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簡述三國時期盤踞在青徐二州的泰山郡軍閥,臧霸為首的集團的興亡

在東漢末年的歷史,其實有著大大小小的軍閥橫行在當時的世界上,乘氏縣擁眾數千家的李氏家族的李乾,李典,李整;江汝地區地區縱橫一方的李通;聚眾數千家守衛在譙縣家鄉的許褚。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地方的豪族,但是在此後的歲月裡逐漸歸附了曹操,其中有一個人物臧霸,可能為大多數人所忽視,但是這個人物所代表的的群體就是後來被稱作“青徐豪霸”的軍閥團體,這個軍閥團體割據一方的的時間最長,他們這個群體已經有點類似於歐洲中世紀的領主制度一樣,曹操割讓當時的青徐二州給予以臧霸為首的泰山集團,而作為青徐之地的領主青徐豪強集團的使命就是為了曹操而戰,這種模式甚至是此後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大分裂的原因之一,下面可以綜合史料來觀察一下臧霸集團的興亡。

臧霸集團的興起

臧霸此人是東漢泰山郡華縣人,他的父親叫做臧戒,是當時華縣的縣獄掾,縣獄掾是一個百石以下的縣吏,不過在東漢時期,一般這種吏員都是當時的地方豪族出任,也就是臧霸出生的臧家在華縣是一個豪族,與臧霸同時期的著名政論家仲長統曾經對於地方的上的豪族有一個很形象的刻畫:

財賂自營,犯法不坐。刺客死士,為之投命。

這種情況在臧氏家族的身上體現的十分明顯,臧霸之父臧戒直接不聽從泰山郡太守私殺獄犯的要求,一個百石以下的縣吏有如此豪氣,想必也有豪族的身份作為支撐,為什麼這麼說呢?臧戒被押送之後,年僅18歲的臧霸帶著數十人在費縣西山攻打押送的隊伍,將父親救出,並且此後殺死泰山郡的太守,由此可見地方豪族的勢力和仲長統所說的"刺客死士,為之投命"之言不虛。最後臧霸帶著父親逃到了徐州刺史部所在的東海郡,而徐州就是臧霸集團興起的地方。

中平五年(188年)第二波黃巾軍興起,臧霸跟隨徐州牧陶謙開始打擊徐州黃巾起義軍,在這個過程裡臧霸逐漸形成了以自己為中心的軍閥聯盟系統。按照《三國志 臧霸傳》記載:

霸從陶謙擊破之,拜騎都尉。遂收兵於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並聚眾,霸為帥,屯於開陽。

這段記載裡的孫觀、吳敦、尹禮等人和臧霸一樣來自於當時的泰山郡,這是根據《三國志 武帝紀》的記載而來:

