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險第讀書筆記:巴菲特致股東信中的“公司治理”(1)

【注: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是一家有著非常好的股東文化的公司。我們可以從巴菲特處理與所有股東的關係的行為裡,瞭解到好的“股東文化”是怎樣的。】

在伯克希爾公司,我們通常會換位思考,設想如果我們自己處於股東位置,應該得到什麼信息,我們會從這樣的角度向股東披露完整的報告。

(標註:我們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有時候可以感受到,公司管理層為了讓股東更加了解公司?還是刻意隱瞞、包裝、不坦誠?顯然後一類公司的股東文化就是很差的。)

我們對於模糊不清的會計技巧心存疑慮,因為太多時候,這樣做意味著管理層希望隱瞞一些東西。

我們不想閱讀那些有公司公關部或財經公司顧問發出的信息,我們期待公司的CEO能直接用他的語言解釋所發生的事情。

(標註:通過公司領導人的問答和採訪等信息,你更容易找到你心中問題的答案;投資者關係部門的回答常常是“打太極”。)

“公平報告”意味著,我們30萬個股東能夠在同一時間或儘可能同時得到信息。

這種(公司)選擇性的散佈線索,就像拋媚眼或點頭一樣,給那些滿腦子投機思維的機構和顧問發出暗示,這實際上是一種貪汙腐敗行為。

(標註:如果公司有這種行為——選擇性地向某些人散佈信息,或者在行為上更有利於一些身邊人或機構投資者,那麼這家公司就不本分,股東文化自然也很差。)

我們認為,CEO預測公司增長速度,是騙人的和危險的。他們是被分析師和公司自己的投資者關係部門慫恿裹挾著這麼做。但他們應該拒絕,因為這樣預測多了會招致麻煩。

(標註:當某個公司的ceo預測下一年的增長速度明顯超過行業平均速度時,超過行業的龍頭公司。如果你是投資人,你不應該興奮,相反你應該警惕,因為這是一種不本分的行為。)

對於一家大型公司而言,對公司未來長期的每股盈利增長率做出預測,例如年複合增長15%,這樣做只會招來麻煩。

只有非常少的大型公司能維持這樣量級(指15%)的增長率。

(標註:對於大中型公司,我們能否以未來15%的盈利增長速度進行測算?必須謹慎。除非,你認為這家公司的生意模式、企業文化真的非常出色。)

我敢打賭,2000年最賺錢的200家公司中,能在未來20年中保持15%每股盈利增長的公司,將不超過10家。

(標註:說明真正的好公司是非常稀有的。)

這種好高騖遠(指盈利年均增長15%),不僅散佈了無用的樂觀主義,更麻煩的是這腐蝕了CEO們的行為。

(標註:差的管理層喜歡幹這種事。)

許多CEO們參與那些並不經濟的企業運作,僅僅是為了追求他們曾經宣佈的盈利目標。

對於那些用美妙預測吸引投資者的CEO們,芒格和我持懷疑態度。他們中有一小部分確有先見之明,但大部分是先天的樂觀主義者,甚至就是喜歡吹牛。

(標註:A股上市公司中有不少吧)

廚房裡有蟑螂,絕不可能只有一隻。

(標註:警惕那些有明顯汙點的公司,不能因為“算的便宜”就衝動買入)

鼓吹EBITDA(未計息稅及攤銷前的利潤)是一種有害的做法。

(標註:投行們為了發佈“看好”某個上市公司的股價,有時候會創造這種新概念來鼓吹。其實,折舊、息稅都是真實發生的,怎麼能不算呢?)

不知所云的註腳往往意味著靠不住的管理層。如果你看不懂財務報告中的某個註釋或其他管理解釋,這通常是因為CEO們不想讓你明白。

對於那些大肆鼓吹盈利成長預測的公司保持警惕。企業很少能在波瀾不驚、毫無意外的環境中一帆風順地發展,所有盈利也不是簡單順利地可以預知。

我們不知道伯克希爾下一年的盈利水平,甚至不知道下一個季度的盈利如何。

(標註:本分、不吹牛,做人和經營企業都應該如此。)

一個能力不足的下屬或許很容易丟掉飯碗,而一個能力不足的CEO卻不是這樣。

一個碌碌無為的CEO卻經常可以矇混過關,因為衡量這個職位的標準幾乎不存在。

充任公司CEO的老爺們通常也是董事會成員,在那裡很少有衡量自己的標準,也不會對旗下的公司表現負責。通常人們希望董事會與CEO之間可以和睦相處。

我認為董事會里成員的人數應該少些,比如說,十個或者更少,而且多數應該來自公司外部。來自外部的董事們應該制定CEO業績衡量標準,應該定期召開沒有CEO參加的會議,這樣才能以衡量標準來評判他的業績作為。

董事會成員應該精通業務,樂於本職,具有股東利益導向的精神。

獨立董事必須精通商務,有興趣並具有股東利益導向的特質。

最不獨立的董事,當屬那些依賴董事報酬生活的人。更可笑的是,恰恰正是這些人被歸類為“獨立”董事。人的天性使得他們會反對可能危及其生計的任何方案,有一些董事會屈從於誘惑。

我們所有董事的持股與其他股東一樣,都是從公開市場上花錢買來的,我們從來沒有發過股票期權或是特別股,我們喜歡這問心無愧的持股方式。

(標註:所以,不要以為上市公司發佈了股權激勵方案就解讀為公司的“好事”或利好,看看巴菲特是怎麼做的。)

說明:

1、我摘取的文字,是我目前有感觸的。我會通過“標註”添加一些自己的體會。

2、不同的時候翻看,常常又有不同的感悟。

3、為了易於“消化”,每篇文字會控制篇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