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誰的功勞更大?是誰建立的清朝?

三國英雄曹操


毫無疑問,當然是努爾哈赤功勞大。

如果打個比方,努爾哈赤就是個創一代,皇太極就是個富二代。

努爾哈赤起兵的條件,略好於朱元璋,大致和成吉思汗差不多。

根據《清太祖武皇帝實錄》的記載,是“以兵不滿百,甲僅十三副”,就算在萬曆十一年(1583年)攻克圖倫城和甲板城,收得尼堪外蘭部眾後,兵力也就堪堪過百。

一直到1585年,努爾哈赤出征哲陳部,所能帶出的兵力也只有綿甲兵五十、鐵甲兵三十。

在起兵初期,努爾哈赤還不如一個村長,經常帶著幾十個人就出去砍人,對手兵力往往是他數倍乃至十倍。

從1583年打到1616年,打了33年,他的大半生已經過去,此時的努爾哈赤,已經是個57歲的老人,還沒有能統一女真,半生戎馬,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決定努爾哈赤和後金命運的轉折之戰,其實是薩爾滸之戰,這場戰役,努爾哈赤打得有勇有謀,擊潰明軍主力,聲勢大振,可以說是定乾坤的一戰,此戰如果失利,後金之前數十年努力基本宣告失敗,很有可能亡國滅種。

此戰的意義,不亞於朱元璋擊敗陳友諒的鄱陽湖之戰和鐵木真擊敗札木合聯合軍的闊亦田之戰。

薩爾滸之戰獲勝,才宣告努爾哈赤創業成功。

從1621年年開始,後金將用兵方向轉向了明朝,到努爾哈赤去世前的1626年,後金已經拿下了關外的開原、鐵嶺、瀋陽、遼陽、廣寧、義州、錦州、大淩河等大小城、堡,將明軍防線壓縮到了山海關,關外之地,已盡是後金天下。

如果不夠清楚的話,放張圖能直觀一些:

也就是說,從1583年起兵到1626年去世的43年之間,努爾哈赤基本都在不停徵戰,就問你苦不苦,累不累?

皇太極當然也是雄才大略的高明政治家。

皇太極在1626年被推舉為大汗,1643年去世,統治了17年。

他主要解決的,是制度的優化,對政府進行改革,和戰略的定製,征服了朝鮮和漠南蒙古,為滿清入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即位的時候,後金已經基本完成了發育,擄掠來的人口為後金提供了生產力和兵員,投降的明朝兵將為後金帶來了情報和戰術,與努爾哈赤創業時期的一窮二白相比,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這並不是說皇太極才幹不如努爾哈赤,只是他的成功,是在努爾哈赤的基礎上再上層樓,偌大的家產,老子已經替他掙下了,是幾十年血裡火裡,拿命換來的。

假使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交換個位置,皇太極能比努爾哈赤做得更好嗎,我認為未必。

如果皇太極能活得長一點,完成清朝的統一,那麼他的功勞或許可與努爾哈赤並駕齊驅,不過清朝的入關和統一,是在多爾袞手上完成的,皇太極17年的統治,除了多次突入長城搶劫,還是與明軍在關外糾纏,始終不得山海關而入,這段時期,明朝其實已經被內部的農民軍折騰得血條見底了,即使這樣,皇太極也沒有力量能滅亡明朝。

問題的另一半,說清朝是誰建立的,那當然是皇太極,

不過,這只是換個名稱而已,有那麼重要麼?


