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永樂年間的奪嫡之戰,朱高熾戰勝朱高煦,不僅僅是因為“好聖孫”

靖難之役以朱棣的勝利而告終,朱棣也如願以償的登上了皇位。登基之後,他面臨著大部分皇帝都會糾結的問題:立太子。朱棣的兒子裡面,最有希望被立為太子的是長子朱高熾和次子朱高煦。

朱高熾自幼端莊儒雅、識大體、好讀書,深得朱元璋的喜愛,17歲時冊封他為燕王世子。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朱高熾留守北京,李景隆奉命率兵50萬進攻北京。朱高熾以一萬多兵馬成功守住李景隆的攻勢,對整個靖難之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永樂年間的奪嫡之戰,朱高熾戰勝朱高煦,不僅僅是因為“好聖孫”

朱棣畫像

朱高煦生性兇悍、好勇鬥狠、不愛讀書,不得朱元璋喜愛,15歲時冊封為高陽郡王。靖難之役時常常作為先鋒衝鋒陷陣,在白河溝之戰和浦子口之戰時,朱棣兵敗。朱高煦兩次率兵在最後的時刻趕到,猶如神兵天降救朱棣於危難之中。整個靖難之役,朱高煦立下了汗馬功勞。

朱高熾仁厚儒雅,朱高煦兵馬嫻熟,兩人各有所長。朱高熾的缺點也很大,不但是個大胖子,而且小時候生病成了瘸子(估計是小兒麻痺症),走路都需要兩個人攙扶。朱高煦一表人才,軍事才能出眾,和朱棣很像,深得朱棣喜愛。在鋪子溝之戰中,朱棣親口對朱高煦說:“好好幹吧,世子身體不好。”雖然這句話是希望朱高煦能更加努力的打仗,但也是變相的答應事成之後立朱高煦為太子。

解縉一句“好聖孫”,一首打油詩,使朱高熾成為太子

朱棣更喜歡朱高煦,想立他為太子,但是朱高熾畢竟是朱元璋親自冊封的世子,也是嫡長子,朱棣非常糾結,經常側面詢問群臣的建議。得到的答案可以說是涇渭分明,武將基本上希望立朱高煦為太子。靖難時朱高煦和武將們是最親密的戰友,他的軍事能力讓武將們信服。文官基本上希望立朱高熾為太子。自古君不立長,天下大亂,而且朱高熾的儒雅仁愛深得文臣的尊敬。

群臣們的理由千篇一律,沒有一個人的理由能夠讓朱棣下定決心。在群臣們表達完自己的建議之後,朱棣更加糾結了,此時的他更加迷茫,不知道究竟該立誰為太子。這個時候解縉出現了,他此時負責編輯《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位高權重,深得朱棣信任。朱棣問解縉:“你認為我應該立誰為太子?”解縉是文臣,支持朱高熾:“世子仁厚,應該立他為太子。”朱棣認為解縉和其它文臣說的理由一樣,沉默不語。此時解縉突然跪下說:“好聖孫。”

永樂年間的奪嫡之戰,朱高熾戰勝朱高煦,不僅僅是因為“好聖孫”

朱瞻基畫像

朱棣還是燕王時作了一個夢,夢見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並對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朱棣醒來以後有人報告說孫子朱瞻基降生了。他馬上跑去看孫子,見孫子長得非常像自己,臉上一團英氣,朱棣看後非常高興:“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此時朱棣傾向於立朱高熾為太子,但是朱高煦一派大臣的勸說又讓他開始猶豫。解縉預先安排人給朱棣進獻一幅畫,畫中是一頭猛虎帶著一群幼虎。解縉即興做了一首打油詩(在家裡應該苦思已久):

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

這首詩並不出眾,估計是怕寫的太高端朱棣看不懂,但是卻表達出了濃濃父子情。勸說朱棣雖然喜歡朱高煦,但也不能忽略朱高熾也是親兒子。

永樂年間的奪嫡之戰,朱高熾戰勝朱高煦,不僅僅是因為“好聖孫”

先有好聖孫,再有父子情,朱棣下定決心立朱高熾為太子。解縉不愧是《永樂大典》的總編,正是因為他的機智讓朱棣立朱高熾為太子,是立嫡第一功臣。

永不言棄的朱高煦

朱高煦的日子不好過,不但沒有被立為太子,而且分封的藩地是雲南,遠離政治中心的地方。但是朱高煦沒有放棄,他利用朱棣對自己的喜愛向朱棣哭訴,說自己沒有犯錯,為什麼要發配到雲南去。反覆的哭訴之後,朱棣收回了命令,讓他跟隨自己去巡邊。之後,朱高煦留在了京城,發展積蓄力量,伺機而動。

永樂年間的奪嫡之戰,朱高熾戰勝朱高煦,不僅僅是因為“好聖孫”

