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覆滅蜀國,是運氣使然還是歷史的必然?

"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

以上的一首詩句是載自《三國演義》中的一段詩詞。據書中所說這是時任蜀漢丞相,人稱臥龍的諸葛亮所作。這首小詩耐人尋味,它出現的地方更是叫人拍案驚奇。書中記載,鄧艾率軍另闢蹊徑:以荻道出兵,至沓中。此時山路崎嶇、兵糧寸斷。鄧艾作為這隻深入蹊徑軍隊的主帥,不得已只得迎難而上。前方就是摩天嶺,鄧艾選擇摩天嶺的最西面(極其陡峭)。此刻,大軍行至西側名為陰平這一鮮為人知的小道上,前方便是懸崖。懸崖之後便是蜀漢腹地,一馬平川。定睛一瞧,懸崖邊上立著一塊石碑,碑上正刻著這十六個大字。

鄧艾慨嘆良久,身先士眾,裹著毛毯,帶領將士越過摩天嶺,攻佔成都,覆滅蜀漢。

陰平石碑是作者羅貫中對諸葛亮的高度神化,使演義更具有戲劇效果。正史中並無諸葛亮在陰平留言的記載,但是,鄧艾滅蜀卻是不爭的事實。同樣是出奇兵,為什麼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就被諸葛亮扼殺在搖籃中,而鄧艾的偷渡陰平卻異常順利呢?

自古成大事,無疑具備三種要素: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時

鄧艾滅蜀的時間是公元263年,而史料記載蜀漢最後一位大將星諸葛亮的隕落時間是公元234年。時隔將近30年之久,蜀漢各方面的發展均不勝劉備執政時期。劉備剛得益州之時,武有關、張、趙、馬、黃等五虎上將,文有諸葛亮、法正等人,可謂是蜀漢的巔峰時期。在關羽敗走麥城之時,蜀漢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後來,劉備為了給兄弟關羽報仇不顧眾人反對,毅然決然地與東吳決裂。八百里連營,陸遜的一把火燒掉了蜀漢歷經多年積攢的軍隊,燒出了劉備白帝託孤。也是自此時起,孫劉兩家也是再無力征服曹魏,蜀漢和東吳只能與曹魏硬耗。殊不知兩家三州之地怎能耗過曹魏六州的中原沃土啊。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覆滅蜀國,是運氣使然還是歷史的必然?

劉備死後,蜀漢巔峰時期的文臣武將也是相繼去世。諸葛亮一方面秉承著先帝的遺志,另一方面是為了以戰養戰來發動北伐戰爭。最重要的是為了鼓舞蜀漢上下的鬥志,天府之國的錦官城好似天上人間,自古以來就容易滋生人性的惰欲。如果偏居一隅,固步自保的話,終有一日,曹魏鐵騎將會勢如破竹直抵錦官城下。諸葛亮萬萬沒有想到僅僅過了不到30年,劉禪就將錦官城拱手相讓。諸葛亮被託孤期間是苦苦支撐著蜀漢,與曹魏交手多次,是成是敗,相信這位偉大的軍事家早有定奪。北伐為的是鼓舞士氣,不讓蜀漢全國上下都沉醉於天府之國的虛幻泡影之中。所以當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時,先不從戰略戰術上看。就單單看付出的代價:5000精兵和5000雜兵還有諸葛亮北伐的大部隊。去實行這個冒險的計劃。以諸葛亮的北伐步法光復漢室利率渺茫,如果以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到有一定的成功幾率。但是,失敗的後果是北伐部隊消耗殆盡、蜀漢上下元氣大傷,就算諸葛亮想再次北伐也已經無兵可用(蜀漢滅亡時可用士兵約為10萬)。這時堅守派在朝堂上佔領上風,讓那個本就想安穩做幾天享樂皇帝的劉禪找到把柄。以此為藉口不再給這位相父面子。恐怕諸葛亮積勞成疾的那天便是魏國進軍之際。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成功的概率也是極小的,蜀漢僅以益州這一州之地想要吞併曹魏的六州,極難成功。

可是,鄧艾不一樣。鄧艾率領的是九州之地獨佔六州曹魏的兵甲,實力方面更是不容置疑。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覆滅蜀國,是運氣使然還是歷史的必然?

