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的一後四妃之謎,為何都是博爾濟吉特氏?

伝儱

皇太極的一後四妃為何都是博爾濟吉特氏?

說到博爾濟吉特氏,大家可能知道的不多,那說到孛爾只斤氏呢?說到成吉思汗鐵木真呢?大家就知道了吧。其實博爾濟吉特氏就是孛爾只斤氏,也寫作包爾之金氏,也就是蒙古皇族的姓氏。

而皇太極的一後四妃中,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哲哲、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海蘭珠、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等三位妃子,都出自蒙古科爾沁部,而且是蒙古科爾沁部莽古思貝勒一個家族的女人。

至於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娜木鐘、康惠淑妃博爾濟吉特·巴特瑪璪等兩位妃子,則是原來林丹汗的福晉,後來女真人擊敗林丹汗,林丹汗遠遁青海後死在了那裡,娜木鐘就帶著最後的蒙古末代大汗,並拿著承天玉璽投降了皇太極。

這樣大家就都明白了吧,皇太極的一後四妃都是原來蒙古部的女人,而科爾沁作為最早與女真結盟的蒙古部,自然是優先結親的對象啦!而林丹汗作為曾經的蒙古嫡系大汗--林丹汗是達延汗的七世孫,真真正正的蒙古黃金家族的嫡系傳人。他的福晉帶著他的後代投降皇太極,自然也不能虧待了!都進皇太極的後宮吧。。。。

至於為什麼這一後四妃都是博爾濟吉特氏,那是因為他們都是黃金家族的後人,雖然元朝被明朝擊敗,但黃金家族在北元仍然佔據著很大的統治權力。這個黃金家族的博爾濟吉特氏,就代表了很大的權力。所以,皇太極的一後四妃都姓博爾濟吉特也就不奇怪了,這是權力的結合,政治的聯姻嘛!


王斌兔斯基

愛新覺羅·皇太極是後金第二位大汗,清朝開國皇帝,雖然沒能入關,但在他不斷對明朝作戰後,明朝關外精銳喪失殆盡,寧錦防線徹底崩潰,為下階段清王朝迅速擴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要了解愛新覺羅·皇太極“一後四妃”都是博爾濟吉特氏的情況,悅史君認為,還得從愛新覺羅·皇太極在位時的處境說起。

明朝萬曆二十年(1592年),愛新覺羅·皇太極出生,他是建州女真首領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

明朝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軍政合一的八旗制,愛新覺羅·皇太極被任命為管正白旗的貝勒。

明朝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大金”稱大汗,史稱後金,愛新覺羅·皇太極被任命為四貝勒。

明朝天啟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病逝,四貝勒愛新覺羅·皇太極經過一系列運作後,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佈次年為天聰元年。

明朝崇禎九年,後金天聰十年(1636年),後金大汗愛新覺羅·皇太極在二哥大貝勒愛新覺羅·代善和諸貝勒的勸進下,即皇帝位,建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史稱清太宗。

明朝崇禎九年,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十一月,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以“朝鮮敗盟逆命”為由,發兵討伐,朝鮮仁祖憲文烈武明肅純孝大王李倧落荒而逃,史稱“丙子虜亂”。

明朝崇禎十年,清朝崇德二年(1636年),李倧稱臣請罪,親至愛新覺羅·皇太極面前伏地請罪,史稱“丁丑下城”,從此清朝代替明朝把朝鮮變成了藩屬。

明朝崇禎十二年,清朝崇德四年(1639年),清軍攻破山東濟南府,崇禎帝大驚,不但宣佈京師戒嚴,還暫時放鬆對農民軍的圍剿,把主要力量調到抗清戰場上。

明朝崇禎十四年,清朝崇德六年(1641年),愛新覺羅·皇太極親征,入松山生擒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洪承疇,錦州城內的左都督、遼東前鋒總兵祖大壽也投降,清軍又攻克塔山、杏山,佔領了除寧遠外的明朝關外全部城鎮。

明朝崇禎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愛新覺羅·皇太極死於盛京後宮,諡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文皇帝,廟號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博爾濟吉特氏“一後四妃”分別是:

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哲哲、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海蘭珠、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娜木鐘、康惠淑妃博爾濟吉特·巴特瑪璪、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

下面,悅史君對這“一後四妃”分別做一個簡單介紹:

第一,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哲哲

明朝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博爾濟吉特·哲哲生於蒙古科爾沁部,父親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博爾濟吉特·莽古思。

