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你是不是“愛無能”?

寫在前面的話:拆書,是2018年工作室嶄新推出的分享方式。但是,我們不是單純的精華摘錄或動聽的領讀陪讀,而是希望藉助前人的智慧,結合作者的生活體驗,獲得思想上的引領、靈魂上的慰藉、以及生活中的幫助。更多想法,可以詳見《我們為什麼要拆書?》。在此感謝每一位讀書筆記作者,他們和你一樣,都在品嚐生活的酸甜苦辣,有諮詢師、教師、公務員、設計師、程序員、全職母親、大學生,但同時他們也在生活中思考、體驗和成長,並將他們的心得分享給你。

這是《愛的藝術》(艾·弗洛姆 著)的讀書筆記。

對於愛,大多數人只是簡單地理解成自己能否被愛的問題:“我值得被愛嗎?”

然後被動的等待愛:等待Ta的關心,等待Ta主動給予愛;沒有聽到“我愛你”就惴惴不安;婚後,當Ta 不再如熱戀時那般濃情蜜意,你就開始懷疑“是不是不愛了?”

然而,你卻忽視了對Ta的瞭解和關心,一味的享受來自Ta的關愛。你常常把關注點放在怎樣才能得到別人的愛,怎樣變得更吸引別人的愛。這樣的你,其實是愛無能患者,不具有愛的能力。

1. 愛的真實內涵

何為愛?心理學家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裡有獨特的見解:

愛是一種“積極活動”,不是消極的情感,是主動的“投入”的活動,而不是盲目的“沉迷”的情感,是給予而不是接受。真實的愛包含了關心、責任感、尊重和了解這四個基本要素。

愛是對我們愛的對象的生命及其成長的主動的關心,如果沒有這種主動的關心,就只是一種情緒而已,而不是愛。

關心也代表了愛的另一個要素:責任感。人們常常把責任感理解為義務,其實愛裡面的責任感意味著有能力和意願做出反應。

如果沒有愛的第三個因素:尊重,那麼責任感很容易變成一種支配和佔有,如果愛對方,會接受真實的他,而不是要求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

愛的四個要素相互聯繫,只有在瞭解對方之後才可能去尊重對方,不以瞭解為基礎,關心和責任感就是盲目的,不從關心角度去了解,這種瞭解也是空洞的。真正的瞭解是越過表象,深入本質。

你是不是“愛無能”?

2.愛無能與假性親密關係

愛的本質是創造和培育,需要人自身的能動性發揮,一味等待被愛的人失去了行動上的積極性,一開始就沒有培育出愛的能力。

人格成熟的人身上,關心、責任感、尊重和了解這四個愛的要素同時存在,相互依存,這樣的人才真正具備愛的能力。此時人格成熟的兩個人便能共同創造出成熟的愛,一種保持各自人格獨立而完整前提下的聯結。一如弗洛姆所說成熟的愛是“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而愛無能患者,往往沒有獨立的人格,不懂真正的瞭解、關心、責任和尊重。典型的代表如《失戀33天》裡的魏依然,他只會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愛別人,用物質或者儀式,但是他不願意花心思瞭解另一半,更不會在情感生活裡分享真正的感受和想法,毋庸說尊重愛人的精神交流需要。

這樣的愛情帶來的是假性親密關係,擁有的只是形式上的愛情:有甜言蜜語有浪漫的儀式,甚至有極為親密的性接觸,可是彼此無法無法看見和感受內心、走進對方的靈魂。

真正的親密關係,意味著愛的雙方既各自獨立又彼此融合,能夠衝破人與人之間阻隔的高牆,消除內心的孤獨感和隔絕感。你們能從彼此的視角品嚐人世的酸甜苦辣,也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的感受,產生巨大的情感共鳴,成為彼此的靈魂伴侶。

你是不是“愛無能”?

3. 培養愛的能力

每個人對愛都有強烈的渴望,希望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深層次聯結。可是,如果你是愛無能,就沒辦法享受到真正意義上的愛。

那麼要如何改變愛無能?我們不妨借鑑一下弗洛姆在書裡給出的培養愛的建議:完整自己的人格。

首先要學會獨處。獨處時能夠讓自己專心體會當下的感受,能夠自己陪伴自己,不需要藉助任何人和事的陪伴,也能做到安然自在。如果你不會獨處,很容易因為孤獨向外尋求聯結,可這種聯結不是愛情,只是你擺脫孤獨的一種關係形式。

如今的大學校園裡,不少戀愛都源自擺脫孤獨的初衷。看到別人成雙成對的出入,不甘寂寞的人於是也去尋找戀人陪伴。這樣的感情無法長久,一旦你發現其他能夠吸引你的人或事,很快就會轉移注意力。

你是不是“愛無能”?

其次要克服自戀:能否學會愛取決於你的自戀程度,以及能不斷培養自己的謙恭、客觀性和理智。如果你總是帶著自己的利益和情緒去看待對方,不能客觀的對待別人,那是受到自戀傾向扭曲的關係,不是真正的愛。

克服自戀,需要我們與愛人相處時意識到另一個人是和自己一樣的獨立存在,有自己的感受和意志,能共情對方的感受,也能尊重對方的意志。

說到底,愛的能力大小其實取決於我們人格的成熟度,當你能夠擺脫對重要他人的依賴,能夠立足於自己的思想或感情體驗發展出一種堅定的信念:相信自己有能力愛,也相信自己的愛能喚起他人愛的能力,那末,你就徹底擺脫愛無能的身份了

作者簡介:練勤,90後半職主婦,曹懷寧心理工作室專欄作者,愛好心理,關注婚姻育兒、自我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