小院之觀


努爾哈赤是清太祖,皇太極是清太宗,按慣例,努爾哈赤應該是清朝的建立者,但事實並非如此。

1,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史稱“後金”。


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

所以,努爾哈赤是後金的建立者,建立清朝的是皇太極。

2,建立後金努爾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

努爾哈赤出生於今遼寧,後以“七大恨”為由起兵反明,並迅速統一建州女真,並創立了八旗制度。

公元1619年,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之戰中擊敗大明,從此對明朝取得了戰略主動權。

3,建立清朝的皇太極還兼任蒙古大汗

皇太極是後金大汗、清朝皇帝,同時還是蒙古大汗。


公元1635年,皇太極擊敗最後一任蒙古大汗林丹汗,林丹汗之子將傳國玉璽交給了皇太極,從此漠南蒙古納入清朝(後金)版圖。

這是皇太極對於清朝入主中原最大的功勞,從此清朝對大明從東北和北方兩個方向產生壓力。

4,入主中原的清朝皇帝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但對於清朝的一統天下而言,攝政王多爾袞的功勳更大。

5,清朝入住中原後,歷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一統蒙古三部――漠南、漠北、漠西,實現了中國滿蒙回藏漢五大單元的統一。

這一年,是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


心向青山



要說以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兩個人對比,看上去似乎有些不合理,畢竟一般來說肯定是開國皇帝功勞更大,畢竟沒有開國皇帝,那有後面皇帝的輝煌呢?

但清朝這個情況有點特殊,因為努爾哈赤建立的是後金政權,皇太極時期改國號為“大清”,清政權才正式建立。

說道可能會有人認為,同樣的一脈相傳,只不過名字改了而已,沒什麼吧。

其實並非如此,說道清朝就不得不提清朝的八旗特色,雖然在清史稿中將八旗編於兵制之中,其實在清朝前期,一直屬於是一個旗制國家。

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起八旗制度之時,提倡的是八家分權,深忌於一家集權;說白了他的目標從來不是集權式的帝國,而是類似於部落聯盟式的汗國構造。

正因為如此,所以努爾哈赤死後都沒有立下汗位繼承人,而是以包括皇太極在內的四大貝勒當國制度。

皇太極在這種制度,採取各種政治手段,方才成為後金第二位大汗。

皇太極成為大汗以後,開始了集權之路。比如說仿明制,設六部封親王;還有統領了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設立議政王大臣會議,軍國大事必須要經過此會議商議,並且做出最終決定,看似是在繼續父親努爾哈赤的八家分權路線,但擴大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的範圍,一些貝子和大臣也可以參加,稀釋了八旗旗主的權力。

集權差不多以後,皇太極才開始改國號為“大清”,並且正式建元“崇德”,與關內明朝政權的“崇禎”年號針鋒相對。

這裡再說一下,努爾哈赤的天命年號和皇太極的天聰年號,本來只是尊稱,並非年號;後來隨著漢化已深,才相沿為年號。

而且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不知道諡號,直到天聰九年,明朝叛將上書,皇太極方才給努爾哈赤上諡號“武”。

由此可見在努爾哈赤時代,漢化壓根不深,並不是喜歡集權式,而是喜歡八家分權的模式。

而皇太極的集權是相當不錯的,並非改國號為大清那麼簡單,所以宋安之個人認為皇太極的功勞更大;因為按照努爾哈赤的八家分權模式,死後留下四大貝勒當國的局面,如果不是皇太極能穩住局面,恐怕當時就可以鬧一個四分五裂的局面。


宋安之


努爾哈赤早期依附明朝邊關守將李成梁的勢力。最早在建州一代起兵,努爾哈赤不僅在軍事上展現過人的能力,而且在組織管理部落的發展方面也是頗有建樹的。在馬背上征戰幾十年統一女真部落,並在1616年建立自己後金政權。自任最高統帥。是後來大清帝國建立的奠基石。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是後金時期的一位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繼承了努爾哈赤大漢的位置,成為後金領袖。並在1636年成功建立大清國。為後來清軍入關做好充分準備。



努爾哈赤最早曾經藉助明朝邊關守將李成梁的勢力,開始在建州起兵。李成梁那個時候應該說是一個非常有實力的明朝邊關將領。努爾哈赤藉助李成梁的勢力逐漸統一了女真族。

隨著李成梁去世,努爾哈赤的野心逐漸膨脹,在李成梁去世第二年,也就是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了自己的後金政權。並創建了著名的八旗制度。我覺得從這個時期,努爾哈赤開始公開反對大明皇帝的統治。在隨後的1618年開始在軍事上進攻明朝。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戰役就是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率領他的後金部隊在薩爾滸一帶與明朝大軍展開廝殺,最終獲得全面勝利。