太山臧霸、孫觀、吳敦、尹禮、昌豨各聚眾

上面所說的孫觀、吳敦、尹禮、昌豨等人是緊密聯繫在臧霸身邊,這些人就是泰山郡軍閥,他們來自於當時的泰山郡西部,這必須要說到東漢時期的泰山郡西部的情況。

臧霸本人所在的泰山郡華縣,也就是現在的費縣,地近蒙山,屬於山東省中部的丘陵地帶,而山東丘陵地代所在的泰山郡在東漢時期就是反賊的聚集地,在公元154年到公元156年就發生了東郭竇和公孫舉的造反活動,這些人由兗州的泰山郡一直流竄到徐州的琅琊郡,發展至三萬人,一度寇略兗州,徐州,青州。此後又有公元160年的泰山郡牢丙,叔孫無忌的起兵造反,甚至漢朝朝廷需要設置都尉來管理這一地區,一直到公元165年才罷免都尉一職,由此可見泰山郡西部地區對於朝廷的反抗,所以處在這種環境下的臧霸等人對於東漢朝廷和各個權威就沒有多少尊重。這也是他們反覆無常和割據一方的反應。其次也是泰山郡西部的征戰環境,使得當地的人民勇武善戰,三國時期很多人都在泰山郡招募軍隊,鮑信作為泰山郡人曾經在泰山郡招募“徒眾二萬,騎七百,輜重五千餘乘”的軍隊,而王匡也曾在泰山郡招募數千人的軍隊,名將於禁則是泰山郡人。所以臧霸作為泰山郡西部的豪族,是可以招募一支由泰山郡人組成的強大軍隊,他也是用自己招募的軍隊前去參與陶謙平定黃巾起義的過程,並且在這個過程,身為臧霸家鄉泰山郡的老鄉孫觀、吳敦、尹禮、昌豨等人來到了臧霸的身邊,在鎮壓徐州黃巾軍的起義之後,孫觀、吳敦、尹禮、昌豨推舉臧霸為帥,這些人帶著自己的軍隊在琅琊國的開陽屯兵,琅琊國西面是兗州泰山郡,北面是青州,這塊地方既靠近臧霸等人的家鄉,方便他們招兵買馬,又處在徐州的最北邊,遠離徐州的控制,還可以向混亂的青州發展,是一個理想的割據地盤。

臧霸等人擁兵在開陽的時候,徐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陶謙死後劉備接管徐州。臧霸等人默認了劉備的繼位,此後劉備被呂布所敗,臧霸等人也默認了呂布對於徐州的佔領。除了證明臧霸的反覆無常,最為重要的是臧霸已經形成了一個半割據的狀態,歷任徐州掌權者對於臧霸的半獨立無可奈何。在建安二年(197年),臧霸襲擊琅邪國相蕭建,攻陷莒縣。呂布前來攻打臧霸,但是最後無功而返。這說明臧霸對於徐州北部的控制十分成功。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前來討伐呂布,臧霸出兵相助,最後呂布被擒,徐州被曹操攻下,但是對於臧霸等人處理,曹操對於他們的存在予以承認,《三國志》記載:

太祖以霸為琅邪相,(吳)敦利城、(尹)禮東莞、(孫)觀北海、(孫)康城陽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

不過這也是曹操的權宜之計,曹操並沒有委任給臧霸都督青徐的官職,也沒有正式的任命,這種權宜之計表明曹操此刻在面對北方袁紹的強大壓力之下,想要維持此時東方徐州的穩定,以便於拿出全部的實力和當時的袁紹作鬥爭。

簡述三國時期盤踞在青徐二州的泰山郡軍閥,臧霸為首的集團的興亡

泰山郡和琅琊國地圖,來源於《中國歷史地圖集》

半獨立狀態之下的臧霸集團的發展

臧霸在投降曹操之後,基本上沒有作為。從建安三年(198年)臧霸投降曹操開始,到建安五年(200年)臧霸集團並沒有什麼作為,他既沒有像李通一樣將自己的隊伍帶入許都以此臣服曹操,也沒有像李整,李典一般跟隨曹操四處出征,一直盤踞在徐州,保持自己的割據狀態。此時還發生了一件事情證明了臧霸和曹操之間的關係,當年兗州動亂的時候,曹操所任命的徐翕、毛暉二將在兗州動亂時背叛曹操,之後曹操平定兗州,徐翕、毛暉逃到臧霸處。此後曹操讓劉備傳達命令給臧霸,要求臧霸交出這兩名叛徒,但是臧霸說了一番話拒絕交出徐翕、毛暉二人,《三國志 臧霸傳》記載這番話如下:

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違命。然王霸之君可以義告,願將軍為之辭。

劉備把臧霸的話傳達給曹操,曹操只好無奈的接受事實,還說:

