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司马懿的过人之处有哪些?

说说以前的事


要了解司马懿的过人之处,首先要清楚其生平经历。下面我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司马懿一生重要经历。

201年,曹操初识司马懿,认为他才能出众,想要司马懿出仕为自己出谋划策。但此时的曹操没啥实力,司马懿也不认可曹操,于是就装病在家,而这一装就是九年。

208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封为丞相掌握朝政大权,此时曹操再次邀请司马懿出仕。司马懿看出了曹操身上的潜力,于是答应曹操出任丞相府文学掾,后来升任主簿。

215年,司马懿随军征讨汉中张鲁,后提出占据汉中随即攻打益州,曹操却以不可冒进为由否决,后来证明司马懿的计策是非常对的,当时刘备刚刚占据益州,根基不稳,并且刘备与孙权因荆州归属问题相互对峙,此时攻打益州是最好的时机。

216年,曹丕被立为继承人,司马懿也在曹植曹丕继承人争夺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司马懿押对了宝。

218年,司马懿提出“屯田”建议,随后魏国休养生息,国力更加强盛。

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魏国大将于禁被俘,庞德被杀,许都告急。随后司马懿献计联合东吴攻打关羽后方,解了襄樊危机。

220年,曹丕称帝,司马懿也被委以重任。

226年,曹丕病重,司马懿随同曹真,陈群委任为托孤大臣。同年12月,东吴攻打魏国,司马懿率军击败吴国,此时的司马懿名望很高,而且掌握了魏国兵权。

227年,曹真眼见司马懿势大,随即上奏打压司马懿,司马懿隐忍告退辞官,走入人生低谷。

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魏军连连败退,无人可堪重任,曹睿只得重新启用司马懿。司马懿力挽狂澜止住败势,诸葛亮因此难以再有进展,同时平叛了孟达叛逃事件。

234年,诸葛亮从斜谷道进军北伐,司马懿坚守不出,两军对峙百日,诸葛亮也在这是病逝,司马懿轻易挫败了蜀国的进攻。

238年,司马懿率军平定辽东,一举消灭了盘踞辽东几十年的公孙势力,名望可谓越来越高。

239年,曹睿病危,司马懿再次随同曹爽一同被委任为托孤大臣。

249年,曹爽与司马懿早已不和,司马懿趁曹爽出城祭祀,率领死士攻进皇宫,随后诱骗曹爽回京,随即诛杀曹爽党羽随即诛杀曹爽党羽,史称“高平陵之变”。

就此曹魏大权尽归司马家,司马懿也达到了人生的顶点,也为子孙铺平了未来的道路。后来司马炎更是取代魏帝,称帝登基。

回望司马懿一生,我们可以看出其身上有许多的过人之处。

1、军事才能出众,相继挫败关羽“襄樊危机”、诸葛亮北伐,还平定了盘踞辽东几十年的公孙势力,可谓聪慧过人,曹魏虽然也知道其狼子野心,但也不能弃之不用。

2、懂得隐忍,面对曹操可以称病九年,虽被多次曹真曹爽多次打压,却也懂得韬光养晦及时隐退,防止自身陷入更大危机。其一生更是历经曹氏三代,最终达到人生最高点,足见其沉稳老辣、进退有度的过人之处。

3、做事果断,不留后患。高平陵之变成功后,曹爽虽然同意放弃权势只求活命。司马懿表面答应,事后却毫不留情的诛杀曹爽及其余党,可谓手段毒辣,不留后患。

4、心怀大志,面对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其沉着应对,多次挫败诸葛亮北伐。面对生性多疑的曹操,他懂得隐藏自己的野心,只为完成最终的大业,历经曹魏三代,最终独揽曹魏军政大权。


少年历史观


司马懿在历史上是以一个腹黑的奸雄形象出现的,但是他有着许多过人之处,这些过人之处有性格层面的,也有战略层面的。

在性格上,司马懿懂得隐忍与藏拙,在曹操时代,面对曹操的猜忌(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所谓曹操猜忌他是后世晋室官方为了宣扬是曹氏集团先对不起司马懿而制造的),他兢兢业业,勤恳工作,渐渐打消了曹操的顾虑,当然,这里的兢兢业业、勤恳工作也不是像老黄牛一样,司马懿也有很多奇谋贡献给曹操:比如在曹操征讨汉中张鲁的时候司马懿建议趁势攻打蜀地,比如在曹操为了躲避关公兵锋想要迁都的时候司马懿建议借助孙权的力量来牵制。在曹丕时代,因为司马懿是曹丕的亲信,大受重用,但是他没有得意忘形,还是保持着低调内敛的作风,为曹丕分忧,曹丕甚至表示:自己与司马懿一个在外用兵,另一个就在后方总理全局,可见对其倚重之深,而当曹丕征讨东吴的时候,司马懿确实在洛阳负责朝内与后勤之事,安定了后方人心。