明朝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16歲的博爾濟吉特·哲哲遠嫁22歲的愛新覺羅·皇太極為妻。

明朝天啟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愛新覺羅·皇太極繼承後金汗位,封博爾濟吉特·哲哲為大福晉,管理後宮一切事務,包括對其它側福晉及庶福晉的管束。

明朝崇禎五年,後金天聰六年(1632年),愛新覺羅·皇太極開始冊封后宮福晉,大福晉博爾濟吉特·哲哲成為中宮大福晉。

明朝崇禎九年,後金天聰十年(1636年),愛新覺羅·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改汗號為皇帝,中宮大福晉博爾濟吉特·哲哲被封為中宮皇后,居中宮清寧宮。

愛新覺羅·皇太極授給她象徵地位等級的冊文如下:奉天承運寬溫仁聖汗制曰。天地授命而來,既有汗主一代之治,則必命匹配心腹親近福晉贊襄朝政,坐立成雙,同立功德,共享富貴,此乃亙古之制。信守三綱五當,系古聖汗等所定大典。今我正大位,當效古聖汗所定之大典。又蒙天佑,得過福晉,系蒙古科爾泌部博爾濟吉特氏,特賜爾冊寶,位出諸福晉之上,命為清寧宮中宮國君福晉。爾務以清廉端莊仁孝謙恭之義訓誨諸福晉,更以爾賢德之訓,使天下婦人效法。勿違我之至意

明朝崇禎十年,清朝崇德二年(1637年),科爾沁大妃來朝設宴,愛新覺羅·皇太極對科爾沁家族進行封贈,追封科爾沁貝勒博爾濟吉特·莽古思為和碩福親王,封科爾沁大妃為和碩福妃。

明朝崇禎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愛新覺羅·皇太極去世,皇九子愛新覺羅·福臨繼位後,尊中宮皇后博爾濟吉特·哲哲為母后皇太后。

南明永曆三年,清朝順治六年(1649年),母后皇太后博爾濟吉特·哲哲逝世,諡孝端文皇后。

第二,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海蘭珠

明朝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博爾濟吉特·海蘭珠生於蒙古科爾沁部,父親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也是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哲哲的侄女。

明朝崇禎七年,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26歲博爾濟吉特·海蘭珠與愛新覺羅·皇太極成婚。

明朝崇禎九年,後金天聰十年(1636年),愛新覺羅·皇太極冊封博爾濟吉特·海蘭珠為關雎宮宸妃,地位僅次於她的姑母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哲哲。

明朝崇禎十年,清朝崇德二年(1637年),關雎宮宸妃博爾濟吉特·海蘭珠生下皇八子,愛新覺羅·皇太極立即大宴群臣,還頒發了清朝第一道大赦令,但這位皇子只活了不到一歲,尚未來得及命名就夭亡了。

明朝崇禎十四年,清朝崇德六年(1641年),33歲的博爾濟吉特·海蘭珠病逝,諡號“敏惠恭和元妃”。

第三,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娜木鐘

博爾濟吉特·娜木鐘是蒙古阿霸垓郡王博爾濟吉特·額齊格諾顏的女兒,初嫁漠南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是多羅大福晉,為林丹汗的八大福晉之首,稱“囊囊福晉”,史稱“囊囊太后”,統管阿紇土門萬戶斡耳朵。

明朝崇禎六年,後金天聰七年(1633年),林丹汗在青海大草原去世。

明朝崇禎七年,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囊囊太后博爾濟吉特·娜木鐘生下了林丹汗的次子阿布鼐。

明朝崇禎七年,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博爾濟吉特·娜木鐘歸順後金,愛新覺羅·皇太極將她立為側福晉。

明朝崇禎九年,後金崇德元年(1636年)三月,博爾濟吉特·娜木鐘為愛新覺羅·皇太極生下皇十一女固倫端順長公主,被封為西宮貴妃,居麟趾宮。

明朝崇禎十四年,清朝崇德六年(1641年),關雎宮宸妃博爾濟吉特·海蘭珠去世,西宮貴妃博爾濟吉特·娜木鐘成為後宮裡僅次於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哲哲的女人。

同年十二月,博爾濟吉特·娜木鐘生皇十一子愛新覺羅·博穆博果爾。

明朝崇禎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愛新覺羅·皇太極去世,皇九子愛新覺羅·福臨繼位後,博爾濟吉特·娜木鐘晉封為太妃。

