,逃到离都城很远的地方藏匿了起来。这种说法也有它的合理性,因为这种猜测也并不是很离谱,也有发生的可能。

朱允炆是否葬身火海,或许朱棣一清二楚,史书毕竟是人写的

然而今天我们的各种猜测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只能等待学者们某一天找到与朱允炆有关的信息才能分析出他究竟去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