在战略上,首先是军事战略,在这方面,司马懿既能够快速反应,先斩后奏八日就兵临城下擒斩反叛的孟达,又能够老成持重,与急于求战的诸葛亮形成长期僵持的局面,使得蜀汉军队十分被动。其次在政治战略领域,司马懿逐渐号召与巩固起自己的基本盘,使得自己成为世家大族利益的代言人,这也有一个具体的表现,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整个朝野的观感并不是司马氏针对曹魏要篡权,而是一个受命托孤的老臣对付跋扈的曹氏宗亲中的不肖者,赢得了广泛的支持与同情,例如以蒋济等人为代表的曹魏老臣都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总之,司马懿的过人之处是多方面的,而我们在看到他奸诈隐忍一面的时候,也要看到他老成谋国的一面,在看到他对待政敌残忍无情的一面的时候,也要看到他镇抚百姓时候善于安抚人心的一面。


谈古论金


司马懿的过人之处,假糊涂真聪明。

在三国里面聪明的谋士那就莫非诸葛亮和司马懿了,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几次对决,其中经典的就是空城计了,司马懿带兵攻打诸葛亮,诸葛亮无兵防御大开城门,并在城上优雅的弹琴,司马懿怀疑其中有诈,于是退兵。

我们通过分析空城计来对司马懿有一个认识,当时的背景是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的北伐防线全线崩溃,诸葛亮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了,如果不能保全大军撤退,那么蜀汉也危在旦夕,所以诸葛亮只身犯险独守西城,而这面对强大的魏军如同以卵击石,魏军的一次冲锋,城门就会被攻破。

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使用空城计并不是诸葛亮使用的疑兵计,而是和司马懿斗了这么多年,他对司马懿的才华心知肚明。

当时的司马懿率领十几万大军,追击诸葛亮的残兵败将,准备全部歼灭敌军,但是司马懿在西城看到的不是守军而是诸葛亮在优雅的弹琴,琴声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看不出慌张,倘若司马懿攻入城内便可大胜。

司马懿不动一兵一卒,转头撤兵离开,可能会有很多人说司马懿太过谨慎了,其实不然,西城本身就是一个小城,就算有埋伏,司马懿也可以先派人去侦查一下,再大队人马进攻。

司马懿的撤退考虑的不是军师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因为司马懿知道他和诸葛亮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又相互牵制,如果司马懿他消灭诸葛亮,他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

可见司马懿善于观察,能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并对问题换位思考,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军事家。


真龙历史文化


《晋书·宣帝纪》: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

司马懿见东汉政权已经被曹氏控制,曹氏又是阉宦之后,不想屈节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症,身体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曹操不相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但这件事被曹操发现了!于是,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为丞相以后,使用强制手段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他如果还和以前一样躺在床上不出仕,便将他逮捕。司马懿听说后非常畏惧,只得就职。

故技重演! 《晋书·宣帝纪》:八年夏四月,夫人张氏薨。曹爽用何晏、邓扬、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兄弟并典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帝不能禁,于是与爽有隙。五月,帝称疾不与政事。时人为之谣曰:"何、邓、丁,乱京城。" 《晋书·宣帝纪》:九年春三月,黄门张当私出掖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与曹爽为伎人。爽、晏谓帝疾笃,遂有无君之心,与当密谋,图危社稷,期有日矣。帝亦潜为之备,爽之徒属亦颇疑帝。会河南尹李胜将莅荆州,来候帝。帝诈疾笃,使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帝不持杯饮,粥皆流出沾胸。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帝使声气才属,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善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帝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帝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他日,又言曰:“太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故爽等不复设备。

两次装死,骗过了曹操,又骗过了曹爽!出道就装,收官也装。装腔作势、装聋作哑、装神弄鬼、装疯卖傻、装模作样、装怯作勇!司马懿过人之处?!