南明永曆六年,清朝順治九年(1652年),愛新覺羅·福臨加封太妃博爾濟吉特·娜木鐘尊號為懿靖大貴妃。

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娜木鐘去世,歸葬昭陵貴妃園寢。

第四,康惠淑妃博爾濟吉特·巴特瑪璪

博爾濟吉特·巴特瑪璪是蒙古阿霸垓塔布囊博爾濟吉特·博第塞楚祜爾的女兒,初嫁漠南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是芭德瑪瑙伯奇福晉,為林丹汗的八大福晉之四,統管竇土門萬戶斡耳朵,並生有一女。

明朝崇禎六年,後金天聰七年(1633年),林丹汗在青海大草原去世,閏八月博爾濟吉特·巴特瑪璪歸順後金,愛新覺羅·皇太極將她立為側福晉,她的女兒被養在宮裡。

明朝崇禎九年,後金崇德元年(1636年),愛新覺羅·皇太極冊封博爾濟吉特·巴特瑪璪為次東宮淑妃,居衍慶宮。

明朝崇禎十三年,清朝崇德五年(1640年),愛新覺羅·皇太極命十四弟和碩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娶衍慶宮淑妃博爾濟吉特·巴特瑪璪的“蒙古養女”為福晉。

明朝崇禎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愛新覺羅·皇太極去世,皇九子愛新覺羅·福臨繼位後,博爾濟吉特·巴特瑪璪晉封為太妃。

南明永曆六年,清朝順治九年(1652年),愛新覺羅·福臨加封太妃博爾濟吉特·巴特瑪璪為康惠淑妃。

康惠淑妃博爾濟吉特·巴特瑪璪死於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娜木鐘之前,葬入昭陵貴妃園寢。

第五,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

明朝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生於蒙古科爾沁部,父親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也是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哲哲的侄女,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海蘭珠的妹妹。

明朝天啟五年,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嫁給愛新覺羅·皇太極為側福晉。

明朝崇禎九年,後金天聰十年(1636年),愛新覺羅·皇太極冊封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為永福宮莊妃。

明朝崇禎十一年,清朝崇德三年(1638年),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生下了皇九子愛新覺羅·福臨。

明朝崇禎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愛新覺羅·皇太極去世,愛新覺羅·福臨即位,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被尊為聖母皇太后。

南明永曆五年,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愛新覺羅·福臨給聖母皇太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后。

南明永曆十五年,清朝順治十八年(1661年),愛新覺羅·福臨去世,愛新覺羅·玄燁即位後,尊昭聖皇太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為太皇太后。

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太皇太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去世,諡孝莊文皇后。

從悅史君上面的極簡介紹,大家有沒有看出點門道呢?悅史君接下來給大家講一下愛新覺羅·皇太極這樣做的原因:

第一,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哲哲、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海蘭珠、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等三位妃子,都出自蒙古科爾沁部,而且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一個家族的女人。

第二,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娜木鐘、康惠淑妃博爾濟吉特·巴特瑪璪等兩位妃子,都出自蒙古阿霸垓部,而且都曾是漠南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的福晉,在林丹汗去世後歸順後金。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和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時期,後金及清朝還屬於初興階段,為了與強大的明朝對抗,必須重視與蒙古的聯盟,而與蒙古大領主世家的女子聯姻,就成為非常關鍵的一環,實際上背後都是政治考慮。

當然,感情也是有的,尤其愛新覺羅·皇太極對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海蘭珠的寵愛,確實非常用心。


歷史這樣說

可能皇太極對博爾濟吉特氏家族的女人有偏愛。皇后哲哲,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斯的女兒,16歲時嫁給皇太極。關雎宮宸妃海蘭珠,26歲嫁給皇太極,皇后哲哲的侄女,皇太極一生至愛。曾生下一位皇子,可惜不滿週歲而夭折,為此海蘭珠大受打擊,最後鬱鬱而終,皇太極甚至為了她從前線回來,但沒能看到最後一面。皇太極自己也傷心欲絕,沒能熬到清軍入關。永福宮莊妃布木布泰,就是著名的孝莊太后,順治帝的母親,皇后哲哲的侄女,海蘭珠的妹妹。姑侄三女共侍一夫,可見當時滿人蒙人是不講究的。

至於另外兩位,都是林丹汗的福晉,在林丹汗死後就改嫁皇太極,分別是麟趾宮貴妃娜木鐘和衍慶宮淑妃巴特瑪.璪,都是博爾濟吉特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