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神奇的漢字:越瞭解漢字,越以做一箇中國人為傲

《說文解字》“示”部有63個字,重文在13個,這些漢字的字型裡含有的“示”字,基本都是跟神明有關,跟祭祀有關的。足見在先民的眼裡,他們是多麼渴望從神明那裡獲得幫助,他們不斷地想辦法,想辦法與神明溝通。今天我們接著說“示”部漢字,就是這6個漢字:

神奇的漢字:越瞭解漢字,越以做一箇中國人為傲

(今天要說的6個字)

1、禬。讀作guì。《說文解字》釋為“會福祭也。”這是一種祭祀的類型,一種解釋是“會福祭”,一種解釋是“消災除病之祭”。字型上,“會”的本義就是聚集、聚合食物或者財物在一起。因此,添加“示”字之後的“禬”的本義就是把財物或者食物聚合在一起向神明表達某種祈福。後來,它也用來指諸侯聚合財物接濟盟國的一種禮節。“禬”的小篆寫法是:

神奇的漢字:越瞭解漢字,越以做一箇中國人為傲

(禬的小篆)

2、禪。這個字有三個讀音,第一種讀chán,第二種讀作shàn,第三種讀tán。老辦法,先了解一下“單”的意思,“單”的字形演變是這樣的:

神奇的漢字:越瞭解漢字,越以做一箇中國人為傲

(單的演變)

從甲骨文的字形來看,“單”字的本義就是最原始的武器,這種武器或者是一根分叉的木頭,在兩個分叉處綁上石頭,或者是把一根竹子分成兩半來做最原始的彈弓,在金文裡,又在下面的結合部加上了捆紮的符號,構成了“單”字的字形。我們知道,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中,人們最早在沒有橡皮筋時,用來製作彈弓的方法是利用竹子的彈性彈發石塊來攻擊野獸或鳥類的。“單”字後來也跟武器相關,只不過這個武器非常簡陋,非常單一,因此”單“字後來又引申為“單一、單薄、薄弱”。

回來說“禪”,“禪”由一個“示”和一個“單”組成,一個人或者一個部落,當他們覺得薄弱或單薄時(單),他們向神明(示)祈求力量,有了“禪”。當一個人覺得孤單、單一、單薄時,他需要參“禪”,以使自己強大起來。當“禪”讀作chán時,是一個佛教用語,通常指佛教的一種修行方法,一個人孤單地“坐禪”,“修禪”,靜靜地思考;當“禪”讀作shàn時,有三個意思,(1)因為自己的單一弱小,向神明祭祀以獲得神明的護佑或讓上天派強大的力量來支持自己,比如“封禪”,所封的對象一般是龐大,穩定的,如泰山;(2)因為自己的弱小或薄弱,把自己的位置讓給其他人、其他姓的人,如“禪位,禪讓”等;(3)因為某個事物弱小、單薄,因此以其他事物代替,這個意思已不常用。這個字還有一個讀音,就是tán,指的則是一個古老的國家的名字,當然這個國家也不是十分重要的國家,是弱小的,單薄的“禪國”。它的小篆寫法是:

神奇的漢字:越瞭解漢字,越以做一箇中國人為傲

(禪的小篆寫法)

3、禦。讀作yù。就是“御”。《說文解字》給的解釋很簡單,就是“祀也”,那麼,要了解這個字,最好的辦法還是從字形出發,這個字可以分解成兩部分,就是上部的“御”與下部的“示”,“示”字好說,重點在於“御”,在甲骨文、金文裡,“御”的字形意思是表示一個跪坐在馬背上的人手持馭馬的繩索在路上行進,後來,又加上了“止”表示可以控制馬的行走。關於“御”,《說文》的解釋是“御,使馬也”。後來御的意思就引申為控制,統治、防備,比如統御、防禦。

神奇的漢字:越瞭解漢字,越以做一箇中國人為傲

(御及禦的字形演變)

理解了“御”,加上了一個“示”的“禦”字的意思就明確了,“禦”在做為一種祭祀名的時候,意義就是祭祀以祈免災禍。同時,它還有如下引申義:(1)禁止,防止;,這其實就是御的意思;(2)抗拒,抵擋;(3)匹敵,相當;(4)護衛;(5)強暴、暴虐;(6)大臣,侍衛;(7)掛在車前面的竹簾(其實也是防禦的意思)。等等。如果理解了字源,這些意義都容易理解了。

4、“礻舌”。這個字GBK字庫沒有隻能這樣拼出來。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個是huó,一個是huàn。《說文解字》的解釋又是很簡單,稱“祀也”,顯然,又是一種祭祀類型,可是這種祭祀是什麼類型的呢?要理解,還是要先理解示字以外的這個“舌”,就是舌頭的舌。