努爾哈赤在後來的一段時期內,相繼攻克瀋陽,遼陽等地。至此,努爾哈赤基本上在東北一帶站穩腳跟。就上述努爾哈赤所取得的戰績,還沒有對明朝的北京政權形成真正的威脅。但是努爾哈赤已經擁有了自己的一塊革命根據地。

隨著努爾哈赤的去世,他的兒子皇太極在後金被推舉為領袖,繼承了努爾哈赤的汗位。如果說努爾哈赤早期的那些功績作為量變來說,那麼皇太極在上位期間確實發生了許多質的飛躍。

皇太極時期,區別他父親不同的是,皇太極樹立了可行的戰略目標,把奪取大明北京政權作為政治綱領提出來。為了實現這個最高戰略目標,皇太極加強了自己政權的中央集權制度,在治理國家方面採取保護漢人,並能夠積極採納漢人的建議,重用漢人等等政策來削弱明朝的實力。並在1642年松錦大戰中取得勝利。至此,明朝關外守軍基本全部肅清,同時也標誌著清軍已經做好了入關前的所有準備,清軍入關成為必然。應該說皇太極的這個時期,成為了統一中國的開始。

努爾哈赤的歷史功績和皇太極大清國建立這兩件事是相輔相成的,互為因果關係的。不能片面的,孤立的,單一的看待兩個人的歷史功績。我們把努爾哈赤比作奠基石,那麼皇太極就是繼往開來的後來者居上。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你要是說誰建立的大清國,那當然非皇太極莫屬。


折返888


第一個問題,誰建立大清?

根本意義上:皇太極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當時明王朝還沒有滅亡,愛新覺羅·皇太極(1626年,繼位後金可汗,改年號為天聰,史稱“天聰汗”。

1636年,皇太極於盛京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所以清朝的建立者是皇太極。

第二,誰功勞大?

皇太極

努爾哈赤的後世子孫、清朝乾隆皇帝,在回遼東祭祖時由衷感佩:【太祖一戰而王基開,太宗一戰而帝業定。】將“清太祖”努爾哈赤打垮十一萬明軍的薩爾滸之戰,和之後“清太宗”皇太極殲滅十三萬明軍的松山之戰,並列為滿清王朝成就霸業最關鍵的兩次戰役。

努爾哈赤

1.在節節勝利下,努爾哈赤也不免被衝昏了頭腦,他秉承極大的民族偏見,推行嚴重的民族歧視制度,在他的治下,幾十萬遼東漢人橫遭殺戮,或被貶為奴隸。

2.當管轄境內遭逢天災,糧草不濟時,努爾哈赤的選擇竟是“殺盡遼東『無谷』漢人”,就是不從事農耕、為八旗奴僕的漢人皆被他殺盡。因此導致人心大失,後金軍被視為惡魔野鬼,所經之處,無不激起廣大漢人民眾的反抗。

3.如果此後的後金(滿清)政權一直秉行努爾哈赤的這種兇暴做派,甚至連降伏做順民的機會都不給漢人留下,那必然處處都遇殊死抵抗,絕無入主中原、君臨天下的可能。

皇太極

1.他對努爾哈赤在遼東地區的農奴制度和暴政進行一定的改革,延緩了當地非常激烈的滿漢民族矛盾。

2.他用兩次東征,迫使朝鮮和明朝絕交,向清朝稱臣,強迫朝鮮每年向後金輸入大米布匹等等,使得朝鮮的經濟得到輸血。而在明末的時候,因為孫承宗袁崇煥用要塞來進行防禦,所以皇太極的時候經常就是用圍點打援的方式。如果沒有朝鮮榨出來的物質,單靠清軍自己的後勤補給是完全撐不住的。