公明淏


司马懿在《三国演义》里面可谓人生赢家,耗死众多的对手,在曹魏政权主子更迭中,不仅没有就此沉寂,反而逆袭而上,最后司马家族名声日隆,只手遮天,其子司马师,司马昭更是进入朝廷中枢,为其子孙问鼎九五铺平了道路,那么司马懿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不妨一起分析下。

首先,看看他的出身

《晋书·帝纪·第一章》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其先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可以看出司马懿是河内温县的外来户,其祖先多为朝廷官宦,到了汉以后家庭开始渐渐没落,他父亲司马防京兆尹,仍然是官宦之家,他是家中老二,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可见司马懿没有官宦世家子弟的纨绔之气,有的却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丈夫气概。是不是觉得这个也看不出来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啊,建安六年,司马懿被推荐要到曹操府中任职,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说白了就是司马懿不屑给曹操做下属,很直白的拒绝显然是不行的,他司马懿这怎么做呢?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没有他的出身教育影响,听到要做官恐怕早早就欢呼雀跃了,司马懿的眼光不止在当下。

其次,过人的眼光

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说的在讨伐张鲁之时,司马懿建议可以先拿下刘备,被曹操拒绝了,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司马懿佐助魏太子曹丕,随后提出屯田一策,用以解决军粮的需要。之后荆州遗民及在颍川屯田的军民逼近南方的敌对势力,司马懿建议应该安抚,事后证明司马懿的建议是正确的,之前藏窜逃亡者果然都复出归化。

再次,司马懿的征战开始了

曹操死后,曹丕即位,司马懿尽心辅佐,曹丕即位后的第五年和第六年,连续两次对东吴用兵,司马懿权力渐渐开始擢升,曹丕即位后的第七个年头,曹丕病重东吴趁机攻打曹魏,司马懿抵住压力,击败东吴的诸葛瑾,斩杀张霸,司马懿又升官了,之后擒斩孟达,与诸葛亮多番交手,以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而告终,随后司马懿把眼光锁定了辽东,司马懿又一次当了托孤大臣,其权利渐趋顶峰。

最后,接近帝王之位

《晋书·帝纪·第一章》(节选)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天子谒高平陵,爽兄弟皆从。曹爽随曹芳洛阳去祭拜魏明帝,回来时司马懿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这时司马懿上表陈述曹爽的种种不法行为,却被曹爽扣住,嘉平二月,天子以帝为丞相,固让丞相。冬十二月,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固让九锡。曹爽把曹芳留着军队前方,自己派人打探司马懿的动向,司马懿借此机会指责曹爽的僭越行为,说朝廷不会为难他们的,曹爽心动了,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这是曹爽自认为的事情,可是等他曹爽回来后,却立刻被包围拿问。至此曹魏政权内没有了反对声音,司马懿朝会不拜,司马懿又固辞九锡。这就是形式上的皇帝了,可是司马懿没有逼迫曹魏天子禅位,因为司马懿已经昏聩,在嘉平二年就久病不能上朝了,嘉平三年八月时年七十三岁的司马懿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为他的子孙问鼎皇位做好了前期工作。司马懿一步步的走向了自己的终极目标,这样的人过人之处还真不是一二句就能概括的。


农夫说历史


类似于司马迁,勾践一样忍辱负重,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甘愿卑躬屈膝几十年,辉煌了司马家族,有人说他老奸巨猾,没有人性,其实我并不这么认为,在当时那个兵马纷争的时代,强者才有资格谈人性,强者才有资格谈天下,强者才有资格谈仁义,与其说他不好,不如说是社会环境造就了人性的变化。


小潟


司马懿是《三国演义》中后期各将,仅有诸葛亮的智慧高于他。从他被曹操请出开始,与众文武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会装病骗人(用这种特别方法骗过曹操及其子孙)。从当上曹丕导师开始,时刻不忘教育自己的子孙,如何用阴谋方法,首先要获得主子的信任(如曹丕对司马懿十分信任),在取得皇上信任以后,再逐渐获得权力,最后快速政变杀死政敌夺权。在十分把握的情况下暮权,是他的成功之处。在当时,他的子孙想夺权心切,达到人人都知道的程度。在后汉时期的军事斗爭中,表现为能够研究敌人心理,如对东吳斗爭和抗击诸葛亮的北伐方面,都达到了预期日标,虽然有时失手诸葛亮,但总体来说是得到了胜利。


happy1747943


司马懿有大局观,考虑事情长远,不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而且会装糊涂,其实司马懿的才能不次于诸葛亮,只是他为了保护自己能长久的得到曹魏的兵权。司马懿知道审时度势。


shine75071943


能够隐忍,在被曹爽明升暗降之后,能够迅速认清现实,在曹爽为所欲为,失去满朝文武无论宗族还是曹魏旧臣的支持后,果断出击,夺取政权。奠定了西晋同意别的基础 当然,之后的大黑暗屈辱史另当别论。


爱聊天的亮仔


鹰视狼顾;

搞阴谋的天才,

毫无多余动作,

抓不到痛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