神奇的漢字:越瞭解漢字,越以做一箇中國人為傲

如果你是造字者,你會如何描繪舌頭呢?古人造字時,認為“舌”自口而出,它可以自由的上下左右擺動,擺動的時候還會有口水噴濺,於是,有了甲骨文的“舌”,舌頭是靈活的,因此有“活”,舌頭可以舔乾淨碗裡的飯食,像刀刮一樣的乾淨,因此有了“刮”。那麼,“礻舌”的意思就容易明白了。它是一種除邪消災的祭祀類型,就像舌頭刮乾淨碗裡的飯食一樣,颳去災禍,朱駿聲《通訓定聲》稱:“刮除災禍之意也。”要向神明祈求刮除災禍,用“礻舌”這個字。在這時,它讀huó,另外還有一種祭祀方式,是“酬神之祭”,讀作huàn,大致的意思是為了向神明表示敬意,要不停更換代表神明的石匣。

5、禖。讀作méi。《說文解字》釋作“祭也”,顯然,又是一種祭祀類型。要理解這個字,又需要先理解“某”字。“某”的字型在金文裡是通過別人的口來描述一種植物,這種植物有某種特徵,卻不知名稱,《說文解字》對“某”的解釋是“酸果也”。也並不詳細,據徐灝注箋稱:“某”即今酸果“梅”字,因假借為“誰某”而為借義所專,稱“某”。什麼意思呢,其實看字形就是:一個人發現了一種酸酸甜甜的果子,就是現在的梅子,他向別人描述這種果子:“就是那種樹木,它結有酸甜的果子”,因為這棵樹沒有名字,就稱“某”樹,“口中所言的某種樹木”,後來,“某”被廣泛代表不知道名稱的人或物,比如某甲,張某等。也用來指某個失傳的人名或時間,比如某人,某年某月某日。

神奇的漢字:越瞭解漢字,越以做一箇中國人為傲

(某與禖的關聯)

因此篆刻用字時,刻梅花的“梅”,可以刻成“某”,比如陳巨來的“梅景書屋”,“梅”與“某”兩個字是通的,為了保證章法效果(“梅”是左右結構的,而“某”是上下結構的)陳巨來先生刻成了“某”字,以保證章法上的協調。

神奇的漢字:越瞭解漢字,越以做一箇中國人為傲

(陳巨來刻梅景書屋)

可是,“禖”呢?《說文解字》只說是一種祭名,顯然不明確,。說文解字注》給了較為詳細的解釋稱:春分玄鳥降,湯之先族有娀氏女簡狄配高辛氏帝,帝率與之祈於郊謀而生契。故本其為天所命,以玄鳥而至生焉。在這裡稱,商的祖先跟玄鳥有關的。《竹書紀年·殷商成湯》:“初,高辛氏之世,妃曰簡狄,以春分玄鳥至之日,從帝祀郊禖,與其妹浴於玄丘之上。有玄鳥銜卵而墜之,五色甚好。二人競取,覆之以二筐。簡狄先得而吞之,遂孕。胸剖而生契。長為堯司徒,成功於民,受封商。”這就更清楚了,簡狄是吃了玄鳥卵而生了契,這才有了商代。這裡有個概念,去郊外祭祀求子叫“郊禖”,而這個“禖”字的來源大概就是藉助了某種神秘力量而獲得子嗣的意思,因為玄鳥不可考,只能以“某”來指代,所以稱“郊禖”。至此,禖的意思明白了,就是一種祭祀類型,即求子之祭。

6、“礻胥”,同樣,這個字,GBK字庫裡也沒有,所以打不出來,就是左邊一個示,右邊一個胥。讀作xǔ。《說文解字》釋作:“祭具也”。徐鍇註解稱“礻胥,祭神之精米也。”僅看這個註解,顯然不能理解為什麼這個字字形上的意思,老辦法,拆開來讀。“示”字不用解釋了,右邊的“胥”呢?據《說文解字》稱:“胥,蟹醢也。”由“足”和“肉”兩個部分組成(因此,在刻“胥”字入印時,下面的那一部分不能刻成月亮的“月”,它屬於肉部。),意思就是將螃蟹連骨帶肉解成肉醬,這當然是精緻的美食,先民們拿它來供奉給神明,就叫“礻胥”,後來,用精米替代了蟹醢,精米顯然也是美食,但“礻胥”字右邊的“胥”並沒有換成米字,這個字也就保留了下來。它的小篆寫法是:

神奇的漢字:越瞭解漢字,越以做一箇中國人為傲

(礻胥字的小篆寫法)

漢字的博大精深在於,每一個漢字都是先民們依照對自然界的觀察或聯想生髮出來的字形,越瞭解漢字,越對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歷史所打動,它遠不是西方字母文字可以替代的,它有著字母文字無可比擬的豐富內涵,越瞭解它,就越願意以做一箇中國人為傲。

(【說文解字】之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