3.他完成了對蒙古和漠南的控制,他多次發動了西征。拉攏分化,滅了很多地方,收復了很多地方,大部分部落都向皇太極稱臣了,在1636年皇太極稱帝的時候,又設立了蒙古的衙門。清朝有一個基本國策,那就是蒙滿聯盟。而這個東西就是在皇太極時代成型的。清朝的版圖從努爾哈赤的遼東再擴展到皇太極的河道地區,他們在經濟上可以到張家口,山西大同和當地的明軍做貿易,在軍事上他們也可以從兩個方位直接對京師的東北西北兩個方向構成威脅。

4.他完成了清朝軍事體制改革與軍事裝備的改革。他設立了八旗子弟,拉攏那些明朝的降將讓他們當異姓王,吸收了各個部落的騎兵。在皇太極的時候,清朝的部隊已經成為一支有步兵騎兵炮兵,有強大協同作戰能力極強的野戰軍集團。

最後一點那就是他學習了明朝的官僚體制改革,尤其是皇太極在1636年稱帝之後便設立了六部,並且用科舉來選拔人才。努爾哈赤的時候還一直都是任人唯親,有很多部落政權的遺風,在皇太極的改造下才逐漸成為了一個封建集權的國家。

皇太極相比努爾哈赤——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二十七畫公子


努爾哈赤將一盤散沙的女真部落,通過數十年的征戰,從幾十騎漸漸聚攏至六萬精銳,是自宋金對立以後女真最優秀的首領。

皇太極則完美地繼承了他的武功,並且長於文治,將滿洲八旗擴張至滿、蒙、漢,統一漠南蒙古,建立清朝,極大地削弱了明朝的實力,為清軍入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打個比方,如果說努爾哈赤白手起家,為後代留下百萬家產,那麼皇太極便是用這百萬家產融資得到千萬家產,並有上市敲鐘的勢頭,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皇太極的功勞是更大的。



1.軍事成就



努爾哈赤在四十多年的戎馬生涯中,不斷蠶食鯨吞東北,將原本分散割據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諸部凝聚在一起,並創立耕戰兼備的八旗制度,並開始向大明朝挑戰,先後取得薩爾滸、廣寧之戰的勝利,席捲遼東、遼西,使得明朝經營了二百年的遼東故土,自寧遠城以東全部淪陷,可以說是元滅金以後女真部落取得的難以想象的成就。



皇太極則在滿八旗的基礎上大量吸收蒙、漢歸降勢力,擊敗草原霸主林丹漢,使得後金得以多次由北部長城攻入內地,掠奪大量人、畜,嚴重削弱了明朝在北方地區的統治,將朝鮮收為藩屬,並在松錦大戰中一舉殲滅明朝近乎全部的軍事主力,使得明朝永遠失去了與農民軍或是清軍作戰的可能性,在三方角力中率先出局。



皇太極比努爾哈赤做的更好的在於,進一步發展了八旗制度,更精緻地用兵,將戰場由遼東引入內地,直接消耗了大明的國力,在軍事戰略上與農民軍同頻共振,持久地來回消耗明軍,將單一騎兵部隊發展成為步、騎、炮結合的綜合兵種,使得清軍具備攻堅實力。

2.政治建設



努爾哈赤在政治上仍採用簡單地收服、聯姻、犒賞等策略,1616年建立“大金國”,使得女真部落在東北地區有了雛形的地方政權形式,但在對待海西女真、遼東漢人上,採取簡單的屠城、血腥鎮壓、降則為奴的方式,招致極大的反抗,努爾哈赤的軍隊疲於在降而復叛的各地來回彈壓,且毀城滅地的“一次性“劫掠,無法為後金的長遠發展提供穩定的來源,一旦遇上寧遠這樣攻而不克的堅城,便會無功而返。