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願也

最後徐翕、毛暉被封為一郡太守,這兩人和臧霸的親密關係也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應該是臧霸的同鄉,也出自泰山郡。畢竟曹操吞併了鮑信的泰山郡兵馬,這兩人很有可能是出自鮑信在泰山郡招募的士卒。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爆發,袁紹大舉南下與曹操作戰,袁紹的軍隊主要攻擊是從兗州南下攻打許都,袁曹決戰的焦點在於官渡。但是遠在東方的青州和徐州也成為袁紹和曹操的角力的地方,在這個地區臧霸加入了戰爭,與其說是為了曹操而戰,倒不如說臧霸和他手下的兄弟是為了他們在徐州北部的核心地盤而戰,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戰,那自然出了大力,《三國志》記載:

霸數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專事紹,不以東方為念

不過在這期間,另一名臧霸集團的成員昌豨就不那麼友好。

在建安五年(200年),劉備重新佔據徐州再度反抗曹操,但是被曹操大敗。昌豨在劉備逃走之後居然舉起反旗聲稱為劉備而戰,但是被曹操擊敗。《資治通鑑》記載,建安六年(201年),夏侯淵、張遼圍攻在東海國的昌豨,數月攻不下昌豨,糧草將近,最後是張遼單身匹馬說降昌豨,昌豨才隨同張遼前去拜見許都的曹操,曹操面對這個背叛多次的昌豨,最後還是選擇放他回去。其實對於曹操來講這也是無奈之舉,官渡之戰雖然勝利,但是並沒有徹底擊垮袁紹的勢力,即使是袁紹去世之後,袁氏兄弟袁熙,袁譚,袁尚依舊勢力強大。曹操最後是趁著袁譚和袁尚相爭的機會才攻入冀州,而曹操肅清袁氏的勢力一直要到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和袁熙身死才算是結束。這期間大約花費了七年,而半獨立狀態的臧霸集團滿足於保證自己的地盤,雖然有昌豨這個人屢次叛變,但是整個臧霸集團的其他人還是在名義服從曹操,假如處理了昌豨,被臧霸等人誤認為是要處理臧霸,孫觀、吳敦、尹禮這些人的割據勢力,這就會使得臧霸等人與北方的袁氏相勾結,對於曹操得不償失,所以對於昌豨,曹操表示心懷寬大。

簡述三國時期盤踞在青徐二州的泰山郡軍閥,臧霸為首的集團的興亡


臧霸集團的最後歲月。

在曹操一統北方之後,臧霸集團的歲月實際上就已經到了盡頭,此時的臧霸集團失去了他左右逢源的資本,而且在強大的曹操勢力中,臧霸集團的作用也不值一提。在建安十年(205年),曹操大敗袁譚於南皮,袁譚臨戰被殺,袁尚北逃,曹操統一北方已經是必然,於是臧霸等人前去朝賀曹操,請求將自己的妻兒老小,軍中將領的家屬送往此時曹操的統治核心鄴城。此時另一位大豪強李典已經把自己宗族的數千家人口遷徙到鄴城所在的魏郡,這對於臧霸等人來說,李典的選擇無疑是對的。同時也為了顯示自己的忠心,臧霸等人與曹操的嫡系于禁一起攻滅了同屬泰山集團的昌豨,並且昌豨被殺。同時曹操徵發臧霸集團的人遠離徐州來到長江前線與孫權進行作戰。作為遠離本土的臧霸等人已經沒有割據的資本。

但是臧霸集團的歲月不可能這麼平靜的消失,曹操駕崩之後,臧霸所部軍隊“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這給予曹丕極大的震撼,於是曹丕對於臧霸的不信任感加劇,最後選擇了曹魏宗室曹休都督青、徐二州軍事,最後在曹丕東征孫權之際剝奪了臧霸的軍權,此前同屬於臧霸集團的孫觀已經戰死,臧霸等人也已經年老。此後發生了更換郡守時的利城兵變,但是兵變被平定,臧霸集團徹底消亡。

簡述三國時期盤踞在青徐二州的泰山郡軍閥,臧霸為首的集團的興亡

三國時期的徐州


本文參考《三國志》,《資治通鑑》《漢魏之際的青徐豪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