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擊敗呂布後,為什麼只招攬張遼、臧霸,對高順卻不聞不問?

有人說三國時期是個怪圈子,大部分的名將都擁有降將的雙重身份。特別是曹操的曹魏集團中,除了曹氏宗親將領外,幾乎八成以上的將領都是來自外集團的降將。比如曹魏外姓中最著名的五子良將,其中張遼、張郃、于禁、徐晃四將都屬於外集團投靠。而其它的文聘、臧霸、田豫、牽招、黃權等等……更是數不勝數!

曹操擊敗呂布後,為什麼只招攬張遼、臧霸,對高順卻不聞不問?

造成這一怪象的原因:

第一、但凡亂戰時期,降將的誕生是必然的。漢末三國時期是中國施行帝王制度後的第一大亂世,延續了近一個世紀的戰火,降將自然就多一些。

第二、漢末時期雖然大亂,但並非是民族恩怨,而是漢人與漢人之間的角逐,有時候不得其主,要找尋明主;有時候兵敗被俘,對方的主公主動招攬。雖為降將,卻並不會成為民族的罪人。

第三、曹操主要推行“唯才是舉”的量才標準,打破了“以德選官”的守舊制度,但凡人才,他都會主動的去招攬,甚至誠摯的懇求,以獨特的人格魅力使眾人折服。


因此!曹魏集團所招攬的降將,是整個三國時期最多的,曹操也常常被稱為三國時期的第一“伯樂”!但是在徐州城破後,有一位猛將卻並沒有得到曹操的重視。——這個人就是高順。

曹操擊敗呂布後,為什麼只招攬張遼、臧霸,對高順卻不聞不問?

高順的綜合素質,非常符合曹操的用人標準!從三個方面分析

第一、性格

據史料記載,高順為人清白,不飲酒;為將秉公執法,不受饋遺,堪稱一代完美將軍的典範。但是由於其為人太過正直,直言不諱,常常當面指責、勸導呂布。呂布的性格剛愎自用、狂妄自大,對高順的這種做法感到極度的不滿,明知其忠義無雙,卻更加不願採納其言,反而越來越疏遠他。

自古明君賢主,有哪個不喜歡性格剛正的將領?曹操推崇“唯才是舉”沒錯,但這並不代表他不希望多挑選一些正直的屬下。縱觀三國時期,曹操的識人用人之道可以說無人能及,其生平對那些忠言直諫、秉公執法的大將,同樣是多持肯定、讚賞的態度。

比如當年于禁未經請示擅自攻打、制裁青州兵,曹操知道後不但不怪罪,反而對其舉動大為讚賞。再比如當年的許褚,秉公執法怒斥曹操的族弟曹仁,曹操得知此事後盛讚許褚的做法。

所以高順這樣性格的將領,非常符合曹操的用人標準。

曹操擊敗呂布後,為什麼只招攬張遼、臧霸,對高順卻不聞不問?

第二、能力

高順麾下有一支名旅,裝備精良,訓練有素,陣列嚴整,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即三國曆史上最強兵種陷陣營!雖然只有七百之眾,卻常常能夠擊敗數倍的敵人。比如徐州之戰,劉備集團以及曹魏大將夏侯惇,就曾遭到過陷陣營的重創。


除了其擁有“陷陣營”以外,高順本身的指揮能力,以及練兵、治軍的才能,同樣不容忽視。當年由於河內郝萌造反,呂布開始猜忌身邊手握兵權的大將,於是剝奪了高順陷陣營的軍權,交給了跟他有內外姻親關係的魏續統領。但每逢硬戰,呂布卻不得不把陷陣營的軍權還給高順。——即說明了呂布對高順的依賴,亦說明了高順在呂布集團中軍事水平首屈一指,無可替代!

曹操擊敗呂布後,為什麼只招攬張遼、臧霸,對高順卻不聞不問?

第三、忠義

高順是呂布麾下最忠實的屬下,這點在三國時期是眾所周知的。當年河內郝萌造反,呂布帶著妻子從廁所狼狽奔逃,當時他並不知道造反者是誰。然而他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高順一定不會造反,於是慌忙逃入了高順的大營。高順二話不說,當夜就帶領屬下剿滅了郝萌。呂布因高順指責自己的過錯,又因郝萌造反產生猜忌,下令剝奪了高順的軍權。高順卻從無怨言。

曹操生平最敬重的就是那些忠義之士。比如當年關羽掛印封金,曹操下令不必追趕;當年太史慈因忠義救孔融,曹操立馬寄“當歸”招攬太史慈;文聘因感愧對劉表痛哭流涕,曹操則委以江夏的重任;

因此!按照曹操的用人標準,高順無論是性格、能力,還是忠義,都是符合標準的。

曹操擊敗呂布後,為什麼只招攬張遼、臧霸,對高順卻不聞不問?

那麼?曹操為何只招攬張遼、臧霸,而忽略了高順呢?