皇太極則將後金政權封建化,不僅完善內三院、外六部的國家機器,還將滿、蒙、漢編戶齊民,建立完全為戰爭機器準備的屯田制度,結合八旗組織形式,最大化地將擄掠來的人口全部用於消滅宿敵大明,為後代入主中原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制定新滿文,推崇滿洲風俗,改“女真”為“滿族”,建立“大清”,是為與大明對等的國家政權,完全為了取代明朝而做準備。(清為水,明為火,同時也避免中原對靖康之恥女真的敵視)

3.文教上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努爾哈赤一介武夫,帶兵打仗和咱老李差不多一個德性,只知刀利弓強,絕不扯之乎者也,為漢人大臣所不恥,也

無法理解“野豬皮“這般稱呼,不利於努爾哈赤任用漢人進行行政統治。



而皇太極恰恰是個集大成者,不僅從小跟隨父兄打獵打仗,這也成為大貝勒代善支持小弟皇太極為汗的原因,畢竟哥倆感情好。同時皇太極自幼喜好讀書,尊重漢人儒臣,就連稱帝也先詢問漢奸文臣的意見,甚至仿照科舉進行考試,使得清朝由滿洲貴族與滿蒙漢同盟組成牢固的國家組織形式。皇太極甚至假惺惺地信奉藏傳佛教,這對籠絡蒙古、西藏勢力起了很大的作用,可謂古代群眾路線。


春秋正義


自古以來都是創立者最牛,所以這事到了大清朝自然也不例外,很多便宜對清史不太瞭解,下面筆者大概說說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到底何許人也,他們二人的關係到底如何。

(此為努爾哈赤畫像)

努爾哈赤,就是很多網友口中的野豬皮,他是後金的開國之人,此人以前是大明朝的東北地區一個公務員,由於在某次衝突中,其父被明代守將錯殺,所以仇恨的種子便在他的心中種下,在明朝式微之際,他靠著十三付鎧甲起兵造反,沒想到竟然勢如破竹,很快統一了女真族,於是乎膨脹的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起了一個地方割據政權,歷史上就叫做後金,但這個時候還不叫做大清。但是努爾哈赤給大清的建立創建了一個夯實的基礎,也給自己的後代打下了東北一片富饒的江山。

(此為皇太極的影視扮演者)

皇太極,他是努爾哈赤的親兒子,在努爾哈赤死後,他成為了後金的大汗,也就是黨政軍的一把手,其人也是一個狠人,自小就跟著老爹征戰四方,騎射功夫和戰略眼光都十分了得,在他成為後金的領袖後,他開始改革,開始重用漢人,並且進行軍事改組和各種封建化的優化,最大的成就便是在1636年在今天的瀋陽改組後金為大清,並且自稱皇帝。從此在華夏的地面上一個意圖染指整個中國的地方政權開始崛起,皇太極給日後統一全國的大清朝奠定了牢固的軍事基礎和政治基礎,實屬不世之功。

所以筆者看來,什麼事兒都是從無到有的那個人最厲害,自然還是開國之君努爾哈赤更勝一籌,當然大清朝的名號是皇太極建立的。


老豬的碎碎念


這個問題分兩步走,先回答簡單的。

誰建立的清朝?

從根子上講,清朝的起源在努爾哈赤,在1616年建立後金,但是國號是“金”。這個時期,可以稱作“金朝”,但還不是“清朝”。

皇太極在1635年把女真改為“滿洲”,隨即在1636年登汗位,將國號改為“清”。因此嚴格來說,清朝的建立者是皇太極。



“朝”的含義與“朝代”有所區別。朝代是後人為了方便歷史時期劃分的一個統稱,而朝是自古就有,多指國家的統治政權。

那麼秦國在嬴政統一六國之前,為何不叫秦朝呢?這是因為,在魏晉南北朝之前,只有成為了天下共主,才有稱“朝”的資格,比如周朝。而秦國在統一前只是一個區域性的諸侯國。



但是這個挺好的規矩,自魏晉南北朝時期,被廢了。大夥都以正統自居,相互拆臺,相互不承認,搞得比較亂。只佔了一小塊地盤,也自稱為“朝”。

因此皇太極在建立滿清時,同時期的明朝雖然還在,稱“朝”也是說得過去的。包括與宋對峙的遼、金,也可以稱為“遼朝”、“金朝”。



兩個人誰的功勞更大?