朱高煦劇照

再來看解縉,立太子以後,解縉認為自己是太子身邊的第一功臣,又深得朱棣喜愛,常常得到朱棣的誇獎。他開始得意忘形了,竟然開始管起皇帝的家事來。因為朱高煦出行時有越禮行為,他去找朱棣打小報告。沒有一個皇帝喜歡管自己家事的大臣,而且管的還是自己最喜愛、有愧疚感的兒子。解縉在朱棣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隨後朱高煦動用自己的勢力讓朱棣越來越討厭解縉。永樂五年,《永樂大典》還未完成,解縉就被朱棣發配到了廣西。立嫡第一功臣就此落寞,太子黨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朱高煦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出手就趕走了解縉,增加了他奪嫡的信心。他很瞭解父親,知道父親雖然是一代明主,但和祖父一樣十分多疑。抓住這一點,朱高煦收買了朱棣身邊的近臣侍衛,讓他們時不時的說兩句太子的壞話。朱棣常常御駕親征,由太子監國,聽多了近侍對太子的編排,漸漸對朱高熾產生了懷疑。永樂十年,朱棣回京之後審查其監國期間的工作,嚴厲的訓斥了太子,更改了許多太子頒發的政令。大理寺寺丞因為直言太子無錯,被朱棣處死,太子黨大批落馬。

永樂年間的奪嫡之戰,朱高熾戰勝朱高煦,不僅僅是因為“好聖孫”

解縉畫像

經過朱高煦一派長年累月的對朱高熾的編排,朱棣漸漸相信了太子有圖謀不軌的想法。永樂十二年,朱棣北巡迴京,太子得知消息較晚,迎接延誤。朱棣大發雷霆,將朱高熾狠狠地訓斥了一頓。之後在朱高煦的推波助瀾下將楊溥、黃淮等太子黨中堅力量一一降罪,關進監獄。至此,太子黨全面潰敗,許多大臣紛紛倒戈,轉而支持朱高煦。

得意忘形的朱高煦

經過8年的奪嫡之爭,朱高煦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但他卻不懂“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道理,眼看太子黨已經不成氣候,開始得意忘形。說出:“豈不類秦王李世民乎?”這樣自大的話語。他將自己比作李世民,將朱高熾比作李建成,恰恰忽略了自己的父親朱棣不是李淵。朱棣在聽到這樣的話之後,逐漸開始疏遠朱高煦。

最後的救命稻草楊士奇

楊士奇曾任左中允和左諭德,是東宮屬官,不折不扣的太子心腹。但是楊士奇一直沒有表現出來,朱高熾曾經賞賜過很多金銀財寶給他,他拒不接受,賜的宅院也沒有接收。朱棣一直認為楊士奇是中立態度,對他非常信任,經常詢問他兩個兒子的事情。

永樂年間的奪嫡之戰,朱高熾戰勝朱高煦,不僅僅是因為“好聖孫”

楊士奇畫像

永樂十年,朱棣打擊太子黨之後詢問楊士奇太子監國時的所作所為。楊士奇回答:“太子監國期間勤政,善於聽取臣子的意見,但對於不對的建議也不同意,對於不恰當的要求會當面斥責近臣。”這個回答特別有水平,表達了太子勤政愛民、禮賢下士而不結黨。使朱棣打消了對太子的一部分懷疑。

永樂十二年,太子迎駕遲到之後,朱棣再問楊士奇,楊士奇回答:“太子對您孝敬有加,這次遲到是因為我們做臣子的沒有做好準備工作,錯在我們不在太子。”用苦肉計打消了朱棣心中太子有意怠慢自己的想法。

太子黨雖然潰敗,但因為朱高煦的得意忘形使朱棣逐漸疏遠他。朱棣詢問大臣們關於朱高煦行為不法的事情,大臣們多數敢怒而不敢言。楊士奇此時站了出來:“我出自東宮,漢王把我看成太子黨,什麼話都不和我說,所以我不瞭解。但是,漢王一直不肯就藩,現在陛下要遷都,他還想留在南京,希望陛下考慮一下他的用意。”

楊士奇的反擊雖然無聲,但恰恰抓住了朱棣多疑的特點,一劍封喉,太子黨絕地大翻盤。永樂十五年,朱棣強令朱高煦到山東樂安就藩。

永樂年間的奪嫡之戰,朱高熾戰勝朱高煦,不僅僅是因為“好聖孫”

朱高熾畫像

朱高熾能成為太子,離不開解縉的一句“好聖孫”,離不開深得朱棣喜愛的兒子朱瞻基。朱高熾能保住太子之位,離不開楊士奇的忠心耿耿,離不開一眾太子黨的一再努力。當然,這些都離不開朱高熾本身的才能和人格魅力,雖然長相不過關,但是憑藉他的仁愛、儒雅征服了大部分文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