在曹魏方面,曹家勢微,司馬一族是實際的掌權者。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早有篡位之心,可是現在的司馬家與曹家不同。曹家在歷經奸雄曹操赫赫戰功後由曹丕篡漢位,眾人信服。雖然此刻權力的內核掌握在司馬家的手裡,但是司馬家還需要一個足以使眾人折服的功勞。因此,司馬昭急於滅掉蜀漢,以此來讓自己受封,被封為晉王后便可以"名正言順"的篡位。內部鄧艾、鍾會、諸葛緒得到了司馬昭的大力支持並無內患之憂。

在蜀漢方面,諸葛亮去世近30年,蜀漢內部早已安享現狀。姜維等一眾主戰派在黃皓的讒言下遭到了劉禪的孤立。劉禪是很想享受的,以前諸葛亮北伐,他無話可說。因為那是父輩,那是口中的相父。現在剩下的是相父的徒弟,和自己同輩,而且姜維還是魏國降將。因此,劉禪也是對姜維略有猜疑。蜀漢兵甲疲敝、主臣猜忌,不堪一擊。

地利

鄧艾進軍的路線也是很有考究。紅色是鍾會軍進軍路線,藍色是姜維軍行軍路線,綠色是鄧艾偷渡蜀漢的進軍路線。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覆滅蜀國,是運氣使然還是歷史的必然?

鄧艾先是在蜀漢東北方的狄道進軍,轉至沓中與姜維發生小規模戰役後,因為姜維防守劍閣而得以繼續前行。所謂取道陰平取得是摩天嶺上的小道。(黑色標記便是摩天嶺)摩天嶺已是如蜀難以逾越的峻嶺,突破摩天嶺便是蜀中腹地。雖不說一馬平川,但也可暢通無阻。摩天嶺海拔高度2200米左右,西北側較為平緩,不時有當地百姓攀登;南側山麓為懸崖峭壁,幾乎杳無人煙。川蜀人都明白要想翻越摩天嶺必由西北側開路,南面山麓無路可走,頗有些《蜀道難》的意味。而鄧艾正是出奇兵,從南面懸崖之上以毛毯裹身越嶺而下,驚為天兵。

這就與子午谷奇謀有天大的差異,子午谷雖然難走,但是知曉這條古道的人比比皆是。於是,這一奇謀的"奇"字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

比較鄧艾偷渡陰平。雖說陰平古道也是眾人皆知,但是在人們的固有觀念中。翻越摩天嶺只有西北側可走,至於南側那簡直是天方夜譚。所以在鄧艾入蜀後必會使蜀軍大吃一驚,這就是天將雄師。

人和

鄧艾孤軍入蜀,其實本意在於出其不意攻擊劍閣後方的涪縣。使得姜維在分兵救援的戰略上左右為難。無論如何選擇,姜維都想被孤立。分兵救援涪縣,劍閣將極易被鍾會突破,蜀漢門戶大開;倘如不救涪縣之危,在兩軍夾擊之下,劍閣也遲早會被突破。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覆滅蜀國,是運氣使然還是歷史的必然?

令鄧艾所意想不到的是,在翻越摩天嶺後,鄧艾軍深居蜀漢腹地。此刻,糧草輜重已無望,將士們自知破釜沉舟異常英勇。江由守將馬邈的投降更是鼓舞了士氣。於是,鄧艾便一鼓作氣直搗黃龍。在攻克綿竹之後,兵臨錦官城下。後主主動開城投降,使得鄧艾成為了滅蜀第一功臣。這也為鄧艾、鍾會二人的相互猜忌、雙雙殞命埋下了禍患。

鄧艾入蜀後行軍之所以如此順利,在於人和。

翻過摩天嶺,偷渡陰平成功的那一刻。鄧艾軍上下都已經明白了無路可退了,要麼前進、要麼滅亡。所以士氣高漲,這隻軍隊連死亡都拋之腦後,怎能不兇猛異常?

鍾會也是極其地配合,與姜維率領的蜀漢精銳對峙劍閣。劍閣此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鍾會軍止步於此。機緣巧合之下鍾會牽制了蜀漢的主力,後方相對來說較為空虛。頗有些當年項羽鉅鹿之戰的意味,這樣讓鍾會認為是鄧艾搶了自己的功勞。

益州疲敝,業已多時。如果不是司馬氏篡位在即,也許蜀漢還能虛度幾年光陰。可是,無論怎麼說,蜀漢已經是苟延殘喘。內廷中黃皓宦官奸佞小人作祟而劉禪毫無作為;國防上劉禪猜忌姜維,離心離德,江山不保只在朝夕;經濟上蜀漢再怎麼發展也是無力對抗坐擁三分之二天下的曹魏的,拖得越久,就越是無望。在天時、地利、人和決定因素方面蜀漢必敗,蜀漢的傾覆只是個時間的問題。滅國者可以是鄧艾、鍾會或是其他什麼人,恰巧鄧艾另闢蹊徑、得天獨厚,在自身才能、勇氣的積澱下和運氣的加成下,終成滅蜀大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