一般把朝代的創始人當做開山祖師,功勞最大。我不這麼看,個人認為皇太極的功勞比努爾哈赤更大。

管理一個國家,比管理一個地區,難度、複雜性要大的多。有一個比喻,說國家就像一臺機器,這臺機器的結構、耐久度,都能影響機器能否正常運轉以及運轉的效率。



努爾哈赤確實創建了一臺政權機器,但結構過於簡單,精密度不夠,運轉效率有限。猛打猛衝,確實打了幾個勝仗,但是打到寧遠就過不去了。

國家的君主不是山大王,奮勇爭先,有了收穫大口吃肉,平時也是粗放管理,所以山大王一般都幹不久。比如梁山泊,兵強馬壯,到底也逃不脫被收編的命運。



國家要想國運恆久,必須要建立一套適合並且高效的制度作為行事框架。如秦國為何能傲視六國,正是因為秦的制度與各國比是最先進最合理的。

皇太極的功勞就在於此,他把滿清的“大規矩”都訂好了。比如有一條,對於明朝投降的官兵,不能歧視騷擾,還要得到重用,有大官來投時,皇太極會屈尊親迎,誇他們“識時務”。明末官員望風而降,還是有內外原因的。



皇太極雖然在執政期內,未曾入過山海關,他發起的三次入口作戰,俘民近百萬口,財物無數,這就有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連帶把朝鮮、蒙古都拉進己方的陣營。自“松錦之戰”後,洪承疇、祖大壽投降,明朝在關外只剩寧遠一鎮,皇太極把明外圍障礙全數清除,徹底為入關做好了準備。


史海尋蹤


努爾哈赤最初統一了建州女真,又收復了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統一整個女真;1616年他在在赫圖阿拉建立了“金”國。

作為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的皇太極,年少時就隨父親南征北戰,他雄才大略、戰功卓著。繼承漢位之後勵精圖治,啟用有能力的漢臣,實行屯田制度,緩和民族矛盾。在1636年稱帝,定國號“大清”,將族名女真改為滿族,奠定了大清朝的基業,發起的戰爭主要是針對明朝。

功勞無分大小,發揮的作用不同,但是個人認為在建立清朝方面,皇太極是主要的奠基人。


溪水西流


清朝的建立也是如此,努爾哈赤就像是種樹的人一樣,把滿清的根基給種下去了,而皇太極就是澆水施肥的人,在他的精心照顧下滿清這棵大樹最終茁壯成長,變成了參天大樹。

我們知道,努爾哈赤對於清朝的建立有很大的功勞,但是皇太極才是讓清朝的統治逐步穩定,是皇太極對於後金的出色的統治,才讓這個小小的地方能夠不受到其他強大勢力的衝擊,並且變得逐步強大起來,再到最後的一舉吞併整個中原。

努爾哈赤最大的成就就是統一了女真各部落,但是統一後的女真部落之間的問題還是非常嚴峻的,這種不穩定的政權是隨時可能被替代的。尤其是努爾哈赤實行的尊滿排漢的政策造成了漢人對於女真有很嚴重的對立情緒。在這種情況下,皇太極繼位後立即著手解決了這些問題。因為部落與漢族人的關係尖銳,所以他命令部落的人,要善待漢族人,滿漢一體的制度從根本上解決了。他還設立了極其強大的集權制度,讓國家的統治更有凝聚力。在軍事上也絕不妥協,做一個強大的主動者,避免了部落被分裂的可能。

在這些措施之後,他又更改國號,大清開始走上歷史舞臺,女真也搖身一變,成了當時的滿族。正是因為皇太極的卓越的領導才能,滿清才能一步一步的最終建立大清國,一統天下。

如果非要論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誰的功勞更大,那無疑應該是皇太極了。畢竟大清的建立是皇太極一手成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