——招攬張遼的原因

曹操主動招攬張遼,是《三國演義》中的說法!據《三國志》記載,呂布兵敗下邳,曹操並沒有主動招攬張遼,而是張遼主動帶兵投靠。

張遼本來是丁原麾下從事,丁原被董卓誅殺的時候,他正好在河北募兵。當他回到朝廷,已經是董卓專權的局面了,張遼就像無主孤魂一樣,只能歸屬於朝廷。董卓事敗被殺,朝廷又任命張遼歸屬於呂布麾下。李榷、郭汜寇長安,張遼跟隨呂布出逃。但是他手中一直握有一部分兵權,在呂布麾下擔任魯相,獨鎮一方,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其投靠曹操之際,一則自己手中有一部分兵力,二則自身能力出眾。所以曹操給他拜將封侯,待遇豐厚。

曹操擊敗呂布後,為什麼只招攬張遼、臧霸,對高順卻不聞不問?

——招攬臧霸

臧霸是泰山華縣人,早在陶謙時期便盤踞在開陽一帶,自成一方霸主。其根深蒂固、爪牙眾多,在徐州境內的影響力極其深遠。徐州境內的當地豪強,比如孫觀、尹禮、吳敦、昌豨等人大部分都支持臧霸。即便劉備坐擁徐州期間,也不敢貿然與臧霸翻臉。呂布不知道這個道理,舉兵攻打臧霸,結果卻得不償失。


曹操初來乍到,想要在短時間內治理好被戰火洗劫多年、內部極度動盪不安的徐州,單單靠自己的力量肯定遠遠不夠。必須依靠徐州境內當地豪強的影響力,才能達到短時間使徐州內部穩定的目的。而臧霸作為徐州豪強領袖,是曹操的最佳人選。因此!曹操入駐徐州後,第一時間就是派人找到臧霸,並拜為琅琊相,享受的待遇比張遼更豐厚。曹操利用臧霸招攬徐州當地豪強,皆委以重任,幾乎把徐州的治理工作,統統都交給了臧霸等人。

原內容如下:

太祖募索得霸,見而悅之,使霸招吳敦、尹禮、孫觀、觀兄康等,皆詣太祖。太祖以霸為琅邪相,敦利城、禮東莞、觀北海、康城陽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參考《三國志》

曹操擊敗呂布後,為什麼只招攬張遼、臧霸,對高順卻不聞不問?

最後說說高順為什麼被殺?

具體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跟張遼相比,高順沒有主動帶兵投降,而是被魏續等人擒捉後,獻給曹操的“投名狀”!從這一層面來說,魏續等人相當於高順的仇人,如果曹操選擇招攬高順,即意味著放棄呂布集團中大部分的將領。

第二,跟臧霸常年盤踞徐州相比,高順只不過是跟隨呂布闖入徐州的外來者。呂布在徐州多有打壓當地豪強的舉動,高順作為呂布的第一大將,亦被當地人視為幫兇。因此招攬臧霸可以治理好徐州,招攬高順只會適得其反。

第三,高順是呂布集團的核心成員,是呂布的忠實粉絲,甚至愚忠於呂布,曹操明知沒有機會招為己用,故而殺之。

第四,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因其性格原因導致他在呂布集團中得罪了很多人。比如呂布的另一左右手陳宮亦與其不和。而魏續、宋憲等小人,與高順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如今高順淪為階下之囚,而且是魏續等人親自抓了高順,這些人肯定會在曹操面前趁機中傷,使之將其殺掉。

曹操擊敗呂布後,為什麼只招攬張遼、臧霸,對高順卻不聞不問?

第五、最主要原因,高順是夏侯家族的仇人。

我們都知道,夏侯家族是曹魏集團的核心成員。曹操當年在陳留舉義兵的時候,由於其宦官、貪官之後的身份,幾乎沒有將領願意追隨,第一批投靠他的將領,百分之九十都是曹氏宗親。而且由於曹嵩落馬後,亦沒給曹操分毫的錢糧支持。曹操除了靠富商資助,大部分兵力都是曹氏宗親投靠的時候帶過來的。

換句話說,夏侯家族與曹氏的支持,是曹操得以成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曹操對夏侯家的待遇無人能及,即便夏侯惇多有敗仗記錄,但其曹魏第一大將的身份永遠都不可動搖。

曹操擊敗呂布後,為什麼只招攬張遼、臧霸,對高順卻不聞不問?

然而,夏侯惇當年攻打徐州,被高順打得慘敗,不光如此,還使他在戰鬥中喪失了一隻眼睛。曹軍中當時有兩位夏侯將軍,一位是夏侯惇的弟弟夏侯淵,軍中將領為了分辨二人,有時候就稱夏侯惇為盲夏侯。夏侯惇聽說後非常生氣,每當他照鏡子的時候,總是大發雷霆,將鏡子摔在地上。史籍記載如下:

時夏侯淵與惇俱為將軍,軍中號惇為盲夏侯。惇惡之,照鏡恚怒,輒撲鏡於地。

說明夏侯惇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如今仇人近在眼前,大仇即將得報。曹操又豈能因愛惜高順,而表達出對夏侯家族的不重視呢?


因此!無論從高順與徐州豪強的關係,還是與呂布舊部的關係,或者說與夏侯家族的仇恨。曹操招攬高順都是“弊大於利”,很容易激起多方面的不滿。——而高順英雄一世,其為忠義趕赴刑場的舉動,曹操成就其英雄之舉,亦並無不妥!

本文完!感謝您的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